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课题 1.4 蚯蚓的选择 课型 新授课教材分析 《蚯蚓的选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本教材分为聚焦、探索、研讨三部分。第一部分:学生聚焦于生活实践,进而猜测蚯蚓适合怎样的环境。第二部分:学生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并且进行实验操作来验证实验猜想,从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明的环境和潮湿还是干燥的环境出发,探索实验。活动三:从蚯蚓出发,拓展想象其他对环境不同需求的动物。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实验思维,对于科学的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班上的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索积极性和好奇心比较强,本课将以实验展开,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基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蚯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所以设计实验计划和进行实验操作是有必要的。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科学思维)能通过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研究,探寻蝴对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 (探究实践)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态度责任)表现出对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能基于事实证据进行合理分析。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研究,探寻蚯蚓对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难点:能准确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并进行对比实验,对实验结果作出科学判断与合理分析。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长方形扁纸盒两个、蚯蚓15条、不透光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干土、湿土、一次性塑料手套、计时器,实验记录单。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情境与问题 1.谈话导入:蚯蚓长什么样子?我们在植物园里观察绿豆苗时发现了蚯蚓生活的痕迹。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也是这样吗 对于蚯蚓来说,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2.点出课题4:蚯蚓的选择。探究与发现 活动1.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蚯蚓适宜怎样的生活环境 (1)推测:蚯蚓适宜怎样的生活环境? 预设:我们经常在落叶堆、湿泥土里、下过雨的路上发现蚯蚓,推测蚯蚓喜欢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2)思考: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测呢? 提示:对比实验 预设:“黑暗”——光照条件:放在黑暗/明亮环境下;“潮湿”——土壤水分:铺上干燥/湿润的土壤。 活动2.观察实验中“蚯蚓的选择”。 1.实验观察1:了解蚯蚓对光照的选择 (1)小组讨论:完成实验计划表 (2)阅读课本P8的实验步骤,播放实验操作视频,进行实验。 (3)根据实验情况,完成“蚯蚓对光照的选择实验记录表”。 2.实验:了解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 (1)小组讨论:完成实验计划表 (2)阅读课本P9的实验步骤,播放实验操作视频,进行实验。 (3)根据实验情况,完成“蚯蚓对光照的选择实验记录表”。 活动3.整理从实验中获得的信息。 (1)全班汇总实验数据。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实验发现,对于不同的实验结果,能进行合理分析。(补充:明亮处有蚯蚓,可能是人工饲养的蚯蚓,对光照有一定的适应性。) (3)归纳: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研讨与拓展 (一)研讨 1.研讨一:适宜蚯蚓生活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研讨。 2.研讨二: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对环境的不同需求? 学生交流研讨。回顾与练习 1.选择题。 (1)丽丽抓了几条蚯蚓,准备继续研究,你觉得她应该为蚯蚓准备的生活环 境是( )。 A.在盒子里放上干燥的土壤,再把盒子放在阳台上 B.在盒子里放上湿润的土壤,再把盒子放在阳台上 C.在盒子里放上湿润的土壤,再把盒子放在阴暗的角落里 (2)取一个盒子,如右图所示放入蚯蚓,盖好盖子,过1小时后,会发现( )。 A.在土壤较干的地方蚯蚓多 B.在土壤较湿的地方蚯蚓多 C.两端蚯蚓一样多 2.判断题。 (1)用干湿不同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把蚯蚓围起来,蚯蚓会钻进黏土里。( ) (2)强强在湿润、黑暗的地方找到许多蚯蚓。( ) (3)我们在做完研究蚯蚓的实验后应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 (4)在探究蚯蚓是否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时,我们只需要做一次实验。( ) ……总结与评价 总结: 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在本课救学过程中,对比实验的设计仍然是一个难点,即便完整给出了实验过程,但为了实验的准确性,仍有必要将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研讨,培养学生在对比实验设计中的公平和严谨意识。 实验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儿点: 在做光亮、黑暗的实验时,选用的金子不能太短,否则明暗两端区别不够明显,且蚯蚓对环境的反应不太敏感,不能马上做出选择,会影响实验效果。 2.做干燥、潮湿的实验时,事先不要使蚯蚓粘上干燥的土壤,否则蚯蚓会很难爬动。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4 蚯蚓的选择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探究实践能通过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研究,探寻蝴对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科学思维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态度责任表现出对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能基于事实证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观念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目录情境与问题1探究与发现2研讨与拓展3回顾与复习4总结与评价5学习任务1情境与问题聚焦蚯蚓长什么样子?聚焦肛门(排除粪便)口(吃食物)环带(繁殖器官)聚焦我们在植物园里观察绿豆苗时发现了蚯蚓生活的痕迹。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也是这样吗 对于蚯蚓来说,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学习任务2探索与发现探索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蚯蚓适宜怎样的生活环境。1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推测?