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期考)九年级化学科试题(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得上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Zn-6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2分)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A. 清风徐来 B. 刻舟求剑 C. 水落石出 D. 伐薪烧炭2. 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 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B. 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C. 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D. 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引燃酒精灯 B. 加热固体C. 倾倒液体 D. 铁钉放入试管4.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B.C. D.5. 和具有相同的A. 元素种类 B. 分子种类 C. 相对分子质量 D.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6. 已知一种铀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该铀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 238 B. 146 C. 92 D. 547. 载人航天飞船使用铝粉与高氯酸铵的固体混合物作燃料,点燃时高氯酸铵发生以下反应:2NH4ClO4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为A. Cl2 B. ClO2 C. H2O D. H28.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 Cl2: 两个氯原子 B. H: 两个氢元素C. 3SO4:三个硫酸分子 D. +3 价的铝元素:9. 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用蚀刻硅芯片时,产物均呈气态,不会留下残留物。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质甲的化学式是:B 物质乙由原子构成C. 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约为78%D. 生成物中丙和丁的微粒个数比为10.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青蒿素充分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 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C. 青蒿素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 青蒿素是氧化物11. 下列事实所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B 氯化钠固体溶解于水不见了 氯化钠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C 篮球久置会变瘪 篮球内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小D 固体药品配成溶液后反应速率更快 参加反应的粒子在溶液中接触机会比在固体中多A. A B. B C. C D. D12. 晋朝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记载:“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 “薪草”是可燃物 B. “时风盛猛”提供了充足的氧气C. “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 D. “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13.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因此物理变化也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B. 化合物中含有多种元素,所以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C.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为814. 下列实验设计合理,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探究石蜡燃烧化学变化C.实验室制 D.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A. A B. B C. C D.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15. 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①石墨 ②酒精 ③明矾 ④金刚石(1)可用于生产铅笔芯___________;(2)可作实验室燃料的是___________;(3)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___________;(4)可作絮凝剂的是___________。16. “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重要部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电解水实验时通常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2)对比甲图和乙图可以总结出,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___________(填字母)。A. 一定改变 B. 可能不变 C. 一定不变(3)如图为水电解时微观粒子运动示意图,请用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该反应:___________。17. 二水合氯化钙在生活中常用作道路融雪剂。工业生产二水合氯化钙的主要流程如右下图:(1)原料石灰石为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上述流程中,能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反应更充分的设备有___________(填序号)。A. 粉碎机 B. 搅拌器 C. 过滤器18. 某实验小组利用右图微型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1)若要证明燃烧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2)图中湿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19. 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是什么原因呢_____?应如何调节_____?20. 某化学团队开发出了镍基双金属催化剂,可将和两种温室气体转化成和两种气体燃料。下图为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关系,由此可知:(1)反应应在“较低”还是“较高”温度下进行?(2)当温度高于60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的质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21. 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____。(2)实验室常通过B装置在常温下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如果选择C作气体发生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____。(3)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氮利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4)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应如何进行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写出操作、现象、结论)。22.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实验小组设计并规范地完成了以下实验。实验原理】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实验现象】(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溶液仍为蓝色,此时锥形瓶的溶液中除了水以外还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2)进一步仔细观察,发现溶液里有少量小气泡向上冒出,天平最终___________(填“平衡”或“向左倾斜”或“向右倾斜”)。【提出问题】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做出猜想】小赵认为产生的气体是,小钱认为产生的气体是,小孙认为产生的气体是。(3)针对此问题,小赵认为小孙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导管口,无明显现象。【交流反思】(4)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硫酸铜溶液显酸性,铁在酸性溶液中能产生。小赵完成实验时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实验结论】(5)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中进行。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23.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代金属的冶炼技术。在锌的冶炼方法中,主要反应之一为,若制得,请计算参加反应的的质量是多少?九年级化学科试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2分)【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15题答案】【答案】(1)① (2)②(3) ④ (4)③【16题答案】【答案】(1)增强导电性(2)C (3)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成构成氧分子【17题答案】【答案】(1) ①. 混合物 ②. (2)AB【18题答案】【答案】(1)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2)尾气处理,吸收五氧化二磷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19题答案】【答案】 ①. 燃气燃烧不充分 ②. 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增加氧气的量,使燃气充分燃烧【20题答案】【答案】(1)较高 (2)当温度在600℃以上,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当温度高于60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的质量减少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21题答案】【答案】(1)锥形瓶 (2)能控制反应速度(3)D (4) ①. b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端,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氧气【22题答案】【答案】(1)CuSO4、FeSO4 (2)向右倾斜(3)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硫酸铜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太低 (5)密闭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23题答案】【答案】解:设需要锌的质量为x。答:参加反应CO质量5.6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