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突破(九) 反应机理的分析及应用 化学平衡图像 题型突破3 过渡态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择题突破(九) 反应机理的分析及应用 化学平衡图像 题型突破3 过渡态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过渡态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知识网络 悉考点】
【研析真题 明方向】
1.(2024·安徽卷)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g),发生下列反应:X(g)Y(g) (ΔH1<0),Y(g)Z(g) (ΔH2<0),测得各气体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反应进程示意图符合题意的是( )
A B C D
2.(2024·广东卷)对反应S(g)T(g)(I为中间产物),相同条件下:①加入催化剂,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幅缩短;②提高反应温度,c平(S)/c平(T)增大,c平(S)/c平(I)减小。基于以上事实,可能的反应历程示意图(——为无催化剂,┈┈为有催化剂)为(  )
3.(2023·广东卷)催化剂Ⅰ和Ⅱ均能催化反应R(g)P(g)。反应历程(下图)中,M为中间产物。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
B.反应达平衡时,升高温度,R的浓度增大
C.使用Ⅱ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
D.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
【核心考点精讲 固基础】
1.基元反应、过渡态理论及活化能
(1)基元反应:研究发现,大多数化学反应并不是经过简单碰撞就能完成,往往要经过多个反应步骤才能实现。每一步反应都称为基元反应
(2)过渡态:基元反应在从反应物到产物的变化过程中要经历一个中间状态,这个状态称为过渡态,过渡态是处在反应过程中具有最高能量的一种分子构型,过渡态能量与反应物的平均能量的差值相当于活化能[活化能(能垒)越高,此步基元反应速率越慢],如:AB+C[A···B···C]A+BC
反应物   过渡态    产物
(3)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理论认为,反应物分子并不只是通过简单碰撞直接形成产物,而是必须经过一个形成活化络合物的过渡状态,并且达到这个过渡状态需要一定的活化能。这与爬山类似,山的最高点便是过渡态
2.多步反应的活化能及与速率的关系
(1)多步反应的活化能:一个化学反应由几个基元反应完成,每一个基元反应都经历一个过渡态,及达到该过渡态所需要的活化能(如图E1、E2),而该复合反应的活化能只是由实验测算的表观值,没有实际物理意义
(2)活化能和速率的关系:基元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物到达过渡态就越不容易,该基元反应的速率就越慢。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就取决于速率最慢的基元反应
3.催化剂与活化能
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生成能量更低的中间产物,降低了达到过渡态所需要的活化能,使反应易于发生,速率加快。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4.常见图像的解读
图像 解读
(1)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此反应的焓变ΔH=E1-E2(2)有催化剂时,总反应分成了两个反应步骤(也可能为多个),反应①为吸热反应,产物为总反应的中间产物,反应②为放热反应,总反应为放热反应(3)催化剂的作用:降低E1、E2,但不影响ΔH,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取决于起点(反应物)能量和终点(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4)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不影响平衡
【题型突破 查漏缺】
1.标准状态下,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已知O2(g)和Cl2(g)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E6-E3=E5-E2
B.可计算Cl-Cl键能为2(E2-E3) kJ·mol-1
C.相同条件下,O3的平衡转化率:历程II>历程I
D.历程I、历程II中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lO(g)+O(g)===O2(g)+Cl(g)
H=(E5-E4) kJ·mol-1
2.金属硫化物(MxSy)催化反应CH4(g)+2H2S(g)CS2(g)+4H2(g),既可以除去天然气中的H2S,又可以获得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S<0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题图所示的反应机理中,步骤Ⅰ可理解为H2S中带部分负电荷的S与催化剂中的M之间发生作用
D.该反应中每消耗1 mol H2S,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2×6.02×1023
