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科学立法-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科学立法-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高一-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科学立法》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3.2 阐述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
学习目标:
结合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探究科学立法的内涵,阐明科学立法的重要原则。
结合民法典的编纂过程,阐述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充分发扬民主,合理设定权利 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 ”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 民守法全面推进。
第九课围绕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的问题,重在从微观上说明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主 要探究了人大科学立法的内涵、要求,政府严格执法的内涵、要求,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内 涵、要求,公民全民守法的要求。
本课内容是必修 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 ”中的第九课“全面依法治 国的基本要求 ”第一框的内容,下启“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三框。本框“科 学立法 ”与下面三个框体一起构成法治中国的法治体系,明确了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庞大而 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第一框“科学立法 ”,阐述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系统阐释了建设法治社 会的具体要求和重要意义,与前两框一起构成了法治中国的体系,明确了建设法治中国是一 个系统工程,需要党和国家统筹和谋划。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科学立法的内涵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科学立法 的内涵,分析科学立法的原则。
第二目“推进科学立法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推进科学立 法的具体要求。
学情分析:
本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有关立法的含义、和立法 必要性等相关立法知识;但整体储备较少,对科学立法的理解也还有所欠缺。其次,从学习 能力上看,该阶段的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但缺乏法律应用的实际能力;最 后,从情感角度看,学生对法律已经有了一定了认同感和崇敬感,但对法律的认同感仍然处 于感性阶段,还有待教师从理性认识的角度,增强学生对科学立法的深层次认同。
教学重难点:
结合民法典的编纂出台的意义,认识科学立法的内涵,明确科学立法的原则,结合民法 典的编纂过程探究实现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
教学方式:
视频授课
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 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推进 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 不可。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衡量标准,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基本要求。 开篇明确科学 立法、严格执 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是全 面推进依法治 国的基本要求
教学导入 重温我国已经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立法工作 立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不仅要做到有法可依, 更要科学立法,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 ”。 明确依法治国 必须坚持科学 立 法 这 一 前 提。
新课讲授 什么是科学立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例,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科学 立法的内涵。学生结合视频中民法典的制定过程,围绕“如何 实现科学立法 ”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可行的建议。 通过视频导学 情境,引导学 生认识科学立 法的含义、明 确科学立法的 原则
科学立法的含义,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 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提高法律质量,科学立法过程中要把握哪些原则呢? (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 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立法要符合中国 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 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 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 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 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 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要 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 目标的法律体系。
易错易混淆: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不等于“立法机关 ”。 联系旧知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大可以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 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 国家立法机关。民法典作为一部基本法律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 结合课本【相 关链接】 内容 明白立法职权 的配置,要发 挥各级人大及 其常委会在立
大会审议表决通过。 第八课强调了我国主要的法律规范有着不同层级,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等。因此,我国的立法体制机制是中央集 中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层级分权相结合的体制。 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不等于“立法机关 ”。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而有立法权的国家机 关涵盖的范围则包括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授权的国务院等国家 机关。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 定地方性法规 省、 自治区、直辖市、 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 条例。 在我国,中央与地方、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有各自的立法权限; 在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前提下,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要依法行 使好各层级的立法权。 法工作中的主 导地位。
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结合民法典编纂过程视频内容和 P99【探究与分享】的法律条 文,谈谈《民法典》编纂历经哪些过程,如何提高立法质量。 1 、 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 文件。 2 、要充分发扬民主 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 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 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通过 P100【相关链接】我国立法民主化、公开化的一个标志 性事件强化立法工作必须要充分发扬民主。 3 、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言)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 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 相统一、相对应。(对国家机关而言)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 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 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通过民法典编 纂过程导学, 引导学生概括 科学立法的具 体要求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围绕如何做到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进行了两个方 面的学习,掌握科学立法的内涵,明确了科学立法的含义和原 则,理解推进科学立法的具体要做到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合 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三个要求。 梳理归纳本框 内容。
授课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