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精讲本】3.3中国现代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生版+教师版+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精讲本】3.3中国现代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生版+教师版+ppt)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主题特征 政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外联系 中国顺应世界形势,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考点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课程标准: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时间 1978年12月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主要内容 思想上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伟大意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
人物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杰出贡献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中华民国;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成立新中国;领导三大改造,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领导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 领导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人物评价/ 地位 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考点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课程标准: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等史事,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时间 1978年开始
背景 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后,农村的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
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概况 (1)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特点 (1)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 (2)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作用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 内容 (1)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国有企业: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作用 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 (1)计划经济体制长期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
概况 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作用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温馨提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生产经营权。2.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改革所有制的前提是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不改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次数 时间 转变
第一次 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 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第二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三次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事件 内容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彻底摧毁了中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3—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土地私有为公有
人民公社化运动 开始于1958年,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推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考点3 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课程标准: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起步:经济 概况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特区的建立 作用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发展:对外开 放格局的形成 概况 (1)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4)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影响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格局
新阶段: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概况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
影响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深圳创造世界 经济发展 奇迹的原因 (1)建立了经济特区,国家实行特殊政策和优 现在的深圳 惠措施 (2)积极引进外资、侨资,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 管理经验和各种人才 (3)敢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和敢为人先的精神 (4)靠近香港、澳门地区,华侨多,与海外有密 切交往 (5)地理位置优越,深圳是对外交往的重要陆路通道 和重要海运港口
  考点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程标准: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对改革开放 所起的重要作用 (1)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理论 形成过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
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确立 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重要 会议 中共十六大 (2002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 思想
中共十八大 (2012年)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九大 (2017年) (1)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共二十大 (2022年)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温馨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考点5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程标准: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通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事,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对世界的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中国梦 宏伟蓝图 提出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内涵 (1)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续表)
新发展理念 内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经济建设取得 重大成就 表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2)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意义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开启 新征程 目标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共 二十大 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1.(2023·黄冈)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这主要得益于(D)
A.创新技术广泛应用
B.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2024·武汉)在参观展览时,小朱同学看到了一段文字: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率先实行全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并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引进外商和外资。这里还诞生了许多突破旧思想束缚、催人开拓奋进的新口号,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段文字反映了(A)
A.改革开放探索
B.“一国两制”实践
C.科教兴国推进
D.“一带一路”建设
3.(2024·湖北)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5千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这表明我国(C)
A.教育事业获得突破性进展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C.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D.国防军队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4.(2023·潜江)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将在________实现(C)
A.2027年
B.2035年
C.2049年
D.2056年
5.(2023·荆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它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D)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B36—B37习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统编2024七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025年中考历史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板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教材知识梳理整合 精讲本


主题特征 政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外联系 中国顺应世界形势,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课程标准: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时间 1978年12月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主要内容 思想上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__________、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解放思想
主要内容 政治上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__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伟大意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
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
人物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杰出 贡献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中华民国;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成立新中国;领导三大改造,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领导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 领导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人物评价/ 地位 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程标准: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等史事,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时间 1978年开始
背景 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后,农村的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
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概况 (1)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到1983年,____________________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特点 (1)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
(2)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作用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 内容 (1)经济体制:__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国有企业: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以__________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作用 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公有制
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 (1)计划经济体制长期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
概况 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作用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温馨提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生产经营权。2.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改革所有制的前提是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不改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次数 时间 转变
第一次 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 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第二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三次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事件 内容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彻底摧毁了中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3—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土地私有为公有
人民公社化运动 开始于1958年,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推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课程标准: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起步:经济 概况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特区的建立 作用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