3.反应物(S)转化为产物(P或P·Z)的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四种不同反应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进程Ⅰ是吸热反应 B.平衡时P的产率:Ⅱ>Ⅰ
C.生成P的速率:Ⅲ>Ⅱ D.进程Ⅳ中,Z没有催化作用
4.如图表示2-甲基-2-溴丙烷发生水解的反应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反应有两个过渡态,无法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B.增大c(NaOH),总反应的速率会增大
C.反应中存在C-Br的断裂和C-O的形成
D.若第一阶段转化率为30%,第二阶段转化率为40%,则最终产物的产率为12%
5.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1:A(g)+B(g)2C(g) ΔH1和反应2:A(g)+B(g)D(g) ΔH2两个竞争反应,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物质C的浓度不变
B.升高温度,平衡时体系内D的浓度增大
C.反应2C(g)D(g) ΔH=ΔH1+ΔH2
D.加入催化剂Ⅱ更有利于D的生成
6.CH3OH与H2O在铜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Ⅰ、反应Ⅱ均为放热反应
B.CO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和CO2相同
C.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活化能和焓变
D.该反应机理中涉及物质中有两种非极性分子、三种极性分子
7.MO+与CH4反应能高选择性地生成甲醇。如图所示为MO+分别与CH4、CD4反应,反应体系的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示意图(二者历程相似,图中以CH4为例)。已知: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相对原子质量更大的同位素时,反应速率会变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O+与CD4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为图中曲线d
B.步骤Ⅰ和Ⅱ中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的是步骤Ⅱ
C.MO+与CH2D2反应,氘代甲醇的产量:CHD2OH<CH2DOD
D.若MO+与CHD3反应,生成的氘代甲醇有2种
8.某溴丁烷与乙醇反应的能量转化如图(“”表示过渡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总反应为取代反应 B.该反应过程中C原子杂化方式有变化
C.加C2H5ONa可以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D.该过程正逆反应的决速步骤不同
9.如图(Ea表示活化能)是CH4与Cl2生成CH3Cl的部分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能量变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题述反应为吸热反应
B.升高温度,Ea1、Ea2均减小,反应速率加快
C.第一步反应的方程式可表示为Cl·+CH4CH3·+HCl
D.第一步反应的速率大于第二步反应的速率
10.甲酸常用于橡胶、医药等工业。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CO和H2O,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若用D(氘)标记甲酸中的羧基氢,最终产物中可能存在DHO
C.途径Ⅱ的反应历程中,存在3种中间产物
D.由途径Ⅱ可知氢离子可以作为甲酸分解生成CO和H2O的催化剂
11.反应R(g)P(g)在有水和无水条件下,反应历程如图,图中M表示中间产物,TS表示过渡态,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有水条件下,反应更快达到平衡 B.有水和无水时,反应分别分3步和2步进行
C.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P的浓度增大 D.无水条件下R的平衡转化率比有水条件下大
【题型特训 练高分】
1.反应物(X)转化为产物(Y)时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曲线①所示,使用催化剂M后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曲线②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E:\\杨楠\\课件\\442化学(二轮卷\\402HX19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李艳\\PPT\\442化学(二轮卷\\小题各个击破\\402HX19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李艳\\PPT\\442化学(二轮卷\\小题各个击破\\402HX19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李艳\\PPT\\442化学(二轮卷\\小题各个击破\\402HX19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李艳\\PPT\\442化学(二轮卷\\小题各个击破\\402HX19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李艳\\PPT\\442化学(二轮卷\\小题各个击破\\402HX19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金版教程》2025-大二轮刷题首选卷-化学\\全书完整Word文档\\分Word文档\\小题各个击破\\402HX198.TIF" \* MERGEFORMATINET
