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走近三星堆教学目标:1、了解三星堆的挖掘历程。2、了解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感受古人的智慧。3、知道三星堆的发现及挖掘对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意义。教学重难点:感受古人的智慧,知道三星堆的发现及挖掘对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意义。教法教学:观看讨论,启发式教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资料、视频及课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同学们,最近有一件轰动世界的重大发现三星堆又发现6个遗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大家知道三星堆为什么叫三星堆吗?师:三星堆得名于“三星村”,而“三星村”则得名于三个稍稍隆起的小土堆。它们排列很有规律,很像是天上的三颗星辰。而且,在三星堆遗址的北面,还有一个形似弯月的台地,史称“三星伴月”。(观看三星堆考古坑面貌视频)了解三星堆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三星堆的位置、遗址范围及发掘历程。(偶然发现及深入挖掘)出土文物1986年7月至9月发掘的两座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了金、铜、玉、石、陶、贝、骨等珍贵文物近千件。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各类别文物图)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发掘中,还出土了共计80多枚象牙,象牙珠120件,象牙器4件,虎牙3件,海贝4600枚。(观看象牙挖掘视频)继三星堆遗址重大发现后,中国考古盲盒再上新(观看图片)明理懂法看到这里,有同学可能会很好奇,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去挖掘?六、历史价值三星堆这批前所未有的珍贵文物的发现把古蜀国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属世界文化遗产范畴。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意义升华时隔35年,三星堆遗址连拆6个盲盒,出土500余件文物再惊天下,用事实证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使课文中曾描述的一些夏商神话传说有了实证,更好的证实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一器、一物、一丝放飞的是想象,激荡的是国魂。当考古成为“网红”,比黄金面具更珍贵的,是对今人上下求索、接续创造的激励。板书设计三星堆世界第九大奇迹对今人上下求索、接续创造的激励(共30张PPT)三星堆得名于“三星村”,而“三星村”则得名于三个稍稍隆起的小土堆。它们排列很有规律,很像是天上的三颗星辰。而且,在三星堆遗址的北面,还有一个形似弯月的台地,史称“三星伴月”。位置: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面积:12平方千米发掘历程:偶然发现:三星堆遗址的惊世发现,始于当地农民燕道诚和他的儿子燕青保1929年在疏通自己家田地附近的一条小溪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在广汉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笃宜听到这个消息后,找到当地驻军帮忙宣传保护和调查,还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国人开办的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根据董笃宜提供的线索,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David C·Graham)和助理林名钧于1934年春天组成考古队,由广汉县县长罗雨仓主持,在燕氏发现玉石器的附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发掘。发掘收获丰富,根据这些材料,葛维汉整理出《汉州发掘简报》。三星堆遗址自1934年首次发掘以后,发掘就长期停滞。 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又恢复了在三星堆的考古工作。当时还没有认识到三星堆遗址的巨大规模,所以将三星堆遗址北部的月亮湾地点和南部的三星堆地点各自当作一个遗址,分别命名为“横梁子遗址”和“三星堆遗址”。1963年,由冯汉骥领队,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再次发掘了三星堆遗址的月亮湾等地点,展现了三星堆遗址和文化的基本面貌。1980年至1981年,清理出成片的新石器时代的房址遗迹,出土标本上万件,“三星堆文化”由此得名。1982年和1984年,考古工作者分别在三星堆地点西南和西泉坎进行了两次发掘,发现三星堆遗址最晚期的遗存。1986年7月,三星堆两大祭祀坑相继出土,大量器形独特精美的文物,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对中国西南古蜀文明的重视。深入挖掘:1988年,国务院单独就三星堆遗址组织评审,当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至1995年,三星堆工作站先后6次对三星堆外“土埂”进行试掘,弄清其为人工修筑的城墙性质,划定了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三星堆古城范围。1992年,三星堆博物馆奠基。1993年5月,三星堆文物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展出。虽然只有一件,但在瑞士和欧洲引起了很大反响。之后,欧洲各国频频邀请三星堆珍宝赴欧洲展出。