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Al-27 Fe-56 Cu-64 Ca-40 Mg-2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脱离空间站 B. 自由下落 C. 外壳烧蚀 D. 打开降落伞2. 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做燃料B. 氮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78%C.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气体D. 空气中含有氢气,它是一种清洁能源3.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添加酒精 B. 取用固体药品C. 闻气体气味 D. 滴加液体4.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中前者由分子构成,后者由离子构成的是A. 水银、氯化钠 B. 氨、干冰 C. C60、硫酸铜 D. 金刚石、过氧化氢5.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B. 净水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C.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D. 水电解时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6. “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其载人舱球壳采用了中国科学院自主发明Ti-62A钛合金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钛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2B. 钛元素位于第四周期C. 钛原子的质量是47.87 gD. 钛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7.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受热易分解,其分解产物不可能是A. CuO B. CO2 C. H2O D. SO28.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D.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9.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配制该溶液的顺序为:乙→甲→丙→丁B. 甲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C 若砝码生锈,会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 丁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加速固体溶解10. 用如图装置(图中a处置于80℃热水浴中,夹持装置省略)制取CO并还原氧化铁,已知甲酸( HCOOH)在热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H2O和C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浓硫酸起催化作用 B. 实验中应先滴加甲酸再点燃酒精喷灯C. 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0:21 D. b处发生了置换反应11. 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下列区分两种物质的方案不可行的是A. 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在空气中灼烧B. 氮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C. 用水鉴别氯化钠、硝酸铵固体D. 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加入盐酸12. 白藜芦醇(C14H12O3)广泛存在于葡萄、桑棋等植物果实中,它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个白藜芦醇分子中含有6个H2分子和1个O3分子B. 1个白藜芦醇分子是由14个碳元素、12个氢元素和3个氧元素组成的C. 白藜芦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D. 白藜芦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13.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A. 将水通电分解B.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C. 一定质量的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D. 向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14. 向10g镁铝合金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固体全部消失。将溶液蒸干后得到38.8g固体物质,则生成H2的质量为A. 0.2g B. 0.4g C. 0.6g D. 0.8g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 2021年4月,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核电站含氚废水排入大海,引来国际社会对于海洋资源安全的广泛关注。氚是一种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的原子,它属于_____(填元素符号);陆地上也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孔雀石是一种古老的玉料,其主要成分Cu2(OH)2CO3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该金属锈蚀的条件是_____。16. 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a点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填“一定改变”“一定不变”或“可能不变”);30℃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硝酸钾,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17. 我国已掌握载人航天领域的核心技术,面向未来,中国航天正在不断刷新中国高度。(1)我国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运载火箭由三级火箭组成,一级和二级火箭的推进剂为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定条件,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2)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上千度的高温,请分析制造返回舱舱体的材料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3)飞船中航天员呼吸所需的氧气可通过电解水产生。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18. 近年来,我国一系列科技成果斩获重大创新和突破,在世界科技舞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中国印记。我国所改造升级的太阳能垃圾桶如图所示,其利用了太阳光作为动力能源,经过自动压缩处理后,可将垃圾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通过光学元件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供给给驱动系统。太阳能电池板的常用材料是硅(Si),生产硅涉及的反应:SiO2+2CSi+2CO↑,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19.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此反应被众多生物研究所广泛应用于合成淀粉等技术中,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通过分析可知,甲的物质类别属于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或“混合物”),丁的化学式为______。20. 甲 己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只有丙和己为单质;甲是参与光合作用气体,可用于灭火;乙、丙是维系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戊、己在常温下是黑色固体,且戊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己的元素可形成以上abc三种单质,其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填序号)。(2)丙→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戊和己反应的现象是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a.反应①体现丙的氧化性b.反应①和②一定都属于放热反应c.反应①和②一定都属于化合反应d.反应①和②一定都存在元素化合价改变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21.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1)“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民谣中“香厨房、香满堂”的原因。(2)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元素组成相同,但化学性质却不同。22.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1)实验1,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是什么?(2)实验2,用玻璃杯罩住的蜡烛火焰熄灭,说明灭火的一条原理是什么?23. 铝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物,是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1)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的原因。(2)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反应可置换出金属铁,用于焊接钢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4. 向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稀盐酸。(1)写出m点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2)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证明锌粉过量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5. 我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展示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分析“碳产生”的原因,研究“碳封存”、“碳转化”和“碳捕捉”的方法。I.“碳产生”:产生CO2的途径主要是含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废气(1)工业上,燃烧天然气发电会产生C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实验室中,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和收集CO2,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B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_______口通入(填a或b),体现出CO2的性质为_______。Ⅱ.“碳封存”:是指捕获CO2并将其安全存储(3)大气中的CO2经分离、压缩后放入深海中,实现“碳封存”,CO2能被压缩,其原因是_______。Ⅲ.“碳转化”:是将CO2转化为甲醇、甲酸等有价值的化工原料的过程(4)工业上,可以将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一种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的氧化物,写出CO2与H2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Ⅳ.“碳捕捉”:将CO2从化石燃料电厂或工业设施中捕集提纯(5)物理吸收:在加压的条件下,可以用聚乙二醇二甲醚溶剂对CO2进行吸收,说明增大压强,CO2在聚乙二醇二甲醚溶剂中的溶解度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6)化学吸收: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某工厂用氢氧化钙进行“碳捕捉”,共用去1.48t氢氧化钙,理论上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Al-27 Fe-56 Cu-64 Ca-40 Mg-2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题答案】【答案】 ①. H ②. +2 ③. 氧气、水和二氧化碳【16题答案】【答案】 ①. 可能不变 ②.【17题答案】【答案】(1)CO2 (2)耐高温##熔点高等(合理即可)(3)【18题答案】【答案】 ①. 电能 ②. 置换【19题答案】【答案】 ①. 单质 ②. H2O【20题答案】【答案】(1)b (2)(3)黑色固体变为红色(4)ad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21题答案】【答案】(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分子构成不同【22题答案】【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隔绝氧气【23题答案】【答案】(1)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2、8、3,最外层电子数是 3,小于 4 且没有排满。在化学反应中,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的原子易失去电子,所以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 3 个电子(2)【24题答案】【答案】(1)Zn(NO3)2、AgNO3、Cu(NO3)2、Al(NO3)3(2)(3)有气泡产生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5题答案】【答案】(1)(2) ①. ②. b ③.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3)CO2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间隔变小(4)(5)增大 (6)解:理论上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x=0.88t答:理论上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质量是0.88t。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