A.稳定性:X>Y
B.使用催化剂降低了该反应的焓变
C.使用催化剂后,反应历程分3步进行
D.使用催化剂后,反应历程中的决速步为X+M===X·M
2.反应物(S)转化为产物(P或P·Z)的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四种不同反应进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程Ⅰ是放热反应
B.增大X的量,S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C.从SP整个过程看,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次数:Ⅱ>Ⅲ
D.X、Y、Z均起到催化效果,但催化效果不一样
3.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对于合成特定有机物具有重要意义,已知烯烃与氢卤酸(HX)加成反应分步进行:


根据如图所示的丙烯与HCl反应两种可能反应路径的势能图(TS-1与TS-2分别是两种过渡态的碳正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级碳正离子比二级碳正离子稳定
B.决定烯烃与HX加成反应速率的关键步骤是②
C.相同时间内,产物中CH3CHClCH3所占比例更大
D.含3个C以上的烯烃与HCl加成时均会有两种路径
4.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的部分机理与能量变化如下:
链引发:Cl2(g)―→2Cl·(g) ΔH1=+242.7 kJ·mol-1
链转移:部分反应进程与势能变化关系如图(所有物质状态为气态)……
链终止:Cl·(g)+CH3·(g)CH3Cl(g) Δ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新建文件夹/教师/新建文件夹/2024-3-7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新建文件夹/教师/新建文件夹/2024-3-75.TIF" \* MERGEFORMAT
A.Cl2的键能为242.7 kJ·mol-1
B.链转移中反应速率较快的一步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Cl·(g)CH3·(g)+HCl(g) ΔH=+7.5kJ·mol-1
C.链转移过程中可能产生·CH2Cl、·CHCl2、·CCl3
D.链终止反应的过程中,还可能会生成少量的乙烷
5.苯甲醇与溴化氢的反应PhCH2OH+HBrPhCH2Br+H2O(Ph代表苯基)是分步进行的:
①PhCH2OH+H+PhCH2H2
②PhCH2H2PhH2+H2O
③PhH2+Br-PhCH2Br
反应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酸性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发生 B.第①、③步反应速率比第②步快
C.过渡态2的能量最高,所以第②步反应速率最慢 D.第③步是放热反应
6.亚硝酰氯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应用。2NO(g)+Cl2(g)===2NOCl(g)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能提高反应物的相对能量 B.相对于曲线Ⅱ,曲线Ⅰ表示加入催化剂
C.曲线Ⅱ正反应的活化能为15.5 kJ·mol-1 D.2NO(g)+Cl2(g)===2NOCl(g) ΔH=-77.1 kJ·mol-1
7.已知Fe3+催化反应S2O(aq)+2I-(aq)===2SO(aq)+I2(aq)历程如下图所示,催化历程中有Fe2+参与。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的速率常数大于步骤②
B.反应历程中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催化历程中,仅氧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
D.步骤②的热化学方程为2Fe2++S2O===2Fe3++2SO ΔH=(E3-E1) kJ·mol-1
8.叔丁基溴可与硝酸银在醇溶液中反应:(CH3)3C—Br+AgNO3 (CH3)3C-ONO2+AgBr↓,反应分步进行:
①(CH3)3C-Br[(CH3)3C-Br](CH3)3C++Br-
②(CH3)3C++NO[(CH3)3C-ONO2](CH3)3C-ONO2
下图是该反应能量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F:\\待考\\441化学(二轮书创新版\\402HXa33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待考\\441化学(二轮书创新版\\402HXa33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待考\\441化学(二轮书创新版\\402HXa33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张新伟\\张新伟\\441化学(二轮书创新版\\第一部分 小题各个击破\\402HXa33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张新伟\\张新伟\\441化学(二轮书创新版\\第一部分 小题各个击破\\402HXa33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张新伟\\张新伟\\441化学(二轮书创新版\\第一部分 小题各个击破\\402HXa33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张新伟\\张新伟\\441化学(二轮书创新版\\第一部分 小题各个击破\\402HXa33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G:\\360MoveData\\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金版教程》2025-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方案-化学-创新版\\全书完整Word文档\\分Word文档\\第一部分 小题各个击破\\402HXa330.TIF" \* MERGEFORMATINET
