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4八下·三门期末)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电压表 B.甲烷结构 C.原子结构 D.叶的结构【答案】A【解析】 常见的模型有:(1)一幅图、一张表格;(2)一个放大或缩小的模型;(3)一个复杂过程的示意;(4)一个数学公式或化学方程式。常见的符号:公式中的字母、交通标志、logo等。【解答】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实验,或作为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A.图示是电压表符号,不属于模型,故A符合题意;B.甲烷结构,是化学分子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对甲烷分子结构的模型表达,所以甲烷结构是模型 ,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中为原子结构模型, 是对原子这一微观粒子结构的模型表达 ,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为细胞的结构模型,属于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与氧气组成C.试管1和2中的生成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答案】D【解析】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解答】 A.试管1中气体的体积大,得到的是氢气,故A错误;C.产生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1:8,故C错误;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错误;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氧气,故D正确。故选D。3.(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强的爸爸已经发誓戒烟很久了,小强的妈妈出差回家闻了闻被子,小强爸爸不得不承认吸过几次,这是分子热运动保留了证据B.打气筒的活塞处于中部位置时,封住出气口,压缩气体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外抽活塞使气体体积增大也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水面上漂着一块木板,双手水平提起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离水后很轻松,“费劲”主要是因为木板离水时分子间存在空隙D.小时候我们吹过的肥皂泡泡,弹性好、不易破,主要是分子引力起了作用【答案】C【解析】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A、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扩散可以到达被子中,因此能闻到被子里有烟味,故A正确;B、封住打气筒的出气口,压缩气体时,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大,在气体压力作用下,很难压缩活塞;向外拉活塞时,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小于大气压,封闭气体与大气压的压力差很大,很难拉出活塞,这是气体压力作用,与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无关,故B错误;C、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所以双手水平提起水面上漂浮的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木板离开水面后,木板不受水分子的引力作用,所以木板离开水面后,提起木板很轻松,故C错误;D、因为泡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泡泡弹性好,不易破裂,故D正确。故答案为:C。4.(2024八下·嘉兴期末)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双氧水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都属于氧化物 B.化学性质相同C.都含有氢分子 D.氧元素质量分数相同【答案】A【解析】 A.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B.分子是表示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根据分子的模型图分析;D.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与式量之比。【解答】 A.双氧水溶液中溶剂是水,溶质是双氧水,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B.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水和双氧水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误;C.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二者都含有氢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C错误;D.水的化学式是H2O,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双氧水的化学式是H2O2,双氧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氧元素质量分数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A。5.(2024八下·临海期末)下列关于数字“2”的化学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元素B.2O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C.Ca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H2:表示氢气中含有2个氢原子【答案】B【解析】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解答】A、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即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选项错误;B、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数目,则20H-中的2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选项正确;C、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选项错误;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6.(2023八下·洞头期中)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克,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实际质量为( )A.克 B.克 C.克 D.克【答案】B【解析】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解答】A.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设铕(Eu)原子实际质量为x解得x=故铕(Eu)原子实际质量为克,A错误B.铕(Eu)原子实际质量为克,B正确C.铕(Eu)原子实际质量为克,C错误D.铕(Eu)原子实际质量为克,D错误故答案为:B7.在特定条件下,水分子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关于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水合氢离子的说法:①质子数相同;②中子数相同;③电子数相同;④核电荷数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根据在特定条件下,水分子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①在特定条件下,水分子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则它们的质子数不同,故说法错误。②氢原子中不含中子,则H+中不含中子,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水合氢离子的中子数相同,故说法正确。③1个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氢离子,则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水合氢离子的电子数相同,故说法正确。④在特定条件下,水分子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氢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则它们的核电荷数不同,故说法错误。故②③说法正确。故选:B。8.