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氮气和氮氧化物[学习目标] 1.认识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了解氮的固定的意义。 2.掌握N2的性质。 3.掌握NO、NO2的性质及二者的相互转化。4.掌握NO、NO2与O2混合溶于水的计算。任务一 氮气与氮的固定1.氮元素(1)氮原子的结构特点①位: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ⅤA族。②构: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③性:一般通过共价键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2)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①游离态:氮元素主要以氮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②化合态: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土壤和海洋里的硝酸盐和铵盐中。2.氮气的化学性质[交流研讨1] 根据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氮气分子的结构,推测氮气的化学活性。提示:由于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N≡N)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高温、放电等条件下,氮气可以与氧气、氢气、镁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1)还原性:N2+O22NO。(2)氧化性①N2与H2反应:N2+3H22NH3。②在点燃条件下与金属镁反应:N2+3MgMg3N2。3.氮的固定(1)含义: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2)分类4.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交流研讨2] (1)大家在吃薯条等膨化食品时,会发现袋子里东西并不多却鼓鼓囊囊的,袋子里填充的是食品级的氮气而非空气,请说出该食品级氮气的作用。提示: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延长食品的保质期;②可以抵御外界潮气的侵入;③保护食品不被压碎。(2)通过同学间交流或查阅资料分析液氮用于医疗手术的原理是什么。提示:液氮挥发,吸收热量,使温度迅速下降,通过极度冷冻将病区细菌迅速杀死,使得病区适宜进行医疗手术。1.下列关于N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N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不属于氮的固定B.N2+O22NO,该反应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C.N2在空气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D.在反应3Mg+N2Mg3N2中N2作氧化剂答案:A解析:A.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属于生物固氮,A错误;B.汽车中的火花塞在打火过程中能引发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产生的NO会导致空气污染,B正确;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C正确;D.在反应3Mg+N2Mg3N2中,氮由0价变为-3价,氮气是氧化剂,D正确;故选A。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如下图所示。(1)过程①称为 ,写出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氮气显 性(填“氧化”或“还原”,下同)。(2)过程②中能通过 的作用将空气中的氮气固定下来,写出③中固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氮气显 性。答案:(1)人工固氮 N2+3H22NH3 氧化(2)豆科植物根瘤菌 N2+O22NO 还原任务二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物理性质物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水溶性NO 无色 气体 — 有毒 不溶于水NO2 红棕色 气体 有刺激性 有毒 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实验探究】装置操作 在一支50 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 mL NO,然后吸入5 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观察现象 ①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 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观察现象; ②振荡注射器,再观察现象现象 无明显现象 ①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②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实验结论】(1)NO不溶于水;2NO+O2===2NO2;(2)3NO2+H2O===2HNO3+NO。[交流研讨1] (1)常温下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吗?为什么?实验室中应该怎样收集一氧化氮?提示:不能。因为发生反应:2NO+O2===2NO2。实验室中应该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氮。(2)农业上有一句俗语“雷雨发庄稼”。其中就涉及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氮气最终转化为硝酸,然后HNO3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硝酸盐,为庄稼提供氮肥。请你结合本节知识,写出氮气转化为硝酸的化学方程式。提示: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3.NO、NO2溶于水的相关计算[交流研讨2] 为了有效实现NO和NO2的相互转化,设计如下实验: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100 mL NO。打开止水夹,不断地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使O2进入烧瓶。试计算通入多少毫升O2才能使水充满烧瓶。提示:①2NO+O2===2NO2,②3NO2+H2O===2HNO3+NO,由①×3+②×2得:4NO+3O2+2H2O===4HNO3,即当NO和O2的体积比为4∶3时水可以充满烧瓶,故需通入75 mL O2。3NO2+H2O===2HNO3+NO ①2NO+O2===2NO2 ②①×2+②得:4NO2+O2+2H2O===4HNO3 1.正误判断,错误的说明原因。