A.选用催化剂可改变反应ΔH的大小
B.图中Ⅰ对应的物质是[(CH3)3C-ONO2]
C.其他条件不变时,NO的浓度越高,总反应速率越快
D.其他条件不变时,(CH3)3C-Br的浓度是总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
9.催化剂a和b均能催化反应R(g)P(g)。反应过程中,M为中间产物。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催化剂a和b,反应过程都分4步进行
B.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R的浓度增大
C.使用催化剂b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
D.使用催化剂a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
【过渡态图像的分析与应用】答案
【研析真题 明方向】
1.B。解析:由图可知,反应初期随着时间的推移X的浓度逐渐减小、Y和Z的浓度逐渐增大,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X和Y的浓度逐渐减小、Z的浓度继续逐渐增大,说明X(g)Y(g)的反应速率大于Y(g)Z(g)的反应速率,则反应X(g)Y(g)的活化能小于反应Y(g)Z(g)的活化能。A.X(g)Y(g)和Y(g)Z(g)的 H都小于0,而图像显示Y的能量高于X,即图像显示X(g)Y(g)为吸热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B.图像显示X(g)Y(g)和Y(g)Z(g)的 H都小于0,且X(g)Y(g)的活化能小于Y(g)Z(g)的活化能,B项符合题意;C.图像显示X(g)Y(g)和Y(g)Z(g)的 H都小于0,但图像上X(g)Y(g)的活化能大于Y(g)Z(g)的活化能,C项不符合题意;D.图像显示X(g)Y(g)和Y(g)Z(g)的 H都大于0,且X(g)Y(g)的活化能大于Y(g)Z(g)的活化能,D项不符合题意;选B。
2.A。解析:提高反应温度,c平(S)/c平(T)增大,说明反应S(g)T(g)的平衡逆向移动,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平(S)/c平(I)减小,说明S生成中间产物I的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属于吸热反应,由此可排除C、D选项,加入催化剂,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幅缩短,即反应的决速步骤的活化能下降,使得反应速率大幅加快,活化能大的步骤为决速步骤,符合条件的反应历程示意图为A,故A正确,故选A。
3.C。解析:A项,由图可知两种催化剂均出现四个波峰,所以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A正确;B项,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达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R的浓度增大,B正确;C项,由图可知Ⅰ的最高活化能小于Ⅱ的最高活化能,所以使用Ⅰ时反应速率更快,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C错误;D项,由图可知在前两个历程中使用Ⅰ活化能较低反应速率较快,后两个历程中使用Ⅰ活化能较高反应速率较慢,所以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D正确;故选C。
【题型突破 查漏缺】
1.C。解析:对比两个历程可知,历程Ⅱ中增加了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快了反应速率。A项,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但是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因此E6-E3=E5-E2,A正确;B项,已知Cl2(g)的相对能量为0,对比两个历程可知,Cl(g)的相对能量为(E2-E3) kJ·mol-1,则Cl-Cl键能为2(E2-E3) kJ·mol-1,B正确;C项,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因此相同条件下,O3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C错误;D项,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像可知,历程Ⅱ中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最低,所以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lO(g)+O(g)===O2(g)+Cl(g) H=(E5-E4) kJ·mol-1,D正确;故选C。
