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铁钉生锈【教学内容】《铁钉生锈》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2课。通过本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物质变化的种类。本课带领学生具体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进一步理解铁钉生锈产生了新物质,并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提升学生科学探究水平。本课教学内容分四部分。首先以铁钉为引子,让学生用眼看手摸的方法,初步认识铁锈在颜色、光滑度、软硬等方面的特征,知道铁锈是红褐色、比较松软、容易脱落的一种物质。其次,引导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生锈的铁制品,从而了解生锈现象广泛存在及生锈与铁制品所处的环境有关。研究铁锈和铁的不同。教材提供了用锤子敲、用砂纸磨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发现铁锈与铁的不同,从而确定它们不是同一物质。运用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铁生锈的原因。这部分内容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第二个活动是做铁锈生成实验。教材提供五幅图片,介绍各种防锈方法及蕴含的科学道理。【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认识了大量的诸如水、空气、土壤、动植物等物质变化的经验和认知,但这些对物质变化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表面。铁生锈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学生对铁锈的认识非常笼统、模糊。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锈铁制品,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铁锈和铁进行比较,明确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一种新物质,从而理解铁生锈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实验设计和探究的能力,在研究铁钉生锈的原因时,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特别是实验设计过程,要让学生充分交流,积极反思,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充分体会合作、交流、分享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持续观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积极表达分析结果,从而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养成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联系对生活中防锈方法的观察,分析其中的防锈原理,体会关于物质变化的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铁钉生锈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2.通过实验,知道铁与水和空气接触容易生锈,了解防锈的原理和基本方法。科学探究:1.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铁锈与铁的不同。2.会设计实验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并能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3.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科学态度: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2.在探究铁钉生锈原因的实验方案设计中,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积极反思,不断修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铁生锈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2.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防锈实例,寻找其中的原理,并积极思考是否可以进行改进。【教学重点】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教学难点】设计实验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生锈的铁制品,不生锈的铁制品,放大镜,小锤子,砂纸,检测电路,铁钉,塑料试管,水,食用油,一次性滴管,标签,橡胶手套。【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生锈现象1.出示生锈的铁钉图片提问:你认识它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锈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表面颜色等)2.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生锈的物体?(什么?哪里?)小结:看来,铁生锈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铁制品生锈的部分叫铁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铁生锈的问题。揭题:铁钉生锈。[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生锈铁钉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并回忆生活中铁制品生锈的现象,关注铁生锈这一话题。]二、研究铁锈和铁的不同1.谈话:刚才我们看到的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了更准确地认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比较。2.实物展示:生锈的铁制品和没有生锈铁制品为了更好地实验,小组先讨论: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可能需要什么工具?交流观察的方法、工具的使用及要点。(1)从颜色、光泽、硬度等方面进行比较。(2)借助小锤子、砂纸、放大镜等工具。视频演示:探究铁和铁锈的不同3.活动要求:由易到难,有序操作;小组合作,及时记录。实验时注意安全,避免皮肤直接和铁锈接触受伤。小组活动,及时记录发现。汇报成果。总结铁与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1)成分不同,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铁的成分就是铁。(2)颜色不同,铁是银白色(灰色)固体,铁锈是红褐色固体。(3)铁锈和铁除了在颜色、光泽、软硬方面的不同外,在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方面也不同。4.自学:读一读铁生锈危害的小资料。小结:铁生锈以后就会失去铁的特性,生锈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探究,使学生了解铁锈和铁不同,铁生锈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通过铁锈和铁不同性质的比较,以及生锈危害资料的拓展阅读,使学生意识到生锈会影响铁制品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寻找生锈原因的迫切需要。]三、实验探究生锈的原因1.谈话:铁怎么会变成铁锈呢?在什么条件下,铁容易生锈?(1)铁生锈可能与空气有关。(2)铁生锈可能与水有关。(3)铁生锈可能与空气和水都有关。2.小组讨论:可以怎样进行实验。各小组选择相应的条件进行假设,设计方便操作的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老师补充介绍要点。播放视频演示: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操作步骤、方法5.铁生锈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媒体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填写表格。小结:铁生锈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要过几天后才能见分晓,接下来的时间里,请同学们每天观察,及时记录变化,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6.视频播放:铁锈是如何形成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对铁生锈环境的观察,提出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作出对铁生锈原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修正方案,让学生能完整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探寻方法,防止生锈1.生锈是一件让人讨厌的事,因为生锈,铁变得疏松脆弱,失去了原来的特性,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从生锈的原理出发,你能想一想,用哪些方法可以避免生锈吗?2.交流分享,生活中的各种铁制品是采用了什么方法防止生锈?擦去水分、喷漆、覆盖瓷釉、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等。3.说一说,关于防锈,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设计意图:从探究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出发,从生锈的源头上考虑,学以致用,分析各种铁物品的防锈方法。]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2.铁钉生锈空气?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