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卷——2025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卷——2025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福建卷——2025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
(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a-40 Co-59 Ga-7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山东高考真题]中国美食享誉世界,东坡诗句“芽姜紫醋炙银鱼”描述了古人烹饪时对食醋的妙用。食醋风味形成的关键是发酵,包括淀粉水解、发酵制醇和发酵制酸等三个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水解阶段有葡萄糖产生 B.发酵制醇阶段有产生
C.发酵制酸阶段有酯类物质产生 D.上述三个阶段均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2.[2024年全国高考真题]我国化学工作者开发了一种回收利用聚乳酸(PLA)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其转化路线如下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LA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降解反应
B.MP的化学名称是丙酸甲酯
C.MP的同分异构体中含羧基的有3种
D.MMA可加聚生成高分子
3.[2023年河北高考真题]如图所示化合物是制备某些药物的中间体,其中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满足稀有气体的稳定电子构型,Z原子的电子数是Q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B.第一电离能:
C.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D.原子半径:
4.[2023年新课标综合卷高考真题]一种可吸附甲醇的材料,其化学式为,部分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为平面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晶体中存在氢键
B.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
C.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
D.晶体中B、N和O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相同
5.[2023年辽宁高考真题]某工厂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已知焙烧后元素以+6价形式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焙烧”中产生
B.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C.滤液①中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
D.淀粉水解液中的葡萄糖其还原作用
6.[2024年广西高考真题]实验小组用如下流程探究含氮化合物的转化。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1”中,每消耗,在下得到
B.“反应2”中,每生成0.1molNO,转移电子数为0.35
C.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充分反应后体系中有0.1个
D.“反应4”中,为使完全转化成,至少需要0.02个
7.[2022年辽宁高考真题]某温度下,在1 L恒容密闭容器中2.0molX发生反应,有关数据如下:
时间段/min 产物Z的平均生成速率
0~2 0.20
0~4 0.15
0~6 0.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 min时Z的浓度大于
B.2 min时,加入,此时
C.3 min时,Y的体积分数约为33.3%
D.5 min时,X的物质的量为1.4 mol
8.[2024年1月浙江省高考真题]为回收利用含的废液,某小组设计方案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Ⅰ中,加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
B.步骤Ⅰ中,分液时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溶液A
C.试剂X可用硫酸
D.粗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
9.[2023年新课标综合卷高考真题]一种以和Zn为电极、水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其示意图如下所示。放电时,可插入层间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为正极
B.放电时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C.充电总反应为
D.充电阳极反应为
10.[2024年广西高考真题]常温下,用溶液分别滴定下列两种混合溶液:
Ⅰ.20.00mL浓度均为和溶液
Ⅱ.20.00mL浓度均和溶液
两种混合溶液滴定曲线如图。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对应的滴定曲线为N线
B.点水电离出的数量级为
C.时,Ⅱ中
D.时,Ⅰ中之和小于Ⅱ中之和
二、填空题
11.[2024年广东高考真题]镓()在半导体、记忆合金等高精尖材料领域有重要应用。一种从电解铝的副产品炭渣(含和少量的等元素)中提取镓及循环利用铝的工艺如下。
工艺中,是一种新型阴离子交换膜,允许带负电荷的配离子从高浓度区扩散至低浓度区。用提取金属离子的原理如图。已知:
①。
②(冰晶石)的为。
③浸取液中,和以微粒形式存在,最多可与2个配位,其他金属离子与的配位可忽略。
(1)“电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浸取”中,由形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还原”的目的:避免_______元素以_______(填化学式)微粒的形式通过,从而有利于的分离。