2.C。解析:A.左侧反应物气体计量数之和为3,右侧生成物气体计量数之和为5,ΔS>0 ,A错误;B.由方程形式知,K=,B错误;C.由题图知,经过步骤Ⅰ后,H2S中带部分负电荷的S与催化剂中的M之间形成了作用力,C正确;D.由方程式知,消耗1 mol H2S同时生成2 mol H2,转移4 mol e-,数目为4×6.02×1023,D错误; 故选C。
3.D。解析:A.由图中信息可知,进程Ⅰ中S的总能量大于产物P的总能量,因此进程I是放热反应,A说法不正确;B.进程Ⅱ中使用了催化剂X,但是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产率,因此在两个进程中平衡时P的产率相同,B说法不正确;C.进程Ⅲ中由S Y转化为P Y的活化能高于进程Ⅱ中由S X转化为P X的活化能,由于这两步反应分别是两个进程的决速步骤,因此生成P的速率为Ⅲ<Ⅱ,C说法不正确;D.由图中信息可知,进程Ⅳ中S吸附到Z表面生成S Z,然后S Z转化为产物P Z,由于P Z没有转化为P+Z,因此,Z没有表现出催化作用,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4.C。解析: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大,是反应的决速步骤,但是第一步反应没有NaOH参与,增大c(NaOH),总反应的速率不会增大,B项错误;反应中有C-Br的断裂和C-O的形成,C项正确;产率是目标产物的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而转化率是反应物反应的百分数,由转化率无法计算产物的产率,D项错误。
5.D。解析:增大压强,体积减小,C的浓度增大,A错误;根据反应历程可知,反应2为放热反应,反应1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反应2逆向移动,使反应1正向移动,最终会导致D的浓度减小,B错误;根据盖斯定律可得:2C(g)D(g) ΔH=ΔH2-ΔH1,C错误;催化剂Ⅱ能够使反应2的活化能降的比反应1更低,故更有利于D的生成,D正确。
6.D。解析:从能量变化图可知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反应Ⅱ为放热反应,A错误;每个CO分子中有1个σ键和2个π键,而每个CO2分子中有2个σ键和2个π键,B错误;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活化能,但不能改变焓变,C错误;反应机理中涉及物质中有两种非极性分子(H2、CO2),三种极性分子(CH3OH、H2O、CO),D正确。
7.D。解析:由已知信息可知,CH4中的H被替换为相对原子质量更大的D时,反应速率会慢,即反应的活化能变大,则MO+与CD4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为图中曲线c,A错误;由题图可知,步骤Ⅰ中涉及C—H的断开,O—H的形成,步骤Ⅱ中涉及C-O的形成,不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B错误;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相对原子质量更大的同位素时,反应速率会变小,则相对于D,H更容易与O形成羟基,因此氘代甲醇的产量CHD2OH>CH2DOD,C错误;根据题图可知,若MO+与CHD3反应,生成的氘代甲醇可能为CHD2OD或CD3OH,共两种,D正确。
8.C。解析:A.该溴丁烷与乙醇反应的总反应为(CH3)3CBr+CH3CH2OH→(CH3)3COCH2CH3+HBr,此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A正确;B.(CH3)3CBr、CH3CH2OH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CH3)3C+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杂化,B正确;C.反应物为(CH3)3CBr与CH3CH2OH,加入C2H5ONa,对反应物浓度与反应过程中的过渡态无任何影响,故不能影响反应速率,C错误;D.正逆反应的决速步骤由反应速率慢的步骤决定,故该过程正逆反应的决速步骤不同,D正确。
9.C。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B.升高温度,不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即Ea1、Ea2均不变,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项错误;C.由图可知,第一步反应的方程式可表示为Cl·+CH4CH3·+HCl,C项正确;D.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大于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所以第一步反应的速率小于第二步反应的速率,D项错误。
10.C。解析:由题图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故A正确;甲酸分解的总反应为HCOOHCO↑+H2O,则若用D标记甲酸中的羧基氢,最终产物中存在DHO,故B正确;途径Ⅱ的反应历程中存在三步反应,存在3种过渡态和2种中间产物,故C错误;途径Ⅱ中氢离子是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作用下甲酸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