有三种元素X、Y、Z,已知X和Y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Y和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又知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数之和为14,而质子数之和为28,则三种元素有可能是( )A.C、N、P B.N、O、S C.N、P、F D.Na、O、S【答案】A【解析】根据所给元素的质子数、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A、碳质子数为6,最外层电子数为4,氮质子数为7,最外层电子数为5,磷质子数为15,最外层电子数为5,符合题意;B、氮质子数为7,最外层电子数为5,氧质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6,硫质子数为16,最外层电子数为6,三种元素原子质子数总和不是28,不符合题意;C、氮质子数为7,最外层电子数为5,磷质子数为15,最外层电子数为5,氟质子数为9,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Y和Z最外层是孱数不相同,不符合题意;D、钠质子数为11,最外层电子数为1,氧质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6,硫质子数为16,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X和Y电子层数不相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2024八下·杭州期中)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①④ 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④ 属于离子C.⑤ 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D.①⑤ 的结构不稳定【答案】B【解析】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进行解答。【解答】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可知①④中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②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③中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④中核电荷数=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B错误;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粒子结构示意图由可知⑤属于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故C正确;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①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⑤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因此说结构不稳定;故D正确;故答案为:B。10.(2024八下·吴兴期中)某同学学了元素和物质知识后,进行知识梳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B.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由大到小:CaCO3>CaCl2>Ca(OH)2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D.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MnO2【答案】B【解析】A、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C、根据地壳中元素由多到少顺序为氧、硅、铝、铁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解答】A、 Fe3O4中铁和氧元素质量比为56:21.3,Fe2O3中铁和氧元素质量比为56:24,FeS中铁元素和硫元素质量比为56:32,由此可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2O3>Fe3O4>FeS ,不符合题意;B、 CaCO3、CaCl2、Ca(OH)2 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0、111、74,相对分子量由大到小:CaCl2>CaCO3>Ca(OH)2 ,符合题意;C、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 ,不符合题意;D、KMnO4中锰元素化合价为+7价,K2MnO4中锰元素化合价为+6价,MnO2 中锰元素化合价为+4价,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MnO2 ,不符合题意;故选B。11.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O”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丙代表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B.图甲、丙代表的原子为同一种原子C.图乙、丁代表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D.图甲、乙代表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答案】C【解析】A、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分析;B、根据所给各原子的构成分析;C、根据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为同种元素分析;D、根据同位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分析。【解答】A、“"“O”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图甲、丙代表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均为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图甲、丙代表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不符合题意;B、图甲、丙代表的原子的中子数不同,不是同一种原子,不符合题意;C、图乙、丁代表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相同,为同一种元素,符合题意;D、图甲、乙代表的原子的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位素,不符合题意;故选C。12.(2024八下·长兴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 个H2O 分子和10个 H2SO4分子中氢分子个数一样多B.质量相等的 SO2和SO3中氧元素质量比为5:6C.化合物 HnMO2n-1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n+1D.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O3【答案】B【解析】A、根据分子中没有分子分析;B、根据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占的质量分数分析;C、根据化合物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分析。【解答】 A、10个H2O分子和10个H2SO4分子中氢原子一样多,H2O分子和H2SO4分子中没有氢分子,故A错误;B、等质量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B正确;C、根据化合物的代数和为零,设M元素的化合价为x,可得(+1×n)+x+(-2)×(2n+1)=0,解得x=(3n+2),故C错误;D、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14x:16y=7:12,x:y=2:3,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3,故D错误;故选:B。13.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R的化学式为( )A.C5H10O2 B.C5H10O5 C.C6H6O D.C6H12O6【答案】B【解析】由物质R中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可得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计算三种元素的质量及三种原子的个数,最后确定物质的化学式。【解答】由物质R中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40%-6.7%=53.3%;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xHyOz;根据质量分数可得:12x:y:16z=40%:6.7%:53.3%;且12x+y+16z=150;解得:x=5,y=10,z≈5;则R的化学式为C5H10O5。故选B。14.(2023八下·杭州期中)如下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D.六氯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答案】B【解析】A、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C、根据物质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造成来分析。【解答】 A、六氯苯是由六氯苯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正确;C、由六氯苯的化学式C6Cl6可知,其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6):(35.5×6)=12:35.5,故错误;D、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苯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故错误。