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科学立法》教学设计课程标准:“3.2 阐述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学习目标:结合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探究科学立法的内涵,阐明科学立法的重要原则。结合民法典的编纂过程,阐述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充分发扬民主,合理设定权利 与义务、权力与责任。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 ”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 民守法全面推进。第九课围绕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的问题,重在从微观上说明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主 要探究了人大科学立法的内涵、要求,政府严格执法的内涵、要求,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内 涵、要求,公民全民守法的要求。本课内容是必修 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 ”中的第九课“全面依法治 国的基本要求 ”第一框的内容,下启“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三框。本框“科 学立法 ”与下面三个框体一起构成法治中国的法治体系,明确了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庞大而 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第一框“科学立法 ”,阐述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系统阐释了建设法治社 会的具体要求和重要意义,与前两框一起构成了法治中国的体系,明确了建设法治中国是一 个系统工程,需要党和国家统筹和谋划。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科学立法的内涵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科学立法 的内涵,分析科学立法的原则。第二目“推进科学立法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推进科学立 法的具体要求。学情分析:本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有关立法的含义、和立法 必要性等相关立法知识;但整体储备较少,对科学立法的理解也还有所欠缺。其次,从学习 能力上看,该阶段的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但缺乏法律应用的实际能力;最 后,从情感角度看,学生对法律已经有了一定了认同感和崇敬感,但对法律的认同感仍然处 于感性阶段,还有待教师从理性认识的角度,增强学生对科学立法的深层次认同。教学重难点:结合民法典的编纂出台的意义,认识科学立法的内涵,明确科学立法的原则,结合民法 典的编纂过程探究实现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教学方式:视频授课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 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推进 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 不可。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衡量标准,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基本要求。 开篇明确科学 立法、严格执 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是全 面推进依法治 国的基本要求教学导入 重温我国已经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立法工作 立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不仅要做到有法可依, 更要科学立法,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 ”。 明确依法治国 必须坚持科学 立 法 这 一 前 提。新课讲授 什么是科学立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例,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科学 立法的内涵。学生结合视频中民法典的制定过程,围绕“如何 实现科学立法 ”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可行的建议。 通过视频导学 情境,引导学 生认识科学立 法的含义、明 确科学立法的 原则科学立法的含义,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 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提高法律质量,科学立法过程中要把握哪些原则呢? (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 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立法要符合中国 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 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 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 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 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 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要 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 目标的法律体系。易错易混淆: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不等于“立法机关 ”。 联系旧知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大可以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 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 国家立法机关。民法典作为一部基本法律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 结合课本【相 关链接】 内容 明白立法职权 的配置,要发 挥各级人大及 其常委会在立大会审议表决通过。 第八课强调了我国主要的法律规范有着不同层级,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等。因此,我国的立法体制机制是中央集 中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层级分权相结合的体制。 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不等于“立法机关 ”。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而有立法权的国家机 关涵盖的范围则包括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授权的国务院等国家 机关。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 定地方性法规 省、 自治区、直辖市、 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 条例。 在我国,中央与地方、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有各自的立法权限; 在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前提下,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要依法行 使好各层级的立法权。 法工作中的主 导地位。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结合民法典编纂过程视频内容和 P99【探究与分享】的法律条 文,谈谈《民法典》编纂历经哪些过程,如何提高立法质量。 1 、 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 文件。 2 、要充分发扬民主 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 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 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通过 P100【相关链接】我国立法民主化、公开化的一个标志 性事件强化立法工作必须要充分发扬民主。 3 、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言)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 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 相统一、相对应。(对国家机关而言)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 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 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通过民法典编 纂过程导学, 引导学生概括 科学立法的具 体要求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围绕如何做到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进行了两个方 面的学习,掌握科学立法的内涵,明确了科学立法的含义和原 则,理解推进科学立法的具体要做到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合 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三个要求。 梳理归纳本框 内容。授课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