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讲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考点1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 ①识别生物与非生物,动植物分类的依据 ②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知道细胞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说明细胞分裂分化的特点及其意义 ③知道组织、器官、系统的组成考点2 细胞 ☆☆考点3 生物结构层次及分类 ☆☆■考点一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支持部分、光学部分和调节部分。注意:A.用于调节光线强弱的是遮光器;B.使镜筒较大范围升降的是粗准焦螺旋;C.使镜筒较小范围升降的是细准焦螺旋。(3)显微镜使用的主要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①安放:取镜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镜筒在前,镜臂在后,置于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②对光-----三对:A.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B.转动遮光器,选取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C.左眼观察目镜,调节反光镜对准光源,选取适宜的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大光圈、凹面镜),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③放片: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两端。④调焦:先粗后细,先低后高。A.两眼从侧面盯住物镜,顺时针(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注意:这一步双眼盯着物镜的目的是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和损伤物镜。}B.左眼注视目镜,逆时针(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C.最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直到物像看清为止。⑤观察:左眼观察,右眼睁开,便于记录。(4)放大倍数不够时:换用高倍镜的操作步骤-----此时细胞数目变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①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中间②转动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二、制作临时装片1.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在中央滴1滴清水。(2)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内侧割出约0.5cm×0.5cm的正方形区域,用镊子撕取一小块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用解剖针将它展平。(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洋葱鳞片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注意:气泡的特点与判断方法特点: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较粗的黑边。判断方法: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会变形或移动。(4)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色的目的是便于观察细胞结构)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1滴生理盐水。(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2)用清水漱净口腔,将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自己口腔内侧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将有附着物的牙签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均匀涂抹。(3)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一侧滴1滴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3、观察细胞时的问题原因与对策现象 原因 对策细胞严重重叠 洋葱鳞片内表皮撕得太厚 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的表皮洋葱鳞片内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甚至折叠 重新制作装片时,用解剖针展平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结构不清楚 未滴加碘液 滴加碘液有黑色圆圈等 气泡太多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等 显微镜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过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按正确方法操作显微镜■考点二 细胞 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时间 人物 贡献 说明1665年 胡克 用自制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观察到的是细胞壁19世纪 30年代 布朗 发现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世纪 40年代 施莱登 施旺 提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0年后 魏尔肖 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细胞学说 内容 ①所有的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意义 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了起来。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类型 结构名称 结构 功能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膜 薄而透明的膜,位于细胞最外层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②保护细胞 ③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质 半透明胶状物,内含多种结构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 外有核膜包围,内含遗传物质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液泡 内有液体,叫做细胞液 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叶绿体 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叶绿素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 位于细胞膜外,主要由纤维素组成 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易错点】①相同点: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②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注】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一种生物;B.显微镜不容易看到植物细胞的细胞膜;C.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液泡(表皮细胞和根细胞没有叶绿体)。3、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需用显微镜观察(放大镜观察不到)。4、细胞的形态:形态多样,细胞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细胞,大小差别很大 ,形态各不相同 ,如卵细胞呈球形或椭球形,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精子呈蝌蚪状,比卵细胞小得多。■考点三 生物结构层次及分类 一: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1、一个母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细胞的分裂。在此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母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最后这些物质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细胞分裂的意义是:使单细胞生物的个体数增加,使多细胞生物的体内细胞数目增加;2、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的过程叫 细胞的生长,其结果是使细胞体积增大;3、有些子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称为细胞的分化,其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所以一个受精卵要经过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才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植物组织和结构特点、分布、功能:组织名称 分 布 结构特点 功 能保护组织 植物体的表皮 细胞扁平,排列紧密 保护作用输导组织 根、茎、叶脉中的导管、筛管 呈管状 运输作用营养组织 叶肉细胞(分布最广,六种器官中都有) 细胞壁薄,液泡大 贮存营养物质机械组织 根、茎中的纤维、石细胞 细长形,细胞壁增厚 支撑和保护作用分生组织 根尖、芽、茎的形成层等 细胞小,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 具分生能力2、植物叶的结构:植物的叶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叶肉细胞群属于营养组织;可见,植物的叶是由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的叫器官。3、植物体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动物组织和结构特点、分布、功能组织名称 结构特点 功 能 分 布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排列紧密 保护、分泌、吸收 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结缔组织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 运输、支持 分布很广,形态多样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组成 能收缩或舒张产生运动 四肢,躯干,心脏,胃,肠等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构成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脑,脊髓和神经2、皮肤的结构:人的皮肤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皮肤中有感受触摸的触觉小体,反应冷感的 冷敏小体,反应热感的热敏小体 ,反应痛感的 痛觉神经末梢 ,它们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立毛肌由肌肉组织构成;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冲撞击、 储藏能量,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可见,皮肤是由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的叫器官(是全身最大的器官)。3、器官:由不同组织_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4、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 器官_,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构成系统。■考点一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典例1:(2025九下·温州开学考) 在“制作并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时,下列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在载玻片上滴清水 B.先盖盖玻片再染色C.画细胞核时直接涂黑 D.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解答】A. 在载玻片上滴清水,A正确;B. 先盖盖玻片再染色,B正确;C.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图阴影表示暗处,C错误;D. 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D正确;故答案为:C◆变式训练1.(2025七上·衢州期末)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并制作植物细胞的立体模型。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科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过程中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如图甲),这样做的目的是 。