故答案为:B。15.(2024八下·东阳期中)已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B. C. D.无法计算【答案】B【解析】根据、中硫和氧元素质量比相等,由此确定混合物中硫和氧元素质量比,再由铁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出硫和氧元素质量分数之和,由比值计算硫元素质量分数分析。【解答】、中硫和氧元素质量比都是32:64=1:2,所以混合物中硫和氧元素质量比也是1:2,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和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a%,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2024七上·义乌月考)2022中国人工智能产业CEO大会于11月21日在成都开幕。阅读下列有关“人工智能”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出了“药物分子运输车”。这种分子装载药物后,被引导到疾病靶点释放药物,对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材料2:法国科学家利用特种显微仪器,让一个分子做出了各种动作。这一成果使人类能精确控制单个分子运动,进而开发分子机器人。(1)材料1和2研究的粒子是 。(2)在科幻电影《蚁人》中,蚁人可以任意变大或缩小。试想,如果蚁人缩小到一个分子般大小,且处在一杯正在升温的热水中,他将会看到周围水分子的景象是 。【答案】(1)分子(2)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析】 (1)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回答;(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 (1)材料1和2可知,研究的粒子是分子;(2)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他将会看到周围水分子的景象是: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7.(2024八下·杭州期末)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2H2中两个数字⒉所表示的意义; 、 。(2)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保持了物质的化学性质,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汞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答案】(1)2个氢分子;一个氢分子中2个氢原子(2)水分子【解析】(1)根据化学式前数字为分子个数,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2)根据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析。【解答】(1) 2H2中前面数字2为2个氢分子,后面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2个氢原子。(2)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故答案为:(1)2个氢分子;一个氢分子中2个氢原子;(2)水分子。18.某市一些街道边新安装了“太阳能垃圾箱”。该垃圾箱“头顶”光电池板,“腰挎”广告灯箱,“脚踩”垃圾桶。(1)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硅,硅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废电池应该投入 (填“可回收”“有害”"“厨余”或“其他”)垃圾桶。(3)一瓶气体经过化验得知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____(填序号)。A.一种单质B.单质、化合物的混合物C.一种化合物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答案】(1)非金属(2)有害(3)D【解析】(1)根据名称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分析;(2)根据废电池中有有害物质分析;(3)根据同种元素组成和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可能是混合物分析。【解答】(1)硅名称中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2)废电池应该投入有害垃圾桶内,以防渗漏出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3)一瓶气体经过化验得知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不可能是化合物,D正确。故答案为:(1)非金属;(2)有害;(3)D。19.(2024八下·杭州期中)二甲基硅油(C6H18OSi2)是洗发水中的常见成分之一,无味,透明度高,具有一定的耐热性、耐寒性和导热性。二甲基硅油无毒无味,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若该物质超过标准,很容易产生二恶烷(C4H8O2)物质对肌肤以及头发造成严重影响。(1)“透明度高”属于二甲基硅油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2)C6H18O2Si2中C、H、O、Si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3)恶烷(C4H8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答案】物理;6:18:1:2;54.5%【解析】(1)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2)根据1个二甲基硅油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透明度高”,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2)1个二甲基硅油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和2个硅原子构成的,则C6H18OSi2中C、H、O、Si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8:1:2。(3)二恶烷(C4H8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2024八下·余杭期末)图甲表示R原子转变为离子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可知,该转变过程的本质为 。(2)图乙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分析R元素对应的位置是 (填序号)。(3)若R元素的化合价为价,请写出R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答案】(1)失去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2)①(3)R2O【解析】(1)根据甲图分析原子转化为离子的本质;(2)原子序数=质子数,据此确定R的原子序数,进而确定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3)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推算氧化物的化学式。【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R原子和R离子的区别就在于最外层的那个电子没有了,即转变过程的本质为: 失去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 。(2)根据甲图可知,R原子中有2个质子,则原子序数为2,那么应该在H下面,故选①;(3)设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xOy, 若R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y=0,解得:x:y=2:1,则化学式为R2O。21.(2024八下·柯桥期末)维生素C(化学式:C6H8Ox)又叫做抗坏血酸,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1)维生素C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则x为 。(2)维生素C分子中的碳原子为碳-12原子。在自然界中碳-12原子的同位素原子为碳-13、碳-14,分别可表示为12C、13C、14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A.12C、13C、14C中的中子数相同B.12C、13C、14C的核外电子数相同C.12C、13C、14C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D.12C、13C、14C中的质子数分别为12、13和14(3)维C银翘片是一种清热解毒的药物,规格如下:每片含维生素C49.5毫克、对乙酰氨基酚10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1.05毫克。由此可知维C银翘片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答案】(1)6(2)B(3)混合物【解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2)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成为同位素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3)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物。