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第1课时)【核心概念】10.地球系统【学习内容与要求】10.4 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⑦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识别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主要地形。【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 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和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认识不同类型地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并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2.科学思维: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关系;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特点判读山地的地形部位,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3.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增加动手实践能力。4.态度责任: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形成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分二部分,第一部分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关系。第二部分是是地形和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活动从读图开始,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结构,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能辨别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了解外力对地形的改变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和发展。鲜艳的花朵,丰硕的果实,挺拔的枝干,都离不开这片十地。 那么,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怎样的 是什么力量让沧海变桑田?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土壤又有什么关系 2021年3月19日,沉睡多年的冰岛法格拉达尔火山再次喷发,大量岩浆从地壳裂缝中喷涌而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对地球表面有什么影响 引入课题地球的圈层结构 情境展示: 问题探究: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这层岩石是地球的“外壳”,它和地幔顶部岩石共同组成岩石圈。 情境展示2: 问题探究:什么是水圈和大气圈? 思考交流:地球上分布着水和大气,水形成了水圈,大气形成了大气圈。 继续探究:水圈、大气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思考交流: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中的水以及大气圈中的水等水体,构成了地球的水圈,水无比重要,是所有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被大气所包裹,大气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呼吸所必需的,能减少来自太阳辐射的伤害,保持地球上的温度使之适合生物生存,影响着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情境展示3: 问题探究:地球上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关系及与生物圈的关系。 思考甲流: 归纳提升:地球上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既彼此分离,又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地球上的矿物质、空气和水,加上适宜的温度,造就了适合生物生息繁衍的地带,称为生物圈。生物圈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最大的圈层。 继续探究:土壤固体部分与地球各圈层有什么关系?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先学地球内部圈层,其中的岩石圈为地球外部圈层学习知识铺垫。 用建模型、图示来说明关系,有利于理解。地形和等高线地形图 情境展示: 问题探究:这种不同地表形态称为什么?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地形。陆地地形主要有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五种类型。 地势是指地表形态高低起伏的态势,包括坡度的陡缓程度和地表的相对高度。海拔是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 探索活动 观察图,并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的地形,描述不同地形的基本特征。 进一步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列表比较: 思考与讨论:用什么方法能把地形表示在地图上? 参考:等高线地形图。 实践活动 1. 用橡皮泥、马铃薯或其他材料做一个山峰。 2. 在山峰不同的高度处按一定的高度差(如 1 厘米)依次画上等高线如图4.1-4所示。 3. 把山峰放在白纸上。 4. 俯视山峰,上面的等高线呈什么形状? 5. 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线按原来的位置绘到白纸上? 6. 山峰的等高线在白纸上呈什么形状?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 情境展示: 问题探究:等高线地形图如何表示起伏的地形?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等,数值表示海拔。 (2)等高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3)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 探索活动 图4.1-7和图4.1-8是某山地及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已在地形图上标出,请在表4.1-2内填写各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图片提供三种地形,看图找特点。 有利于认识、判断地形。 动手实践,理解制作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第1课时)核心概念聚焦1.如图为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关于图中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②圈层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③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圈层 D.①圈层是内外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B.地球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组成D.生物圈就是指地球表层的生物所组成的圈层3.暑假,王刚想去青海湖旅行,这是他查到青海湖信息的其中一条,由此你可获知青海湖所处地形是属于( )A.盆地 B.高原 C.山地 D.丘陵4.石臼湖地处皖苏交界处,2017年以前,石臼湖面满是围网,养殖造成了湖水一定的污染。自从生态环境整治以后,如今的石臼湖,水清岸绿、水草丰茂,成了候鸟的天堂。下图为石臼湖湿地景观图。石臼湖湿地景观图中体现的地球外部圈层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5.及时整理知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小明采用图形法整理笔记,下列能正确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图是( )A.B.C.D.6.如图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以下有关地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B.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向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C.地球内部结构最薄部分是C-地壳,最厚部分是B-地核D.整个地壳部分构成了整个岩石圈7.下图中序号与山体部位名称相符的是( ) A.①鞍部 B.②陡崖 C.③山谷 D.④山脊核心素养提升8.下列关于地球四大圈层及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 ②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互不干扰、各自独立③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④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地球内部有一个“液态区”,区内物质一旦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该“液态区”位于( )A.地壳 C.地核 B.地幔 D.地核和地幔10.关于下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A.月影峰位于智贤峰的东北方向B.甲处是山脊C.智贤峰的海拔比月影峰的海拔低D.①、②两条登山线路,线路②坡度更缓11.图1是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图2是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其中甲为 、乙为 。