1997年,三星堆博物馆建成开放,其基本陈列当年就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2002年,三星堆出土文物青铜神树和玉边璋纳入国家文物局印发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2012年至2015年,三星堆考古发现青关山大型房屋基址以及多段城墙重要文化遗存,三星堆古城城墙合围。2019年4月,四川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三星堆与金沙遗址联合申遗成为亮点。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中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已出土了500多件重要文物,其中3个坑中发现有象牙。3月21日,三星堆考古“上新”继续进行中,4号坑一根重达100多斤的象牙被完整提取。出土文物1986年7月至9月发掘的两座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了金、铜、玉、石、陶、贝、骨等珍贵文物近千件。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青铜器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龙形饰、龙柱形器、虎形器、戈、环、戚形方孔璧、龙虎尊、羊尊、瓿、器盖、盘等。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兽面、神坛、神树、太阳形器、眼形器、眼泡、铜铃、铜挂饰、铜戈、铜戚形方孔璧、鸟、蛇、鸡、怪兽、水牛头、鹿、鲶鱼等。商代的青铜器,于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内。通高262厘米,基座高78.8厘米,重逾180千克。人体修长,大眼、隆鼻、方颐大耳,头上有两层高冠,双手平举起,作持物状态。衣饰有细密的花纹,两侧下垂呈燕尾式。人像赤脚站立在一个正方形台座上,座下还有两层台座。 它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体型最大,最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被称为铜像之王。商铜立人像世界上最早、树株最高的青铜神树。高384厘米,三簇树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鸟,树侧有一龙缘树逶迤而下。具推断可能为古神话传说中扶桑树,是古代巫师们专用的神器。青铜神树商铜爬龙柱形器商铜跪坐人像商铜太阳形器商铜纵目面具商圆座铜鸟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长142厘米,直径2.3厘米,重700多克,上有刻划的人头、鱼鸟纹饰。用捶打好的金箔,包卷在一根木杆上,净重约500克。金箔饰件系用纯金皮锤揲成金箔后再剪切成形的,厚度极薄,表面平整,表明当时的锤揲工艺已十分成熟。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共出土金箔鱼形饰19件。商金箔鱼形饰商金箔虎形饰戴金面具辫发青铜人头像商玉璋商玉瑗商玉珠商陶小平底罐商陶高柄豆商陶三足炊器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发掘中,还出土了共计80多枚象牙,象牙珠120件,象牙器4件,虎牙3件,海贝4600枚。继三星堆遗址重大发现后,中国考古盲盒再上新看到这里,有同学可能会很好奇,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去挖掘?不可以!原因:1、个人挖掘属于盗墓,违反法律(如果是无意间发现的文物,我们也需要上交给国家,不能私自拥有)。2、考古是一项科研事业,很严谨,如果私自挖掘,我们的挖掘环境和技术不专业,会对文物造成严重损坏。历史价值三星堆这批前所未有的珍贵文物的发现把古蜀国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因为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认识大相径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历史学界一向认为,与中原地区相比,古代巴蜀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与中原文明没有关联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遗址证明,它应是中国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三星堆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填补了中华文明演进序列重要文物的缺环,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中国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有助于探索人类早期政治组织及社会形态演化的进程。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属世界文化遗产范畴。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时隔35年,三星堆遗址连拆6个盲盒,出土500余件文物再惊天下,用事实证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使课文中曾描述的一些夏商神话传说有了实证,更好的证实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一器、一物、一丝放飞的是想象,激荡的是国魂。当考古成为“网红”,比黄金面具更珍贵的,是对今人上下求索、接续创造的激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001.中国网络电视台-[朝闻天下]四川广汉 三星堆新发现 4号坑提取象牙在文保中心进行后续保护[超清版].mp4 0001.新浪微博-37次考古只发掘三星堆的千分之二[超清版].mp4 三星堆最大的谜!繁盛富庶的古蜀国为何突然消失?_腾讯视频.mp4 走近三星堆.docx 走近三星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