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Unit 1 People around us教案(6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Unit 1 People around us教案(6份打包)

资源简介

Unit 1 People around us
Lesson 4 Speaking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围绕“我们周围的人 ”展开。本课时口语任务是“谈论你喜欢的人 ”,并 且还有音标学习——辨识含双元音/ /、/e /、/ /的单词,掌握其发音方法与拼读规则。学生 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本单元所学单词、句型来描述自己喜欢的人,通过与同伴对话,提升 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音标部分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提高学生的 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于描写人物这一话题并不陌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描述人 物的词汇和表达,但缺少能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因此,本课时提供了学 生表达自己的机会。学生之前对于双元音/ / 、/e / 、/ /有一定认识,但不确切也不深入,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更进一步掌握双元音/ / 、/e / 、/ /的发音方法与拼读规则。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积极,要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应用多 媒体课件,创设学生喜欢的交际情境,声画并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 主体的活动设计理念。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
1. 辨识含双元音/ / 、/e / 、/ /的单词,掌握其发音方法与拼读规则;
2. 能够从性格、外貌、个人品质等方面谈论自己喜欢的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辨识含双元音/ / 、/e / 、/ /的单词,掌握其发音方法与拼读规则;
2. 能够从性格、外貌、个人品质等方面谈论自己喜欢的人。 【难点】
能够从性格、外貌、个人品质等方面谈论自己喜欢的人。
五、教学活动设计
1 / 3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激活已知。(10 mins)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应该从哪些方面描述他人以及具体如何描述人物外貌、个性和行为,为 描述自己喜欢的人的输出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1. Students review what they have learned and then think about how to describe a person. 2. Students think about how to describe a person’s appearance, character and action. 学习理解之感知 与注意 观察学生回答与互动表现,判断 学生能否清晰理解课时任务,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话题讨论。
环节设计意图:回顾已学内容,激活学生已知,为后面的输出活动做铺垫。
环节二:与同伴讨论自己喜欢的人。(10 mins)
教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同伴讨论喜欢的人,进行口语输出。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3. Students talk in groups about the people they like. 应用实践之内化 与运用 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反馈,了解 学生运用目标语言的能力,以及 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环节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环节三:学习音标,开展语音训练。(25 mins)
通过跟读录音,关注标蓝字母的发音,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并掌握双元音/ / 、/e / 、/ /
2 / 3
的发音方法与拼读规则。 教学活动
4. Student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repeat words and sentences.
5. Students think and summarize the articulation manner and the spelling rules for the diphthongs / / 、/e / and / /.
活动层次
学习理解之感知 与注意
学习理解之获取 与梳理、概括与 整合
效果评价
观察学生朗读单词及句子的情 况,纠正其发音错误。
观察总结双元音/ / 、/e / 、/ / 的发音方法与拼读规则的情况, 了解学生对于语音知识的掌握情
况。
3 / 3
6. Students classify words according to their pronunciation.
7. Students find the word that is different in each group of words.
应用实践之内化 与运用
通过学生的活动反馈,了解学生 对于双元音/ / 、/e / 、/ /的发 音方法与拼读规则掌握情况,并 给予帮助与指导。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本节课关于语音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正确识 别并读出含双元音/ / 、/e / 、/ /的单词,掌握其发音方法与拼读规则,并能准确识别含有 这些双元音的常见单词。