(2)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时,看到图像如图乙,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如何操作 。(3)图丙是某同学利用橡皮泥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小科认为可改用塑料膜或薄细纱来做细胞膜。你认为他这样改进的理由是 。【答案】(1)避免产生气泡(2)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直至物像呈现在视野中央(3)用透明塑料膜能表示细胞膜很薄,得1分;用薄细纱网既可表示细胞膜很薄又可表示细胞膜能进行物质交换(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得2分。仅提到细胞膜很薄得1分,说明细胞膜的功能得2分【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2)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解答】(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如果直接将盖玻片平放在液滴上,液滴中的空气来不及排出,就会在盖玻片下形成气泡。气泡会干扰对细胞结构的观察,使视野中出现黑色或白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区域,影响观察效果。而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可以让盖玻片下的液体逐渐均匀地分布,将空气排出,从而减少气泡的产生。(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图乙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实际上物体是在装片的左上方。要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因为当装片向右下方移动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就会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物像逐渐移动到视野中央。(3)对于用塑料膜或薄细纱来改进植物细胞模型中细胞膜的制作,理由如下:塑料膜:细胞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结构,用透明的塑料膜可以形象地表示出细胞膜很薄这一特点,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细胞膜的形态特征。薄细纱: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即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废物可以排出细胞,而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轻易进入细胞。薄细纱网有许多细小的孔隙,这种结构可以类比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同时也能体现细胞膜很薄的特点。所以用薄细纱来制作细胞膜模型,既能表示出细胞膜的薄,又能表示其物质交换的功能,相比单纯的塑料膜更能全面地体现细胞膜的特性。■考点二 细胞 ◇典例2:(2025七上·金华期末)金华是一个特产丰富的城市,请用所学知识填空(1)佛手属于喜光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阳光,图甲和乙两种细胞中属于佛手细胞的是 。(2)源东的桃子以味美多汁著称,鲜香可口的果汁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内的液体叫作 。(3)金华名猪“两头乌”是制作金华火腿的原料,该品种的猪因头部和尾部都是黑色的而得名,控制这种性状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填序号)【答案】(1)甲(2)细胞液(3)④【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解答】(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甲中具有①细胞壁、③叶绿体和⑤液泡,为植物细胞,可代表佛手细胞。(2)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鲜香可口的果汁是成熟的植物细胞 中液泡内的液体,叫作细胞液。(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因此,该品种的猪因头部和尾部都是黑色的而得名,控制这种性 状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④细胞核。◆变式训练1.(2025七上·椒江期末) 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彩色橡皮泥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表示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其中哪一种颜色的橡皮泥能表示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A.黑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答案】B【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解答】A、黑色橡皮泥模拟的是细胞壁,具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B、红色橡皮泥模拟的是细胞膜,起到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B符合题意。C、蓝色橡皮泥模拟的是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C不符合题意。D、绿色橡皮泥模拟的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考点三 生物结构层次及分类 ◇典例3:(2024七上·滨江期末)如图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回答下列问题(1)整个人体都是A 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成的,A细胞通过细胞形成B。在此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 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2)B通过细胞 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3)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写结构名称)。【答案】(1)染色体(2)分化(3)系统【知识点】结构与层次【解析】【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不具有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解答】(1)A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B,使细胞数目增多,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首先染色体要完成复制加倍,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使新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原来细胞内的染色体保持不变。(2)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些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3)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不具有E系统。◆变式训练1.(2024七上·萧山期中)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如下实验。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增值代数 50 20 2~4实验一: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的纤维细胞,结果见右表:(表中的增值代数即细胞分裂的次数)实验二: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结果如图。实验三: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后,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实验一: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 (填“减弱”或“增强”)(2)实验二:一般来说, 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3)实验三:细胞结构中的 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答案】(1)减弱(2)寿命越长(3)细胞核【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增多。【解答】(1)实验一:在相同的条件下,胎儿的肺的纤维细胞增殖代数最多、老年人的肺的纤维细胞增殖代数最少,说明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减弱;(2)根据实验二的寿命与细胞分裂次数数据图可知:细胞分裂次数与物种的特异性有关,寿命越大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次数越高;(3)实验三:根据”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旺盛分裂细胞核“可知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1.(2023·宁波)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视野中出现以下现象,通过操作可以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针对现象甲,换成高倍物镜,可使视野变明亮B.针对现象乙,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C.针对现象丙,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D.针对现象丁,调用大光圈,可使黑圈消失【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显微镜的调光结构有两个: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亮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显微镜呈的是倒像,上下左右都相反;我们用粗准焦螺旋在显微镜下找像;用细准焦螺旋找清晰的像;【解答】A. 针对现象甲,调节反光镜到凹面镜或者换用大光圈可以使视野变明亮,A错误;B.显微镜呈的是倒像,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针对现象乙,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B错误;C. 细准焦螺旋可以使图像变清晰,所以针对现象丙,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C错误;D. 针对现象丁,可以重新盖片或者重新制作装片时黑眼圈消失,D错误;故答案为:C.2.(2023·温州)如图为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的某一操作。其目的是( )A.移动装片 B.更换目镜 C.切换物镜 D.调节亮度【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显微镜使用时,低倍到高倍的转化方法为:移片,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和反光镜。【解答】如图所示该生在转动物镜转换器,故在切换物镜。故答案为:C3.(2023·舟山)细胞学说的提出在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C.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D.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指:1.细胞都是由细胞产生的;2.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解答】ABC符合细胞学说的概念,而C选项中有些细胞的结构中是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壁的。4.(2023·金华)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调焦成功,可随意移动显微镜位置继续观察B.粗准焦螺旋①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C.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发现视野变暗D.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马上转动物镜转换器【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解答】A.显微镜调焦成功后,一旦移动位置后对焦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不可随意移动显微镜位置继续观察,故A错误;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粗准焦螺旋①不能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故B错误;C.将物镜③低倍物镜转换成②高倍物镜观察细胞,进入镜筒的光线会减少,所以发现视野变暗,故C正确;D.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应该先向下移动玻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故D错误。 故选C。5.(2022·温州)2022年4月,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在植物体细胞内,实现这一变化的主要结构是( )A.叶绿体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答案】A【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解答】植物体细胞内,将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是光合作用,实现这一变化的主要结构是叶绿体。