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教案+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关山月 教案+课件

资源简介

《关山月》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感受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明月是思念的眼,看着你也看着我。古往今来以明月表相思的诗句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二、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天宝元年,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不久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后因李璘被杀受到牵连,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客死当涂。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三、品味诗歌:
1、教师范读诗文,学生注意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4、探究交流。
(1)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描绘了怎样的边塞风光?
(2)中间四句,引用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5、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前四句表现形式:描写。
关键词: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
品味:苍凉雄浑,或情感寄托之物,或情感发酵之地。
(相关例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浮云游子意”??)
中间四句表现形式:议论,用典。
关键词:征战地、不见还。
品味:惨烈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是无尽的伤害。
(相关例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证战几人还???)
后四句表现形式:描写。
关键词:戍客、思妇、高楼、叹息。
品味:此恨绵绵。叹息的是戍客是妻子,是儿孙亦是亲娘,也是诗人。(请你展开丰富想象:他们叹息的是什么?)
四、小结:
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件18张PPT。关山月学习要点1.李白生平
2.李白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3.李白诗歌赏析
《关山月》
李白像 李白(701—762)
字太白,陇西成纪人
凉武昭王暠九世孙
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 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 主要思想
1、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李白诗歌的思想和特点2、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夸张的手法
生动的比喻
丰富的想象
自由解放的体裁
朴素优美的语言《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1、解题:
《关山月》为乐府诗题,属横吹曲辞。《乐府古题要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从《乐府诗集》中可以看出,古人多以此题写征戌离别之情。此诗即写的这一传统主题。2、层次:
(1)前四句:关山明月;
(2)中四句:沙场哀怨;
(3)后四句:戍客思归。
3、艺术
(1)气象雄浑,情调苍凉。
(2)全诗以怨情贯穿,色调统一,浑然一体。 (一)分析李白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二)分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三)以李白诗歌为例,分析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
(四)课后朗诵李白的代表作品,体味李白诗歌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古琴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2003年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古琴的结构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
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
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像征天地。
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
其全身与凤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
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
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
后来文王囚于牢中,思念其子伯邑考,
加弦一根,是为文弦;
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
合称文武七弦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