作业与拓展
1. Interview your deskmate about his/her favourite person.
2. Remember your deskmate’s description and describe it to your parents when you get home.Unit 1 People around us
Lesson 5 Writing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围绕“我们周围的人 ”展开。本课时为写作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写一篇写 人的记叙文。通过解析范文,随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形成文章的写作框架,并最终完成一篇 题为“我喜欢的人 ”的文章。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写人的记叙文的写作方式,学 会如何描述人物,并能够通过描述人物的身份、外貌和品质,发掘出他人的良好品质和优点, 激励自己向优秀的人学习。
二、语篇分析
【What】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写作板块以一篇记叙文为文本载体,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已学的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形成文章的写作框架,并完成一篇题 为“我喜欢的人”的文章。
【Why】
文章主题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会描写“最喜欢的人 ”,能够发掘出他人的良 好品质和优点,激励自己向优秀的人学习。
【How】
本课时以一篇记叙文为文本载体,直观地呈现了一篇写人的记叙文的结构与文本特
征。该语篇为记叙文,以第三人称、一般现在时撰写,语体正式。语篇共四段,主体部分 是描述性叙述,文章结构紧凑且条理清晰。首段介绍了姚元的身份和性格特点;接着,通 过具体事例详细描述了姚元是个非常乐于助人的人以及他在社区非常积极活跃。周末,他 经常去当地的一家养老院帮忙,他还帮助老年人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姚元还会合理利用 时间。他每天六点起床,在早餐前锻炼半小时。然后,他在去学校的路上听英语节目。去 年,他在学校英语口语比赛中获得了冠军。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姚元的赞赏和希望自己能 像他一样的愿望。文章包含了描述人物性格和行为的词汇,如“kind and hard-working”,
“very active” ,“helps out”等。文章还通过直接引语的方式,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全文采用 了一般现在时,既描述了姚元的人物特质,又体现了作者对姚元品质的认可和赞赏,增强
1 / 4
了文本的真实感和可读性。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之前几堂课的学习,对于描写人物这一话题并不陌生,大致了解从哪些方面 入手介绍朋友。也掌握了一些关于外貌、性格、爱好、特点等词汇和表达。但只有少部分 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以及丰富的语言介绍人物,大部分学生只能用比较简单的词汇和句 型,缺乏拓展能力。通过学习范文,能丰富学生的句型和词汇储备,同时也能了解写人的 记叙文的结构与文本特质。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写作目的、文体和要求,了解写人的记叙文的写作思路,列出写作要点。
2. 使用思维导图,梳理、提取、概括语篇的结构特征,掌握描述人物的基本要点。
3. 通过仿写范文写一篇题为“我喜欢的人”的文章。
4. 理解写作任务所传达的主题意义,能够通过描述人物的身份、外貌、品质,发掘出他人的
良好品质和优点,激励自己向优秀的人学习。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了解写人的记叙文的写作思路,列出写作要点。
2. 使用思维导图,梳理、提取、概括语篇的结构特征,掌握描述人物的基本要点。
3. 通过仿写范文写一篇题为“我喜欢的人”的文章。
【难点】
使用思维导图,梳理、提取、概括语篇的结构特征,掌握描述人物的基本要点。
六、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 mins)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人物,为本课时进一步展开做好铺垫。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1. Students watch the video and think about a question. 学习理解 之感知与 观察学生回答与互动表现,判断学生能 否清晰理解课时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
2 / 4
3 / 4
2. Students have a free talk.
3. Students think about how to write about a person.
注意 与本节课与话题讨论。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导入的内容,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同时让 学生能够对本堂课的教学感兴趣。
环节二:阅读语篇,完成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学习写人的记叙文的写作方式,并分析出 文章的写作框架,掌握具体的词汇与句型。(15 mins)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并完成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以获取文章的大意及关键信息并且 能分析出文章的写作框架和掌握具体的词汇与句型。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4. Students scan the passage and match 学习理解 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反馈,了解学生对
the main ideas with the paragraphs. 之获取与 文章关键信息以及支撑细节掌握程度,
5.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梳理 看他们是否掌握了行文逻辑。
6. Students learn the new words. 学习理解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评价学生
7. Students read and analyze the 之获取与 是否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以及是否掌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梳理 握了本单元描写人物的品质、行为等的
8. Students read and learn the 词汇和短语。
expressions of the passage.
9. Students summarize how to describe a
person.
环节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评价学生是否能具备获取文章的大意及关键 信息的能力,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写作框架和掌握具体的词汇与句型。
环节三:内化所学,进行写作。(15 mins) 教师引导学生构思写作提纲,并进行写作。
教学活动
10. Students think about some questions and then write an outline.
11. Students think of eye-catching titles
活动层次 应用实践 之内化与
效果评价
分析整合信息,学会灵活运用。根据 写作步骤,学生起草短文。判断学生
4 / 4
for their compositions.