故选A。6.(2021·丽水)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某兴趣小组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出现气泡(如图),原因可能是( )A.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B.撕的表皮细胞太厚C.没有用红墨水染色 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解答】A、视野中出现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导致的;故A正确;B、撕的表皮细胞太厚,会导致细胞重叠;故B错误;C、没有染色的结果是不易观察细胞结构;故C错误;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会导致视野很暗;故D错误;故答案为:A。7.(2020·绍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只能通过a调节亮度B.图乙中的②是在使用低倍镜观察C.图丙中的b为毛细血管D.图丙中为使b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需向下移【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心脏和血管【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质及上皮等地方外,血管遍布人体全身。血管按构造功能不同,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解答】A、调节显微镜视野的亮度,可以调节光圈大小和反光镜的类型两种方式;故A错误;B、由图乙可知, ②是在使用高倍镜观察;故B错误;C 、由丙图可知,红细胞单行排列通过,所以b是毛细血管;故C正确;D、b中血管在上方,所以载玻片向上移即可;故D错误;故答案为:C。8.(2023·台州)大熊猫最爱吃竹子。从生物体结构层次分析,大熊猫比竹子多了(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答案】D【知识点】组织;器官和系统【解析】【分析】 生物体结构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解答】在 生物体结构中只有动物具有系统,而植物却没有。故答案为:D9.(2022·浙江)有以下四种构造,将它们按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关系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①表皮 ②细胞核 ③肌肉细胞 ④眼球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结构与层次【解析】【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解答】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①表皮属于上皮组织,②细胞核属于细胞的结构,③肌肉细胞属于细胞,④眼球属于器官,故按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关系排列,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④,A正确。故答案为:A。10.(2022·衢州)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素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包粽子所用的粽叶是箬竹的叶子(如图),粽叶属于植物结构层次中的(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答案】B【知识点】结构与层次【解析】【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一植物体。【解答】叶属于植物结构层次中的器官。故选B。11.(2024·浙江)光学显微镜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合适的选材有利于实验的成功。(1)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结构时,选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视野中有如图的结构,其中①是 (填细胞结构名称)。(2)为观察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选择小鱼尾鳍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是因为尾鳍具有血管丰富、 等特点。【答案】(1)细胞核(2)薄且透明【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解答】(1)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染色最深的是细胞内的①细胞核。(2)选择尾鳍作为观察的部位,是因为尾鳍具有血管丰富,而且尾鳍具有薄而透明的特点,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的流动情况。12.(2023·绍兴)右图是小敏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凸透镜B相当于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用该装置观察时,保持两凸透镜之间距离不变,缓慢向上移动两镜的过程是在 (选填”对光”或”调焦”)。 请对该装置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建议: 。【答案】物镜;调焦;加装反光镜等(合理即可)【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A目镜,B物镜;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显微镜的调光装置是遮光器和反光镜;用粗准焦螺旋找图像,用细准焦螺旋将图像调清晰;【解答】 右图是小敏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凸透镜B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用该装置观察时,保持两凸透镜之间距离不变,缓慢向上移动两镜的过程是调焦; 改进建议可以加装反光镜,增加调光装置;故答案为:物镜,调焦,加装反光镜;(12题图) (13题图)13.(2023·丽水)每年9月29日设为世界心脏病日,目的是科普心脏健康知识,让大家认识到心脏健康对生命的重要意义,心脏通过不停搏动,推动血液流动。(1)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时,可以看到心脏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以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始终是心房→ →动脉;(2)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不断地将营养物质、 和激素等物质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CO2和其他代谢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3)使用显微镜观察已染色的血涂片,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若将图中细胞③移到视野中央,血涂片应 (填字母)。A.向下移动 B.向左移动 C.向右移动【答案】(1)心室(2)氧气(O2)(3)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解析】【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的,人体的血液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流经全身各处。【解答】(1)血液是由心房流向心室的;(2) 主要功能是不断地将营养物质、氧气和激素等物质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3) 由于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故细胞位置看到在哪里应向哪里移动;故答案为:(1)心室;(2) 氧气(O2) ;(3) A14.(2023·金华)我国科研人员在鹿角中发现、鉴定并分离了一群具有强大骨再生潜能的干细胞。将此干细胞引入小鼠的头部,-段时间后 在小鼠头盖上形成类似鹿角样的”骨骼”。该研究可能在人体骨骼修复方面具有应用价值,甚至未来肢体再生也不是梦。回答下列问题:(1)干细胞会在小鼠头盖上逐渐形成形态和功能相近的细胞群,这一细胞群属于 (填结构层次);(2)干细胞最终成功地在小鼠头盖上形成类似鹿角样的”骨骼”,此过程细胞经历了细胞分裂、细胞分化,还有 。【答案】(1)组织(2)细胞生长【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解析】【分析】组织是指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解答】(1) 组织是指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干细胞会在小鼠头盖上逐渐形成形态和功能相近的细胞群,这一细胞群属于组织;(2)干细胞最终成功地在小鼠头盖上形成类似鹿角样的”骨骼”,此过程细胞经历了细胞分裂、细胞分化,还有细胞生长;故答案为:(1)组织(2)细胞生长15.(2023·宁波)在“观察细胞质在细胞中的流动”活动中,小宁观察到细胞质中叶绿体沿着液泡外缘流动缓慢。结合所学知识,他猜想:叶细胞中细胞质流动的快慢受温度和光照的影响。于是小宁开展了探究。【实验器材】新鲜黑藻若干、8支大试管、4个水浴锅(水温可调,调至某一温度保持恒定)、4只灯泡(额定功率分别为25W、50W、75W、100W)、计时器、显微镜等。【实验步骤】①取8支装满水的大试管,编号1-8,各放入一株生长健壮、长势相近的新鲜黑藻。②将1-4号大试管分别放入水温恒为15℃、20℃、25℃和30℃的水浴锅,给予强度相同的均匀光照,持续0.5h③将5-8号大试管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的环境中,分别用25W、50W、75W和100W的灯光照射,持续0.5h。④取各组植株相同部位的幼叶制作临时装片,选择大小、形状基本一致的细胞进行观察,记录叶绿体绕液泡外缘运动一周的时间,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分别记录结果于表I、表Ⅱ中。【实验结果】表I不同温度下叶绿体运动一周时间记录表编号 1 2 3 4水温/℃ 15 20 25 30平均时间/s 182 133 116 118表II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运动一周时间记录表编号 5 6 7 8灯功率/W 25 50 75 100平均时间/s 110 108 100 97【实验分析】(1)表Ⅰ的实验数据表明:温度在 ℃左右时,细胞质流动最快。(2)根据表Ⅱ的实验数据,初步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相同条件下,光照越强, 。(3)细胞质的流动通常不易直接观察,本实验通过观察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来实现。下列实验中运用的方法与本实验观察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1)25(2)细胞质流动越快(3)A【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1)从表1中可以看出,当温度在25℃时,叶绿体运动一周时间最多,细胞质在细胞中流动的最快,所以 温度在25℃左右时,细胞质流动最快。(2) 根据表II的实验数据,初步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相同条件下,光照越强,细胞质流动越快 ;(3) 细胞质的流动通常不易直接观察,本实验通过观察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来实现。 属于转换法, 下列实验中运用的方法与本实验观察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B属于观察法,C属于模拟法;故答案为:(1)25(2) 细胞质流动越快 (3)A16.(2022·浙江)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用同一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4次,分别得到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则A、B、C、D中视野最暗的是 。(2)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叙述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A.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的大小B.调节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C.调节光圈——控制光线进入镜筒D.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3)下列有关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正确的是____。A.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发现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B.用显微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C.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组合观察时视野将被放大20倍D.转换高倍镜后,可在视野中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4)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做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为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答案】(1)C(2)A(3)A(4)顺时针【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从目镜内看到的是倒像。