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认识水 教案(表格式)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 认识水 教案(表格式)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资源简介

冀人版(2024 年)科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水》教学设计
课题 5 认识水 课型 新授课
科学观念:
1.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珍贵且不可或缺的资源,理解水在生活及自然
界中的重要地位。
2. 掌握水具有多种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能流动等)
科学思维:
1.能描述出水是什么样的。
探究实践:
1.掌握运用眼、耳、鼻、舌、手等感官观察物体的科学方法,并能在 教学目标
观察水的过程中熟练应用。
2.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升表达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能够将观察
结果准确记录和分享。
态度责任:
1. 激发对水这一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主动探究科学
知识的积极态度。
2. 增强珍惜水资源、爱护水环境的责任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
习惯。
重点: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水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无固定形
状、能流动等。 教学重难点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水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在观察和探究活动中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多幅与水相关的图片,包括波澜壮阔的大海、奔腾不息的河流、 课堂导入
清澈见底的湖泊、生活中的自来水场景等。
1
提问引导:“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美丽的图片,它们都有
一个共同的主角——水。水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资源之一,也是我
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大家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水?对
水都有哪些印象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水的初步认
识,从而引出本节课“认识水”的主题。
二、探究与发现
1.感官观察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杯干净的水,引导学生思考可以运用哪些感官来
观察水。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观察活动,明确观察任务:用眼观察水的颜色和
课 透明度;用鼻闻水的气味;用手触摸感受水的流动性和温度(提醒
学生不要随意品尝)。
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观察,适时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如提醒学生观
察水的颜色时要将杯子放在白色背景下对比观察等。
2.记录与交流
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程 邀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观察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明确水是无色、无味、无固定
形状、能流动的液体。
三、水的用途探讨
1.展示教材中关于水的用途的图片(饮用、洗衣服、浇花、养鱼、
发电、航运等),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了解了水的一些特点,
学 那现在请大家看看这些图片,想一想水都有哪些用途呢?”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先独立思考水在生活中的其他用途。
2.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想到的水的用途,要求每个学生
都要发言,小组内做好记录。
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适时引导,如提示学生从工业、农业
习 生活等多个方面思考水的用途。
2
3.全班汇报
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将学生提到的水的用途进
行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水,人类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通过对比
强化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
四、应用与拓展
展示一些生活场景图片,如干旱地区的土地干裂、工厂的生产车间
农田灌溉等,提问:“在这些场景中,水起到了什么作用?”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巩固对水的用途的理解。
提出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面临着一些挑
战,比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哪
些措施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呢?”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的责任意识。
在本次“认识植物”的课程中,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
内容,包括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能流动)以
及水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课堂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大家运用感官观察水所培养的科学思
小结 维和探究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持对周围事物
的好奇心,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探索世界。同时,再次强调珍惜
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希望学生能够将节约用水的意识转
化为实际行动。
认识水
1. 水的性质 板书设计
颜色:无色 气味:无味 形状:无固定形状
流动:能流动
3
2.水的用途
生活:饮用、洗衣、浇花、养鱼
生产:发电、航运
其他: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等
3.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污染
教学过程围绕科学素养的四个维度展开,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
计,如感官观察、小组讨论、知识应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科
学观念,培养科学思维,提升探究实践能力,增强态度责任意识。
教学反思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导学生观
察和思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