12. Students write about the person they like.
运用
迁移创新 之想象与
创造
能否清晰介绍朋友类篇章结构和内 容。对学生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环节设计意图: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 力。
环节四:自评和互评,并分享自己的作文。(10 mins)
教师引导学生互评,并展示。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13. Students conduct self-assessments and peer assessments. 迁移创新 之批判与 评价 综合运用本课时所学的知识。学生互 相合作修改短文。判断学生能否准确 掌握介绍朋友的写作结构以及基本的 描述方式,对学生表现给予及时反 馈。
14. Students show their compositions. 应用实践 之内化与 运用 邀请每组学生进行展示。观察学生的 活动反馈,观察学生的活动反馈并适 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环节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此外 也能让学生能敢于在公共场合分享自己的观点。
作业与拓展
1. Review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in this unit.
2. Perfect their compositions.Unit 1 People around us
Lesson 6 Focusing on culture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围绕“我们周围的人 ”展开。本课时引导学生探索如何感恩身边重要的人。 通过一首描写父亲的小诗歌,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形式、大意以及诗人创作诗歌的目的,并 由此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感恩父母,探究有哪些展现孩子对父母之爱的艺术作品,以及其他国 家的孩子表达感恩之情的方式。
二、语篇分析
【What】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向家人和重要的人表达爱和感谢的方式。通过 Mary 在父亲节 给父亲写的小诗歌,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形式、大意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由此引 导学生思考如何感恩父母,探究有哪些表达感恩之情的方式。
【Why】
本课时主要通过 Mary 在父亲节给父亲写的小诗歌,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父母, 挖掘出父母的伟大之处。同时通过思考如何感恩父母,欣赏展现孩子对父母之爱的艺术作品, 最终学会更多对父母表达感恩和敬佩之情的方式。
【How】
诗歌开头 Mary 描述了爸爸的日常生活,营造出一种平凡的氛围。接着,通过 Mary 的 视角转换,文章引入了爸爸在建筑工地上的勇敢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 突出了爸爸的勇敢和勤劳,也展现了 Mary 对爸爸认知的转变与深厚的崇敬。本课时还通过 视频、图片、问答以及讨论等各种方式让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父母和身边重要的人的感恩 之情。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五个课时的学习,已经对本单元话题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这为本课时的 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但学生还没有学习英文诗歌的创作方式以及没有讨论各国向父母和身 边的人表达爱意的不同方式。学生能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以及对表达爱意和感激之情方式的讨 论,扩展国际视野,锻炼表达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 / 4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英文诗歌中押韵词、诗行、诗节的概念。
2. 理解诗歌 My dad 的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3. 了解不同国家子女向父母表达爱意的方式。
4. 通过诗歌、绘画等方式向父母等身边重要的人表达自己的爱及感恩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理解诗歌 My dad 的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2. 通过诗歌、绘画等方式向父母等身边重要的人表达自己的爱及感恩之情。 【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式向父母等身边重要的人表达自己的爱及感恩之情。
六、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 mins)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本课话题,说出自己对家人表达爱的方式,为本课时进一步展开做好铺
垫。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1. Students watch the video and think 学习理解 观察学生回答与互动表现,判断学生能
about two questions. 之感知与 否清晰理解课时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
(1) What does the man talk about 注意 与本节课的话题讨论——如何向父母
(2) What do you know after watching this video 表达出自己对他们的爱和感激之情。
2. Students think about more ways to
show their love for their parents.
3. Students learn about the dates of
Father’s Day and guess Mary’s present
for her father.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导入的内容,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同时让
2 / 4
学生能够对本堂课的教学感兴趣。
环节二:阅读诗歌,完成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了解和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以及体会作者 想要表达的情感。( 20 mins)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诗歌,完成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了解和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以及体会
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4. Students read the poem and learn the structure of the poem. 5. Students read the poem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6. Students learn about the keywords and phrase in the poem. 7. Students match the sentence halves. 8. Students complete the summary of the poem. 学习理解 之获取与 梳理 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反馈,了解学生对 诗歌的形式、写作框架、关键信息的掌 握程度,看他们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形式 与写作方式。 观察学生对新单词发音和含义的掌 握情况。
9. Students read the poem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y did Mary write the line “My dad’s a superman, you see! ” (2) How does the poem make you feel 学习理解 之获取与 梳理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评价学生 是否理解诗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以 及诗歌的深层次含义。
环节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评价学生是否能掌握诗歌的创作方式以及其中 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练习观察学生对新单词发音和意思的掌握情况。
环节三:拓展知识,了解多样化的、表达对父母感恩之情的方式。(14 mins)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小组讨论,了解各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庆祝父亲节、母亲节的方式。
3 / 4
教学活动
10.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and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from two aspects:
(1) How do you usually celebrate Father’s Day or Mother’sDay
活动层次 应用实践 之内化与 运用
效果评价
通过学生的回答表现,判断学生的理 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交流 表达思想的能力以及判断本节课的情
4 / 4
(2) How do you show your love for your parents
11. Students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s. 12. Students think of some famous
poems and stories about children’s love for their parents.