2、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视野越亮,反之,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3、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解答】(1)用显微镜观察时,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C的放大倍数最大,故C的视野最暗。(2)A、转动转换器的目的更换物镜,不是调节视野的大小,故A符合题意;B、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因此,调节粗准焦螺旋的目的是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故B不符合题意;C、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使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使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因此,调节光圈的目的是控制光线进入镜筒,故C不符合题意;D、细准焦螺旋有微调焦距的功能。调节细准焦螺旋的目的是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3)A、显微镜观察一般陆生植物叶的表皮细胞均会发现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故A正确;B、根尖的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而不是分生区,故B错误;C、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组合观察时视野将被放大100倍,故C错误;D、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因此在显微镜的视野中,不能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故D错误。故答案为:A。(4)通过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所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作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1.(2024·温州模拟)2024年5月,温州南麂岛出现罕见“蓝眼泪”现象。蓝眼泪是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蓝色荧光所形成的。上述现象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会进行繁殖 B.会进行生长发育C.会进行新陈代谢 D.会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蓝眼泪是由于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蓝色苂光所形成的。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项D正确。故选:D。2.(2024·舟山模拟)如图是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上的机器人“李白”在吟诵《长恨歌》,一旁的“杜甫”感叹“好诗!太白兄!”的场景,则“李白”“杜甫”两机器人( )A.属于非生物 B.具有应激性C.能生长与繁殖 D.能遗传与变异【答案】A【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解答】“李白”“杜甫”两机器人不能生长与繁殖、不具有应激性、不能遗传与变异,因此属于非生物。故选:A。3.(2024·浙江模拟)西湖的秋天银杏纷飞,蝴蝶轻舞,鸳鸯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 )A.图示生物①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B.图示生物②属于节肢动物,其体内的骨骼起到了支撑的作用C.图示生物①②③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图示生物③属于鸟类,卵生,体温不恒定【答案】C【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组织;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 A、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所以图示生物①是植物,没有上皮组织,不符合题意;B、图示生物②属于节肢动物,其体表的外骨骼起到了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不符合题意;C、图示生物①②③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符合题意;D、图示生物③属于鸟类,卵生,但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2024·浙江模拟)学习小组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玻片时,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甲图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目镜以防错过清晰的像B.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③处C.丙图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是顺时针流动的D.丁图中黑色圆圈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不均【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刮、涂、盖、染、吸。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整理。【解答】解:A、甲图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以防压坏玻片标本、损伤镜头,错误;B、“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因此,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③处,正确;C、显微镜成像原理:倒立的图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图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丙图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是逆时针流动的,错误;D、丁图中黑色圆圈是气泡,是由于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正确导致的,错误。故选:B。5.(2024·宁波模拟)下列四图分别表示的内容,其中图文不相符的是( )A.由甲转向乙时,所观察到的视野变暗 B.两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C.蛙的个体发育 D.胃蛋白酶的活性与pH值的关系【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酶及其催化作用;植物的感应性;动物的生长时期【解析】【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暗;植物在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从向光一侧移向背光一侧,使得背光侧长得快,弯向光源生长,叫做植物的向光性;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酶 指的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解答】A. 由甲转向乙时,物镜放大的倍数增大,视野越暗,正确;B.左边的胚芽尖端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从向光一侧移向背光一侧,使得背光侧长得快,弯向光源生长;右边的胚芽鞘中的左侧生长素多,所以也是左侧生长快,弯向光源生长,B正确;C. 从图中动物的发育时期,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所以可以认为是蛙的个体发育,C正确;D. 胃蛋白酶的活性与pH值的关系中,胃蛋白酶在pH=2时,其活性最强,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D.6.(2024·东阳模拟)如图:甲为显微镜结构,乙为高倍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物像,丙为E(代表细胞)在操作显微镜前后的物像变化,丁为显微镜下某细菌的运动轨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A.甲:使用时应先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Q,再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PB.乙: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细胞没有涂抹均匀C.丙:将装片向左下方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为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D.丁:细菌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解答】A. 甲:使用时应先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Q,再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P,A错误;B. 乙: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盖片操作不当,B错误;C.|丙:将装片向左下方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为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C正确;D. 显微镜成像特点是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丁:细菌实际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D错误;故答案为:C7.(2022·永康模拟)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调焦时应先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物镜B.乙图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在载玻片上涂抹标本时未涂抹均匀C.丙图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E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D.丁图用高倍镜观察,显微镜物镜和载物台之间的位置应如①【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结合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解答。【解答】A:甲图调焦时应先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物镜,正确。B:乙图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引起的,错误。C:丙图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E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后,调节细准焦螺旋,错误。D:丁图用高倍镜观察,显微镜物镜和载物台之间的位置应如②。故选A。8.(2024·义乌模拟)水在科学实验中应用很广。下列关于水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桌上酒精灯因打翻而着火时,马上用水浇灭B.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可以先用较多水冲洗C.连接橡皮塞和玻璃导管时,可用水先湿润导管D.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答案】A【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观察细胞;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 牢记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安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解答】A.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如果酒精灯不慎碰倒而起火,不能用水浇灭,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故A错误;B.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碱有腐蚀性,如果将碱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B正确;C.连接橡皮塞和玻璃导管时,可用水先湿润导管,起到润滑作用,故C正确;D.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使细胞保持正常形态,故D正确。故答案为:A。9.(2023·上城模拟)用显微镜观察自制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过程出现以下问题时,对策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决对策A 视野太暗 使用大光圈与凹面反光镜B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用吸水纸擦拭目镜C 视野中细胞有重叠 重新制作临时装片D 视野中细胞结构模糊 调节细准焦螺旋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解答】A.视野太暗,使用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正确;B.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说明有气泡,应该重新钙片,或者重新制作临时装片,B错误;C. 视野中细胞有重叠,可能是撕的太厚,或者是没有展平,所以要重新制作临时装片,C正确;D. 视野中细胞结构模糊,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D正确;故答案为:B10.