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冲出地球
【教材分析】
《冲出地球》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第三课时。本课主要讲述了人类探索脱离地球束缚的历程。人类对于冲出地球去探索太空一直充满想象,勇于实践,目前人类已经实现了梦想。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工具的发展历程,主要介绍了伽利略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对中国贵州的FAST进行详细介绍。
第二部分是人类冲出地球的艰苦历程。从中国古代万户和他的飞行器到中国古代的火箭,再发展到现代火箭,人类凭借科技的力量冲出地球,实现在探索宇宙太空自由翱翔的梦想。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第三部分是通过尝试制作火箭、体验地球引力的作用。一是将沙袋、小球、羽毛、纸片抛向空中,观察四者运动轨迹的共同特征;二是观察纸火箭飞行高度与橡皮筋弹力大小的关系,由此引出第一宇宙速度,只有突破这个速度,炮弹才会绕地球飞行。
【学情分析】
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对于观测星空、探索宇宙和冲出地球都已经由一定的认知,知道使用天文望远镜和火箭,但是不了解具体的科技发展过程,对于此方面我国的一些科研重点项目相关知识知之甚少。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索总结能力,能够通过观测和思考得出现象背后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太空观测工具的发展历程,体验技术对航天工程的重要性。
2.知道人类冲出地球的探索历程,简单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
3.通过体验地球引力的活动,认识物体冲出地球需要一定的速度。
4.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5.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人类冲出地球的历程。
【教学难点】
难点:了解物体冲出地球需要足够大的速度。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沙袋、小球、羽毛;纸火箭、橡皮筋、纸筒。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
2.仔细看视频,你从视频中获取哪些信息?
3.导语:我国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人们冲出地球探索太空的历程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今天共同探索。
[设计意图:使用视频导入,感受祖国发展的强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活动一:人类探索太空的观测工具的发展历程
1.过渡:起初,我们只能用肉眼观察太空,后来,望远镜的出现让我们能看得更远。几百年来,用望远镜观测的技术不断发展,今天,我们已经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宇宙深处了。
2.提问:离得远的物体你能看清吗?——不能,怎么样不动位置看清楚呢。学生:可以使用望远镜
3.谈话:远处的星空还能用手中的望远镜观察吗?你有什么办法吗?
4.学生交流讨论,可以使用天文望远镜。
5.你知道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谁发明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判断)打开课本学生1分钟阅读 ,找到答案。是谁?对就是伽利略。
PPT介绍伽利略以及它的望远镜。
提问:你猜他利用这个望远镜观察到了什么?
伽利略用它观测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环形山投下的阴影,接着又发现了太阳黑子,此外还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
当人们想观察更远的星空时,可以用什么望远镜呢?对啦,就是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是接收和测量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望远镜,由天线和接收机组成。射电望远镜使天文观测突破了可见光的界限,摆脱了地球大气及气候的影响,帮助人类获取更多的宇宙信息。
还有哈勃望远镜,学生自行阅读资料,划重点。
8.你们知道现在全球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是哪个?谈话:说到中国天眼,就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南仁东爷爷,我们现在通过视频来了解下南仁东爷爷的事迹。播放视频,结束时鼓掌,我们国家就是有像南仁东爷爷一样的科技工作者的奉献,我们的太空事业才可以蒸蒸日上。
[设计意图:以时间为轴线,让学生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观测技术愈加先进,转进到“中国天眼”的设计师南仁东,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向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致敬。]
三、活动二:人类冲出地球的历程
1.谈话:梦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人们想自己也冲出地球,遇到了千难万阻,我们来看看人类在历史上是怎么做的。
2.提问:你知道世界飞天第一人是谁吗?他就是中国明朝的万户。
3.典故介绍。万户和它的飞行器。思考:万户这样做是否值得?
4.学生阅读、并进行交流、发言。 万户是一个敢于大胆设想、勇于尝试献身科学人。科学探索充满艰险和挑战,正是有了前人的探索,才为今天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醒学生虽然万户的精神值得褒扬,但他的行为是危险的,千万不要模仿。
除了有万户的飞行器以外,又有哪些人类尝试飞天的工具的,自学课本。认识古代火箭。
小组讨论:这些飞行器是如何升空的?
7.图面对比:万户的飞行器、古代火箭、现代火箭。这些飞行器尽管结构不同,但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靠喷出气体(燃料燃烧生成)产生的推力升空的。
8.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受到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青睐,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
[设计意图:从古到今的火箭都有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冲出地球。要明白飞行器的工作原理,展示长征系列火箭增加民族自豪感。知道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究,提升科技力量才能让理想照进现实。]
四、活动三:尝试制作火箭,体验地球引力
1.谈话:你知道目前有多少个国家已经有人类乘坐飞船进入宇宙探索了吗?
出示资料:全球有193个国家但是目前设计制造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罗斯、美国和中国能够做到。
思考:冲出地球的困难有哪些?学生回答。
实验探究:物体的行动轨迹。出示材料,出示实验要求,指导学生做实验:将沙袋、小球、羽毛抛向空中,观察并记录这些物体从同一高度落下的运动路径。
2.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都会落向地面?认识到这是地球引力造成的。
3.谈话:冲出地球就要克服地心引力。接下来我们尝试制作火箭。体验地球引力。
4.首先我们观察火箭发射器,如果老师将橡皮筋拉伸的越长,这时候皮筋的弹力是?(学生:大) 我们现在试试用不同的弹力将纸火箭射向天空,纸火箭飞行高度与橡皮筋拉伸长度的关系。
5.探究主题:用不同的拉力将纸火箭射向天空,观察纸火箭飞行高度与橡皮筋弹力大小的关系
展示实验材料,出示实验步骤,学生在课桌下向高空中发射纸火箭,并以教室内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观察纸火箭飞行高度与橡皮筋拉伸长度的关系。5分钟开始测试并记录数据。(提醒:弹射火箭不能对着人发射)
6.学生实验。
7.汇报交流
8.总结:火箭飞行的高度与橡皮筋拉伸长度有关,然后伸长度越长,产生弹力越大。
9.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个弹力越来越大,发射的速度就会?(学生:越来越快)当它达到一定的数值,咱们这支火箭就有可能会?(学生:冲出地球!),那这个数值又是多少呢?请阅读资料。
10.出示资料:认识第一宇宙速度。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完成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数量,体会冲出地球是不容易的。通过观察上抛物体的运动路径,体验地球引力的方向,知道突破地球引力是冲出地球的关键。通过尝试制作火箭,通过观察纸火箭飞行高度与弹力大的关系,理解地球上的物体发射速度越快飞得越高,并由此认识第一宇宙速度。]
五、总结
【板书设计】
13.冲出地球
看星空
勇实践
冲出地球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