学习理解 之获取与 梳理
感及文化目标能否得到落实,并且帮 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对学生表现给 予及时反馈。
环节设计意图: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判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交流表达思想的能力以及 判断本节课的情感及文化目标能否得到落实。
环节四:进行诗歌创作,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5 mins)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并进行诗歌创作。
教学活动
13. Students write a letter to their
mothers, their fathers or people they love.
环节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的爱和感激之情。
作业与拓展
(
活动层次
迁移创新
之想象与
创造
)效果评价
综合运用本课时所学的知识,学生给 父母和身边重要的人写一首诗。判断 学生能否准确掌握诗歌的形式和写作 方式,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和 想象力。
以及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对父母和身边重要的人
1. Collect more poems or stories about children’s love for their parents.
2. Complete your poem and share it with your parents.Unit 1 People around us
Lesson 7 Cross-curricular connection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为跨学科关联板块,主要介绍了“社交圈 ”这个概念以及如何划分自己的社交圈。 通过阅读 Anna 的文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社交圈、如何划分社交圈和为什么要绘制 社交圈,为接下来绘制自己的社交圈做准备,也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从而 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来维护和发展这些关系。通过绘制自己的社交圈,学生还可以更清晰地认 识自己在不同社交群体中的位置和角色,并学习不同人身上的优秀品质。
二、语篇分析
【What】
本课时的语篇是一篇关于 Anna 社交圈的文章。Anna 详细描述了关于她的四个社交
圈,第一圈层她提到她的父母和妹妹 Chloe 以及她最好的朋友 Laura,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 密;第二圈层 Anna 提到了自己的祖母和学校排球队的女生们;第三圈层则包含了Anna 的 老师 Mrs Smith 和所有 7B 班的同学;第四圈层则包括 Anna 认识的校友和她曾经的同桌。
文章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例,展现了这些社交圈对作者的重要性和意义。板块通过 Anna 关 于她的四个社交圈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学中“社交圈 ”的概念以及让学生学会如何 描述自己的社交圈。
【Why】
本课时的目的是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社交圈的含义,清晰地认识自己在不 同社交群体中的位置和角色,并且学习不同人身上的优秀品质。文章通过作者的个人社交 圈描述,展示了不同类型的社交关系以及处于不同社交圈层的人如何影响个人的情感和生 活。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交圈的概念,明确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交 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社交圈。
【How】
该语篇的类型为记叙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连贯。文章首先引出社交圈的主题,然 后分别介绍了 Anna 的四个社交圈。在描述每个社交圈时,Anna 都提到了具体的人物以及 相关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词汇方面,文章包含了一些与社交关系相关的词汇,如
1 / 4
social circle 、loyal friends 、close to 等,让学生学会如何描述自己的社交圈。此外,文章还 采取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展现了Anna 对社交关系的真实感受和看法,增强了文本的真 实感和感染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对于描写人物这一话题已经非常熟悉,能够比较熟练地描述自 己身边的人物,但学生对于“社交圈 ”的定义和相关知识并不是太了解,也不知如何绘制 自己的“社交圈”以及如何能详细讲述自己绘制的依据。同时,学生对于描写自己社交圈 的语篇写作结构还不熟悉,语言运用还不熟练。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
1. 梳理并提取文本信息,完成Anna 的社交圈的关键信息。
2.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自己的“社交圈 ”并且能详细描述自己绘制的依据。
3. 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绘制的社交圈。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梳理并提取文本信息,完成Anna 的社交圈的关键信息。
2.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自己的“社交圈 ”并且能详细描述自己绘制的依据。 【难点】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自己的“社交圈 ”并且能详细描述自己绘制的依据。
六、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0 mins)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每天都能见到哪些人以及判断这些人对于自己是否重要,进而引导 学生初步思考什么是“社交圈 ”,为本课时进一步展开做好铺垫。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1. Students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and say out their answers. 学习理解之 感知与注意 观察学生回答与互动表现,判断学生是否 进入上课状态。
2 / 4
2. Students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学习理解之 观察学生回答与互动表现,判断学生能否
and share their opinions. 感知与注意 清晰理解课时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 节课的话题讨论。
3. Students learn about what the 学习理解之 观察学生的活动反馈,判断学生是否对
