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质量与密度(3)教学设计--【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质量与密度(3)教学设计--【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质量与密度(3)——密度及其特性》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3.1质量与密度(3)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及换算;能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科学思维: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图像的绘制,培养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运用比值定义法理解密度概念,体会科学研究方法。 3.探究实践:经历探究铝块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过程,学会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能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像,并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4.态度责任: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探究中养成实事求是的作风;感受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概念的内涵;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而理解密度特性。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展示铜币、铁币、铝币,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其重量差异;提出问题:“为什么材质不同,重量差这么多?同材质的物体,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这背后有什么奥秘?” 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内容(35分钟) 1. 探索活动(铝块质量与体积关系) 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大小铝块的质量和体积,记录数据并填入表格;引导学生以体积为横坐标、质量为纵坐标描点连线,分析图像和数据,得出铝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 思考与讨论及密度概念 提出问题:“把铝块换成铜块、铁块或者木块等,质量跟体积的定量关系会跟铝块一样吗?”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讲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强调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研究了铝块,那换成其他物质呢?大家讨论一下。 生:应该不一样,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可能不同。 师:大家的想法很对。在科学上,我们把这种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谁能说一说密度的公式? 生:ρ=m/V。 师:非常正确,那密度的单位有哪些呢? 生:千克 / 米 和克 / 厘米 。 3. 关于密度的三层含义及常见物质密度 详细讲解关于密度的三层含义,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展示常见物质的密度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物质密度的差异。 师:我们来深入理解一下密度,密度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同种状态的同一物质密度固定,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就像我们刚刚研究的铝块。大家能理解吗? 生:能理解。 师:第二层,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相同体积下,密度大的物质质量大。比如铁和棉花,谁的密度大? 生:铁的密度大。 师:对!那第三层呢,物质的密度不受物体质量、体积、形状和运动状态影响。现在大家看看常见物质密度表,有什么发现? 生:水银的密度好大,氢气的密度好小。 4. 探索活动(纯水密度含义、生活现象解释)及计算物体密度例题 让学生说出纯水密度的含义;引导学生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如饮料瓶冷冻后瓶盖凸起、水结冰体积变大等;讲解计算物体密度的例题,规范解题步骤。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以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等。 师:同学们,这节课快结束了,谁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学了密度的概念,ρ=m/V,还有密度的单位。 师:很好,还有呢? 生: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师:非常全面,大家课后要好好复习这些知识。
板书设计 3.1质量与密度(3)——密度及其特性 1. 探索活动:铝块质量与体积关系 2. 密度概念:ρ=m/V 3. 密度特性 4. 密度单位及换算 5. 常见物质密度 6. 密度计算与生活现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和生活实例,学生对密度概念有了一定理解。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密度是物质特性这一抽象概念时存在困难,后续可增加更多对比实验或实例辅助理解;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够熟练,数据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应加强实验指导;讲解密度计算时,可多给学生练习时间,及时反馈和纠正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