(1)由于NO极易与O2反应,并且其密度与空气相差不多,因此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2)由于NO2极易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收集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3)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故NO2是酸性氧化物。答案:(1)正确 (2)正确(3)错误,因为反应3NO2+H2O===2HNO3+NO为氧化还原反应,NO2中N元素化合价由+4价歧化为+5价和+2价,而酸性氧化物是与H2O反应生成对应的酸且化合价不发生变化2.下列关于NO和N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B.NO2不能由N2和O2直接化合得到C.NO和NO2均既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D.NO在空气中可以长久地存在答案:B解析:A.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故A错误;B.N2和O2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NO,故B正确;C.NO与氧气反应,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2能与水反应,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D.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不能在空气中长久地存在,故D错误;选B。3.标准状况下,在一不规则的玻璃容器内充满NO2气体后,将其倒置于水槽中,假设容器中的物质不扩散至容器外,则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近似是 。答案:0.045 mol·L-1解析:假设该容器的容积为3 L,则二氧化氮的体积为3 L,则:3NO2+H2O===2HNO3 + NO3×22.4 L 2 mol 1×22.4 L3 L mol 1 L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由3 L变为1 L,则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 L;该溶液的溶质为硝酸,所以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0.045 mol·L-1。4.将盛有12 mL一氧化氮和36 mL二氧化氮混合气体的烧瓶倒置于水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4 mL,则充入的氧气的体积为 。答案:15 mL或22 mL解析:已知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若剩余气体为氧气,则充入的氧气总体积为4 mL+12 mL×+36 mL×=22 mL;若剩余气体为NO,则充入的氧气总体积为8 mL×+36 mL×=15 mL。1.(2023·镇远县月考)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用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B.NO遇O2转化为NO2C.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NOD.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答案:D解析:A.NH3、碳酸氢铵和硫酸铵中的N都是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A错误;B.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都是化合态的氮,不属于氮的固定,B错误;C.氨气和一氧化氮都是化合态的氮,不属于氮的固定,C错误;D.氮气是游离态的氮,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的氨气是化合态的氮,属于氮的固定,D正确;故选D。2.(2024·佳木斯市期末)下列关于氮气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点燃条件下,N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OB.点燃时,N2与金属Mg反应生成Mg3N2,N2作还原剂C.合成氨反应中,N2发生氧化反应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其原因是两个氮原子之间以共价三键结合答案:D解析:A.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A错误;B.点燃时,N2与金属Mg反应生成Mg3N2,N2得电子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B错误;C.合成氨反应中,N2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其原因是两个氮原子之间以共价三键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能量,物质化学性质稳定,D正确;故选D。3.NO2在火箭燃料中作氧化剂,下列有关二氧化氮的说法正确的是( )A.NO2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NO2属于酸性氧化物C.NO2经转化被植物吸收,属于氮的固定D.常温下空气中N2与O2可以化合成NO2答案:A解析:A.NO2 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正确;B.N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故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C.氮的固定是指N2转化为化合物,C错误;D.N2与O2可在放电或高温下反应生成NO,常温下在空气中 N2与 O2不可以化合成NO2,D错误;故答案选A。4.现有NO2、O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2 mL(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是( )A.1.3 mL B.2.4 mLC.3 mL D.4 mL或1.2 mL答案:D解析:根据有关的反应:4NO2+O2+2H2O===4HNO3,3NO2+H2O===2HNO3+NO。设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为V(O2),剩余气体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①若剩余O2,则V剩=V(O2)-×[12 mL-V(O2)]=2 mL。解得V(O2)=4 mL。②若剩余NO,则V剩=×[12 mL-V(O2)-4V(O2)]=2 mL。解得V(O2)=1.2 mL。5.氮氧化物会严重污染大气,所以实验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用NaOH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方程式如下:①NO+NO2+2NaOH===2NaNO2+H2O②2NO2+2NaOH===NaNO2+NaNO3+H2O(1)在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 。(2)在反应②中,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填化学式)。