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科试卷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Mn-55;K-39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煤干馏 B. 干冰升华C. 石油分馏 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2. 生活中的化学。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安全 B化学与生活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进入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烧煤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化学与能源 D化学与环保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减少开车出行,提倡使用公共交通等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尽可能实行低碳生活A. A B. B C. C D. D3.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中大马酮(化学式为)是其香味的来源。下列有关大马酮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分子含有9个 B.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C. 属于氧化物 D. 分子在不断运动4. 下列图示中错误操作与对应后果不一致的A. 读数偏大 B. 液体喷出C. 去除色素 D. 酒精溅出5. 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镓离子的符号是C.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 镓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16. 工业制取高纯硅其中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保持乙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粒子个数比为1:17. 知识结构化是有效的学习策略。下列图示错误的是A. 物质分类B. 验证水的组成C. 自然界中碳循环D. 原子的结构8.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金刚石、石墨和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B. 是导致酸雨主要气体C. CO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畜中毒D. 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来区别和CO9.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微粒观:是由碳原子构成的B. 分类观:根据组成物质种类是否单一,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C. 变化观:在一定条件下,和CO可以相互转化D. 结构观: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10. 对如图所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 B C D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①中白磷燃烧 ③中白磷不燃烧 反应前称量的质量大于反应后称量的质量 加入氧化铁的试管迅速产生气泡,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结论 铁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A. A B. B C. C D. D11. 如图所示,注射器内装有足量稀盐酸,浓硫酸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硬质玻璃管中有四个棉球,其中①和④是被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和③是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对实验过程及现象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 若把稀盐酸换成稀硫酸则反应变慢,可能会影响实验结论B. 若把大理石换成碳酸钠则反应太快,可能会影响实验结论C. 通过比较③和④的现象,能得出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D. 通过比较②和③的现象,能得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12. 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实验时,先加热炭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灯移至CuO处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过程中管口略朝下,便于气体导出B. 装置中氧化铜发生反应:C. 气球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D. 氧化铜与碳没有接触,因此CuO不变色二、填空题(共28分,每空一分,化学方程式2分)13.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水(途径1:绿氢)或以化石能源为原料制取氢气(途径3:灰氢),目前利用太阳光和催化剂的催化使水直接分解的制氢(途径2:黄氢)速率和产量较低,无法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求,方法如下图所示。目前,由于氢气大量制取和储运成本较高,氢气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未能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取得很大进展,氢气将可能成为主要的能源之一。储氢:氢气储存方式主要有金属氢化物储氢、低温液化储氢、高压压缩储氢、碳基材料储氢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途径3灰氢的缺点_____(写出1点即可)。(2)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3)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而不是用氢气,原因是_____(写出1点即可)。(4)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能低温液化、高压压缩储氢的原因是_____。(5)请根据图“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图”分析,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于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意义是什么?_____。14. 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并模拟自然界中的循环。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仪器①名称是_____。(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发生装置B、C、D其中一个装置的优点_____。(3)将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E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4)小方探究F装置植物油液封效果,设计并完成以下对照实验: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个量筒内注入少量植物油,使与水被植物油隔开(与植物油不反应),测得量筒内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15. 在牙膏中可加入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工业上可用下图所示的方法生产轻质碳酸钙。(1)写出过程②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的为_____。(3)于谦《石灰吟》的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体现了碳酸钙的哪些性质_____。(4)写出生石灰的一点用途_____。(5)整个流程的目的是_____。1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的燃烧及其组成元素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会产生哪些物质?【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不完全燃烧生成CO②白色无水粉末遇水变蓝色;【猜想与假设】(1)猜想一:_____;猜想二:CO、;猜想三:。【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图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由此推断猜想_____成立。(3)实验过程中B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4)实验过程中C中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_____。(5)根据实验现象准确描述甲烷的组成_____。(6)实验前先通氮气的原因是_____。(7)E装置有什么作用_____。(8)F装置的作用_____。17. 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后固体成分,把干燥、纯净的高锰酸钾31.8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28.6g固体物质。试计算:(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反应制得氧气_____g。(2)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多少g?答案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C二、填空题(共28分,每空一分,化学方程式2分)【13题答案】【答案】(1)不可再生(合理及给分)(2)(3)制取成本高或制氢速率和产量较低或难存储难运输(答一条即可)(4)在高压和低温下,分子间间隔变小(5)煤的燃烧变少,其他能源消耗增加,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合理及给分)【14题答案】【答案】(1)酒精灯 (2) ①. ②. B:便于加液;C: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和药品用量;D: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答一条即可)(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管内,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4)植物油可以减缓二氧化碳溶于水,但不能完全液封【15题答案】【答案】(1)(2)(3)白色、稳定、坚硬、不溶于水(一条即可)(4)干燥剂、加热食物、制取石灰水等(1条即可)(5)除杂【16题答案】【答案】(1)(2)三 (3)(4)吸收二氧化碳或除去二氧化碳(合理及给分)(5)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可能含有氧元素。(6)排除空气、防止爆炸(7)防止倒吸 (8)检验二氧化碳生产,收集CO,防止污染空气【17题答案】【答案】(1)3.2 (2)解:设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为答: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为31.6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