(2024·温州三模)如图为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时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像,若从像A变成像B,需进行以下操作()①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②玻片向右下移动③玻片向左上方移动了④转动细准焦螺旋A.①②④ B.②①④ C.③①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下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分析图示可知:A视野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只有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才能使得物像到达视野的中央。B视野的物像比A视野的大,是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光线会变暗,需要把小光圈换成大光圈,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象变清晰。【解答】由视野A到视野B,首先应该③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然后转动转换器,由①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需要④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用物像清晰。因此,从像A变成像B,需进行的操作是③玻片向左上方移动→①低倍镜换成发高倍镜→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②玻片向右下移动会将物像移出视野)。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1.(2024·舟山模拟)绿叶海蜗牛是一种极为有趣、特殊的生物,这种软体动物一生进食一次海藻大餐,便将叶绿体吸入细胞内,变成自己细胞的一部分,并进行光合作用,从此便可终生不用进食。则绿叶海蜗牛的细胞结构有( )A.细胞核和叶绿体 B.叶绿体和细胞壁C.叶绿体和大液泡 D.细胞核和细胞壁【答案】A【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解答】绿叶海蜗牛捕食绿藻,体内存在叶绿体,捕食后会将绿藻细胞壁细胞膜分解,留下可以利用的物质,绿叶海蜗牛中无细胞壁和液泡。所以若将绿叶海蜗牛细胞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分辨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和细胞核。故选:A。12.(2024·浙江模拟)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的番茄果肉细胞,要将Ⅰ转换成Ⅱ,可能要进行下面5个操作步骤:①调节粗准焦螺旋;②调节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物镜转换器;⑤移动装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需进行①操作 B.③应该把小光圈调为大光圈C.④应该把低倍镜换为高倍镜 D.⑤应该把装片向左移动【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用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题。【解答】首先分析题干中给出的图示,I图所示四个番茄细胞,而II图所示四个番茄细胞中其中右上角那个放大的细胞.可以判断,是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观察的结果.但由于四个番茄细胞中,右上角的番茄细胞并没有在视野中央,而II图却在视野中央,故在换用高倍镜前需要将要观察的右上角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因此需要将装片向右上角移动,这样物像移入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由于换上高倍物镜后,视野变窄,所以视野光线会变暗,因此需要换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使视野光线变亮;换上高倍镜的视野内的细胞会变得模糊,所以不用调节①粗准焦螺旋,只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即可。故答案为:D13.(2024·鹿城模拟)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要将视野从图甲变为图乙,操作时首先应调节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解答】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要将视野从图甲变为图乙,操作时首先应调节的是②装片,将图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调节①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观察,然后在调节④细准焦螺旋,使图像变清晰;③不需要调节;故答案为:B14.(2024·宁波模拟) 宁波海曙龙观乡在展开野外植物调查工作时,发现了从未见过的蕨类植物:稀子蕨科的尾叶稀子蕨。下列有关尾叶稀子蕨的说法正确的是A.尾叶稀子蕨用孢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B.尾叶稀子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器官C.尾叶稀子蕨的叶属于营养组织D.尾叶稀子蕨喜欢阴暗环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知识点】组织;器官和系统;植物的有性生殖;生物进化的理论【解析】【分析】尾叶稀子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解答】A.尾叶稀子蕨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B.尾叶稀子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B错误。C.尾叶稀子蕨的叶属于营养器官,C错误。D.尾叶稀子蕨喜欢阴暗环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答案为:D。15.(2024·龙港模拟)西湖的秋天银杏纷飞,蝴蝶轻舞,鸳鸯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生物①属于被子植物,能开花结果B.图示生物②的生长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C.图示生物③属于鸟类,卵生,体温不恒定D.构成图示生物①②③的结构层次相同【答案】B【知识点】结构与层次;动物的生长时期;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 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水绵,蓝藻。 五大类脊椎动物,由高等到低等分别是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哺乳类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全身被毛,用肺呼吸;鸟类全身被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用肺呼吸;爬行类,体温不恒定,卵生,用肺呼吸;两栖类,皮肤裸露,体温不恒定,卵生,幼年用鳃呼吸,成年用肺呼吸,皮肤辅助;鱼类卵生,体温不恒定,终年生活在水中;【解答】A. 图示生物①属于裸子植物,不能开花结果,无花无果实,只有根茎叶和种子,A错误;B.图示生物②的生长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B正确;C. 图示生物③属于鸟类,卵生,体温恒定,C错误;D. 构成图示生物①②③的结构层次不相同,因为①没有系统,③系统,②的结构简单一些,D错误;故答案为:B16.(2024九下·余姚模拟)科学中存在着各种“系统”,下列关于“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太阳系可视作一个天体系统,地球作为太阳系的行星围绕太阳公转B.人体可视作一个生命系统,生长发育阶段异化作用强度大于同化作用C.汽油机可视作一个动力系统,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增加D.自来水厂可视作一个水净化系统,通过过滤除去水中固体颗粒属于化学变化【答案】A【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热机的工作原理;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及其卫星【解析】【分析】 同化作用是生物新陈代谢当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作用是把消化后的营养重新组合,形成有机物和贮存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就是生物的分解代谢。是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异化作用中重要的过程。【解答】A. 太阳系可视作一个天体系统,地球作为太阳系的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A正确;B. 人体可视作一个生命系统,生长发育阶段同化作用强度大于异化作用,B错误;C. 汽油机可视作一个动力系统,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减少,此过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错误;D. 自来水厂可视作一个水净化系统,通过过滤除去水中固体颗粒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D错误;故答案为:A.17.(2024·温岭模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以下是人们对于如图所示“手指泡水起皱”现象的不同认识。材料一:最早的科学理论认为手指起皱的原因是渗透作用,由于皮肤最外层细胞吸水膨胀,表面积增大,在挤压之下发生了起皱现象,就和干黄豆泡水后表皮起皱相似。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神经损伤的手指浸泡后不会起皱。经过实验验证,科学家认为起皱现象受神经系统控制。当皮肤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神经系统便会发出指令,使手指尖和脚趾尖的皮下组织血管收缩,体积随之缩小,从而起皱。材料三:2011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化神经生物学家提出,手指泡水起皱可能是g 种进化的表现。手指和脚趾上的皱纹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抓住水中的物体和在水中行走。请回答下列问题:(1)渗透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如果人的手指吸水是渗透作用引起的,那么其细胞内溶液浓度应 外界溶液浓度,和植物根尖细胞吸水类似。(2)材料三认为“手指泡水起皱”是进化的一种表现,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的进化是 的结果。(3)结合以上材料,请分析下列事实可作为支持“手指泡水起皱是神经系统作用的结果”的证据有( )。A.手部神经受损的人一般不会出现泡水起皱现象B.人体除了脚趾、手指,其他部位很少出现泡水起皱现象C.科学家在人类远亲恒河猴身上发现类似现象,但大猩猩身上却没有【答案】(1)大于(2)自然选择(3)A【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生物进化的理论【解析】【分析】渗透作用概念: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具有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如玻璃纸。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解答】(1)渗透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如果人的手指吸水是渗透作用引起的,那么说明了手指细胞内溶液浓度应大于外界溶液浓度,这样细胞膜内外形成了溶液的浓度差,细胞就会吸水。植物根尖细胞的吸水原理就是细胞内的溶液浓度大于土壤中溶液浓度。(2)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点,有“手指泡水起皱”的人类更有利于水中行走或者在水中抓握东西,这样的特性使他们在生存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A、手部神经受损的人一般不会出现泡水起皱现象,体现了神经系统在生命活动调节中发挥的作用,A符合题意;B、人体除了脚趾、手指,其他部位很少出现泡水起皱现象,手掌和脚掌的皮肤构成与身体其他部分的皮肤构成不完全相同,所以这可能是因为皮肤构造不同导致的,并不能体现是神经系统发挥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C、科学家在人类远亲恒河猴身上发现类似现象,但大猩猩身上却没有,生物体的身体构造不同,具有的功能也就不完全相同,不同生物拥有同样生理功能不能反映出都是神经系统发挥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故选A18.(2023·杭州模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保持人体健康。回答下列与健康相关的问题:(1)近年来,癌症出现了一种新的免疫疗法。肿瘤是因为人体细胞逃脱免疫监视,细胞 (选填“分裂”、“生长”或“分化”)失去控制,免疫疗法则通过激活免疫细胞,防止肿瘤细胞逃脱监视。(2)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HIV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等途径传播。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上分析,“不安全性行为”属于 。(3)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一定要禁止吸烟,科学研究早已证明:烟雾中含有的一氧化碳会 血液中氧气的运输速度,诱发冠心病。(4)在运动过程中,人体会分泌一些滑液,请问在关节的基本结构中,能减少关节面之间摩擦的滑液存在于 中。