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社会保障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我国的社会保障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我国的社会保障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我国的社会保障
【教材分析】
社会保障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国家制度优势、社会运行机制以及自身未来发展保障具有关键意义。教材围绕社会保障体系展开,涵盖其构成、作用及完善措施等知识,为学生构建起全面认识社会 “安全网” 的框架,为后续深入学习经济社会知识奠定基础,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阐述社会保障相关术语,并能运用专业词汇描述社会保障制度应对各类风险的作用,在交流探讨及书面作业中清晰表达对社会保障问题的见解。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社会保障实例、案例的分析与探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比较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社会保障问题,深入理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与复杂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从社会保障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制度设计之美中,让学生感受国家为保障人民美好生活付出的努力,激发学生对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社会秩序的向往,提升对社会美的鉴赏力,培养学生为构建美好社会贡献力量的担当意识。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在国情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扶危济困、守望相助的精神内核,同时借鉴国际经验,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追求,增强对国家制度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及作用。使学生清晰区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的特点与功能,明白它们如何协同为社会成员提供保障,深入理解社会保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2.教学难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帮助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结合角度,理解社会保障水平需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把握适度保障的内涵;理解和认同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包括公平对待公民、权责清晰、依法监管等要点,认识到这些措施对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进行生活中社会保障形式的调查研究,要求学生访谈家人、邻居或社区工作人员,了解身边人享受的社会保障种类、申请条件、保障效果等,整理成简单报告,为课堂学习储备一手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一组关于 “社会保障” 的对话,对话内容涉及生病就医报销、老年领取养老金、突发灾害接受救助等情节。提出问题:以上对话涉及哪些社会保障形式?这些社会保障发挥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保障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自然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阅读对话情境,结合课前预习知识,分小组讨论分析该对话中所涉及的社会保障形式,推选代表说明社会保障的作用,初步展现对社会保障的已有认知。
深入探究 —— 全面了解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作用
教师活动:
1.阐述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灾害、疾病、失业、养老、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 “安全网” 的意义,强调其为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收入保障以分散风险的核心功能。
2.详细讲解社会保障的三大作用:其一,结合实例说明社会保障发挥着 “社会减震器” 作用,如在重大自然灾害后社会救助迅速介入稳定受灾群众生活,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其二,利用图表展示国民收入分配流程,讲解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养老金待遇调整为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其三,讲述社区互助养老、慈善捐赠救助等故事,让学生体会发挥社会互助功能,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分别介绍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重点讲解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阐述其强制性、互济性等特征,以职工医保、工伤险为例说明;介绍社会救助针对特困群体,是保障底线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列举低保救助标准制定依据;讲解社会福利侧重于提升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如免费公共设施、儿童福利政策;阐述社会优抚面向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彰显国家尊崇。同时简单提及补充性社会保障形式。
学生活动:
认真倾听教师讲解,结合课前自主调查访谈结果,深入理解社会保障的作用,分享自己调查中遇到的体现社会保障作用的真实案例,与教师讲解相互印证。
2.结合案例,理解社会保障的四种主要形式及补充性社会保障,绘制思维导图,明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小组内互相交流完善思维导图,推选代表展示分享。
着眼未来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教师活动:
1.展示图文材料: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完善和进步,如养老金待遇逐年提升、缴费补贴政策优化等。提出问题:1. 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如何不断完善、实现社会公平的?2. 搜集资料,了解我国当前完善社会保障的新举措,并评述其中一项。引导学生关注制度动态发展,培养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
2.展示图文材料:“欧洲高福利”,如希腊债务危机背景下高福利难以为继、北欧国家高福利模式下高税收支撑等内容,提出问题:1. 针对上述现象,谈谈你的看法。2. 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辩证思考,理解适度保障原则。
3.展示案例:某企业职工小王,每月个人缴纳约 600 元养老保险费,因觉距离领取养老金时间长、影响当前生活质量想 “退保”。提出问题:如何评价小王的 “退保” 想法?引导学生结合法律法规知识分析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权利义务。
4.总结归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点: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福利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养老保险资金筹措需各方合理分担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并严格依法监管。强调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学生活动:
1.阅读图文资料并思考,分组讨论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路径,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我国当前完善社会保障的新举措,每组选派代表就其中一项进行评述,阐述举措背景、意义与可能面临的挑战。
2.阅读图文材料,针对 “欧洲高福利” 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从不同角度分析高福利利弊,结合经济学知识探讨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相互制约与促进关系,在全班交流分享观点。
3.阅读案例材料,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如《社会保险法》中关于养老保险缴费、领取规定,对小王 “退保” 的想法进行评析,从个人短期利益与长期保障、社会责任等多方面阐述,小组间互相点评补充。
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包括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再次明确社会保障的三大作用;总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点。强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分析案例、归纳总结、辩证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引导学生体会社会保障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国家制度优势,感受社会保障对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认同感与自豪感,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关注社会保障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作业布置
1.给出具体案例或数据,让学生分析其中涉及的社会保障形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措施,以强化学生对社会保障知识的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协助社区开展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工作,向居民讲解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和政策,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保障的理解,提高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