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教案2024-2025学年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教案2024-2025学年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 教学内容分析 (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 包括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 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1)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课第二框。该框下设三 目: 第一目“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主要阐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站起来,开始进行社 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第二目“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主要阐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 运的关键抉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中国的综 合国力得到显著增强和提升。 第三目“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主要阐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 经过长 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 (2)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由此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的结论。 (3)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习, 学生可以升华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做有时代担当的青年, 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
新时代的建设中去。
2.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 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高一学生正处于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阶段,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意 识日渐增强,思维活跃,不喜欢被动灌输,具有积极探究学习的潜质。因此,在教 学过程中,开展活动型课程,给予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机会,尽量引导他们切身体 会、参与思考得出结论。 学生已经接触过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相关知识, 并且通过前一框的学习,对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有了一定的把握。对于“党 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具有综合思考和继续深化学习的可能性。
3. 目标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核心素养,描述 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具体学习目标) (1)结合历史事实,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2)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为当 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3)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例,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 路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大事件,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 键抉择。 (5)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阐述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踏上了新征程。
4.学习重点难点 (确定重点和难点的原因分析、突破策略) (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2)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 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 习任务类型等) 学生活动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 开展学习活动, 与教的环节 对应) 评价活动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 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 评价的内容、程序与工具等; 基于学生行为表现证据判断 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探究与分享1 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了 提问: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的政治意义的理 解。 讲解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 设时期的初步探索。 观看材料,回答问题 记笔记 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 极性,观察学生是否愿意主 动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历史,懂得新中国成立给中国的面貌带来了巨大的改 变,认识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感悟历经艰难困苦的中华民族 获得新生时的自豪、自信和自强。
二、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探究与分享2 农民的家庭账 本 提问:阅读材料,说说这个 家庭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 化。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 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总结改革开放的目的、意义、 地位。 分享探究结果 1. 教师表现性评价:评价学 生分享的积极性以及分享成 果是否得当。 2. 学生自我评价:对自己的 材料分析与概括能力、表达 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生活的变迁, 懂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富国强。
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社会 主要矛盾论断的历次变化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教师评价学生是否熟知现阶 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播放视频《习近平为你描绘 “新时代”》片段 (
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以及是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懂得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
判断与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当前我国的发展站在
了新的历史方位上。
6.板书设计 (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 路径与关键点)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 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包括基础达标、拓展提升、 开放实践等类别) (1)完善本框题思维导图 (2)完成课后习题 1.2020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1 周年。71 年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在 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对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的意义描述合理的有( ) ①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③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奠定了制度基础 ④为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政治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956 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土地改革胜利 C. 改革开放起步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 经过长期努力,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 代,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 ) ①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②全体人民戮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③决胜建成总体小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④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曾公开评价:“虽然过 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 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 这是一个新 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因为它 ( )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②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 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由此可见( ) ①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制定国策、战略的重要依据 ②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指的是物质方面的需要 ③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我国基本国情的改变 ④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着党和国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本课与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梳理了近代中国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历程,但 两者视角略有差别。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梳理近代中国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历程, 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只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课梳理近代中国探索民族复 兴之路的历程, 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9.教学反思 (从学习、教学、评价和一致性四个基本问题的角度, 进行教与学的经验性 总结,如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的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等) (1) 关注核心素养培育, 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本课强调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的素养培育。 (2) 问题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能力, 具有实践性和价值性, 顺利引导学生自我生成, 提高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 7 -
10.使用与改进建议 (给使用本课教学设计的同行们提出的建议, 包括本课教学评应该注 意的问题,本课教学实施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的设想等) (1)新课程需要新理念,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2)本课涉及大量历史知识,如何避免把政治讲成历史、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值 得各位同行深思。 (3)本课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大,而且理论性较强,学生课上反应较平淡。以后 的教学中应该多加注意。
- 8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