【解答】(1)根据化学式 C6H8Ox 得到:12×6+1×8+16x=176,解得:x=6;(2)根据题意可知,三者为同位素原子,则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它们的中子数不同。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三者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3)根据题意可知, 维C银翘片 由多种物质组,应该为混合物。22.(2024八下·温州期中)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如C1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12C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 不同。(2)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气氘氚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则三种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 。(3)结合已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可多选)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测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12C的1/6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会改变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35C1和37C1,二者数量百分比各占一半E.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仍能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答案】(1)中子数(2)氕(3)B;C;E【解析】(1)根据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分析。(2)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3)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解答】(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2)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气氘氚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则三种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氕。(3)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错误;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测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故正确;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12C的1/6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会改变,故正确;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35Cl和37Cl,但是二者数量百分比不一定各占一半,故错误;E、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仍能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正确;故答案为: B C E。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3.(2024八上·浙江月考)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影响电解水速度的因素,他在水中加入少许硫酸溶液以增强其导电性(硫酸本身不会减少)。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蒸馏水体积/毫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加入10mL硫酸的质量分数 0 10% 15% 20% 25% 30% 35%收集氢气时间/秒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收集到氢气体积/mL 1 4 7 11 15 18 20(1)电解时观察到的现象有: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正极与负极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3)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4)根据实验可知,水电解一段时间后,电解速度会 (选填不变、加快或减慢)【答案】(1)1:2(2)在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氢气体积的多少(合理即可)(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加入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电解水速率越快(合理即可)(4)加快【解析】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向水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硫酸钠溶液等物质。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解答】(1)电解时观察到的现象有: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正极与负极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2)本实验通过比较在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氢气体积的多少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3)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加入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在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氢气体积越多,即电解水速率越快;(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加入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在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氢气体积越多,即电解水速率越快;水电解一段时间后,水的质量减少,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所以电解速度会加快。(1)电解时观察到的现象有: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正极与负极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2)本实验通过比较在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氢气体积的多少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3)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加入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在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氢气体积越多,即电解水速率越快;(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加入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在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氢气体积越多,即电解水速率越快;水电解一段时间后,水的质量减少,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所以电解速度会加快。24.(2025八上·宁波期末)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汤姆生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的推测依据是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 。(3)根据史料二的实验现象,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填字母)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4)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微粒从氮原子中被击出,而a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将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击出的微粒一定含有 。