【答案】(1)分裂(2)传播途径(3)减慢(4)关节腔【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传染病及其传播;骨连结、骨骼肌;吸烟危害健康【解析】【分析】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解答】(1)肿瘤是由于在机体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增殖失去控制引起的,是细胞分裂失去控制(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行为,血液传播,故不安全性行为属于传播途径(3)一氧化碳会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阻碍了血液中氧气的运输,故一氧化碳会减慢血液中氧气的运输速度(4) 能减少关节面之间摩擦的滑液存在于关节腔中故答案为(1)分裂 (2)传播途径 (3)减慢 (4)关节腔19.(2020·温州模拟)科技让生活更安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避免隔离点人员的接触,很多地方推出了机器人送餐服务,它能稳健把食物送向每个隔离房间,如图机器人质量为150千克,每只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100平方厘米。(1)该机器人能对人的语音进行识别,完成指定地点的送餐,该机器人属于 (选填“生物”或“非生物”)(2)当机器人托盘上的食品全部被取走时,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3)完成送餐任务返回时,机器人前进时(两脚着地),它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答案】(1)生物(2)变小(3) 机器人对地面压力为:F=G=mg=150kg×10N/kg=1500N;那么它对地面的压强为:。【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2)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注意机器人的重力变化即可;(3)首先根据F=G=mg计算出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然后根据计算对地面的压强。【解答】(1)该机器人能对人的语音进行识别,完成指定地点的送餐,但是它没有生命特征,属于非生物;(2) 当机器人托盘上的食品全部被取走时, 它自身的重力减小,那么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变小;(3)机器人对地面压力为:F=G=mg=150kg×10N/kg=1500N;那么它对地面的压强为:。20.(2024·舟山模拟)苦瓜因其独特的苦味而得名,其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利于肠道。苦瓜的结构层次如图甲。苦瓜种子的种皮厚且硬,播种后出土困难。小科查阅资料得知播种深度对苦瓜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乙和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C表示苦瓜,则C在生物结构层次上属于 。(2)根据图乙、丙可选择的最佳播种深度及原因是 (写1条)。【答案】(1)器官(2)深度4cm最佳,因种子出芽早且出苗率最高;或胚轴无需伸长太多即可出土,消耗有机物最少;或幼苗叶片展开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都属于器官。(2)根据图分析解答。【解答】(1)图甲中C表示苦瓜,苦瓜属于果实,则C在生物结构层次上属器官。(2)根据图乙、丙可选择的最佳播种深度是4cm,因种子出芽早且出苗率最高;或胚轴无需伸长太多即可出土,消耗有机物最少;或幼苗叶片展开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讲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考点1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 ①识别生物与非生物,动植物分类的依据 ②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知道细胞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说明细胞分裂分化的特点及其意义 ③知道组织、器官、系统的组成考点2 细胞 ☆☆考点3 生物结构层次及分类 ☆☆■考点一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支持部分、光学部分和调节部分。注意:A.用于调节光线强弱的是遮光器;B.使镜筒较大范围升降的是粗准焦螺旋;C.使镜筒较小范围升降的是细准焦螺旋。(3)显微镜使用的主要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①安放:取镜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镜筒在前,镜臂在后,置于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②对光-----三对:A.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B.转动遮光器,选取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C.左眼观察目镜,调节反光镜对准光源,选取适宜的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大光圈、凹面镜),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③放片: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两端。④调焦:先粗后细,先低后高。A.两眼从侧面盯住物镜,顺时针(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注意:这一步双眼盯着物镜的目的是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和损伤物镜。}B.左眼注视目镜,逆时针(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C.最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直到物像看清为止。⑤观察:左眼观察,右眼睁开,便于记录。(4)放大倍数不够时:换用高倍镜的操作步骤-----此时细胞数目变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①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中间②转动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二、制作临时装片1.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 拭干净,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在中央滴1滴清水。(2)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内侧割出约0.5cm×0.5cm的正方形区域,用镊子 取一小块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用解剖针将它 平。(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洋葱鳞片内表皮上,避免 。注意:气泡的特点与判断方法特点:呈 或椭圆形,有较粗的黑边。判断方法: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会变形或移动。(4)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 ,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色的目的是 )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1滴 。(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2)用清水漱净口腔,将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自己口腔内侧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将有附着物的牙签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均匀 。(3)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一侧滴1滴碘液,用 在另一侧吸水,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3、观察细胞时的问题原因与对策现象 原因 对策细胞严重重叠 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的表皮重新制作装片时,用解剖针展平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结构不清楚 滴加碘液有黑色圆圈等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等 按正确方法操作显微镜■考点二 细胞 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时间 人物 贡献 说明1665年 胡克 用自制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观察到的是细胞壁19世纪 30年代 布朗 发现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世纪 40年代 施莱登 施旺 提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0年后 魏尔肖 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细胞学说 内容 ①所有的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意义 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了起来。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类型 结构名称 结构 功能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膜 薄而透明的膜,位于细胞最外层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②保护细胞 ③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质 半透明胶状物,内含多种结构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 外有核膜包围,内含遗传物质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液泡 内有液体,叫做细胞液 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叶绿体 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叶绿素 植物进行 的场所细胞壁 位于细胞膜外,主要由纤维素组成 起保护和 的作用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易错点】①相同点:都有 。②不同点:植物细胞有 ,动物细胞没有。【注】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一种生物;B.显微镜不容易看到植物细胞的细胞膜;C.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液泡(表皮细胞和根细胞没有叶绿体)。3、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需用显微镜观察(放大镜观察不到)。4、细胞的形态:形态多样,细胞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细胞,大小差别很大 ,形态各不相同 ,如卵细胞呈球形或椭球形,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精子呈蝌蚪状,比卵细胞小得多。■考点三 生物结构层次及分类 一: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1、一个母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细胞的分裂。在此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母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最后这些物质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细胞分裂的意义是:使单细胞生物的 ,使多细胞生物的 ;2、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的过程叫 细胞的生长,其结果是使细胞体积增大;3、有些子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称为细胞的分化,其结果是形成 。所以一个受精卵要经过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才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植物组织和结构特点、分布、功能:组织名称 分 布 结构特点 功 能保护组织 植物体的表皮 细胞扁平,排列紧密输导组织 根、茎、叶脉中的导管、筛管 呈管状营养组织 叶肉细胞(分布最广,六种器官中都有) 细胞壁薄,液泡大机械组织 根、茎中的纤维、石细胞 细长形,细胞壁增厚分生组织 根尖、芽、茎的形成层等 细胞小,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2、植物叶的结构:植物的叶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叶肉细胞群属于营养组织;可见,植物的叶是由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的叫器官。3、植物体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动物组织和结构特点、分布、功能组织名称 结构特点 功 能 分 布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排列紧密 保护、分泌、吸收结缔组织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 运输、支持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组成 能收缩或舒张产生运动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构成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2、皮肤的结构:人的皮肤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皮肤中有感受触摸的触觉小体,反应冷感的 冷敏小体,反应热感的热敏小体 ,反应痛感的 痛觉神经末梢 ,它们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立毛肌由肌肉组织构成;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冲撞击、 储藏能量,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可见,皮肤是由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的叫器官(是全身最大的器官)。