(3)在反应①②中,参加反应的NaOH均为2 mol时,两个反应转移电子数的关系是① ②(填“>”、“=”或“<”)。答案:(1)23∶15 (2)NaNO3 NaNO2 (3)=解析:(1)根据反应①可知,氧化剂(NO2)和还原剂(N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质量之比为23∶15。(2)在反应②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N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氧化产物为NaNO3,还原产物为NaNO2。(3)反应①中2 mol NaOH参加反应,转移1 mol电子,反应②中2 mol NaOH参加反应时,转移1 mol电子。课时测评4 氮气和氮氧化物(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题点一 氮气和氮的固定1.有报道称“氮气能有效减少轮胎的噪音,延长轮胎使用寿命”,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C.在水中溶解度小(通常情况下)D.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氮气是氧化剂答案:B解析:N2在O2中不能燃烧,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N2被O2氧化为NO,B错误。2.自然界中的氮循环部分过程如图所示,有关氮循环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氮过程中,N2可能做还原剂B.硝化过程的反应物中,NH3属于盐C.反硝化过程中,必须有O2的参与D.氮元素可通过氨化过程从无机物转移到有机物中答案:A解析:A.由题图可知,固氮过程中,氮气转化为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时,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氮气为还原剂,故A正确;B.氨气属于气态氢化物,不属于盐,故B错误;C.由题图可知,反硝化过程中,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转化为氮气,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有还原剂参与,不可能有氧气参与,故C错误;D.由题图可知,氮元素可通过氨化过程从有机物转移到无机物中,故D错误;故选A。3.(2024·涟源市期中)下列有关氮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B.医学常用液氮做冷冻剂,在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的不活泼性C.H2与N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反应中N2体现还原性D.电闪雷鸣的雨天,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硝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有N2+O22NO答案:D解析:A.氮气性质稳定的原因是两个氮原子之间共用三对电子,破坏这种结合时需要很高的能量,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A错误;B.液氮汽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与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无关,B错误;C.H2与N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氮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C错误;D.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D正确;故选D。题点二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与用途4.最新的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有关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答案:C解析:A.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故A错误;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生成二氧化氮,故B错误;C.在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直接化合得到一氧化氮,故C正确;D.一氧化氮微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氮,故D错误。5.为除去混入NO中少量的NO2,可将气体通过( )A.Na2CO3溶液 B.NaHCO3溶液C.水 D.无水硫酸铜答案:C解析:将气体通过Na2CO3或NaHCO3溶液都会生成CO2,引入新的杂质;无水硫酸铜与NO2不反应,不能除去NO中的NO2;NO2与H2O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故水洗可除去NO中的NO2,故选C。6.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氧气 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答案:C解析:设NO2为3 mol,涉及的反应有3NO2+H2O===2HNO3+NO、HNO3+NaHCO3===NaNO3+CO2↑+H2O、2Na2O2+2CO2===2Na2CO3+O2、2NO+O2===2NO2,则3 mol NO2生成2 mol HNO3和1 mol NO,通入小苏打溶液后生成2 mol CO2和1 mol NO,通入足量过氧化钠后生成1 mol O2和1 mol NO,1 mol O2和1 mol NO反应后生成1 mol NO2,剩余0.5 mol O2,故最后收集到的气体为1 mol NO2和0.5 mol O2。故答案为C。7.某集气瓶中的气体呈红棕色,加入足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得橙色溶液,气体颜色消失。再拿走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则该气体可能是下列混合气体中的( )A.H2、NO2、NO B.NO2、NO、N2C.NO2、NO、O2 D.NO2、CO2、Br2答案:D解析:某集气瓶中的气体呈红棕色,其中可能含有NO2和Br2中的至少一种;加入足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得橙色溶液,说明气体中一定含有溴蒸气;同时气体颜色消失,再拿走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说明该无色气体中含有NO,NO遇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气体,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由于NO2溶于水时生成HNO3和NO,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则该NO是NO2与水反应产生,因此原气体中一定含有Br2、NO2,根据各个选项的气体成分分析可知合理选项是D。8.