(提示:a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答案】(1)正负电荷才能相互抵消,这样原子整体呈电中性(2)C(3)B(4)质子【解析】(1)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从而使原子对外显中性;(2)根据资料中描述的α粒子偏转角度的不同判断;(3)根据史料二分析原子的内部结构;(4)比较原来粒子和现在粒子的质子数变化分析即可。【解答】 (1)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整体呈电中性,所以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这样正负电荷才能相互抵消,使原子呈电中性;(2)根据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的粒子且所占体积较小;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内部有质量较大、体积较小的原子核。所以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应该是绝大多数α粒子偏转角度接近0度,只有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较大,故选C。(3)1μm金箔包含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如果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α粒子穿过时应该会有很多被散射改变方向,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没改变方向,这就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这样α粒子才能顺利穿过,故选B;(4)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α粒子含有2个质子且留在了氮原子中,最后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意味着质子数增加了1,所以被打出的粒子一定是质子。25.(2024七上·嘉兴期末)在探究分子之间是否存在间隙时,小嘉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于是,他开展了进一步探究:①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如图所示;②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柱的长度;③然后注入适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达到100cm刻度线处;④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读出混合后液柱的长度;⑤重复步骤②、③、④,把相应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水柱的长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混合后液柱的长度/cm 98.9 98.3 97.7 97.2 96.7 97.3 97.9 99.7 99.0?/cm 1.1 1.7 2.3 2.8 3.3 2.7 2.1 0.3 1.0试回答:(1)表格中的“?”处应填写的信息是 。(2)小嘉发现第8组实验数据存在明显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3)根据表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液柱减小的长度(2)玻璃管翻转次数太少,水和酒精没有充分混合(3)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时,两种液体混合后减小的体积随着水的体积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解析】 (1)(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解答】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处的数值为总体积与混合后液柱的长度的差值,即液柱减少的长度;(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柱的长度逐渐增加,混合后液柱的长度也会逐渐变大,第8组实验数据存在明显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玻璃管翻转次数太少,水和酒精没有充分混合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水的体积逐渐变大,减小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26.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3)用馒头去蘸取碘酸钾KIO3,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4)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答案】(1)会(2)会(3)不会(4)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实验中碘分子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而碘酸钾中没有碘分子。【解析】(1)(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4)根据前面的现象分析分子和原子的不同点。【解答】(1)在碘蒸气中,碘仍然以分子的状态存在,而使馒头变蓝就是碘分子的特性,因此将馒头放在碘蒸汽中会变蓝。(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碘不再以分子状态存在,此时用馒头蘸取碘酒不会变蓝。(4)根据前面的现象可知: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实验中碘分子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27.(2024八下·浙江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 经历了 100 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段发展史。(1) 表一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迈耶尔和门捷列夫都提到了这部分, 只是门捷列夫更为完善, F 元素的化合价与 相似。(2) 表二是八音律表的一部分, 按照纽兰兹的理论, 请找出与 元素性质相似的元素, 它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3) 分析上述科学史料, 下列观点正确的有____(可多选)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 不需要借助任何技术C.如果当时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 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发现了D.随着科学的进步, 新的元素陆续会被发现E.纽兰兹的八音律理论中没有稀有气体元素, 说明他的理论完全错误(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家继续完善,元素的化学性质由 决定。【答案】(1)Cl(2)MgO(3)A;D(4)最外层电子数【解析】【解答】(1)由迈耶尔和门捷列夫的研究可知,同一周期元素核外电子层 数相同,同一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所以F元素的化合价与Cl相似。(2)按照组兰兹的理论,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故与G元素性质相似的元素为Mg,它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3)由题干科学史料可知,BC观点说的有点绝对,不正确,故观点正确的有AD。同一周期元素核外电子层 数相同,同一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表二中上下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28.(本题6分,每空2分)(2024八下·温州期中)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甲是小联建立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1)甲图中▲表示 。(2)氯化钠物质由离子构成,请写出氯离子的符号 。(3)分类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图甲的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图乙中有六种纯 净物,请补充完成以下分类表:分类的标准 物质类别类别一 O2 S Fe类别二 CO2 H2O NaCl【答案】(1)元素(2)Cl-(3)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解析】(1)依据元素概念和分子结构分析;(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根据化学式书写方法分析;(3)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或单质与化合物)。【解答】(1)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其中“▲”应填入的是元素;(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氯离子的离子符号为Cl-;(3)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硫、铁都属于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水都属于化合物。29.