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2.3 建构原子模型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除了分子以外,还有原子和离子 等,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氯 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那么,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吗 科学家是如何建构原子模型的呢 三、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出现的意义原子的质量极小,如果用千克表示,在使用过程中和记忆上都极不方便。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关系。(2)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科学家把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分为12等份,则1份质量为1.993×10-26千克×1/12=1.661×10-27千克。其他原子的质量与1.661×10-27千克质量相比后得出一定的比值,这个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阅读表2.3-2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启发 表2.3-2质子、中子、电子的相对质量微粒 质量/kg 相对质量 注释碳原子 1.993×10-26 12 6个质子、6个中子质子 1.6726×10-27 1 质子质量≈中子质量中子 1.6749×10-27 1 电子 9.1101×10-31 1/1836 电子的质量是质子的质量的1/1836由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近,且远大于电子的质量,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近似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时,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2.原子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性质 实验测出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比较得出的相对质量数值与 单位 数值非常小,单位为“kg” 数值一般取整数,单位为 “1”,通常不写 联系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1的数值)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但能反映出原子实际质量的相对大小,原子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两者成正比。如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则一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也是一个氢原子实际质量的12倍。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bg,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答案】C四、离子上述实验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 (一种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了带负电荷的氯离子(一种阴离子)。 带有异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形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1.离子在许多化学变化中,电中性的原子会因为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带电荷的微粒称为离子。2.离子的分类(1)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钠离子、铵根离子。(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3.离子的形成一般来说,金属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项目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结构关系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电性 呈电中性 带正电 带负电相互转化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原子核相同,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阴、阳离子 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B.钠可以跟氯气反应生成黄绿色的固体氯化钠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但呈电中性的化合物D.钠离子与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答案】C【解答】A、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氯化钠是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知,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由于钠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与氯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因此氯化钠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D、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故钠离子与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课堂小结认真分析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示意图,推断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A.12 B.16 C.5 D.10【答案】B课堂小练习如图,天平右盘中的“ ”为一个C-12原子质量的1/12,据图推断,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 B.144 C.12 D.9【答案】C课堂小练习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一个氧原子实际质量的算法正确的是( )A.(1.993×10-26kg)÷12×16B.(1.993×10-26kg)÷16×12C.( 1.993×10-26kg)×12D.(1.993×10-26kg)×16【答案】A课堂小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