(4)“提取”中,原料液的浓度越_______,越有利于的提取;研究表明,原料液酸度过高,会降低的提取率。因此,在不提高原料液酸度的前提下,可向I室中加入_______(填化学式),以进一步提高的提取率。
(5)“调”中,至少应大于_______,使溶液中,有利于配离子及晶体的生成。若“结晶”后溶液中,则浓度为_______。
(6)一种含、、元素的记忆合金的晶体结构可描述为与交替填充在构成的立方体体心,形成如图所示的结构单元。该合金的晶胞中,粒子个数最简比____,其立方晶胞的体积为____。
12.[2024年河北高考真题]甲磺司特(M)是一种在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药物。M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部分试剂和条件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
(2)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4)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与H相比,H的熔、沸点更高,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K与E反应生成L,新构筑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
(7)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I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_种。
(a)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4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2:2;
(b)红外光谱中存在C=O和硝基苯基()吸收峰。
其中,可以通过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H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24年江苏高考真题]氢能是理想清洁能源,氢能产业链由制氢、储氢和用氢组成。
(1)利用铁及其氧化物循环制氢,原理如图所示。反应器Ⅰ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__________;含CO和各1 mol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法制氢,理论上可获得__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将氮气和氢气按混合匀速通入合成塔,发生反应。海绵状的作催化剂,多孔作为的“骨架”和气体吸附剂。
①中含有CO会使催化剂中毒。和氨水的混合溶液能吸收CO生成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含量与表面积、出口处氨含量关系如图所示。含量大于2%,出口处氨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可用于储氢。
①密闭容器中,其他条件不变,向含有催化剂的溶液中通入,产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温度高于70 ℃,产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用含氨基物质(化学式为,CN是一种碳衍生材料)联合催化剂储氢,可能机理如图所示。氨基能将控制在催化剂表面,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重氢气()代替,通过检测是否存在__________(填化学式)确认反应过程中的加氢方式。
14.[2023年天津高考真题]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组实验:
【实验一】如图,研究人员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反应容器,随后加入锌粉,随后加热。一段时间后反应完全,停止加热,锌粉仍有剩余,向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块铜片,并接触剩余的锌,铜片表面出现银白色金属,并伴随少量气体产生。
【实验二】研究人员将实验一得到的带有银白色金属的铜片加热,直到铜片表面变黄,立刻停止加热,置于水中冷却。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实验一使用的反应容器为___,为了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沸腾溅出,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
(2)中含有的化学键包括_________(填序号)。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配位键
(3)写出氢氧化钠与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4)写出实验一中构成的原电池正负极反应:
负极: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人员在铜片表面变黄后立刻停止加热,放入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6)黄铜和黄金外表相似,但化学性质仍然有所区别。若使用硝酸对二者进行鉴别,则现象与结论为_________。
(7)若将铜片插入实验一过滤后的上清液中,可否仍然出现上述现象 请解释: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淀粉属于多糖,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反应为,A正确;
发酵制醇阶段的主要反应为,该阶段有产生,B正确;
发酵制酸阶段的主要反应为、,与会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属于酯类物质,C正确;
发酵制酸阶段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应在有氧条件下进行,D错误。
2.答案:C
