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教科版(2024年)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过山车”》教学设计课题 1.7 我们的“过山车”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科学思维: 1. 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探究实践: 1. 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态度责任: 1.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完成指定任务,并乐于反思和改进,体验设计产品的成就感。 2. 体验工程项目的建成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过山车”设计的基本要求,如轨道长度、轨道类型、坡度变化等。难点: 在制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优化调整。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一、聚焦 1.导入:播放“过山车”的实物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提问:“过山车”有哪些特点?(预设:有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坡度等。)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我们的“过山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课 程 学 习 二、探索 探索1:建造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预设5分钟) 1.材料准备:简单的积木、软尺、细绳等。 2.活动要求:小组合作,使用材料建造一段直线轨道和一段曲线轨道。 3.教师指导: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掌握拼接技巧,熟悉材料特性。探索2:讨论设计要求(预设5分钟) 1.展示设计要求:轨道总长2米以上;包含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坡度有变化;小球能顺利通过且不脱轨;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2.小组讨论:如何实现这些设计要求?各小组讨论并确定设计方案。 三、实践:设计与制作(预设10分钟) 1.设计图纸: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在设计图纸上画出“过山车”的设计图,标注起点、终点、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坡度变化等。 2.制作过程:按照设计图纸,利用准备好的材料搭建“过山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制作顺序(从低到高拼搭),并及时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评价与优化 小组自评:各小组对制作完成的“过山车”进行初步测试,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轨道长度、稳固性、小球滚动情况等。 全班展示与评价:选取几个小组展示作品,其他小组提出评价意见或改进建议。 4.优化调整:各小组根据评价结果,对“过山车”进行优化调整,为下一节课的正式测试做好准备。课堂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以及改进完善。在设计“过山车”时,我们需要遵循一系列具体要求:轨道总长必须在2米以上,包含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坡度要有变化,小球能够顺利滚完全部轨道且不能脱轨,整座“过山车”必须稳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对于“过山车”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项目,很多孩子都曾经坐过“过山车”,也熟悉“过山车”的整体结构。刺激、有一定的坡度、有弯道等特点,因此,简单的画图设计“过山车”对学生来说可能并不难,在设计时需要按教材的设计要求,这是学生必须要遵循的原则。本课设计中,要求学生设计的“过山车”做到:轨道总长应在2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并有坡度变化、小球滚动中不能脱轨和稳固等特点,但在实际制作中由于三年级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够,可能会出现设计与制作出现偏差情况,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加以注意,要及时调整设计与制作间偏差,相信通过孩子们的努力会顺利通过初试并优化设计制作方法。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7 我们的“过山车”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目录聚焦1探索2研讨3拓展4课堂小结5课堂练习6聚焦有坡度曲线轨道直线轨道这几种过山车各有什么特点呢?聚焦搭建属于自己的“过山车”吧!探索1使用不同材料建造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探索2阅读设计要求,讨论一下怎样才可以做到。探索2设计要求5. 整座“过山车” 要稳固。1. 总长2米以上。2. 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3. 坡度要有变化。4. 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探索2工具:轨道的长度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实践要点提示:要有起点和终点,分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坡度有变化。起点终点弯道弯道弯道弯道弯道弯道弯道弯道重叠部分重叠部分重叠部分设计制作材料:积木、软尺、细绳制作过程: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纸和材料,搭建过山车。制作实践评价根据设计要求,完成评价。长度是否达标;是否具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坡度是否有变化;是否稳固。实践方案设计选择材料制作检验评价改进实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以及改进完善。在设计“过山车”时,我们需要遵循一系列具体要求:轨道总长必须在2米以上,包含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坡度要有变化,小球能够顺利滚完全部轨道且不能脱轨,整座“过山车”必须稳固。课堂小结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的正确步骤是( )。A. 先制作后设计B. 边制作边设计C. 先设计后制作课堂练习C2.在测量“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最适合使用的工具是( )。A. 软尺B. 三角板C. 直尺课堂练习A3.为了让小球能够自行滚动,轨道需要设计成( )。A. 直线B. 曲线C. 坡度课堂练习C4.在搭建“过山车”时,最合理的拼搭顺序是( )。A. 从高到低拼搭B. 从中间向两边拼搭C. 从低到高拼搭课堂练习C5.“过山车”轨道必须有坡度,小球才能滚动。( )6.设计“过山车”时,不需要考虑材料成本。( )7.轨道稳固性不影响“过山车”的运行。( )8.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可以随意组合。( )9.制作时发现设计有误,应及时调整。( )课堂练习√×××√谢谢观看!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教科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7 我们的“过山车”(教学设计).docx 1.7 我们的“过山车”(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