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乙 醇第1课时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学习目标1.通过认识乙醇的结构及其性质与应用,能描述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列举乙醇的常见应用。2.通过乙醇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能描述相应性质实验的现象并根据乙醇的微观结构利用官能团解释乙醇的化学性质。任务分项突破『自主梳理』学习任务1 认识乙醇的分子结构1.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 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 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氢原子取代原子原子团羟基碳碳双键碳碳三键3.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C2H60—0HCH3CH20HC2H50H『互动探究』下面是乙烷和乙醇的结构式,认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乙烷 乙醇 提示:乙醇可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 —OH取代得到的化合物,也可看成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CH2CH3(乙基)取代得到的化合物。探究 辨析根、基、官能团问题1:与乙烷相比,乙醇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问题2:什么是基 什么是烷基 提示:分子失去中性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余部分叫做基,基不能单独存在。烷烃失去1个H后剩余部分称为烷基,如CH4失去1个H得到—CH3(甲基)。问题3:以羟基和氢氧根离子为例,分析根与基的区别。项目 羟基 氢氧根离子电子式 电性 来源 水分子失去 后的剩余部分 水分子失去 后的剩余部分 能否稳 定存在 中性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一个氢原子H+否能提示: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如碳碳双键、—OH。基不一定是官能团,如甲基(—CH3)、苯基(—C6H5);而官能团一定是基。问题4:什么是官能团 基一定是官能团吗 官能团一定是基吗 归纳拓展根、基、原子团和官能团的比较项目 根 基 原子团 官能团定义 带电的 原子团 分子失去中性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余的部分 多原子组成的根或基 决定有机化合物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电性 带电 中性 带电或中性 中性存在 可以稳 定存在 不能稳 定存在 若是根,可以稳定存在;若是基,不能稳定存在 不能稳定存在『题组例练』1.下列有机物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D2.下列有关乙醇的表述正确的是( )B『自主梳理』学习任务2 探究乙醇的性质与用途1.物理性质无色液体特殊香味小互溶易2.化学性质(1)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 操作实验 现象 ①钠开始沉于试管底部,最终慢慢消失,产生无色可燃性气体;②点燃后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③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实验 结论 乙醇与钠反应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不变浑浊H22CH3CH2OH+2Na2CH3CH2ONa+H2↑(2)氧化反应。①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现象:乙醇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CH3CH2OH+3O2 2CO2+3H2O②催化氧化。黑红③被强氧化剂氧化。CH3CH2OH 乙酸(CH3COOH)。3.用途75%『互动探究』探究 从化学键、官能团的角度认识乙醇的化学性质C2H6O分子可能存在CH3CH2OH和CH3OCH3两种结构。乙醇的结构如图所示。提示:乙醇能与Na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二甲醚不能与Na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问题1:如何证明乙醇的结构 问题2:乙醇与钠反应断裂什么键 能得到什么结论 提示:断裂①键。因为1 mol乙醇跟足量Na反应得到0.5 mol H2,说明(1)6个氢原子中只有1个氢原子可被钠置换,该氢原子与另外的氢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2)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强于烷基中的氢原子。问题3:乙醇与Na的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提示:属于置换反应。问题4:Na与水反应比Na与乙醇反应更剧烈,说明什么 提示: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为水>乙醇。问题5:乙醇在催化氧化反应中是如何断键的 、 是否也能被催化氧化 若能,氧化产物是什么 提示:乙醇在催化氧化时断裂①③键,即断裂 O—H和与羟基同位碳原子上的1个 C—H,故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需要同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中与羟基同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能被催化氧化,产物为 ;而分子中与羟基同位碳原子上无氢原子,不能被催化氧化。提示:乙醇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乙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醇有还原性,酸性K2Cr2O7溶液遇到乙醇时,能把乙醇氧化,自身被还原为Cr3+,溶液由橙色变成绿色,由此可以判断司机是否饮酒。归纳拓展乙醇结构特点、断键与性质的关系『题组例练』题点一 醇与钠的反应分析1.向盛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钠块沉入乙醇液面下 ②钠块熔化成小球 ③钠块发出“嘶嘶”的响声 ④钠块表面有气泡产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D解析:钠的密度大于乙醇的,所以会沉在乙醇底部,①正确;钠和乙醇的反应放热很少,不足以将钠熔化,②错误;钠块沉在乙醇液面下,不能听到“嘶嘶”的响声,③错误;乙醇中含有羟基,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钠块表面有气泡产生,④正确;故选D。A2.将两块相同的钠分别投入等量的乙醇和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甲相比,乙中钠块很快熔化成光亮的小球B.钠块沉在乙醇液面下,说明乙醇的密度比钠的小C.乙比甲反应缓和,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D.触摸甲、乙烧杯外壁均发热,说明两个反应均放热解析:Na的密度比乙醇的密度大,乙中钠沉在底部,且钠的熔点比乙醇的沸点高,钠在乙醇中反应不会熔化成小球,A错误,B正确;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故钠与乙醇反应比钠与水反应缓和得多,C正确;触摸两烧杯外壁均发热,说明钠与水和乙醇的反应均放热,D正确。