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1.4 微生物的结构和生殖 培优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1.4 微生物的结构和生殖 培优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1.4 微生物的结构和生殖 培优卷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B D C B C B B B B A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D C D B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B细菌和华丽硫珠菌都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C是植物细胞、D是酵母菌(单细胞的真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解:A、图中甲细菌与乙青霉、丙酵母菌、丁蘑菇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正确。
B、图中的甲细菌进行分裂生殖,乙、丙、丁都属于真菌,都通过产生a孢子来繁殖后代。错误。
C、丙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可用来酿酒。正确。
D、图乙顶端孢子呈扫帚状,可判断其是青霉,青霉能产生青霉素,它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物,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正确。
故选:B。
3.解:A、新冠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A正确。
B、新冠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B错误。
C、新冠病毒的体积极其微小,要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C错误。
D、正确佩戴口罩能切断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效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D正确。
故选:D。
4.解:A、培养基中含有抗生素A和含有抗生素B的两组对照,缺少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A错误。
B、在三组实验中,两个实验组分别是在培养有细菌的培养基中加A抗生素和B抗生素,而另一组实验是无细菌的条件,不符合对照实验单一变量的原则,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B错误。
C、此方案中包含三组实验,实验组分别是在培养有细菌的培养基中加A抗生素和B抗生素,一组空白对照实验只有细菌(用不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因此可以形成两组对照实验,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C正确。
D、此方案中包含四组实验,实验组分别是在培养有细菌的培养基中加A抗生素和B抗生素,另外两组只含有抗生素,这样没法确定抗生素的作用,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D错误。
故选:C。
5.解:A.在甲组实验中,A瓶煮沸后密封,B瓶不做处理,A瓶原有细菌被杀死,因此A瓶肉汤未变质,A错误。
B.煮沸肉汤的目的是为了杀死肉汤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微生物,确保实验的准确性,B正确。
C.甲、乙两组实验控制的变量都是细菌有无,C错误。
D.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通过微生物繁殖产生的。巴斯德的实验以及其他微生物学研究已经证明,微生物(如细菌)只能来自其他微生物,而不是自然发生。高温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杀菌方法,D错误。
故选:B。
6.解:发酵的过程其实是某种微生物的繁殖的过程,这种微生物的名称是乳酸菌,乳酸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选:C。
7.解:醋酸杆菌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最外层的细胞壁,紧靠细胞壁的是细胞膜、在细胞膜和DNA之间是细胞质和细胞中间是DNA集中的区域,有的细菌有长长的鞭毛,有的在细胞壁外面还有较厚的荚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可见B正确。
故选:B。
8.解: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是一种细菌,繁殖方式为分裂生殖;选项中A是受精作用,B是分裂生殖,C是酵母菌出芽生殖,D是霉菌进行孢子生殖。B符合题意。
故选:B。
9.解:由分析可知:如果此时往三支试管中通入氧气,第Ⅰ种有氧气的时候生长受到抑制,第Ⅱ种没有发生变化,第Ⅲ种是好氧细菌,繁殖速度加快。
故选:B。
10.解:A、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等。培养基中必须有有机物,以保证细菌生长的需要,在制作固体培养基时,还必须添加琼脂作为凝固剂。A正确;
B、链球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在接种前,要进行高温灭菌,其目的是消除杂菌影响。接种后要放在25℃的环境中培养,这是因为该温度适合菌类生长。C正确;
D、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如图所示,实验结果表明,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类物质,它可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繁殖。分析实验A的结果可以看出:链霉素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D正确。
故选:B。
11.解: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衣藻属于单细胞植物,A正确。
B、草履虫有纤毛,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衣藻没有纤毛,B错误。
C、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没有细胞壁;衣藻属于单细胞植物,有细胞壁,C错误。
D、衣藻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草履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A。
12.解:A、衣藻是单细胞植物,生活在水中,有鞭毛,可在水中自由活动,A正确;
B、单细胞生物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衣藻能够排出代谢废物,B正确;
C、衣藻细胞内有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营养,生活方式是自养,C正确;
D、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13.解:A、疟原虫属于单细胞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B正确。
C、疟原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无反射活动,C错误。
