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课题 2.2 用浮的材料造船 课型 新授课教材分析 《用浮的材料造船》是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程中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内容。教材基于学生对浮力已有初步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浮的材料进行造船实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入理解浮力原理、船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科学概念奠定基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动手能力,对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好奇心强且乐于实践。但他们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以及综合考虑船的稳定性、载重量等性能优化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示范。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浮力原理在造船中的应用,认识到船的结构设计对其性能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工程观念,明白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造船材料特性、设计船型以及解决造船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 探究实践: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和改进竹筏的完整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浮的材料造船的方法和技巧,理解船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学会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制作竹筏。难点:优化竹筏的设计,提高竹筏的稳定性和载重量,解决造船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竹竿(长度25cm,直径约2.5cm)5根、桐木条(长度15cm,宽度0.8cm,高度0.8cm)4根、水槽、橡皮筋(对折长度8cm,宽度0.4cm)4根、钩码1盒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情境与问题 1.古人最早造船用的都是什么材料呢? 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飘浮的树干造出来的。 2.独木舟有什么不足? 装载量少、稳定性差、制造麻烦 3.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引出课题:用浮的材料造船。探究与发现 活动1:用几根竹竿或木条,做成一个竹筏或木排模型 1.出示几根竹竿,提出任务:今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个竹筏。 2.出示竹筏图片,明确设计要求: (1)画出设计图; (2)能稳定地浮在水面; (3)牢固、不散架。 3.小组合作完成竹筏的设计方案,汇报交流,说明设计理由和使用的材料等。 4.播放制作竹筏的视频,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选材种类和数量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活动2:测试竹筏的载重量,观察能装载几个螺母 1.测试方法:在竹筏上放螺母,然后根据装载的螺母数量来判断竹筏的载重量大小。 2.材料包 3.测试过程 4.测试记录 5.针对竹筏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 ◆可以用紧密黏合的木板代替竹竿 ◆给竹筏包上防水薄膜来解决浸水问题 ◆可以增大竹筏的体积来增大载重量。 活动3:与独木舟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不同 1.提问:我们分别完成了竹筏和独木舟的制作,也分别做了载重测试,让我们来总结竹筏和独木舟的不同点。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完成学生活动手册“比较独木舟和竹筏”记录表。 2.学生汇报。研讨与拓展 1.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竹筏比独木舟更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它有效地解决了独木舟不稳定、装载量少的问题,这是一次技术的进步。 2.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 竹筏具有容易受潮变湿,不能确保乘船者和货物保持干燥等问题,我打算造一艘防水小船解决这个问题。 3.出示“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的图片,提问:观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发现 回顾与练习 1.选择题。 (1)制作竹筏的正确步骤是( )。 A.画图纸一按照设计图制作一思考 B.思考一画图纸一按照设计图制作 C.画图纸一思考一按照设计图制作 (2)下列材料不可以用来造船的是( )。 A.竹竿 B.木条 C.石头 (3)一根竹竿会浮在水面上,若把几根竹竿捆绑在一起放人水中,会( )。 A.下沉 B.浮在水面上 C.一会儿沉,一会儿浮 ……总结与评价 总结: 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板书设计 浮的材料造船 独木舟 竹筏 体积小 体积大 载重量小 载重量大 不稳定 稳定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对用浮的材料造船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造船方法,并理解船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小组在设计环节讨论不够充分,导致制作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测试环节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完成测试和改进。