(本题6分,每空2分)(2021八下·杭州期中)请根据题目条件进行计算:(1)X、Y 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7∶2 ,X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中,X、Y 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21∶8 ,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2)已知 X、Y 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 2∶1,由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Y 的质量之比是 2∶3,其中X 的化合价为+a 。则在化合物中 Y 的化合价为 。(3)已知有 Na2S、Na2SO3、Na2SO4 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100g,测得硫的质量分数为 32%,则混合 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答案】(1)X3Y4(2)-a/3(3)22g【解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据此计算两种原子的个数即可;(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据此计算两种原子的个数,并写出化学式,最后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Y的化合价。(3)根据化学式可知,无论三种物质怎样混合,其中硫和钠的原子个数之比不变,据此计算出它们的质量分数之比,并计算出钠的质量分数,最后根据三种元素质量分数之和等于1计算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并乘以混合物的质量即可。【解答】(1)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aYb,根据“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得到,则它们的质量之比:7a:2b=21:8;解得:a:b=3:4.那么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Y4。(2)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nYm,根据“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得到,则它们的质量之比:2n:1m=2:3;解得:n:m=1:3.那么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Y3。X的化合价为+a,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a)+3x=0;解得:Y的化合价为。(3)根据化学式可知,钠原子和硫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1;那么钠和硫元素质量之比:(23×2):(32×1)=23:16;则钠和硫的质量分数之比为:23:16;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2%-46%=22%;那么氧元素的质量:100g×22%=22g。30.(本题7分,第1小题3分,第2小题4分)(2020七上·柯桥月考)某同学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他设计以下实验:将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整个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酒精与水的温度(℃) 酒精 水(红)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总体积(毫升)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所需的时间体积(毫升) 质量(克) 体积(毫升) 质量(克)A组 10 62.5 50 50 50 110 较长B组 40 62.5 50 50 50 110 较短(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 。(2)请对该实验中出现的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答案】(1)水分子(2)分子之间有空隙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解析】(1)根据水的组成的知识解答;(2)根据分子运动和温度的关系分析解答。【解答】(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2)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原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1.(本题8分,每空2分)(2024八下·杭州期末)现有含铜、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g,测得其中含铜元素的质量为8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请回答:(1)CuO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Cu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若该物质为纯净物,则该物质是 。(3)若该物质是混合物,它的组成情况有 种。【答案】(1)4:1;144(2)Cu2O(3)2或两【解析】(1)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2)根据物质中铜与氧元素质量比确定物质组成分析;(3)根据所给物质中铜、氧元素质量比及铜、氧元素组成的固体有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分析。【解答】(1) CuO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16=4:1, Cu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2+16=144。(2) 该物质中铜与氧元素质量比为8:1,若该物质为纯净物,为则该物质是Cu2O。(3) 若该物质是混合物,它的组成情况有铜、氧化铜或铜、氧化铅、氧化亚铜两种情况。故答案为:(1)4:1;144;(2)Cu2O;(3)2或两。32.(本题8分,每个2分)(2023八下·浙江期中)硝酸铵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NH4NO3)回答:(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2)500g 硝酸铵中含氮元素 g;(3)多少克硝酸铵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和120g尿素[ CO(NH2)2]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4)已知所购买的化肥中硝酸铵的含量为90%,则该化肥中氮元素的含量为多少?【答案】(1)-3;+5(2)175(3)设硝酸铵的质量为x解得:x=160g(4)硝酸铵中N%=28/80×100%=35%N%=90%×35%=31.5%【解析】(1)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组成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2)氮元素的质量=硝酸铵的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3)元素的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根据氮元素质量相等为条件列出方程计算即可。(4)首先计算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再用 硝酸铵在化肥中的质量分数×氮元素在硝酸铵中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解答】(1)在 NH4NO3 中,硝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那么得到:x+(-2)×3=-1,解得:x=+5;铵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那么得到:y+(1×4)=+1,解得:y=-3。(2)500g 硝酸铵中含氮元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电压表 B.甲烷结构 C.原子结构 D.叶的结构2.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与氧气组成C.试管1和2中的生成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强的爸爸已经发誓戒烟很久了,小强的妈妈出差回家闻了闻被子,小强爸爸不得不承认吸过几次,这是分子热运动保留了证据B.打气筒的活塞处于中部位置时,封住出气口,压缩气体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外抽活塞使气体体积增大也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水面上漂着一块木板,双手水平提起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离水后很轻松,“费劲”主要是因为木板离水时分子间存在空隙D.小时候我们吹过的肥皂泡泡,弹性好、不易破,主要是分子引力起了作用4.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双氧水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都属于氧化物 B.化学性质相同C.都含有氢分子 D.氧元素质量分数相同5.