D、根据题干中“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分析得知,要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且脱分化培养到愈伤组织即可,D正确。
故选:C。
14.解:A、应该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培养液,培养液表层氧气浓度高,因此草履虫多聚集在这里,A错误。
B、活的草履虫可以自由运动,在显微镜下草履虫的运动速度快,不容易观察。因此在临时装片的培养液中放一些棉丝,目的是限制草履虫运动过快,便于观察,而不是将载玻片上的水吸干,B错误。
C、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C错误。
D、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底,D正确。
故选:D。
15.解:将甲和乙两滴液体连通后,甲是清水,缺乏草履虫所需要的食物;乙是草履虫的培养液,适于草履虫的生存,草履虫大多留在培养液中;将乙和丙连通后,浓盐水不利于草履虫的生存,随着乙中盐的浓度增加,草履虫将游向无盐的一侧,即甲中。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解: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图1所示的3种细胞结构,最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病原体细胞结构的是C.这种细胞是细菌的主要依据是有细胞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C;有细胞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7.解:由细菌生殖示意图可知:细菌由一个变成两个,因此,细胞通过分裂进行生殖,这种生殖方式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故答案为:分裂;无性。
18.解:(1)图中的变形虫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利用表膜进行呼吸并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在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衣藻属于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草履虫属于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故选C。
(3)在“观察草履虫”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往往需要在载玻片的培养液中放上几丝棉花纤维,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再进行观察。
故答案为:
(1)表膜。
(2)C。
(3)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19.解:(1)图中的酵母菌、细菌和衣藻都是单细胞生物,衣藻是单细胞的植物,细胞里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制作面包和馒头时利用的是图中的A酵母菌。
(2)图中生物A的名称是酵母菌,其中的结构①是细胞核,此图中的A正在进行出芽生殖,除此之外它也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3)生物C细菌的结构④是DNA集中区域(或 DNA),C细菌与A酵母菌的结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C无成形的细胞核。
(4)图B和图D的菌体都是由菌丝构成的,其中B能产生青霉素(或杀死某些细菌的物质),这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物,是由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的,这种抗生素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图中的②是孢子,图中的B和D都可以通过产生②孢子来繁殖后代。
故答案为:
(1)A、C、F。
(2)酵母菌;细胞核;出芽;孢子。
(3)DNA集中区域(或DNA);C无成形的细胞核。
(4)菌丝;青霉素(或杀死某些细菌的物质);孢子。
20.解:历史上蘑菇等真菌曾被归于植物界,后来由于其在营养方式和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被单独归为真菌界。最近,科学家发现真菌的遗传物质与动物遗传物质的相似性超过了植物。蘑菇的菌体由菌丝构成,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
故答案为:异养;孢子繁殖。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1.解:(1)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它因素都相同。要探究“食盐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故实验变量为食盐水浓度。该实验方案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应增设对照组,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应用等量蒸馏水替代盐水。
(2)用于发酵泡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所以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因此,加水封坛的目的是:可以达到发酵所需的无氧条件,还可以避免其他微生物进入。
(3)结合本实验提出的建议是:制作泡菜应在第13天后再食用,制作泡菜时应添加浓度较高(8%)的盐水。
(4)在35℃时,重复进行了上述实验,测定的各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适宜温度下,乳酸菌通过分裂生殖快速繁殖,并分解糖类产生大量的乳酸,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也能分解一部分亚硝酸盐。
故答案为:(1)对照;
(2)可以达到发酵所需的无氧条件,还可以避免其他微生物进入;
(3)制作泡菜应在第13天后再食用(制作泡菜时应添加浓度较高(8%)的盐水);
(4)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发酵产生较多乳酸,酸性增强,抑制了杂菌的繁殖。
22.解:(1)霉菌属于真菌,真菌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而细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域。因此霉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霉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2)甲组的处理方式是将面包不烘烤并加盖后在室温下放置,这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因此可以作为对照组,来比较其他组别处理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3)乙组的处理是烘烤后在室温下放置,丙组是未烘烤直接放入冰箱。两组的实验有两个变量,一是烘烤与否,二是温度,因为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结论。