后续教学可提前优化时间安排,加强设计环节的引导,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第二单元 船的研究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2 用浮的材料造船科学思维通过分析造船材料特性、设计船型以及解决造船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探究实践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和改进竹筏的完整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科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浮力原理在造船中的应用,认识到船的结构设计对其性能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工程观念,明白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0102030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素养目标目 录01STEP02STEP03STEP04STEP回顾与复习探究与发现研讨与拓展情境与问题05STEP总结与评价学习任务1情境与问题聚焦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的。聚焦独木舟有什么不足?1.装载量少2.稳定性差3.制造麻烦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学习任务2探索与发现探索用几根竹竿或木条,做成一个竹筏或木排模型。1从制作的材料、方法等角度说出自己的设想。竹竿顺次平铺,用木条和橡皮筋捆扎牢固探索用几根竹竿或木条,做成一个竹筏或木排模型。1要求:●先画出设计图。●能稳定地浮在水面。●牢固、不散架。样品探索用几根竹竿或木条,做成一个竹筏或木排模型。1探索测试竹筏的载重量,观察能装载几个螺母。2测试方法:在竹筏上放螺母,然后根据装载的螺母数量来判断竹筏的载重量大小。材料包水槽水螺母探索测试竹筏的载重量,观察能装载几个螺母。2测试过程◆方螺母时要轻放,放均匀 ◆重复实验三次,取最大值◆不要让水浸湿螺母 ◆注意观察竹筏稳定性探索测试竹筏的载重量,观察能装载几个螺母。2测试记录实验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承载螺母数我们组的竹筏模型最多能装载_____个螺母,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稳定载重量不大,螺母容易浸水探索测试竹筏的载重量,观察能装载几个螺母。2针对竹筏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 ◆可以用紧密黏合的木板代替竹竿◆给竹筏包上防水薄膜来解决浸水问题◆可以增大竹筏的体积来增大载重量探索与独木舟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不同。3探索与独木舟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不同。3小较大不稳定稳定小较大木头竹竿半封闭与水联通材料动力系统探索与独木舟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不同。3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的底部更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弥补了独木舟的部分不足,但也存在乘船者和货物容易浸水等问题。我的发现:学习任务3研讨与拓展研讨1.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竹筏比独木舟更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它有效地解决了独木舟不稳定、装载量少的问题,这是一次技术的进步。研讨2.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竹筏具有容易受潮变湿,不能确保乘船者和货物保持干燥等问题,我打算造一艘防水小船解决这个问题。研讨3.观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发现?摇橹木船明代宝船研讨3.观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发现?摇橹木船和宝船是中国独有的船型。外形、材料、载重量、动力系统都有很大的进步。材料都是木材,船的形状比较竹筏相比都在四周加装了木板,防水性好;载重量大,稳定性强,而且出现了“摇撸”“风帆”等动力系统。名称 材料 载重量 动力系统 稳定性摇橹木船 木头 较小 桨或撸 小型明代宝船 木帆船 大 风力 大、船体有楼阁学习任务4回顾与练习练习一、选择题。1.制作竹筏的正确步骤是( )。A.画图纸一按照设计图制作一思考B.思考一画图纸一按照设计图制作C.画图纸一思考一按照设计图制作2.下列材料不可以用来造船的是( )。A.竹竿 B.木条 C.石头3.一根竹竿会浮在水面上,若把几根竹竿捆绑在一起放人水中,会( )。A.下沉 B.浮在水面上 C.一会儿沉,一会儿浮BCB练习二、判断题。1.所有塑料和木头类材料制成的物体都会在水中浮起来。( )2.制作竹筏时,需要将竹竿结节处打通。 ( )××3.独木舟与竹筏相比更容易浸水。 ( )×练习三、综合题。比较独木舟与竹筏,完成表格。独木舟 竹筏底面积 较小 较大载重量 ( 较小 ) ( 较大 )稳定性 ( 较差 ) ( 较好 )较小较大较差较好学习任务5总结与评价总结用浮的材料造船比较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独木舟制作要求材料:可漂浮的树干。缺点:载重量小,稳定性差竹筏测试载重量与独木舟进行比较载重量动力系统科学态度合作学习评价1.完成《同步分层作业》。2.预习下一节课文内容,准备实验用具。作业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 用浮的材料造船(教学设计).docx 2.2 用浮的材料造船(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