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评估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评估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评估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7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2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K-39 Mn-55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短缺的现状,国际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大力开发地下水 B. 碳封存到海底
C. 景区多开发商业 D. 开私家车出行
2. 世上万物由元素组成。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Ca B. C C. O D. N
3. 给试管中的液体试剂加热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试管中的液体体积 B. 加热的火焰部位
C. 试管夹夹持的位置 D. 试管管口的方向
4. 生活、生产中,为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存放有毒物质时,应该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5. 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图为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铟原子的质量是114.8 B. 铟原子的中子数是65.8
C “In”还可以表示铟原子 D. 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6. 极端天气频发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减碳势在必行。下列不属于由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所引发的灾害是
A. 洪水 B. 地震 C. 极端高温 D. 极端降水
7.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制作彩陶需要用到赤铁矿粉和氧化锰。赤铁矿粉的主要成分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 7:3 B. 3:7 C. 3:2 D. 2:3
8. 在实验课上,同学们完成了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铜粉的质量测定。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加热过程中气球体积不变 B. 该装置不需要气密性良好
C. 反应前只称量铜粉的质量 D. 反应中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9. 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了“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B. 白磷可保存在冷水中
C. 白磷的着火点高于80℃ D. 气球最终处于膨胀状态
10. 室温时,向装有镁条的试管中持续滴入稀盐酸,溶液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滴加稀盐酸过程中溶液温度不断升高
B. 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反应速率持续加快
C. 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氢气质量不断增加
D. 滴加的稀盐酸的体积大于时,镁条反应完全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K-39 Mn-55 Fe-56
二、工程、技术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化学与工程】
11. 石油是重要的化石能源。它不仅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存在我们的三餐四季中。据统计,一个人的一生大概会消耗石油。其中“吃掉”,“穿掉”,“住”则要用掉,交通会“用掉”。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下列相关问题。
(1)衣:石油在衣服制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领奖服的保暖内芯70%采用了利用石油合成的新型材料,即多维蓄热保暖絮片。普通的一团灰色絮状物,用手揉捏一会儿就会发热且持续发热,说明该新型材料具有优良的_______性。纸尿裤最核心的吸收芯层也是由石油产品——聚丙烯酸制成的。纸尿裤的吸附性属于_______(选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2)食:为促进农作物生长,常需要施用化肥。化肥的主要成分之一“氨”来源于石油。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退烧药物之一布洛芬的主要原料是丙酸。丙酸具有的一种性质是_______。丙酸和乙酸()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3)行:日行千里,石油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车辆行驶所需的汽油、柴油,飞机所需的航空煤油都来自石油,分离这些石油产品可根据它们的_______不同,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中国速度”的背后也离不开石油。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铁齿轮箱润滑油全面装备在“复兴号”动车上。如果没有润滑油,几乎所有的机械都不能正常运转。润滑油在机械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写1点)。
(4)石油在合成氨的过程中有一个化学反应是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合成氨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化学与技术】
12. 我国是较早冶铁国家。明代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炼铁的过程,下图是古法炼铁的工艺流程。请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1)水碓可利用水流带动捣锤上下运动,将块状铁矿石捣成粉末。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2)高温炉中为了提高炉温,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写出高温炉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在冷凝器中发生的变化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生铁属于_______材料。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
13.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揭秘月背土壤成分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这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首个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集月壤样品1935.3g并返回的国家。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采集回的月壤样品密度较低,表明其结构较为松散,孔隙率较高。 矿物学分析显示,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的主要组成为斜长石(32.6%)、辉石(33.3%)和玻璃(29.4%)。样品中铝的氧化物和钙的氧化物含量较高,而铁的氧化物含量相对较低,这与月海玄武岩和斜长岩混合物的特征一致。此外,样品中的钍()、铀(U)和钾(K)等微量元素含量明显较低,与嫦娥五号任务的样品表现出了巨大差异。 我们研究月球土壤成分是为了未来人类在月球上造房子时我们可以原位采样、原位制造、原位运用。如果我们把材料从地球上运送到月球,每增加重量,发射的火箭的质量就会增加500倍,成本大大增强,且火箭运送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1)嫦娥六号探测器由_______部分组成。