(4)要探究霉菌生长与空气的关系,需要设置一个实验组,其中面包不烘烤以保持水分,加盖不允许空气接触,然后在室温下放置。这样设置的实验组可以与甲组加盖不抽真空形成对比,从而观察空气接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故答案为:(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作为对照
(3)不能,因为变量不唯一
(4)不烘烤、加盖后放入密封容器后抽成真空
23.解:(1)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除甲培养皿洗手前按指印,乙培养皿洗手后按指印,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洗手。
(2)微生物的生存所需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有机物。28°C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因此要将培养皿放在28℃的环境中。
(3)培养48小时后,若观察到洗手前按指印的甲培养皿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乙培养皿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则能得出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故答案为:(1)是否洗手;
(2)28°C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3)洗手前按指印的甲培养皿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乙培养皿中有较少细菌繁殖。
24.解:(1)对比1组三周后不灌胃幽门螺旋菌和2组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旋菌,就形成了以门螺旋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其结果就能说明说明幽门螺旋菌会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
(2)对比2组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旋菌和3组灌胃乳酸菌后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旋菌的结果是3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大大超过了2组,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起到抑制作用。
(3)设置4组灌胃乳酸菌与1组不灌胃乳酸菌形成以乳酸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就能探究乳酸菌是否会引起胃黏膜炎症因子产生。
故答案为:(1)1和2
(2)抑制
(3)4组,灌胃乳酸菌一行加”+“,在灌胃幽门螺旋菌一行加”﹣“
25.解:(1)伞藻属于单细胞藻类,下列生物中,与伞藻的结构层次最为相似的是C草履虫。
(2)根据甲图中实验现象,海莫林可得出初步结论:伞帽的形态受细胞核的影响。
(3)切去兼有A帽和B帽形态的伞帽,再生出B伞帽,说明细胞质不能产生决定伞帽形态的物质,细胞核产生决定伞帽形态的物质,结合甲图实验可知细胞质内聚集有决定伞帽形态的物质,故乙图实验支持猜想二。
(4)根据乙图实验现象可知,伞柄内决定伞帽形态的物质只能使伞帽再生一次,故不再生伞帽了。
故答案为:
(1)C。
(2)细胞核。
(3)二。(4)不再生伞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1.4 微生物的结构和生殖 培优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加勒比海地区发现有史以来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最长可达2厘米,如同人类睫毛。它可以和以下哪种生物分为一类(  )
A. B. C. D.
2.甲、乙、丙和丁分别是细菌、青霉、酵母菌和蘑菇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与乙、丙、丁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无成形的细胞核
B.图中的甲、乙、丙、丁都通过产生丁图中的[a]孢子来繁殖后代
C.丙生物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可用来酿酒
D.乙能产生青霉素,它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物,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3.新冠病毒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仅由一个核酸长链(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构成。新冠病毒一旦侵入肺部细胞,便可在细胞内产生大量的新一代病毒,随人体呼吸、喷嚏排出体外,传染给其他健康人。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不属于生物
B.新冠病毒能离开生物体独立生活
C.新冠病毒的体积要略大于人体细胞
D.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
4.如图,将细菌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形成菌落,抗生素能杀灭细菌。某实验小组想检测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5.如图是“著名的巴斯德鹅颈瓶”实验(鹅颈瓶内外空气连通),A、B瓶内都装有肉汤。先进行甲组实验,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只有一只瓶内的肉汤变质。接着,进行乙组实验,将未变质那只瓶的瓶颈打断,放在空气中数日后,肉汤变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实验中,B瓶肉汤未变质
B.将肉汤煮沸是为了杀死肉汤中的细菌
C.甲、乙两组实验,控制的不同变量都是空气
D.实验证实细菌是自然产生的,高温不能杀死细菌
6.据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175.5CM,19岁女性平均身高163.5CM,位列东亚第一。奶制品的摄入有利于补充蛋白质,促进身高的增长。酸奶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一种奶制品,制作酸奶时加入的微生物及其结构特点分别是(  )
A.酵母菌 有成形的细胞核
B.醋酸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
C.乳酸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
D.乳酸菌 有成形的细胞核
7.猕猴桃果醋是利用醋酸杆菌的发酵作用制成的,醋酸杆菌是一种细菌,其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A.有叶绿体 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没有细胞壁 D.没有遗传物质
8.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是由中国科学院成功分离出来的一种细菌,其产生的物质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下图中与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繁殖方式相同的是(  )
