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气介绍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春分节气介绍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传统二十四节气
壬寅年 二月十八
日月阳阴两均天
玄鸟不辞桃花寒
目 录
第一部分 春分 · 三候
第二部分 春分 · 风俗
第三部分 春分 · 养生
第四部分 春分 · 诗词

春分·三候
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此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因此,春分在古代又称“日中”或“日夜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斗指壬,太阳黄经达0°, 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

春分·三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三候

春分·三候
一候,玄鸟至
春分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
二候,雷始发声
春分后,若下雨会有雷声相伴
三候,始电
春分后,打雷时会出现闪电

春分·风俗
在岭南一带,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春分这一天,将采来的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当地俗语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吃春菜

春分·风俗
“春分到,蛋儿俏”。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
立蛋

春分·风俗
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一般都能言擅歌,说上一些和春耕有关的吉祥祝福,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送春牛

春分·风俗
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踏青、放风筝

春分·风俗
春分这一天农民家里都要吃汤圆,还要把十多个或二三十个不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好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粘雀子嘴

春分·风俗

春分·养生
春分时节,乍暖还寒,日夜温差仍较大,且不时有寒流侵袭,因此,减衣不宜过早过多,以防着凉感冒。
“勿极寒,勿太热” ,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最好能够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
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或风疹等传染病,更应注意适时添减衣被, 可以多晒太阳,以利祛散寒邪。

春分·养生
减衣不宜过早
春天里,人们常会出现“春困”,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睡会造成新陈代谢迟缓,气血循环不畅,吸收和运载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所以导致体质虚弱,肝病复发。故春天不能贪睡。

春分·养生
春季不宜贪睡

春分·养生
按摩提神醒脑
出现春困时,可以适当按摩头部,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首先将指尖轻轻按在太阳穴上,以顺时针方向转6次, 再以逆时针方向转6次。
然后将双手并放在额头上,以排列整齐的手指指腹,从眉心中线开始按压,到额头中线、头顶中线、头顶中央和枕后发际凹陷处(风池穴),重复做6次。
在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应该去登山、踏青,以利春阳萌生勃发。运动应采取有助于阳气升发、强健各脏腑机能的方式,如散步、郊游、放风筝、打太极拳等,可舒展筋骨,畅通血脉,增强机体免疫力,使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
但是春季运动一定要适度,不宜太剧烈以致大汗出,因为出汗过多则会导致津液的大量丢失,而损伤人体正气。

春分·养生
运动不宜剧烈
春分饮食讲究“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此时多食用蔬菜水果,可以补充冬季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消耗,对养生大有裨益。当季的韭菜、荠菜、豆芽、香椿、春笋、莴苣、油麦菜等都是上选,不仅能补充营养,更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春分·养生
饮食宜平衡

春分·诗词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唐)刘长卿《春分》

春分·诗词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春分日》(北宋)徐铉

春分·诗词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癸丑春分后雪》(北宋)苏轼

春分·诗词
传统二十四节气
壬寅年 二月十八
日月阳阴两均天
玄鸟不辞桃花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