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 探索宇宙【教学目标】知道太阳系及宇宙中一些星座的基本概况。认识不同类型的航天器的特征和用途。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嫦娥探月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通过阅读航天失事资料,认识到探索宇宙的巨大风险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价值。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取得的成就。【教学难点】了解嫦娥探月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各类航天器的视频、图片资料,PPT课件,地球仪模型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视频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宇宙是神秘的,从古至今人类对它进行不断的探索。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实现了自主对接,快来看一看吧。2.学生观看视频。3.教师讲述:视频看完了,谁来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4.学生自由发言。5.揭示课题。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躺在摇篮里。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起,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多种航天器,它们承载着人类对太空的无限梦想,去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空间。[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示了近期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的飞跃成就的同时将学生引入课堂,营造探索宇宙之旅的氛围。]二、新知探究(一)认识航天器1.提问:你知道什么是航天器吗?根据你的预习搜集了哪些有关航天器的知识。2.尝试给航天器分分类。(出示ppt图片)学生回答:三类,分别是载人航天器、空间探测器、登陆器。通常根据航天器的功能来命名。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是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在太空运行,执行探索、开发、利用太空和天体等特定任务的各类飞行器。小组活动:根据汇报要求,各组介绍不同类型的航天器。第一小组:介绍是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完全依靠火箭助推升空,完成任务后经减速,沿弹道式轨迹穿过大气层软着陆后就不能再使用了。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的东方1号飞船。1957年苏联发射的“人造卫星1号”;1961年“东方1号”;1969年 “阿波罗11号”。2003年神舟五号;2005年,神舟六号;2008年,神舟七号;2011年,神舟八号;2021年,神舟九号;2013年神舟十号。6.视频介绍:神州飞船7.第二小组:我们介绍空间站。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巡访的载人航天器。展示中国天宫空间站和美国空间站图片。介绍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6月17日18:48,航天员聂海胜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也递交过要加入国际空间站的申请,但是却遭到美国的排斥和抵制,终于,在2021年6月17日18: 48,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8.教师补充视频资料,中国空间站介绍视频。9.第三小组:介绍登录器。以美国第四个火星漫游车和中国首辆月球车为例进行介绍。10.视频介绍中国航天历史。认识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国家的骄傲。11.小结: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科技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努力、拼搏奋斗,才换来的圆梦在今朝。[设计意图:认识不同航天器的类型,感知科技进步的力量。认识科技发展才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根基。在小组汇报活动中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交流汇报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在深空探测方面的成就。](二)了解探月工程——嫦娥工程1.过渡:2004年,我国正式实施月球探测工程,也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嫦娥工程是我国完全自主创新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的5个家族成员全部发射成功,并取得圆满收官。2.结合图片介绍:嫦娥1号探测器到达绕月工作轨道的原理。[设计意图:通过认识嫦娥探月工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航天知道,知道我们过航天成就,也全面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探索宇宙的意义1.从古代的万户开始,人类就渴望冲出地球,探索宇宙,这是全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人类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2.图表展示:人类探索太空史3.列举事例: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不幸的是,他在之后的一次飞行训练中牺牲了。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发生爆炸,航天员全部遇难。讨论: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航天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你认为是否值得?4.学生自由发言。5.师小结: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看到了一代一代的航天人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信念,看到了无论怎样的灾难和困难都无法阻挡人类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三、随堂练习【板书设计】4.探索宇宙认识航天器嫦娥工程 “绕”“落”“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