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教科版●X一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观察一瓶水》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旨在通过简单而直观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如水的透明性、流动性、无固定形状等,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本课内容贴近生活,易于操作,是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一环,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科学概念打下坚实基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水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因此,教学设计应注重趣味性、直观性和实践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核心素养分析1. 科学观念:理解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如透明性、流动性、无固定形状。 2.科学思维:学会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形成基于事实的科学推理能力。 3.科学探究:能够参与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记录观察结果,表达个人发现。 4. 科学态度:培养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爱护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认识并描述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水无固定形状”这一概念,并能举例说明。教具准备清水若干瓶 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如杯子、碗、瓶子) 食用色素(少量,用于演示水的透明性) 滴管 记录纸和笔 PPT或图片展示材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瓶清水,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平时在哪里见过水?它是什么样子的?” 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通过日常经验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观察活动做铺垫。二、讲授新课 1. 观察水的透明性 向清水中滴入几滴食用色素,观察颜色变化,解释透明性的概念。 2. 感受水的流动性 演示将水从一瓶倒入另一容器中,引导学生观察水流。 3. 探索水的无固定形状 展示水在不同形状容器中的状态,提问:“水为什么能填满任何形状的容器?” 4. 水的其他特性探索 引导学生思考水还有哪些特性,如无味、无臭等,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尝试验证 5. 总结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观察活动,总结水的物理性质 分组操作,记录观察结果。 模仿操作,感受水的流动。 观察、讨论,尝试解释。 小组合作,设计小实验验证。 分享个人或小组的发现,填写记录表。 直观展示水的透明性,增强理解。 通过亲身体验,理解水的流动性。 通过对比观察,理解水无固定形状的特点。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总结归纳能力。三、课堂练习 选一选 以下( )不是水的物理性质? A.透明 B.有固定形状 C.流动 答案:B 水的颜色是( )。 A 白色 B 无味 C 有颜色 答案 B 水的形状是( )。 A 有固定形状 B 无固定形状 C 和矿泉水瓶一样 答案 B 选择答案,说明理由。 检验学习成果,强化概念理解。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其重要性。 回顾学习过程,分享学习感受。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升学习成就感。板书设计观察一瓶水:透明性 流动性 无固定形状 无味无臭 探究方法:观察、比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直观、有趣的探究活动,成功激发了学生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初步掌握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但需注意,部分学生在理解“水无固定形状”这一概念时仍显吃力,未来教学中可通过更多样化的实例和互动游戏加深理解。此外,课堂时间管理需进一步优化,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同时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总之,本次教学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的科学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