解析:A.根据PLA的结构简式,聚乳酸是其分子中的羧基与另一分子中的羟基发生反应聚合得到的,含有酯基结构,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发生降解反应,A正确;
B.根据MP的结果,MP可视为丙酸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因此其化学名称为丙酸甲酯,B正确;
C.MP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羧基的有2种,分别为正丁酸和异丁酸,C错误;
D.MMA中含有双键结构,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D正确;
故答案选C。
3.答案:A
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
O>S,故稳定性:,A项正确;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故第一电离能:CH,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从结构图可看出,该晶体中存在氢键,A正确;N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p能级处于半满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O,B错误;根据的电子排布式,可知其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1、2、2、3,C错误;该晶体中B、O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均为,为平面结构,则其中N的杂化类型为,D错误。
5.答案:B
解析:焙烧时发生反应:,有产生,A项正确;焙烧时FeO发生反应:,滤渣的主要成分为,B项错误;水浸后滤液①中主要溶质为,Cr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C项正确;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将还原为,D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每消耗,生成0.1mol氨气,但是由于不是标准状况,则气体不是2.24L,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反应2方程式为:,该反应转移,则每生成0.1molNO,转移电子数为,B正确;
C.根据反应3,充分反应后生成个,但是体系中存在,则最终二氧化氮数目小于,C错误;
D.根据反应4可知,为使完全转化成,至少需要个O,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析:反应开始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产物Z的平均生成速率逐渐减小,则内Z的平均生成速率大于内的,故1 min时,Z的浓度大于,A正确;4 min时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为,时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为0.6 mol,故反应在4 min时已达到平衡,设达到平衡时生成了,列三段式:
根据,得,则Y的平衡浓度为,Z的平衡浓度为,平衡常数时Y的浓度为,Z的浓度为,加入0.2 mol Z后,Z的浓度变为,,反应正向进行,故,B错误;反应生成的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恒等于1:2,反应体系中只有Y和Z为气体,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Y的体积分数始终约为,C正确;由B项分析可知5 min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生成Z为0.6 mol,则X的转化量为0.6 mol,初始X的物质的量为2 mol,剩余X的物质的量为1.4 mol,D正确。
8.答案:B
解析: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碘单质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则在步骤Ⅰ中,加入足量溶液后紫红色磌单质完全反应,上下两层溶液均为无色,A项正确;的密度大于水,故分液时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水层(溶液A),B项错误;步骤Ⅱ的目的是生成粗,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中会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碘单质,故试剂X可用硫酸,C项正确;碘单质受热易升华,故实验制得的粗碘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放电时,可插入层间形成,发生了还原反应,则放电时为正极,A正确;Zn为负极,放电时Zn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向正极迁移,则放电时由负极向正极迁移,B正确;电池在放电时的总反应为,则其在充电时的总反应为,C错误;充电时阳极上被氧化为,则阳极的电极反应为,D正确。
10.答案:D
解析:A.向溶液中加入40氢氧化钠溶液时,Ⅰ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醋酸钠,Ⅱ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一水合氨,氯化钠显中性,醋酸根和一水合氨在浓度相同时,一水合氨溶液的碱性更强,故对应的滴定曲线为M,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a点的溶质为氯化钠和醋酸钠,醋酸根发生水解,溶液的pH接近8,由水电离的,数量级接近,B错误;
C.当时,Ⅱ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铵、一水合氨,且氯化轱和一水合氨的浓度相同,铵根的水解,即水解程度小于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所以,又物料守恒 ,即,故,C错误;
D.根据元素守恒,之和等于之和,根据图像,时,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较少,溶液体积较小,故Ⅰ中之和小于凹中之和,D正确;
故选D。
11.答案:(1)(熔融)
(2)
(3)铁;
(4)高;NaCl