题后悟道钠与乙醇、水反应比较结 论 密度 ρ(H2O)>ρ(Na)>ρ(CH3CH2OH) 羟基 氢活 泼性 H2O>CH3CH2OH 定量关系 2Na~2H2O~H2 2Na~2CH3CH2OH~H2题点二 醇的催化氧化判断3.创新实验小组设计如图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探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烧杯中的水均起冷却作用B.铜网表面乙醇发生氧化反应C.试管a收集到的液体中至少有两种有机物D.反应开始后熄灭酒精灯,铜网仍能红热,说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A解析:甲烧杯内试管中产生乙醇蒸气,则甲烧杯内的水起加热作用,乙烧杯内试管中产生乙醛,则用乙烧杯中的水冷却乙醛蒸气,A错误;在硬质玻璃管内,铜网催化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醇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试管a收集到的液体中,有反应生成的乙醛和未反应的乙醇,还可能有其他有机物,则至少有两种有机物,C正确;反应开始后熄灭酒精灯,铜网仍能红热,表明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D正确。4.将W1 g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迅速插入下列物质中,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取出铜丝用蒸馏水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W2 g。实验时由于所插入的物质不同,铜丝的前后质量变化可能不同,下列所插入物质与铜丝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石灰水 W1=W2B.NaHSO4溶液 W1C.CO W1=W2D.乙醇溶液 W1C解析: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CuO不与石灰水反应,铜丝增加了氧的质量,即W2>W1,A错误;CuO溶于NaHSO4溶液,CuO转变成Cu2+,质量减小,W1>W2,B错误;CuO和CO反应生成Cu和CO2,即铜丝质量不变,W1=W2,C正确;CuO和乙醇发生反应CH3CH2OH+CuO CH3CHO+Cu+H2O,铜丝质量不变,D错误。5.乙醇催化氧化为乙醛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情况可表示如下:下列有机物(醇类)不能被催化氧化的是( )A.H3CCH(CH3)CH(CH3)OHB.CH3OHC.(CH3)3CCH2CH2OHD.(CH3)3COHD解析:乙醇催化氧化为乙醛,断裂的是羟基上的O—H和与羟基相连碳原子上的C—H。由此可知,当醇类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时,才能被催化氧化,否则不能被催化氧化。题后悟道醇催化氧化反应规律(1)羟基碳上至少有2个H,催化氧化生成醛,即RCH2OH RCHO(R表示烃基或氢原子)。(2)羟基碳上有1个H,催化氧化生成酮,即(R、R1为烃基)。(3)羟基碳上若没有H,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即 (R、R1、R2为烃基)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知识整合学科素养测评材料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着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在我们熟悉的古诗词中,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许多与酒有关的诗句,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酒是我们熟悉的饮品,饮酒过多会使人身体不适,你知道其中起作用的成分是什么吗 它的官能团是什么 答案:(1)乙醇(酒精);羟基(—OH)。解析:(1)饮酒过多对肝脏损害较大,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或酒精),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其中所含官能团为羟基(—OH)。(2)“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体现了乙醇的哪些物理性质 过量饮酒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答案:(2)乙醇具有特殊香味和挥发性。乙醇进入人体后,会在肝中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被氧化为乙醛和乙酸,最终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过量饮酒会加重肝负担,血液中较高浓度的乙醇和乙醛也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解析:(2)“酒香不怕巷子深”体现了乙醇具有特殊香味和挥发性的物理性质。乙醇进入人体后,会在肝中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被氧化为乙醛和乙酸,最终被氧化为CO2和水。过量饮酒会加重肝负担,血液中较高浓度的乙醇和乙醛也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3)能否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用工业酒精如何制取无水乙醇 答案:(3)不能,因为乙醇和水互溶,形成混合溶液,不分层。加入CaO,再加热蒸馏。解析:(3)由于乙醇和水互溶,混合液不分层,故不能用分液法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物,但可用蒸馏法进行分离。向工业酒精中加入CaO,再经蒸馏法可获得无水乙醇。(4)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钠的密度大于乙醇的密度,能否保存在乙醇中 请用化学方程式和相关文字说明。解析:(4)由于金属钠能和乙醇发生置换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故金属钠不能保存在乙醇中。答案:(4)不能保存在乙醇中,因为乙醇和钠能发生置换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5)将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后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请分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5)铜丝交替出现先变黑,再变红,溶液中闻到刺激性气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 2CuO、CH3CH2OH+CuO CH3CHO+Cu+H2O。解析:(5)灼烧时看到铜丝由红变黑,插入乙醇中铜丝又变红,并闻到刺激性气味,有关反应为2Cu+O2 2CuO、CH3CH2OH+CuO CH3CHO+Cu+H2O。命题解密与解题指导情境解读:本题以乙醇的发现与应用价值研究为背景,创设了真实、有意义的测试情境,有利于促进思考、推理和判断。素养立意: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能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角度进一步认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科素养;通过对材料的学习,了解我国的酒文化,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科素养。思路点拨:(1)乙醇的结构。(2)工业制取乙醇。(3)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