发展:对外开 放格局的形成 概况 (1)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发展:对外开 放格局的形成 概况 (3)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4)1990年,__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影响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上海浦东
新阶段: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概况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______________(WTO)的成员
影响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世界贸易组织
深圳创造世界经济发展 奇迹的原因 (1)建立了经济特区,国家实行特殊政策和优
惠措施
(2)积极引进外资、侨资,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
管理经验和各种人才
(3)敢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和敢为人先的精神
(4)靠近香港、澳门地区,华侨多,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5)地理位置优越,深圳是对外交往的重要陆路通道和重要海运港口
现在的深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程标准: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对改革开放 所起的重要作用 (1)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理论 形成过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
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理论 形成过程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确立 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重要 会议 中共十六大 (2002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八大 (2012年)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重要 会议 中共十九大 (2017年) (1)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共二十大 (2022年)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成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温馨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程标准: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通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事,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对世界的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中国梦 宏伟蓝图 提出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内涵 (1)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__________、全面从严治党
依法治国
新发展理念 内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______
经济建设取得 重大成就 表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2)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共享
经济建设取得 重大成就 意义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开启 新征程 目标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共二十大 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1.(2023·黄冈)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这主要得益于
( )
A.创新技术广泛应用
B.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2.(2024·武汉)在参观展览时,小朱同学看到了一段文字: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率先实行全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并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引进外商和外资。这里还诞生了许多突破旧思想束缚、催人开拓奋进的新口号,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段文字反映了( )
A.改革开放探索
B.“一国两制”实践
C.科教兴国推进
D.“一带一路”建设
A
3.(2024·湖北)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5千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这表明我国( )
A.教育事业获得突破性进展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C.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D.国防军队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C
4. (2023·潜江)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将在________实现( )
A.2027年 B.2035年
C.2049年 D.2056年
C
5.(2023·荆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它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D
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B36—B37习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主题特征 政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外联系 中国顺应世界形势,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考点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课程标准: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时间 1978年12月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主要内容 思想上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伟大意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
人物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杰出贡献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中华民国;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成立新中国;领导三大改造,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领导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 领导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人物评价/ 地位 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考点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课程标准: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等史事,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时间 1978年开始
背景 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后,农村的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
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概况 (1)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特点 (1)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 (2)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作用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 内容 (1)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国有企业: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作用 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 (1)计划经济体制长期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
概况 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作用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温馨提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生产经营权。2.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改革所有制的前提是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不改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次数 时间 转变
第一次 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 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第二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三次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事件 内容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彻底摧毁了中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3—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土地私有为公有
人民公社化运动 开始于1958年,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推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考点3 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课程标准: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起步:经济 概况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特区的建立 作用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发展:对外开 放格局的形成 概况 (1)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4)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影响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格局
新阶段: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概况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
影响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深圳创造世界 经济发展 奇迹的原因 (1)建立了经济特区,国家实行特殊政策和优 现在的深圳 惠措施 (2)积极引进外资、侨资,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 管理经验和各种人才 (3)敢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和敢为人先的精神 (4)靠近香港、澳门地区,华侨多,与海外有密 切交往 (5)地理位置优越,深圳是对外交往的重要陆路通道 和重要海运港口
  考点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程标准: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对改革开放 所起的重要作用 (1)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理论 形成过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
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确立 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重要 会议 中共十六大 (2002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 思想
中共十八大 (2012年)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九大 (2017年) (1)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共二十大 (2022年)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温馨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考点5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程标准: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通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事,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对世界的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中国梦 宏伟蓝图 提出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内涵 (1)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续表)
新发展理念 内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经济建设取得 重大成就 表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2)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意义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开启 新征程 目标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共 二十大 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1.(2023·黄冈)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这主要得益于(D)
A.创新技术广泛应用
B.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2024·武汉)在参观展览时,小朱同学看到了一段文字: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率先实行全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并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引进外商和外资。这里还诞生了许多突破旧思想束缚、催人开拓奋进的新口号,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段文字反映了(A)
A.改革开放探索
B.“一国两制”实践
C.科教兴国推进
D.“一带一路”建设
3.(2024·湖北)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5千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这表明我国(C)
A.教育事业获得突破性进展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C.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D.国防军队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4.(2023·潜江)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将在________实现(C)
A.2027年
B.2035年
C.2049年
D.2056年
5.(2023·荆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它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D)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B36—B37习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