(5)3.2;
(6)2:1:1;8
解析:(1)“电解”是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冶炼铝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熔融);
(2)“浸取”中,由形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由已知,浸取液中,Ga(III)和Fe(III)以(m=0~4)微粒形式存在,为了避免铁元素以的微粒形式通过LAEM,故要加入铝片还原,从而有利于Ga的分离;
(4)“LAEM提取”中,原料液的浓度越高,更有利于生成的反应正向移动,更有利于Ga的提取,在不提高原料液酸度的前提下,同时不引入新杂质,可向I室中加入NaCl,提高浓度,进一步提高Ga的提取率;
(5)由,为了使溶液中,故pH至少应大于3.2,有利于配离子及晶体的生成,若“结晶”后溶液中,根据(冰晶石)的为,浓度为;
(6)合金的晶体结构可描述为Ga与Ni交替填充在Co构成的立方体体心,形成如图所示的结构单元,取Ga为晶胞顶点,晶胞面心也是Ga,Ni处于晶胞棱心和体心,Ga和Ni形成类似氯化钠晶胞的结构,晶胞中Ga和Ni形成的8个小正方体体心为Co,故晶胞中Ga、Ni个数为4,Co个数为8,粒子个数最简比Co:Ga:Ni=2:1:1,晶胞棱长为两个最近的Ga之间(或最近的Ni之间)的距离,为2anm,故晶胞的体积为8nm。
12.答案:(1)丙烯酸
(2)加成反应
(3)
(4)
(5)H中含有羟基,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
(6)酰胺基
(7)6;
解析:(1)A与在浓作用下生成了含有酯基的B,将B中的酯基断开,结合A的分子式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名称为丙烯酸。
(2)B→C中,C=C中的π键断裂,形成了键、H—Cσ键,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3)C中含有酯基,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酸化后形成对应羧酸,因此D的结构简式为。
(4)结合I的结构简式可知,F的结构中含有苯环,结合F的分子式可知,F为氯苯(),F在浓/浓、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结合I中苯环上两个取代基位于对位可知,G为,因此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
(5)NaOH、、加热、加压条件下可将卤素水解为羟基,由于G中的卤素在苯环上,水解后得到的羟基为酚羟基,在碱性条件下以酚钠的形式存在,进一步加酸酸化后转化为酚,因此H为,其中的羟基可以与另一H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G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故H的熔、沸点更高。
(6)对比J、E、L的结构,J中除硝基、E中除—COCl(酰氯基)以外的结构均出现在L中,未发生变化,则L中的酰胺基()是新筑官能团。
(7)由题给条件知,I的同分异构体中存在C=O和,根据I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同分异构体(记为)除含有一个对硝基苯基()外,还有3个C、2个O、1个不饱和度,再除去中还含有的C=O(1个C、1个O、1个不饱和度),还剩2个C和1个O,对硝基苯基中有两种H,个数比为2:2,则核磁共振氢谱中剩余的两组峰(个数比为3:2)分别属于一个甲基()和一个亚甲基()。综上,的结构中包含以下结构各一个:甲基()、亚甲基()、羰基()、饱和O原子()、对硝基苯基(),其中甲基和对硝基苯基分居两端,剩余三个基团共有、6种组合形式。若要水解得到H(),则需存在结构,故为。
13.答案:(1)C、H、Fe;
(2)①;②多孔可作为气体吸附剂,含量过多会吸附生成的;含量大于2%,α-Fe表面积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产生减少
(3)①受热易分解,导致产率下降;②—可以与形成氢键;
解析:(1)反应器Ⅰ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有,产物有,发生反应、,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C、H、Fe。CO、各1 mol参与上述反应,各生成,共。在反应器Ⅱ中发生反应,共生成。
(2)①根据题给反应物及生成物书写即可。②多孔可作为气体吸附剂,含量过多会吸附生成的,且当含量大于2%时,催化剂α-Fe的表面积减小,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也会导致产生的减少。
(3)①受热易分解,导致产率下降。②氨基中的H原子连在电负性较大的N原子上,中的H原子连在电负性较大的O原子上,二者之间可以形成氢键。总反应为,使用代替,若生成DCOO-,则可确认反应过程中的加氢方式。
14.答案:(1)蒸发皿;在加热同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2)abd
(3)
(4);;
(5)防止制得的合金在空气中受余热氧化
(6)黄铜在硝酸中溶解并产生气体溶液变蓝,黄金与硝酸不反应;可以根据现象不同区分二者
(7)不会,铜片与上清液无法构成原电池,故没有上述现象
解析:(1)由图可知,实验一使用的反应仪器为蒸发皿,为了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沸腾溅出,可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2)是离子化合物,和之间为离子键,内部存在配位键,O—H键属于极性共价键,故本题选abd。
(3)Zn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离子方程式为。
(4)锌比铜活泼,实验一中构成的原电池中Zn为负极,负极上Zn失去电子生成,电极反应式为:,Cu为正极,正极上由产生的锌离子得到电子转变为锌而产生银白色金属,同时有少量气体产生,即得到电子生成少量,电极反应式为。
(5)锌比铜活泼,更易被氧化,加热至铜片表面变黄,立刻停止加热,并用冷水降温可防止锌被氧化。
(6)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金不与稀硝酸反应,则用稀硝酸鉴别二者时,固体溶解,产生气泡,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的是黄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