下列关于数字“2”的化学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元素B.2O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C.Ca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H2:表示氢气中含有2个氢原子6.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克,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实际质量为( )A.克 B.克 C.克 D.克7.在特定条件下,水分子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关于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水合氢离子的说法:①质子数相同;②中子数相同;③电子数相同;④核电荷数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有三种元素X、Y、Z,已知X和Y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Y和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又知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数之和为14,而质子数之和为28,则三种元素有可能是( )A.C、N、P B.N、O、S C.N、P、F D.Na、O、S9.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①④ 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④ 属于离子C.⑤ 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D.①⑤ 的结构不稳定10.某同学学了元素和物质知识后,进行知识梳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B.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由大到小:CaCO3>CaCl2>Ca(OH)2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D.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MnO211.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O”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丙代表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B.图甲、丙代表的原子为同一种原子C.图乙、丁代表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D.图甲、乙代表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 个H2O 分子和10个 H2SO4分子中氢分子个数一样多B.质量相等的 SO2和SO3中氧元素质量比为5:6C.化合物 HnMO2n-1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n+1D.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O313.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R的化学式为( )A.C5H10O2 B.C5H10O5 C.C6H6O D.C6H12O614.如下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D.六氯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15.已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B. C. D.无法计算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2022中国人工智能产业CEO大会于11月21日在成都开幕。阅读下列有关“人工智能”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出了“药物分子运输车”。这种分子装载药物后,被引导到疾病靶点释放药物,对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材料2:法国科学家利用特种显微仪器,让一个分子做出了各种动作。这一成果使人类能精确控制单个分子运动,进而开发分子机器人。(1)材料1和2研究的粒子是 。(2)在科幻电影《蚁人》中,蚁人可以任意变大或缩小。试想,如果蚁人缩小到一个分子般大小,且处在一杯正在升温的热水中,他将会看到周围水分子的景象是 。17.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2H2中两个数字⒉所表示的意义; 、 。(2)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保持了物质的化学性质,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汞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18.某市一些街道边新安装了“太阳能垃圾箱”。该垃圾箱“头顶”光电池板,“腰挎”广告灯箱,“脚踩”垃圾桶。(1)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硅,硅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废电池应该投入 (填“可回收”“有害”"“厨余”或“其他”)垃圾桶。(3)一瓶气体经过化验得知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____(填序号)。A.一种单质B.单质、化合物的混合物C.一种化合物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19.二甲基硅油(C6H18OSi2)是洗发水中的常见成分之一,无味,透明度高,具有一定的耐热性、耐寒性和导热性。二甲基硅油无毒无味,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若该物质超过标准,很容易产生二恶烷(C4H8O2)物质对肌肤以及头发造成严重影响。(1)“透明度高”属于二甲基硅油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2)C6H18O2Si2中C、H、O、Si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3)恶烷(C4H8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20.图甲表示R原子转变为离子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可知,该转变过程的本质为 。(2)图乙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分析R元素对应的位置是 (填序号)。(3)若R元素的化合价为价,请写出R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21.维生素C(化学式:C6H8Ox)又叫做抗坏血酸,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1)维生素C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则x为 。(2)维生素C分子中的碳原子为碳-12原子。在自然界中碳-12原子的同位素原子为碳-13、碳-14,分别可表示为12C、13C、14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A.12C、13C、14C中的中子数相同B.12C、13C、14C的核外电子数相同C.12C、13C、14C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D.12C、13C、14C中的质子数分别为12、13和14(3)维C银翘片是一种清热解毒的药物,规格如下:每片含维生素C49.5毫克、对乙酰氨基酚10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1.05毫克。由此可知维C银翘片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2.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如C1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12C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 不同。(2)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气氘氚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则三种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 。(3)结合已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可多选)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测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12C的1/6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会改变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35C1和37C1,二者数量百分比各占一半E.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仍能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影响电解水速度的因素,他在水中加入少许硫酸溶液以增强其导电性(硫酸本身不会减少)。