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走出自我中心》课件+素材【北师大版】心理健康 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走出自我中心》课件+素材【北师大版】心理健康 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7课
《走出自我中心》
【北师大版】7年级






01
视频导入:自说自话式聊天
02
一、我诉我心:陈琦的故事
二、测一测:你有自我中心倾向吗?
03
活动在线:
一、情境分析
二、信任盲行
04
体验课堂:
一、读读议议
二、知识窗
05
方法指南:如何走出自我中心倾向
06
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视频:自说自话式聊天
说一说
你对他们的聊天有何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和朋友聊天时,对方总是谈论自己,完全不关心你的感受?或者你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行为?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为人处世总是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不关心别人的喜怒哀乐。他们总是从自己的经验角度来解释世界,并且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可见,自我中心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你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因此,同学们应走出自我中心的倾向。
走出自我中心
我诉我心
陈琦是一名初一学生,人长得十分可爱漂亮,成绩很不错,也非常喜欢交朋友。但是,她的性格太任性,什么事情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她容不得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也容不得别人身上存在的缺点。
我诉我心
升入初中快三个月了,陈琦先后结交了两个好朋友——李琳和张萌。可是没过多久,陈琦就不愿意与李琳做好朋友了。因为陈琦发现李琳的数学非常差,觉得跟这样的人交朋友可能会降低自己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而张萌非常聪明,在数学方面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同学们也都认为她很“聪明”。因此,她想还是和张萌交往比较好,好像张萌“聪明”的光环可以映射到自己身上一样。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几天,张萌也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她了。
我诉我心
为什么呢 用张萌自己的话说,“我们一起玩的时候,陈琦老是叫我听她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说她自己一个人做得对,从来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和想法”。这样的事,在陈琦的身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了。
见到好朋友们跟自己慢慢地疏远了,陈琦百思不得其解,感到非常困惑,心里一个劲儿想:“我到底是哪里得罪了张萌呢 ”
说一说
如果是你,你愿意和陈琦做朋友吗?为什么呢?
小提示
上述案例中陈琦的好朋友们为什么会慢慢地疏远她呢 这正是她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倾向所致。太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并不受欢迎。
测一测:你有自我中心倾向吗?
1.你更关心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还是更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愿望?
2.你是否经常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
3.你是否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成就,而不是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4.你是否经常认为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是唯一重要的,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和情绪?
5.你是否更容易关注自己的目标和利益,而不是关注整个团队的利益?
测一测:你有自我中心倾向吗?
6.你是否经常把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他人的喜好和兴趣?
7.你是否认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唯一的正确答案,而忽略其他可能性?
8.你是否更容易受到自己的情绪和偏见的影响,而不是理性思考?
9.你是否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计划行事,而不是考虑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10.你是否认为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是至高无上的,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小 提 示
如果你对以上问题中的多数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存在自我中心思维的问题。
心理解密:自我中心倾向产生的原因
1.家庭环境因素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是家里的宝贝,生来就是父母和长辈关注的中心,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家中一切必须以他的情绪为中心,如果达不到要求,就要脾气。这种过于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方式,逐渐塑造了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
此外,青少年如果从小缺少同伴交往的经验,缺少相互理解和角色变换,就很难学会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这也是构成“自我中心”倾向的重要原因
心理解密:自我中心倾向产生的原因
2.青春期阶段独特的心理发展特征
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出现的思维的“自我中心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假想的观众
初中生不能明确地区分自己的关注焦点与他人的关注焦点不同,在心理上,他们制造了假想的观众。
独特的自我
初中生常常将自我欣赏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在欣赏自己。他们将别人关注自己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
为了避免自我中心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伤害,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共情能力。共情是设身处地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感情的能力,是个体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识别和接纳他人的观点,并能够亲身体验他人情绪的一种心理过程。
小提示
小楠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进入初中以后,小楠住进了学校的集体宿舍。刚一进宿舍的时候,小楠得到了同学们的热心关照,但是自己却对别人漠不关心。时间长了,同学们渐渐地都疏远了小楠,而小楠却不知道别人为什么疏远了自己,因此感到非常苦恼。
1.为什么同学们疏远了小楠
2.如果小楠想要继续得到别人的关照,她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3.练习用一句完整的话,对一个你不同意其观点的人,以尊重的态度表达出不同意见。
4.设身处地地为一个你不喜欢的人在某个行为上找出5个以上的理由。
活动在线·活动1:情境分析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小提示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各有不同,在生活中,对待不同,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捍卫每个人可以不同的权利,用更欣赏的目光看待别人的不同。
抽签分成两个人一组,一人用布条或毛巾把眼睛蒙上,由同伴搀扶着走过各种障碍。10分钟之后,两人对调,再走10分钟,最后两人都蒙上眼睛,互相搀扶着走过障碍,在此过程中,由老师将互相搀扶的一对强行分开,让他们独自摸索,5分钟后结束训练。
讨论与分享
1.蒙上眼睛被别人搀扶着走过障碍时,你有什么感想
2.当你处在孤立无助的境地时,又有什么感想
活动2:信任盲行
小提示
每个人都会有感到孤立无援的时候,当我们处在这样的境地时,我们渴望着世界给与我们更多的善意,当我们感受到善意的时候,我们的心里也会感到踏实和温暖。
【体验课堂】
体验1:读读议议
自私的驴子
驴和狗一同赶路,后面跟着它们的主人。走到半路,主人坐在路边睡着了。驴子停下来吃着青草,吃得又香又满足,狗却饿得难受,只好向驴子恳求:“亲爱的朋友,请你蹲下来,装食物的篮子挂在你的背上,我想吃点东西。”驴子没有理它,只顾低着头吃草过了好一会儿,它才对狗说:“你不要着急,等主人睡醒了,他就会拿东西给你吃的。”就在这时候,一只狼窜出了树林。驴子连忙向狗求救,狗却说:“朋友,不要着急,等主人醒了,他就会救你的。狗正在说话的时候,狼已经扑上来,把驴子咬死了。
思考
1.这则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为什么狗不帮助驴子
2.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像故事中的驴子一样的人 他们需要如何改变
在日常生活当中,像驴子一样的人,更应该常常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增强自己的同理心,才能获得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小提示
体验2:知识窗
在人的一生中,自我中心倾向会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在两三岁到五岁时期,这时的孩子会出现“自我中心”倾向,深信所有人的想法和他自己的想法相同,也从不怀疑自己想法的真实性。因此处于这个阶段的幼儿难以接纳别人的意见。
人生中自我中心的第二次出现,就是在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的各种急剧变化使少年们的思维从客观世界转入主观世界,从而导致第二次自我中心倾向的出现。大约到了高中后期,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青少年理解了自己的思想、兴趣点有可能跟别人一致,也有可能跟别人不一致自我中心的倾向逐渐消失。
方法指南:如何走出自我中心倾向
1.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观察与比较中,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2.转换人际交往的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考虑事情时往往从自己的利益和好恶出发,事事都为自己考虑,从而使得别人都不愿意与他交往。
3.善于心理互换。当两个人发生分歧时,先不要为自己找理由,不要为自己辩护,而要主动站到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站在对方立场上的人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 会如何评价自己的态度和言行 将心比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
感悟与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感悟与收获是?
课堂小结
同理心是走出自我中心的关键,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吧!
7走出自我中心
认识自我中心
如何克服自我中心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