3、器官:由不同组织_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4、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 器官_,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构成系统。■考点一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典例1:(2025九下·温州开学考) 在“制作并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时,下列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在载玻片上滴清水 B.先盖盖玻片再染色C.画细胞核时直接涂黑 D.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变式训练1.(2025七上·衢州期末)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并制作植物细胞的立体模型。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科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过程中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如图甲),这样做的目的是 。(2)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时,看到图像如图乙,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如何操作 。(3)图丙是某同学利用橡皮泥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小科认为可改用塑料膜或薄细纱来做细胞膜。你认为他这样改进的理由是 。■考点二 细胞 ◇典例2:(2025七上·金华期末)金华是一个特产丰富的城市,请用所学知识填空(1)佛手属于喜光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阳光,图甲和乙两种细胞中属于佛手细胞的是 。(2)源东的桃子以味美多汁著称,鲜香可口的果汁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内的液体叫作 。(3)金华名猪“两头乌”是制作金华火腿的原料,该品种的猪因头部和尾部都是黑色的而得名,控制这种性状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填序号)◆变式训练1.(2025七上·椒江期末) 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彩色橡皮泥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表示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其中哪一种颜色的橡皮泥能表示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A.黑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考点三 生物结构层次及分类 ◇典例3:(2024七上·滨江期末)如图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回答下列问题(1)整个人体都是A 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成的,A细胞通过细胞形成B。在此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 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2)B通过细胞 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3)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写结构名称)。◆变式训练1.(2024七上·萧山期中)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如下实验。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增值代数 50 20 2~4实验一: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的纤维细胞,结果见右表:(表中的增值代数即细胞分裂的次数)实验二: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结果如图。实验三: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后,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实验一: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 (填“减弱”或“增强”)(2)实验二:一般来说, 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3)实验三:细胞结构中的 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1.(2023·宁波)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视野中出现以下现象,通过操作可以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针对现象甲,换成高倍物镜,可使视野变明亮B.针对现象乙,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C.针对现象丙,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D.针对现象丁,调用大光圈,可使黑圈消失2.(2023·温州)如图为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的某一操作。其目的是( )A.移动装片 B.更换目镜 C.切换物镜 D.调节亮度3.(2023·舟山)细胞学说的提出在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C.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D.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4.(2023·金华)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调焦成功,可随意移动显微镜位置继续观察B.粗准焦螺旋①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C.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发现视野变暗D.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马上转动物镜转换器5.(2022·温州)2022年4月,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在植物体细胞内,实现这一变化的主要结构是( )A.叶绿体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6.(2021·丽水)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某兴趣小组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出现气泡(如图),原因可能是( )A.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B.撕的表皮细胞太厚C.没有用红墨水染色 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7.(2020·绍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只能通过a调节亮度B.图乙中的②是在使用低倍镜观察C.图丙中的b为毛细血管D.图丙中为使b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需向下移8.(2023·台州)大熊猫最爱吃竹子。从生物体结构层次分析,大熊猫比竹子多了(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9.(2022·浙江)有以下四种构造,将它们按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关系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①表皮 ②细胞核 ③肌肉细胞 ④眼球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10.(2022·衢州)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素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包粽子所用的粽叶是箬竹的叶子(如图),粽叶属于植物结构层次中的(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11.(2024·浙江)光学显微镜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合适的选材有利于实验的成功。(1)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结构时,选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视野中有如图的结构,其中①是 (填细胞结构名称)。(2)为观察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选择小鱼尾鳍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是因为尾鳍具有血管丰富、 等特点。12.(2023·绍兴)右图是小敏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凸透镜B相当于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用该装置观察时,保持两凸透镜之间距离不变,缓慢向上移动两镜的过程是在 (选填”对光”或”调焦”)。 请对该装置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建议: 。(12题图) (13题图)13.(2023·丽水)每年9月29日设为世界心脏病日,目的是科普心脏健康知识,让大家认识到心脏健康对生命的重要意义,心脏通过不停搏动,推动血液流动。(1)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时,可以看到心脏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以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始终是心房→ →动脉;(2)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不断地将营养物质、 和激素等物质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CO2和其他代谢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3)使用显微镜观察已染色的血涂片,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若将图中细胞③移到视野中央,血涂片应 (填字母)。A.向下移动 B.向左移动 C.向右移动14.(2023·金华)我国科研人员在鹿角中发现、鉴定并分离了一群具有强大骨再生潜能的干细胞。将此干细胞引入小鼠的头部,-段时间后 在小鼠头盖上形成类似鹿角样的”骨骼”。该研究可能在人体骨骼修复方面具有应用价值,甚至未来肢体再生也不是梦。回答下列问题:(1)干细胞会在小鼠头盖上逐渐形成形态和功能相近的细胞群,这一细胞群属于 (填结构层次);(2)干细胞最终成功地在小鼠头盖上形成类似鹿角样的”骨骼”,此过程细胞经历了细胞分裂、细胞分化,还有 。15.(2023·宁波)在“观察细胞质在细胞中的流动”活动中,小宁观察到细胞质中叶绿体沿着液泡外缘流动缓慢。结合所学知识,他猜想:叶细胞中细胞质流动的快慢受温度和光照的影响。于是小宁开展了探究。【实验器材】新鲜黑藻若干、8支大试管、4个水浴锅(水温可调,调至某一温度保持恒定)、4只灯泡(额定功率分别为25W、50W、75W、100W)、计时器、显微镜等。【实验步骤】①取8支装满水的大试管,编号1-8,各放入一株生长健壮、长势相近的新鲜黑藻。②将1-4号大试管分别放入水温恒为15℃、20℃、25℃和30℃的水浴锅,给予强度相同的均匀光照,持续0.5h③将5-8号大试管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的环境中,分别用25W、50W、75W和100W的灯光照射,持续0.5h。④取各组植株相同部位的幼叶制作临时装片,选择大小、形状基本一致的细胞进行观察,记录叶绿体绕液泡外缘运动一周的时间,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分别记录结果于表I、表Ⅱ中。【实验结果】表I不同温度下叶绿体运动一周时间记录表编号 1 2 3 4水温/℃ 15 20 25 30平均时间/s 182 133 116 118表II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运动一周时间记录表编号 5 6 7 8灯功率/W 25 50 75 100平均时间/s 110 108 100 97【实验分析】(1)表Ⅰ的实验数据表明:温度在 ℃左右时,细胞质流动最快。(2)根据表Ⅱ的实验数据,初步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相同条件下,光照越强, 。(3)细胞质的流动通常不易直接观察,本实验通过观察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来实现。下列实验中运用的方法与本实验观察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16.