温度阳光土壤湿度空气探索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蚯蚓适宜怎样的生活环境。1蚯蚓生活在地下,推测它喜欢黑暗的环境。干土里很难发现蚯蚓,推测它喜欢潮湿的环境。探索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蚯蚓适宜怎样的生活环境。1实验中我们改变的是什么条件?没改变的又有哪些条件?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探索观察实验中“蚯蚓的选择”。2实验观察1:蚯蚓对光照的选择研究的问题我们的推测相同的条件改变的条件实验方法蚯蚓喜欢明亮还是黑暗的环境?黑暗蚯蚓的数量,温度,水分,空气等。光照保持其他条件相同,一段保持明亮,一段保持黑暗,观察蚯蚓的选择。你的依据是什么?探索实验器材:纸盒、黑色染料、刷子、剪刀、蚯蚓、吸水纸观察实验中“蚯蚓的选择”。2实验观察1:蚯蚓对光照的选择探索实验方法:①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将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②将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内黑暗与明亮的交界处,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③反复做几次,并记录下我们在实验中获得的信息。观察实验中“蚯蚓的选择”。2实验观察1:蚯蚓对光照的选择探索观察实验中“蚯蚓的选择”。2实验观察1:蚯蚓对光照的选择为什么放10条蚯蚓?为什么多次实验?放10条蚯蚓和多次实验目的是为了防止因为蚯蚓本身问题而发生的意外情况,提高数据准确性。探索观察实验中“蚯蚓的选择”。2实验观察1:蚯蚓对光照的选择000000101010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里实验记录:探索观察实验中“蚯蚓的选择”。2实验观察2: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实验方法:①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②将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③反复做几次,并记录下我们在实验中获得的信息。探索观察实验中“蚯蚓的选择”。2实验观察2: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实验记录:000000000000101010101010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探索整理从实验中获得的信息。3从两个实验中,我们获得怎样的信息?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探索蚯蚓是一种变温动物,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15℃-25℃为最佳温度,土壤的含水量一般在60%以上的环境中生存。知识卡片学习任务3研讨与拓展研讨1.适宜蚯蚓生活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适宜蚯蚓生活的环境具有阴暗、潮湿的特点。拓展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土壤含水量一般在60%以上、最佳温度为15℃-25℃)、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生存。研讨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对环境的不同需求?天鹅:随环境气候变化有迁徙的习性。喙和蹼能适应其游禽的生活。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青蛙:变温动物随着气温的降低有冬眠的习性,它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协调,有保护作用。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研讨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对环境的不同需求?企鹅:体形肥大,在低温环境下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脂肪厚,在缺少食物的情况下,能以此维系生命。多生活于南极洲沿岸。狼:奔跑速度快,喜群居。跟着季节换毛,夏季换成短毛,冬季换成长毛。栖息于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针叶林、草地。蜥蜴:属于冷血爬虫类,其种类繁多。多喜温暖。生活环境各异,它们能生活在地下、地表或高大的植被中,沙漠及海岛之间。学习任务4回顾与练习练习一、选择题。1.丽丽抓了几条蚯蚓,准备继续研究,你觉得她应该为蚯蚓准备的生活环境是( )。A.在盒子里放上干燥的土壤,再把盒子放在阳台上B.在盒子里放上湿润的土壤,再把盒子放在阳台上C.在盒子里放上湿润的土壤,再把盒子放在阴暗的角落里C2.取一个盒子,如右图所示放入蚯蚓,盖好盖子,过1小时后,会发现( )。BA.在土壤较干的地方蚯蚓多B.在土壤较湿的地方蚯蚓多C.两端蚯蚓一样多练习二、判断题。1.用干湿不同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把蚯蚓围起来,蚯蚓会钻进黏土里。( )×2.强强在湿润、黑暗的地方找到许多蚯蚓。( )√3.我们在做完研究蚯蚓的实验后应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4.在探究蚯蚓是否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时,我们只需要做一次实验。( )×练习三、同学们,相信你们肯定见过蚯蚓吧,那么蚯蚓喜欢在哪些地方出现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练习四、实验题。小明在抓鼠妇(俗称潮虫、西瓜虫)的过程中发现,只有在花坛边黑暗、潮湿的石块下可以找到鼠妇(见右图),而在明亮、干燥的地面上找不到鼠妇。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鼠妇的分布呢?是光照程度还是潮湿程度呢?练习A明亮区域 B中间区域 C黑暗区域为此,他进行了探究。他在一个长方形的铁盘上,布置了A、B、C三个环境区域(如上图),鼠妇可在三个区域之间自由移动;然后在铁盘的中间区域放入15只鼠妇,每隔两分钟统计一次各区域中鼠妇的数量。请完成下列问题。1.小明在探究______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光照2.小明用了15只鼠妇做实验,原因是( )。A.没什么原因,随便拿的B.为了防止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C.小明比较喜欢“15”这个数B练习3.小明在第2分钟统计数据时,发现鼠妇在三个区域都有分布,便得出结论:“该研究因素对鼠妇的生活没有影响。”这个结论( )。A.科学 B.不科学 C.无法判断B4.经过10分钟,小明发现鼠妇全部集中在C区域,说明( )。A.鼠妇会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B.生活环境对鼠妇没有什么影响C.生活环境决定鼠妇的外形特征A5.如果小明想继续探究另一个因素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A和C区域应该分别设置______和______的环境。干燥潮湿6.实验结束后,应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回花坛边黑暗、潮湿的石块下学习任务5总结与评价总结蚯蚓的选择蚯蚓对光照的选择天鹅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企鹅不同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选择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蜥蜴青蛙狼湖泊寒冷的南极温暖的环境潮湿的水洼森林科学态度合作学习评价1.完成《同步分层作业》。2.预习下一节课文内容,准备实验用具。作业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 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docx 1.4 蚯蚓的选择(教学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