11.A。解析:由图可知,有水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小于无水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的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则在有水条件下,反应更快达到平衡,故A正确;有水和无水时,中间产物都为1种,所以反应都是分2步进行,故B错误;该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P的浓度减小,故C错误;水是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化学平衡不移动,R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
【题型特训 练高分】
1.C。解析:X的能量比Y的高,根据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知稳定性:X<Y,A错误;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但不改变焓变,B错误;使用催化剂后,反应历程为XX·M、X·MY·M、Y·MY,分3步进行,C正确;由图可知,使用催化剂后,反应历程中X·MY·M的活化能最大,为决速步,D错误。
2.D。解析:A项,由图可知,进程Ⅰ反应物S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P的总能量,则进程Ⅰ是放热反应,A正确;B项,由图可知,进程Ⅱ中使用了催化剂X,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即增大X的量,S的平衡转化率不变,B正确; C项,由图可知,进程Ⅲ中由S·Y转化为P·Y的活化能高于进程Ⅱ中由S·X转化为P·X的活化能,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因而从S→P整个过程看,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次数:Ⅱ>Ⅲ,C正确; D项,由图可知,进程Ⅳ中S吸附到Z表面生成S·Z,然后S·Z转化为P·Z,但P·Z没有转化为P+Z,则进程Ⅳ中,Z没有催化作用,D错误。
3.C。解析:由题干反应历程图可知,一级碳正离子所具有的总能量比二级碳正离子所具有的总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即一级碳正离子比二级碳正离子更不稳定,A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①是慢反应,②是快反应,故决定烯烃与HX加成反应速率的关键步骤是①而不是②,B错误;由题干反应历程图可知,TS―1需要的活化能比TS―2大,即生成CH3CHClCH3的反应速率比生成CH3CH2CH2Cl的大,故相同时间内,产物中CH3CHClCH3所占比例更大,C正确;含3个C以上的烯烃与HCl加成时不一定会有两种路径,如对称的烯烃CH3CH==CHCH3等只有一种路径,D错误。
4.B。解析:根据Cl2(g)2Cl·(g) ΔH1=+242.7 kJ·mol-1可知,Cl2的键能为242.7 kJ·mol-1,A正确;反应速率较快的一步应该是活化能较低的一步,由图可知,反应速率较快的一步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g)+Cl2(g)―CH3Cl(g)+Cl·(g) ΔH=-112.9 kJ·mol-1,B错误;由图可知,链转移中碳上的氢原子可能失去,故链转移过程中可能产生·CH2Cl、·CHCl2、·CCl3,C正确;链终止反应的过程中,两个CH3·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乙烷,D正确。
5.C。解析:A.根据第①步反应可知,酸性条件下利于该反应发生,A说法正确;B.第①、③步反应活化能小于第②步活化能,所以第①、③步反应速率比第②步快,B说法正确;C.第②步反应速率最慢,是因为第②步活化能最大,与过渡态能量高低无关,C说法错误;D.根据能量变化图可知,第③步是放热反应,D说法正确。
6.A。解析:催化剂能降低“过渡态”物质的相对能量,使活化能降低,A项错误、B项正确;曲线Ⅱ正反应的活化能为196 kJ·mol-1-180.5 kJ·mol-1=15.5 kJ·mol-1,C项正确;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物的总能量之差,即ΔH=103.4 kJ·mol-1-180.5 kJ·mol-1=-77.1 kJ·mol-1,D项正确。
7.B。解析:A.由图知,第一步的活化能大于第二步的活化能,故第一步的速率小于第二步,因此步骤①的速率常数小于步骤②,A错误;B.反应历程中,有O-O键断裂和I-I键的形成,B正确;C.由于S2中存在一个过氧键,S的化合价为+6价,催化历程仅硫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C错误;D.由图知,步骤②为放热反应,故热化学方程为2Fe2++S2O===2Fe3++2SO ΔH=(E1-E3) kJ·mol-1,D错误。
8.D。解析:催化剂可以通过改变活化能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ΔH无影响,A错误;由题中反应分步进行的式子可知,Ⅰ对应的物质是(CH3)3C+和Br-,B错误;总反应速率主要由活化能最大的步骤(反应①)决定,其他条件不变时,NO的浓度越高,反应②速率越快,但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大,C错误;由C项分析可知,(CH3)3C—Br的浓度越大,反应①速率越快,总反应速率越快,D正确。
9.C。解析:根据题图中信息得到使用催化剂a和b,反应过程都分4步进行,A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R的浓度增大,B正确;使用催化剂b时,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在所有反应中最大,则反应速率小,反应体系更慢达到平衡,C错误;使用催化剂a时,R转化为M速率较大,而M转化为P速率较小,反应过程中更容易积累到M,因此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