social circle is. 感知与注 意、获取与 梳理 话题产生兴趣以及是否了解“社交圈 ” 的概念。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导入的内容,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同时让 学生能够对本堂课的教学感兴趣。
环节二:完成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掌握文本关键信息、结构框架以及语言特征。(15 mins)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不同的层次的阅读任务,获取文本的大意和关键信息,总结文章的结构
框架及其语言特征。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4. Students sca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5. Students read and complete Anna’s social circle. 6. Students read and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s. 7. Students rea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学习理解获 取与梳理、 概括与整合 观察学生能否通过阅读语篇获取文章大 意和关键信息,完成阅读任务。此外,通 过学生的反馈,判断学生是否对“社交圈 ” 有进一步认识以及是否了解描述“社交圈 ” 的框架和具体的表达方式。
环节设计意图:提升学生获取文章的大意及关键信息的能力,了解介绍社交圈的方式和表 达。
环节三:学生完成社交圈绘制并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社交圈。(15 mins)
教师引导学生按步骤描绘自己的“社交圈 ”,并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社交圈 ”,实现知 识的内化和运用。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3 / 4
4 / 4
8. Students draw their social circles.
9. Students present their social circles to the class.
迁移创新之 想象与创造
观察学生的表现,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介 绍自己的社交圈的方法。教师对学生表现 给予及时反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 己。
环节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环节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思考如何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5
mins)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思考如何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学活动
10. Students think about how to widen their social circles.
活动层次
迁移创新之 想象与创造
效果评价
判断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思考 如何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帮助学生反思 自己的社交圈和自己的社交行为,进而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环节设计意图: 通过头脑风暴,让学生思考如何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让学生勇于分享自己
的观点以及反思自己的社交圈和自己的社交行为,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作业与拓展
1. 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to introduce your social circle.
2. Find out more ways to widen your social circle.Unit 1 People around us
Lesson 2 Listening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围绕“我们周围的人 ”展开。本课时为听力课。本单元的听力训练作为主 阅读语篇话题的延伸,侧重培养学生捕捉人物体貌特征、职业、个性等方面关键信息的能力。 本课时为听说课,内容涉及一段对话, 是一段关于顾玲与其祖母之间的对话。对话中,顾玲 询问了照片中家族成员的信息,特别是关于他的叔叔 Danny(一名警校的教官)和婶婶 Mary (一名园艺师,同时热心于动物救助)的详细情况。通过这段对话,学生将了解如何描述家 族成员的职业、外貌特征以及个人品质。
二、语篇分析
【What】
本课时包含了一段关于顾玲与其祖母之间的对话。对话中,顾玲询问了祖母发送给她 照片中的人物信息,特别是关于照片中那位强壮的中年男子(叔叔 Danny)以及他的妻子 (婶婶 Mary)的详细信息。祖母详细描述了叔叔 Danny 的职业变迁(从前是警察,现在是 一名警校的教官)以及婶婶 Mary 的职业(园艺师)和个人品质(善良、有爱心,喜欢动 物,帮助流浪猫狗找新家)。
【Why】
本课时的对话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涉及家庭成员的介绍、职业描述以及个 人品质的谈论。通过学习这段对话,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如何用英语询问和描述家庭成员的信 息,还能了解到不同职业的特点以及个人品质的重要性。此外,这段对话也帮助学生增强了 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并学会了用英语表达对这些关系的认识和尊重。因此,本课时的学习不 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情感认知。
【How】
本课时的对话内容实用且易于理解,涉及了询问和描述人物信息的常用词汇和句型,
如“What is she like ”(她的个性如何?)、“What does she do ”(她是做什么的?)、“He works in...”(他在某地工作)、“She helps find new homes for homeless cats and dogs. ”(她帮 助无家可归的猫和狗找到新家 。)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讨论如何描述自己的
1 / 4
好朋友,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随后让学生做一些听力练习和口语活动,如让学生根 据对话内容填写表格、让学生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的亲人等,以巩固所学内容并提 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一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本单元话题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也掌握 了一些基础词汇和句型,能够进行简单的人物描述,这为本节课中出现的家庭成员介绍和 询问打下了语言基础。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他们活泼积极,对新鲜事物充满 好奇,喜欢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听、说、玩、演等活动方