(2022·浙江)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用同一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4次,分别得到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则A、B、C、D中视野最暗的是 。(2)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叙述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A.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的大小B.调节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C.调节光圈——控制光线进入镜筒D.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3)下列有关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正确的是____。A.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发现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B.用显微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C.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组合观察时视野将被放大20倍D.转换高倍镜后,可在视野中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4)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做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为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1.(2024·温州模拟)2024年5月,温州南麂岛出现罕见“蓝眼泪”现象。蓝眼泪是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蓝色荧光所形成的。上述现象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会进行繁殖 B.会进行生长发育C.会进行新陈代谢 D.会对外界刺激有反应2.(2024·舟山模拟)如图是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上的机器人“李白”在吟诵《长恨歌》,一旁的“杜甫”感叹“好诗!太白兄!”的场景,则“李白”“杜甫”两机器人( )A.属于非生物 B.具有应激性C.能生长与繁殖 D.能遗传与变异3.(2024·浙江模拟)西湖的秋天银杏纷飞,蝴蝶轻舞,鸳鸯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 )A.图示生物①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B.图示生物②属于节肢动物,其体内的骨骼起到了支撑的作用C.图示生物①②③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图示生物③属于鸟类,卵生,体温不恒定4.(2024·浙江模拟)学习小组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玻片时,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甲图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目镜以防错过清晰的像B.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③处C.丙图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是顺时针流动的D.丁图中黑色圆圈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不均故选:B。5.(2024·宁波模拟)下列四图分别表示的内容,其中图文不相符的是( )A.由甲转向乙时,所观察到的视野变暗 B.两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C.蛙的个体发育 D.胃蛋白酶的活性与pH值的关系6.(2024·东阳模拟)如图:甲为显微镜结构,乙为高倍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物像,丙为E(代表细胞)在操作显微镜前后的物像变化,丁为显微镜下某细菌的运动轨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A.甲:使用时应先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Q,再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PB.乙: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细胞没有涂抹均匀C.丙:将装片向左下方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为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D.丁:细菌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7.(2022·永康模拟)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调焦时应先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物镜B.乙图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在载玻片上涂抹标本时未涂抹均匀C.丙图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E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D.丁图用高倍镜观察,显微镜物镜和载物台之间的位置应如①8.(2024·义乌模拟)水在科学实验中应用很广。下列关于水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桌上酒精灯因打翻而着火时,马上用水浇灭B.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可以先用较多水冲洗C.连接橡皮塞和玻璃导管时,可用水先湿润导管D.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9.(2023·上城模拟)用显微镜观察自制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过程出现以下问题时,对策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决对策A 视野太暗 使用大光圈与凹面反光镜B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用吸水纸擦拭目镜C 视野中细胞有重叠 重新制作临时装片D 视野中细胞结构模糊 调节细准焦螺旋A.A B.B C.C D.D10.(2024·温州三模)如图为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时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像,若从像A变成像B,需进行以下操作()①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②玻片向右下移动③玻片向左上方移动了④转动细准焦螺旋A.①②④ B.②①④ C.③①④ D.①③④11.(2024·舟山模拟)绿叶海蜗牛是一种极为有趣、特殊的生物,这种软体动物一生进食一次海藻大餐,便将叶绿体吸入细胞内,变成自己细胞的一部分,并进行光合作用,从此便可终生不用进食。则绿叶海蜗牛的细胞结构有( )A.细胞核和叶绿体 B.叶绿体和细胞壁C.叶绿体和大液泡 D.细胞核和细胞壁12.(2024·浙江模拟)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的番茄果肉细胞,要将Ⅰ转换成Ⅱ,可能要进行下面5个操作步骤:①调节粗准焦螺旋;②调节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物镜转换器;⑤移动装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需进行①操作 B.③应该把小光圈调为大光圈C.④应该把低倍镜换为高倍镜 D.⑤应该把装片向左移动13.(2024·鹿城模拟)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要将视野从图甲变为图乙,操作时首先应调节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4.(2024·宁波模拟) 宁波海曙龙观乡在展开野外植物调查工作时,发现了从未见过的蕨类植物:稀子蕨科的尾叶稀子蕨。下列有关尾叶稀子蕨的说法正确的是A.尾叶稀子蕨用孢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B.尾叶稀子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器官C.尾叶稀子蕨的叶属于营养组织D.尾叶稀子蕨喜欢阴暗环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5.(2024·龙港模拟)西湖的秋天银杏纷飞,蝴蝶轻舞,鸳鸯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生物①属于被子植物,能开花结果B.图示生物②的生长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C.图示生物③属于鸟类,卵生,体温不恒定D.构成图示生物①②③的结构层次相同16.(2024九下·余姚模拟)科学中存在着各种“系统”,下列关于“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太阳系可视作一个天体系统,地球作为太阳系的行星围绕太阳公转B.人体可视作一个生命系统,生长发育阶段异化作用强度大于同化作用C.汽油机可视作一个动力系统,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增加D.自来水厂可视作一个水净化系统,通过过滤除去水中固体颗粒属于化学变化17.(2024·温岭模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以下是人们对于如图所示“手指泡水起皱”现象的不同认识。材料一:最早的科学理论认为手指起皱的原因是渗透作用,由于皮肤最外层细胞吸水膨胀,表面积增大,在挤压之下发生了起皱现象,就和干黄豆泡水后表皮起皱相似。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神经损伤的手指浸泡后不会起皱。经过实验验证,科学家认为起皱现象受神经系统控制。当皮肤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神经系统便会发出指令,使手指尖和脚趾尖的皮下组织血管收缩,体积随之缩小,从而起皱。材料三:2011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化神经生物学家提出,手指泡水起皱可能是g 种进化的表现。手指和脚趾上的皱纹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抓住水中的物体和在水中行走。请回答下列问题:(1)渗透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如果人的手指吸水是渗透作用引起的,那么其细胞内溶液浓度应 外界溶液浓度,和植物根尖细胞吸水类似。(2)材料三认为“手指泡水起皱”是进化的一种表现,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的进化是 的结果。(3)结合以上材料,请分析下列事实可作为支持“手指泡水起皱是神经系统作用的结果”的证据有( )。A.手部神经受损的人一般不会出现泡水起皱现象B.人体除了脚趾、手指,其他部位很少出现泡水起皱现象C.科学家在人类远亲恒河猴身上发现类似现象,但大猩猩身上却没有18.(2023·杭州模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保持人体健康。回答下列与健康相关的问题:(1)近年来,癌症出现了一种新的免疫疗法。肿瘤是因为人体细胞逃脱免疫监视,细胞 (选填“分裂”、“生长”或“分化”)失去控制,免疫疗法则通过激活免疫细胞,防止肿瘤细胞逃脱监视。(2)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HIV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等途径传播。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上分析,“不安全性行为”属于 。(3)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一定要禁止吸烟,科学研究早已证明:烟雾中含有的一氧化碳会 血液中氧气的运输速度,诱发冠心病。(4)在运动过程中,人体会分泌一些滑液,请问在关节的基本结构中,能减少关节面之间摩擦的滑液存在于 中。19.(2020·温州模拟)科技让生活更安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避免隔离点人员的接触,很多地方推出了机器人送餐服务,它能稳健把食物送向每个隔离房间,如图机器人质量为150千克,每只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100平方厘米。(1)该机器人能对人的语音进行识别,完成指定地点的送餐,该机器人属于 (选填“生物”或“非生物”)(2)当机器人托盘上的食品全部被取走时,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3)完成送餐任务返回时,机器人前进时(两脚着地),它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20.(2024·舟山模拟)苦瓜因其独特的苦味而得名,其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利于肠道。苦瓜的结构层次如图甲。苦瓜种子的种皮厚且硬,播种后出土困难。小科查阅资料得知播种深度对苦瓜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乙和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C表示苦瓜,则C在生物结构层次上属于 。(2)根据图乙、丙可选择的最佳播种深度及原因是 (写1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名师导航】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学案 第1讲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学生版.docx 【名师导航】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学案 第1讲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