A. B. C. D.
9.用培养液培养三种细菌,让它们在三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如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如果此时往三支试管中通入氧气,则细菌的繁殖速度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选择题 Ⅰ Ⅱ Ⅲ
A 加快 减慢 不变
B 减慢 不变 加快
C 加快 减慢 减慢
D 减慢 加快 减慢
A.A B.B C.C D.D
10.科学家为了研究链霉素对某些细菌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培养皿盛上适于细菌生存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在A培养皿的一侧接种链霉菌,在远离链霉菌接种线条一侧的三点上分别接种大肠肝菌、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在B培养皿中不接种链霉菌,其他相同于A培养皿。将A、B培养皿同时放在25℃的环境中培养,七天后,三种细菌在A、B培养皿中生存情况不相同,结果见图。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说,培养基中必须有有机物,以保证细菌生长的需要
B.产生链霉菌素的链霉菌是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C.在接种前要高温消毒,是为了消除培养皿中原有细菌对实验的影响
D.实验结果表明链霉菌素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
11.草履虫和衣藻的共同点是(  )
A.都是单细胞生物 B.都有纤毛
C.都有细胞壁 D.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12.衣藻是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藻类,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衣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在水中自由活动
B.能够排出代谢废物
C.能进行光合作用
D.与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完全相同
13.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疟疾病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单细胞生物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根据上述论述,下列表达不合理的是(  )
A.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异养
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
C.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通过反射调节自身生命活动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可以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
14.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从培养液的底层吸取培养液,因为底层的营养物质多
B.应该把载玻片上的水吸干,其目的是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C.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植物
D.草履虫用纤毛进行运动
15.在载玻片上滴三滴不同的液体,甲为清水,乙为草履虫的培养液,丙为浓盐水。用玻璃棒先将甲和乙两液滴连通,用放大镜观察;然后使乙和丙两液滴连通,再观察。你预测两次连通后,所观察到草履虫的反应应该是(  )
A.大多先向甲移动,而后陆续向乙移动
B.大多先留在乙,而后陆续向甲移动
C.大多留在乙中
D.大多先留在乙中,而后陆续向丙移动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如图所示的3种细胞结构,最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病原体细胞结构的是   ,你认为这种细胞是细菌的主要依据是   。
17.食物变味或发臭通常是由单细胞生物细菌引起的。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会大量繁殖,如图是细菌的生殖示意图。细菌是通过    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填“有性”或“无性”)。
18.如图所示是三种常见的微生物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变形虫通过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    (填序号)。
A.是否会游动
B.个体大小
C.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D.是否生活在水中
(3)在“观察草履虫”实验中,往往需要在载玻片的培养液中放上几丝棉花纤维,再进行观察。这样做的目的是    。
19.如图是几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单细胞生物有    (填字母)。
(2)图中生物A的名称是    ,其中的结构①是    ,此图中的A正在进行    生殖,除此之外它也可以进行    生殖。
(3)生物C的结构④是    ,C与A的结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4)图B和图D的菌体都是由    构成的,其中B能产生    ,图中的②是    ,图中的B和D都可以通过产生②来繁殖后代。
20.历史上蘑菇等真菌曾被归于植物界,后来发现其营养方式为    。由于其营养方式和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被单独归为真菌界。蘑菇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如图所示可知蘑菇的生殖方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1.泡菜是经乳酸菌发酵制作的食品,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会影响人体健康。为探究“食盐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①乳酸菌适宜发酵的温度在30℃~35℃。