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喜欢的交 往情境,声画并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本 节课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一起讨论照片中的人物,讨论自己的亲人,分享 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此外,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 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合作、游戏感悟等方
式,主动探索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通过听力获取人物的体貌特征、工作、个性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并积累相关核心语言知识。
2.能够以对话的形式谈论自己亲人的外貌、工作和个人品质。
3.能够通过对他人的描述,发现他人的优秀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通过听力获取人物的体貌特征、工作、个性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并积累相关核心语言知识。
2.以对话的形式谈论自己亲人的外貌、工作和个人品质。
【难点】
能够谈论自己家庭成员、朋友、亲人的外貌、工作和个人品质。
六、教学活动设计
2 / 4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 mins)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本课话题,说出自己如何描述自己最好朋友的外貌和个性,为本课时进
一步展开做好铺垫。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1. Students think about how to describe the appeara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best friends. 学习理解 之感知与 注意 观察学生回答与互动表现,了解学生对 于描述人物外貌和个性相关的英文表 达的已有知识。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导入的内容,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同时让 学生能够对本堂课的教学感兴趣。
环节二:观察图片,进行听前预测。( 5 mins)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并且预测图片中人物的身份、职业及图片
3 / 4
中的人物关系。
教学活动
2. Students observe the picture and
describe people in the picture and guess what these people do.
活动层次 应用实践 之描述与 阐释、分 析与判断
效果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价其 语言应用能力以及预测能力。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判断学生的目标语言应用能力以及预测能力。
环节三:听对话,完成不同层次的听力任务。(15 mins)
教师引导学生听对话,并完成不同层次的听力任务,以获取对话的大意及关键信息。
教学活动
3. Students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nd tick the topics they talk about.
4. Students guess before listening.
5. Students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complete the notes and then help Gu
Ling find Uncle Danny and Aunt Mary in the photo.
活动层次 学习理解 之获取与 梳理
学习理解 之获取与 梳理
效果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反馈,了解学生 对对话大意的获取情况。对学生表现 给予及时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反馈,了解学生 对对话关键信息的获取情况。
4 / 4
6. Students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gain and answer two questions.
(1) Why is Gu Ling proud ofUncle Danny
(2) Why does Grandma think Aunt Mary is kind and caring
学习理解 之获取与 梳理、概 括与整合
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反馈,了解学生 对对话关键信息的获取情况以及整合 信息的能力。
环节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的听中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对话语篇大意和关键信息以及整合信 息的能力。
环节四:总结本课时所学的知识。(10 mins)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总结本课时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7. Student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read after it.
8. Students summarize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describing a person .
学习理解 之概括与 整合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总结本课时所学的 知识,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正向反 馈并适时补充相关知识。
环节设计意图: 判断学生对于本课时的整体掌握情况,以及培养整合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 识的能力。
环节五: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同伴讨论自己的亲人。(10 mins)
教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同伴讨论自己的亲人的外貌、个性和职业等。
9. Students think about how to describe their relatives and talk about their
relatives with their classmates.