(2)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软流层中的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岩浆岩。(3)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其范围渗透到其它圈层中的是 。 创新素养应用12.在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后,小科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工具,制作等高线模型。请你一 起完成以下问题:(1)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制作过程中需注意 (填字母编号)。A.尽可能挑选形状规则的马铃薯 B.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要相同C.画线时记号笔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D.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个山地地形,从 (填“甲”或“乙”)地上山顶的路比较平坦。(3)为了把等高线描绘在白纸上,小科接下来的操作是 。参考答案核心概念聚焦1.D 2.A 3.B 4.B 5.A 6.D 7.C核心素养提升8.C 9.B 10.D11.(1)地地核 (2)凝固(3) 大气圈 生物圈创新素养应用12.(1)ACBD;(2)乙;(3)取一张白纸,将画好线的土豆放在上面;沿着土豆上的线,用虚线垂直画出,固定于纸上;沿着虚线所固定的点,连接并且描绘出来,即为等高线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第1课时)浙教版 七年级下创设情境2021年3月19日,沉睡多年的冰岛法格拉达尔火山再次喷发,大量岩浆从地壳裂缝中喷涌而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对地球表面有什么影响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和发展。鲜艳的花朵,丰硕的果实,挺拔的枝干,都离不开这片十地。那么,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怎样的 是什么力量让沧海变桑田?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土壤又有什么关系 探究实践这层岩石是地球的“外壳”,它和地幔顶部岩石共同组成岩石圈。地球表面由岩石构成。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源于软流层。地球的内部结构高密度的内层密度较小的中层密度很小且很薄的外层探究实践地壳厚度很不均匀海洋部分地壳较薄,大陆部分地壳较厚。地球的内部结构探究实践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看:岩 石 圈大 气 圈水 圈水形成了水圈地球上分布着水和大气大气形成了大气圈蓝色的海洋白色的云朵探究实践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中的水以及大气圈中的水等水体,构成了地球的水圈。岩 石 圈大 气 圈水 圈海洋蒸发降水水汽输送湖泊冰川河流地下径流河流下渗海洋覆盖了近71%的地球表面。海洋中的水蒸发到大气中,有一部分降落到大陆,然后流回到大海。水无比重要,是所有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实践地球被大气所包裹,大气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影响着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岩 石 圈大 气 圈水 圈它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呼吸所必需的,能减少来自太阳辐射的伤害,保持地球上的温度使之适合生物生存,探究实践地球上的矿物质、空气和水,加上适宜的温度,造就了适合生物生息繁衍的地带,称为生物圈。地球上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既彼此分离,又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岩 石 圈大 气 圈水 圈大气与岩石、岩石与水、水与大气之间不断地发生着相互作用生 物 圈生物圈生物圈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探究实践在地球的表面还覆盖着很薄的土壤,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个圈层的共有部分。土壤的固体部分由风化的岩石碎屑(岩石圈)和腐烂动植物生成的有机物(生物圈)组成,破碎的岩石碎屑是风化过程的产物,风化需要空气(大气圈)和水(水圈)的共同作用。大气圈水 圈岩石圈岩石碎屑生物圈腐烂动植物生成的有机物土壤的固体部分风化组成探究实践地球的陆地表面有的雄伟高大、错落有致,有的广阔平坦、起伏和缓,有的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形态各异。陆地地形主要有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五种类型。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态。我们把它们统称作地形。探究实践海拔是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地势是指地表形态高低起伏的态势,包括坡度的陡缓程度和地表的相对高度。地势陡峭地势平缓我国各地的海拔,均指相对于黄海基准面的高度。海拔相对高度探究实践地势平坦的平原 冰雪皑皑的高山 连绵起伏的丘陵观察图,并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的地形,描述不同地形的基本特征。探索活动地形类型 基本特征平原 山地 丘陵地势平坦,起伏小,一片广阔区域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坡陡沟深起伏较小,坡度较缓,低矮山丘探究实践地形类型 概念及特征 举例平原 丘陵 山地盆地高原海拔一般在 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河口地区我国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一般在 200~500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低矮山丘我国东南丘陵、辽东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 200 米,地势起伏大,坡陡沟深,呈脉状分布我国喜马拉雅山脉、天目山脉四周高、中间低平的区域我国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上,顶面平坦宽广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探究实践用什么方法能把地形表示在地图上?思考与讨论珠穆朗玛峰山峰山顶等高线地形图。探究实践1. 用橡皮泥、马铃薯或其他材料做一个山峰。2. 在山峰不同的高度处按一定的高度差(如 1 厘米)依次画上等高线如图4.1-4所示。3. 把山峰放在白纸上。4. 俯视山峰,上面的等高线呈什么形状?5. 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线按原来的位置绘到白纸上?6. 山峰的等高线在白纸上呈什么形状?山峰模型闭合的曲线。闭合的曲线。山峰的等高线地形图实践活动探究实践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等,数值表示海拔。(2)等高线之间的距离相等。(3)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等高线表示起伏的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投影透明胶片做的圆锥山体等高线平行光线白纸密陡疏缓探究实践图4.1-7和图4.1-8是某山地及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已在地形图上标出,请在表4.1-2内填写各地形的等高线特点。某山地的等高线图山顶鞍部山谷山顶峭壁山脊某山地探索活动探究实践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 鞍部 峭壁山脊山谷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分相对应处。等高线重叠处。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地形与等高线特点迁移应用1.关于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内部可分为四大圈层 B.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平行 D. 土壤固体部分由岩石碎屑构成2.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较大 B. 山地与丘陵的海拔都在500米以上C. 盆地四周低中部高 D. 海拔较低、地表起伏小的地形是平原BD迁移应用3.某中学野外户外训练营举行登山活动。读图,据此回答以下小题。(1)4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平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甲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A.陡崖 B.鞍部 C.山脊 D.山谷CB板书设计地球各圈层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顶部岩石圈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第1课时)地形和地形图地形: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地形图等高线特点地形部位及特点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第1课时) (共23张ppt).pptx 第4章 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第1课时) 教学设计.docx 考试这样考--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第1课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