(2)嫦娥六号月壤样品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表明其结构_______。
(3)氧化铝可用来电解制取铝,同时产生一种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月壤样品中钙的氧化物含量较高。常见的钙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5)人类研究月壤意义是_______(写1点)。
四、物质性质及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14.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与二氧化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探究小组的同学将碳循环和二氧化碳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整合。联系实际,回答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存在于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干冰在生活中有很多妙用,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_______,使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雨滴。
(4)碳在生物圈内的循环是通过绿色植物等的_______及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完成的。
(5)化石能源是由_______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
五、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1)2分,(2)4分,共6分。)
15.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收集4瓶氧气(一个集气瓶,假设都收集满,氧气的密度是),并回收再利用反应后的固体物质。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试管口塞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回收再利用二氧化锰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2)计算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六、科学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16. 化学小组同学探究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实验方法:向盛有铁片和铝片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和_______(填试剂名称)。
(2)实验原理:试管①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3)实验现象:试管①中_______,试管②中有黑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无色。
(4)实验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问题与思考】
①将试管①中的铁片换成铁粉,是否影响实验结果?_______。
②若试管②中未看到明显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写一种)。
17. 燃料的变迁标志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学习了燃烧知识后,小明对家用燃料的使用、家用燃料的变迁、未来燃料的展望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调查家用燃料
【咨询家长】
(1)小明咨询妈妈,家里使用天然气时,若观察到天然气燃烧的火焰呈黄色,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任务二:了解燃料的变迁
【模型建构】小明调查后得知,20世纪家用燃料经历了从柴草与煤炭、石油气与煤气和天然气三个阶段。
(2)煤炭作燃料是极大的浪费,理由是_______(答1点)。
(3)天然气和煤气热值与成本比较
项目 天然气 煤气()
单位热值 约37672千焦/立方米 约10883千焦/立方米
等热值用气量比较 6立方米/月 21立方米/月
销售单价 3.8元/立方米 2元/立方米
成本比较 22.8元 42元
根据以上表格分析:天然气与煤气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
任务三:探索理想的燃料
【查阅资料】小明查阅了有关燃料的科研文章后得知,氢气是人类最理想的燃料。
【提出问题】为什么氢气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
【进行实验】
(4)设计纯净的氢气与天然气燃烧的对比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分别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氢气和天然气,在火焰上方_____ 烧杯内壁都有水雾 均有水生成
步骤二: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 ______ 天然气燃烧生成,氢气燃烧不能生成
【反思评价】
(5)通过上述实验对比,得出氢气作为理想燃料的明显优点是_______。
(6)写出步骤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任务四:畅想未来燃料
【上网查询】
(7)未来的家用新能源除氢气外,还可能用到电能,为了降低成本,电能的最佳来源是_______(写一种)。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评估
化学 参考答案
第I卷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K-39 Mn-55 Fe-56
二、工程、技术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化学与工程】
【11题答案】
【答案】(1) ①. 蓄热 ②. 物理性质
(2) ①. -3##-3价 ②. 具有酸性(合理即可) ③. 分子构成不同
(3) ①. 沸点 ②. 分馏 ③. 减小摩擦(合理即可)
(4)
【化学与技术】
【12题答案】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 ①. 鼓入充足的空气(合理即可) ②.
(3) ①. 原子间的间隔 ②. 金属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
【13题答案】
【答案】(1)4##四
(2) ①. 密度较低 ②. 较为松散,孔隙率较高
(3)
(4)CaO (5)未来人类在月球上造房子时可以原位采样、原位制造、原位运用(合理即可)
四、物质性质及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14题答案】
【答案】(1)空气 (2) (3)升华吸热 (4)光合作用 (5)古代生物的遗骸
五、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1)2分,(2)4分,共6分。)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②.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2)解:所需收集氧气的质量为:
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答: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28.2g。
六、科学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16题答案】
【答案】(1)硫酸亚铁溶液
(2)
(3)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4) ①. 不影响 ②. 铝片表面的氧化膜未除去(合理即可)
【17题答案】
【答案】(1)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
(2)煤炭燃烧产生的热量利用率低(或煤炭中含杂质,燃烧会产生污染物等,合理即可)
(3)单位热值高,等热值成本低
(4) ①. 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②. 罩在天然气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罩在氢气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5)燃烧产物无污染
(6)
(7)太阳能(或风能、水能等,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