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蒸馏水体积/毫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加入10mL硫酸的质量分数 0 10% 15% 20% 25% 30% 35%收集氢气时间/秒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收集到氢气体积/mL 1 4 7 11 15 18 20(1)电解时观察到的现象有: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正极与负极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3)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4)根据实验可知,水电解一段时间后,电解速度会 (选填不变、加快或减慢)24.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汤姆生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的推测依据是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 。(3)根据史料二的实验现象,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填字母)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4)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微粒从氮原子中被击出,而a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将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击出的微粒一定含有 。(提示:a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25.在探究分子之间是否存在间隙时,小嘉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于是,他开展了进一步探究:①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如图所示;②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柱的长度;③然后注入适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达到100cm刻度线处;④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读出混合后液柱的长度;⑤重复步骤②、③、④,把相应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水柱的长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混合后液柱的长度/cm 98.9 98.3 97.7 97.2 96.7 97.3 97.9 99.7 99.0?/cm 1.1 1.7 2.3 2.8 3.3 2.7 2.1 0.3 1.0(1)表格中的“?”处应填写的信息是 。(2)小嘉发现第8组实验数据存在明显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3)根据表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26.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3)用馒头去蘸取碘酸钾KIO3,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4)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2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 经历了 100 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段发展史。(1) 表一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迈耶尔和门捷列夫都提到了这部分, 只是门捷列夫更为完善, F 元素的化合价与 相似。(2) 表二是八音律表的一部分, 按照纽兰兹的理论, 请找出与 元素性质相似的元素, 它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3) 分析上述科学史料, 下列观点正确的有____(可多选)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 不需要借助任何技术C.如果当时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 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发现了D.随着科学的进步, 新的元素陆续会被发现E.纽兰兹的八音律理论中没有稀有气体元素, 说明他的理论完全错误(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家继续完善,元素的化学性质由 决定。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28.(本题6分,每空2分)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甲是小联建立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1)甲图中▲表示 。(2)氯化钠物质由离子构成,请写出氯离子的符号 。(3)分类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图甲的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图乙中有六种纯 净物,请补充完成以下分类表:分类的标准 物质类别类别一 O2 S Fe类别二 CO2 H2O NaCl29.(本题6分,每空2分)(2021八下·杭州期中)请根据题目条件进行计算:(1)X、Y 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7∶2 ,X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中,X、Y 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21∶8 ,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2)已知 X、Y 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 2∶1,由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Y 的质量之比是 2∶3,其中X 的化合价为+a 。则在化合物中 Y 的化合价为 。(3)已知有 Na2S、Na2SO3、Na2SO4 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100g,测得硫的质量分数为 32%,则混合 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30.(本题7分,第1小题3分,第2小题4分)(2020七上·柯桥月考)某同学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他设计以下实验:将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整个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酒精与水的温度(℃) 酒精 水(红)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总体积(毫升)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所需的时间体积(毫升) 质量(克) 体积(毫升) 质量(克)A组 10 62.5 50 50 50 110 较长B组 40 62.5 50 50 50 110 较短(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 。(2)请对该实验中出现的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31.(本题8分,每空2分)现有含铜、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g,测得其中含铜元素的质量为8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请回答:(1)CuO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Cu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若该物质为纯净物,则该物质是 。(3)若该物质是混合物,它的组成情况有 种。32.(本题8分,每个2分)硝酸铵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NH4NO3)回答:(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2)500g 硝酸铵中含氮元素 g;(3)多少克硝酸铵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和120g尿素[ CO(NH2)2]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4)已知所购买的化肥中硝酸铵的含量为90%,则该化肥中氮元素的含量为多少?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二单元测试 培优(原卷版).doc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二单元测试 培优(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