②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当乳酸增多时酸性增强,杂菌繁殖会受到抑制。
【制作泡菜】清洗蔬菜→切段晾干→装坛→加食盐水→密封发酵
【探究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获得了如下表数据。请分析回答:
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单位:毫克/千克,发酵温度:15℃)
组别 盐水浓度 …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甲坛 4% … 3.2 3.8 3.5 3.4 3.2
乙坛 6% … 5.5 4.0 1.8 1.31 1.2
丙坛 8% … 2.0 1.8 1.4 1.1 1.0
(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一组实验,用等量蒸馏水替代盐水,是为了形成    。
(2)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水封,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分析数据,从健康角度看,应    (提出一条建议)。
(4)小柯在35℃下重复上述实验,发现相应盐水浓度和时间下,测定的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15℃时的数值,请解释其原因:   。
22.小虞在学校美食节上购买了一袋面包,因忘记食用,一星期后发现发霉了。为探究“面包上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小虞进行了如下操作:取甲、乙、丙三只相同的培养皿,分别放入相同的两小块面包,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让霉菌孢子进入),再按下表中的方法处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组别 实验处理 放置时间 实验现象
甲 不烘烤,加盖后室温下放置 6﹣7天 发霉
乙 在烘箱中烘烤2分钟,晾凉后加盖在室温下放置 6﹣7天 不发霉
丙 不烘烤,加盖后放入冰箱冷藏室(4℃) 6﹣7天 不发霉
(1)霉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    。
(2)甲组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3)选择乙、丙两组进行研究,能否得出霉菌生长与温度有关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
(4)若要探究霉菌生长与空气的关系,还需增加一组实验,该实验处理方法是    。
23.为检验洗手能否有效减少手上细菌的数量,某兴趣小组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皿,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注:细菌在培养基上大量繁殖会形成菌落。)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为什么要将培养皿放在28℃的环境中?   。
(3)在培养48小时后,若观察到    ,则能得出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24.幽门螺旋菌是一种具有螺旋结构及鞭毛的细菌(图1)。资料显示,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菌引起的。目前,我国约有7亿左右的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旋菌。幽门螺旋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
幽门螺旋菌主要“定居”在人胃黏膜表面,可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为研究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的影响,研究者将若干只健康的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按下表进行处理(“+”表示进行,“﹣”表示未进行)。几个月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高,说明炎症程度严重),结果如图2所示。
组别处理 1组 2组 3组 4组
灌胃乳酸菌 ﹣ ﹣ +
   
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旋菌 ﹣ + +
   
(1)对比    (选填组号)组结果,说明幽门螺旋菌会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
(2)对比2组和3组结果,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起到    作用。
(3)就上述实验过程,有研究者质疑,乳酸菌是否会引起胃黏膜炎症因子产生呢?请增加一组实验对上述实验加以完善,填入表格中。
25.伞藻属于单细胞藻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内,伞柄内主要为细胞质。当伞藻细胞部分受损时,再生能力很强。20世纪30年代,生物学家海莫林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功能时,以伞藻作为实验对象,如图甲所示,他将一种伞藻A的伞柄移植到另一种伞藻B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再生伞帽的形态。
(1)下列生物中,与伞藻的结构层次最为相似的是    (选填下列字母序号)。
A.水稻
B.葫芦藓
C.草履虫
D.大熊猫
(2)根据甲图中实验现象,海莫林可得出初步结论:伞帽的形态受    (填细胞结构)的影响。
(3)进一步研究发现,细胞质中存在某些物质对伞帽形态产生影响,海莫林想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的来源,为此,他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一:细胞核与细胞质都能产生决定伞帽形态的物质
猜想二:细胞核产生决定伞帽形态的物质并聚集在细胞质中
为此他进行了如图乙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以支持猜想    。
(4)请根据(2)题现象预测:若切除伞藻的伞帽和假根,保留伞柄.其上端再生出伞帽后,再次切去伞帽(如丙图),一段时间后,伞帽的再生情况如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