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消失的恐龙【教材分析】《消失的恐龙》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化石的奥秘》的第一课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对恐龙及它的灭绝有一定的了解。本课带领学生体验恐龙化石挖掘复原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化石和恐龙的关系,初步了解化石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创建恐龙乐园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认识恐龙大家族,引出聚焦“消失”引出化石对复原已灭绝恐龙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设置阅读及挖掘体验活动,了解科学家对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第四部分,随堂练习巩固新。【学情分析】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有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如何科学地观察描述已有所了解。此外学生对恐龙充满好奇心,且有一定了解,关于消失的恐龙,学生是乐于研究的,所以本课从创设恐龙乐园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恐龙化石挖掘方面感兴趣的问题,以考古体验活动作为主线,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获得新知。【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恐龙大家族,认识恐龙的种类和习性。了解科学家对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科学探究:了解并亲身体验恐龙化石的挖掘过程,通过恐龙化石辨别恐龙的种类。科学态度:能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进行假设,并在合作中探寻答案;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从消失的恐龙中反思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挖掘并复原骨骼化石。观察、描述化石形象,初步推测所属恐龙。【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化石挖掘套装(工具、土层、化石模型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 、情境导入视频播放:各种各样的恐龙,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恐龙乐园,你能介绍一下自己所熟悉的恐龙吗?介绍恐龙形象。3.学生互评描述情况,分析哪位同学描述更形象。4.你可曾想过!这些模型、图片中的恐龙形象是根据什么复原出来的呢?5.学生回答:利用化石推测出来的。6.小结:没错!消失的恐龙就是通过化石推测复原出来的。介绍化石的概念,[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创设情境初步描述恐龙形象,激发学习兴趣;聚焦“消失”引出化石对复原已灭绝恐龙的重要作用。]二 、恐龙的发现与研究学生阅读资料,了解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如何发现的。提问:恐龙化石复原的大概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学生自学并汇报:发现挖掘-出土搬运-清理重组-细致观察-推测复原。视频补充介绍恐龙化石的发现。小结:当挖出一块巨型牙齿,经比对后发现,现今并没有这样的动物,判定该骨骼是已不复存在的已灭绝的动物化石,科学家将该动物命名为恐龙。而第一块恐龙化石的发现在1823年。亲身体验:化石挖掘过程。学生6人为一组。按步骤操作:仔细挖掘,将化石放在托盘上。用小锤子轻轻撬开岩土,再用小刷子刷干净,也可用工具将孔洞清理干净。(不要破坏骨骼化石)观察并用绘图、文字等方式记录挖掘到的骨骼。学生汇报,展示并描述挖掘到的恐龙骨骼化石。1小结:除了小组间的信息,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化石资料卡、上网搜索、模型比对的方式,推测化石。[设计意图:体验古生物学家挖掘过程,小组合作探究、在互动交流中尽可能完整描述骨骼化石,初步发现化石的作用。介绍其他获取信息途径,引导课后学习。]认识恐龙的特点和习性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恐龙图片,文字解说。学生自由阅读,提出你还想了解哪些恐龙。[设计意图: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恐龙的特征和习性。]四、随堂联系1.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2.课堂练习[设计意图:总结复杂且细致的考古复原过程,体会考古学家的不易,衔接下节课的内容。能在随堂练习中巩固新知。]【板书设计】8.消失的恐龙复原 发现挖掘观察拼搭描述 综合所有资料推测(所有文字框在恐龙卡通图案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