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秋期末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样卷九年级化学注意事项:1.本样卷分为监测卷(1-4页)和答题卡两部分。与物理同堂,监测时间120分钟,满分50分。2.学生答题前,请先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3.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监测卷上答题均无效。4.监测结束,监测教师必须将监测学生和未监测学生的答题卡收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Fe-56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5分,共18分)1.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是我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下列关于笔墨纸砚的制作工艺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竹作笔杆羊毛为毫 B. 杂木烧炭集烟成墨C. 浆压薄片晾干成纸 D. 开石磨光做成砚台2. 近年来,广安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是A.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C. 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 积极行动植树造林3.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会直接影响实验的安全和结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读取液体体积 B. 过滤C. 取用液体试剂 D. 滴加液体4. “安全重于泰山”,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冬天在屋里烧炭取暖时要注意通风C.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D. 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5.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A 气体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变小B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C 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D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A. A B. B C. C D. D6. 火力发电厂常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S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X+2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 B. X的化学式是CaSO4C. 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D. 该过程会使温室效应加剧7.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于制造电光源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作冰箱除味剂C. 石墨具有导电性——用于制作铅笔芯D.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于人工降雨8. 甲醛(HCHO)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害。经研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 丙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C. 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D.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9. 如图1、图2所示分别是水净化和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1实验中的小卵石和石英砂起过滤作用B. 硬水经过图1装置净化后可除去其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C. 图2实验中a、b两管分别与电源的负极和正极相连D. 图2实验可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0.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分析或推理正确的是A. 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则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B. 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达到一定比例会致人死亡,所以CO2有毒C.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D.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11.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硫粉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B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观察颜色C 鉴别H2和CH4 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D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A. A B. B C. C D. D12. 草酸亚铁(FeC2O4)常用于生产锂电池,它在不同温度下分解能得到不同的铁的氧化物,同时放出气体,43.2gFeC2O4受热分解所得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eC2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 根据数据可推出固体M的化学式为Fe3O4C. t4℃时,固体M开始分解D. 固体质量由43.2g变为24.0g时的化学方程式为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13.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造福于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豆科植物能利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成分合成含氮物质,该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2)白市柚是广安市的特产,柚子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镁、钠等,其中的“钙、磷、镁、钠”指的是______(填“单质”“分子”或“元素”)。(3)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应将灶具的进风口______(填“调大”或“调小”)。(4)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______。14.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所示是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1)锌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锌原子质子数为______。(3)锌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4)锌元素与其他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数不同。15. 用氢、制氢、储氢是氢能研究的热点。(1)用氢:氢气是一种高能燃料,点燃氢气前要______(填操作)。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制氢:甲烷和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写出转化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储氢:CO2和H2在Pd和MgO的催化下,可实现CO2的再利用和储氢。在此过程中,Pd和MgO的质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6. 轻质碳酸钙具有良好的性能,某工厂按照如图所示流程制备轻质碳酸钙(杂质不参与反应):(1)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石灰窑中产生的窑气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煅烧石灰石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______。(3)浆池中生石灰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三、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某水壶的水垢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0g水垢的烧杯中加入150g稀盐酸(稀盐酸过量),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56.7g(假设水垢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全部逸出)。(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g。(2)计算该水垢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8.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选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装置E的______(填“a”或“b”)处。(3)装置B、C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两者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19. 如图是老师自制柠檬汽水时用到的原料,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该汽水中逸出的气体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自制柠檬汽水 原料:小苏打、水、柠檬酸(稍过量)【提出问题】打开瓶盖,逸出的是什么气体?【查阅资料】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与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柠檬酸是一种常见的酸。【作出猜想】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适量澄清石灰水于小烧杯中,用注射器抽取瓶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______,从而得出瓶中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结论。写出产生上述实验现象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乙同学:取适量该汽水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他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于是也得出结论: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乙同学的设计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请你根据乙同学的想法改进实验设计:______。【得出结论】经过实验验证得知,该饮料中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024年秋期末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样卷九年级化学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5分,共18分)【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B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13题答案】【答案】(1)N2 (2)元素(3)调大 (4)稳定【14题答案】【答案】(1)金属 (2)30(3)65.38 (4)质子【15题答案】【答案】(1) ①. 检验氢气的纯度 ②.(2)(3)不变【16题答案】【答案】(1) ①. ②. 混合物(2)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3) ①. ②. 放热三、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17题答案】【答案】(1)3.3 (2)解:设该水垢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x=7.5g则该水垢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答:该水垢中含碳酸钙质量分数为75%。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8题答案】【答案】(1)水槽 (2) ①. ②.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③. b(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19题答案】【答案】(1) 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2) ①. 不合理 ②. 饮料中的柠檬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③. 用注射器抽取饮料瓶中逸出的气体,将其注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