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海伦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
八年级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全卷共四大部分,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2小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选项,13~15小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1.下列事实不能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的是( )。
A.为火箭发射研发新型燃料 B.为通信便利编写手机程序
C.为粮食增产生产农药化肥 D.为保持健康研制合成药物
2.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汽车轮胎爆炸 B.酒瓶中白酒挥发 C.牛奶变馊臭 D.榨甘蔗汁
3.下列实验安全提示图标不正确的是( )。
A. 护目镜 B. 洗手
C. 用电 D. 锐器
4.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放块状固体 B. 读液体体积
C. 闻气体气味 D.给液体加热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空气只红热,不燃烧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易溶于水,使鱼能在水中生存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作生产化肥
C.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D.稀有气体具有稳定性,所以可用于霓虹灯的填充气体
7.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缓慢氧化:食物变质、铁丝生锈、木炭燃烧
B.混合物:矿泉水、人呼出的气体、洁净的空气
C.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燃烧匙
D.物理性质:溶解性、挥发性、稳定性
8.明矾石广泛用于造纸、制革、化工,其化学式为,X的值是( )。
A.5 B.6 C.7 D.8
9.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隔变大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C.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0.《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有关三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B.三七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C.三七素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D.三七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1.下列符号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正确的选项是( )。
① ②N ③ ④ 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②④
12.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m的值是37,n的值是2
C.铷元素位于第五周期 D.氯化铷的化学式为
1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B.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四个,所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
1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甲: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硫粉
B.乙: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丙:在密闭容器中用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丁:在密闭装置中,一定质量的铁丝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
15.由、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0% B.24% C.30% D.4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2分)
16.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氖原子__________; (2)3个氮分子__________;
(3)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 (4)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6)硫酸铜__________。
17.下列物质:①石灰水 ②液氮 ③二氧化锰 ④空气 ⑤氯化钠 ⑥锰酸钾 ⑦氨气
⑧冰水混合物 ⑨水银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
(3)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
(4)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
18.某中学进行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活动。
活动一:了解城市空气质量
图1 图2
(1)图1为某城市9月8日的空气质量情况。图中的“X”代表__________(填字母)。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2)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指数越__________(填“大”或“小”),空气质量越好。
活动二:检测某小区地下车库中的有害气体
实验小组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测得某小区地下车库中一氧化碳浓度如图2所示。
(3)一氧化碳浓度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填“”、“”或“”)。
(4)一氧化碳浓度超标会中毒。若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应该将患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并让患者及时吸氧,这是因为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19.同学们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净化工艺,将采集的通肯河水净化成自来水,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后,滤液仍浑浊,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其中玻璃棒作用是__________。
(2)操作2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__性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如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为了达到较好的净化效果,液体B应该从__________端通入(填“a”或“b”)。
(3)通过操作3可以得到净化程度更高的纯水。
①操作3的名称是__________。
②实验时,除了向烧瓶中加入液体C,还需要加入少量的沸石,其作用是__________。
20.如图是A、B、C、D、E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B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原子,在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2)A~D表示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___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__________。
(4)从结构示意图看,A粒子和另外四种粒子结构上的明显不同点是__________。
(5)若,则E粒子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原因是__________;若,则E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
21.宏观与微观结合研究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学科的独特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
(1)该微观反应前后中出现了__________种化合物,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2)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变化Ⅰ、变化Ⅱ、变化Ⅲ”),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填微观粒子名称)。
(3)从宏观角度看,图C中的物质由__________组成,从微观角度看,图C的物质由__________构成。
(4)A图中“”表示构成氧气的微观粒子,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铁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其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_,放出大量热,在实验室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需放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
(5)分析“变化Ⅰ”微观变化过程,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气体的制备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需要做出的改进是__________。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3)请指出装置B中存在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若选用C做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涉及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____。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能用F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
(5)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固体和固体加热制,实验制取和收集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
23.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
图1 图2
(1)如图1,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的微型实验。已知浓氨水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会产生白烟,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稍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产生白烟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_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_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由图2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___(填“快”或“慢”)。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8分)
24.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
①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电,观察到玻璃管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a、b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
②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中的气体,观察到__________(填“a”或“b”)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2)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目的是__________。
一小组做电解水实验时,在水中加了氯化钠,该小组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这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请你一起参与该小组的探究活动吧!
【提出问题】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①氯气: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
②石墨电极不参与反应
【提出假设】(3)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假设3:__________。
【设计实验】(4)该小组仍然用如图装置来电解加了氯化钠的水,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的颜色。 a试管收集到黄绿色气体 b试管收集到无色气体 通过对气体颜色的分析,说明假设__________肯定是错误的。
②用拇指堵住b试管,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 证明b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为氢气。
【实验结论】(5)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6)用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实验,你认为在电解水时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加入少量的氯化钠,原因是__________。
四、计算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5.葡萄糖的化学式为,列式计算: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2)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3)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多少?
(4)葡萄糖中含氢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6)多少克的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