迁移创新 之想象与 创造
观察学生小组交流情况,了解学生运 用所学语言的情况,给予鼓励或帮助 并且评价教与学的成效。
环节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并表达出来的能力。 作业与拓展
1.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imitate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2. Interview your classmates about their relatives.Unit 1 People around us
Lesson 3 Grammar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为语法课,主要围绕冠词展开,主要学习的是定冠词的用法,同时也讲解了不定 冠词和零冠词的用法。学生要在学习冠词的种类和不同用法后,在恰当语境中正确运用定冠 词,不定冠词和零冠词。
二、语篇分析
【What】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围绕冠词展开,主要学习的知识点是定冠词。通过图片和短语、例 句讲解让学生能直观、充分地了解定冠词的具体用法以及定冠词与不定冠词、零冠词的不 同点。并且通过不同的练习,如选择、填空、结对练习,来让学生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 【Why】
本课时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冠词,尤其是定冠词的用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 练习,学生能理解冠词之间的区别,能够更好地理解何时使用定冠词与不定冠词、零冠词, 这有助于学生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进行表达。
【How】
本课时本板块的特征在于通过图片呈现,总结规则和多样化的练习来展示定冠词与不 定冠词、零冠词的用法。图片呈现和阅读短文先让学生意识到语法现象进而总结语法规
律,再通过填空和结对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定冠词与不定冠词、零冠词,增强 其语言运用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课时在已知语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含有定冠词与不定冠词、零冠词的句子进行归纳 与提升,并设计多种教学任务给学生练习语言知识以及体验含有定冠词与不定冠词、零冠 词的句子在写作和表达中的运用。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
1. 理解冠词的含义,掌握定冠词 the 的使用规则。
1 / 4
2. 区分不定冠词和定冠词,了解它们不同的使用情境。
3. 能够正确使用冠词描述自己喜欢的一张照片和身边重要的人。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理解冠词的含义,掌握定冠词 the 的使用规则。
2. 区分不定冠词和定冠词,了解它们不同的使用情境。 【难点】
能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冠词,尤其是定冠词。
六、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 mins)
教师让学生读几句英文谚语,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引出主题——冠词的用法。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1. Students read some proverbs and notice the article a, an and the.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2. Students look at some pictur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学习理解 之感知与 注意 观察学生回答与互动表现,判断学生能 否清晰理解课时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本节课与话题讨论。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谚语让学生了解冠词这种语法现象;通过图片动画展示引出对定冠词 the 的基本概念的解释,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同时让学生能够对 本堂课的教学感兴趣。
环节二: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和总结语法规则(20 mins)
教师呈现短文、图片、示例和练习,指导学生总结定冠词与不定冠词、零冠词用法。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3.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ds in bold and underlined phrases. 4. Students think and analyze the rules of the article a,an, and the. 学习理解 之获取与 梳理 观察学生是否能理解并自主总结短文 中出现的冠词语法规则,必要时给予更 多的例句加以解释。
2 / 4
3 / 4
5. Students look at plenty of pictures and sum up other more rules of the and “zero article” .
学习理解 之获取与 梳理、概 括与整合
观察学生的习得反馈,了解学生能否准 确掌握定冠词和零冠词的用法,对学生 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环节设计意图: 通过短文和大量图片的呈现,训练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循序 渐进地学习并最终掌握教授的主题内容。
环节三:总结本课语法知识,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于本课时知识总体掌握情况。(12
mins)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教学活动
6. Students summarize the grammar
rules of the article together, especially the definite article.
7. Students practice by choosing the correct answers.
8. Students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complete the passage with a(n), the or /.
活动层次 应用实践 之内化与 运用
应用实践 之内化与 运用
效果评价
从学生的总结情况来判断学生对所教 授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客观的 评价和引导,及时调整教学。
从学生的完成练习的情况来判断学生 对所教授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进行 客观的评价和引导,及时调整教学。
环节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活动和练习,了解学生将本课时所学知识内化情况。
环节四:联系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能够敢于分享自己的观点。(8
mins)
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谈论照片中的人和事。
教学活动
9. Students look at the photo and
describe the persons in the photo in pairs.
10. Students look at another picture and try to describe the people and their
activities in their groups.
活动层次 应用实践 之内化与 运用
效果评价
观察学生的活动反馈,了解学生运用 所学语言和知识的情况,适时给予鼓 励或帮助。
环节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并且体会冠词在实际运 用时的灵活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敢于分享。
作业与拓展
1. Review the grammar rules of the article.
2. Make at least five sentences about a photo you like most with the article.
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