将盛有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比是( )A.1∶1 B.1∶2C.1∶3 D.3∶1答案:C解析:将试管倒立于水中,只有NO2和H2O反应,生成的NO与不反应的N2为剩余气体。设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V,NO2的体积为x,根据差量法求解:3NO2+H2O===2HNO3+NO ΔV减3 2x解得:x=,V(N2)=V-=,故=。题点三 探究氮气及其氧化物的性质9.实验室以空气和镁为原料制备Mg3N2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B中可依次加入浓硫酸、NaOH溶液B.若去掉装置C,对产品纯度无影响C.实验时应先加热C,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再加热DD.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尾气答案:C解析:A错,要制备氮化镁,需要除去空气中的氧气、CO2和水蒸气,则装置A、B中可依次加入NaOH溶液、浓硫酸;B错,若去掉装置C,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对产品纯度有影响;C对,实验时,应先加热C,通入一段时间空气除去氧气,然后再加热D;D错,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D中。10.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镁与NO2的反应。已知镁与CO2反应:2Mg+CO22MgO+C。(1)该小组采用类比Mg与CO2反应的思路对Mg与NO2的反应进行预测,写出Mg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用于连接玻璃管的乳胶管均内衬锡纸)。资料信息:2NO2+2NaOH===NaNO3+NaNO2+H2O。①装置A中的试剂是 。②装置B的作用是 。③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 (填字母)。a.通入NO2b.打开弹簧夹c.点燃酒精灯d.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答案:(1)4Mg+2NO24MgO+N2(2)①NaOH溶液 ②收集N2 ③badc解析:(1)由题意可知,Mg与NO2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Mg+2NO24MgO+N2。(2)①由资料信息:2NO2+2NaOH===NaNO3+NaNO2+H2O可知,装置A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NO2。干燥管是尾气处理装置,作用是吸收NO2以避免污染环境。②装置B的作用是利用排水法收集N2。③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b(打开弹簧夹)→a(通入NO2,排尽反应装置中的空气)→d(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c(点燃酒精灯,确认充满NO2后才开始加热)。11.对3NO2+H2O===2HNO3+NO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N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D.在反应中若有6 mol NO2参与反应时,有4 mol电子发生转移答案:D解析:A.二氧化氮既是反应的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硝酸为反应的氧化产物,一氧化氮是还原产物,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A、B错误;C.二氧化氮既是反应的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既不是反应的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C错误;D.反应消耗3 mol二氧化氮,反应转移2 mol电子,则在反应中若有6 mol NO2参与反应时,有4 mol电子发生转移,故D正确;故选D。12.四支相同试管分别充满下列气体:①NO2 ②SO2和Cl2(体积比1∶1) ③NO2和O2(体积比1∶1)④NH3和O2(体积比1∶1),把四支试管倒扣在水槽中,试管水面上升高度为h1、h2、h3、h4,它们的大小顺序为( )A.h2>h1>h3>h4B.h2>h1>h4>h3C.h2>h3>h4>h1D.h2>h3>h1>h4答案:A解析:设四支试管均有8 mol气体。①NO2,试管中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剩余气体为 mol;②SO2和Cl2(体积比1∶1),试管内反应是Cl2+SO2+2H2O===2HCl+H2SO4,剩余气体是0 mol;③NO2和O2(体积比1∶1),则试管内发生的反应是4NO2+O2+2H2O===4HNO3,所以剩余气体是3 mol;④NH3和O2(体积比1∶1),NH3完全溶于水,氧气溶解度较小,最后剩余气体是4 mol;故它们的大小顺序为h2>h1>h3>h4;故选A。13.近几年,我国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同时汽车尾气排放也是目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有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N2为氧化剂,NO为还原产物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催化转化总反应为2NO+O2+4CO4CO2+N2答案:D解析:NO、O2、CO反应产生N2,在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NO是氧化剂,N2为还原产物,A错误;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N2和CO2,其中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而N2是空气成分,不是污染物,B错误;NO和O2在室温下相遇会发生反应生成NO2,而不是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C错误;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知上述转化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4CO2+N2,D正确。14.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1)一定条件下,NO与NO2可以生成一种新的氧化物,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部喷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可循环使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3)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2)2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NO+NO2N2O3(2)使尾气中的NO、NO2被充分吸收 Ca(OH)2(3)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 产品Ca(NO2)2中Ca(NO3)2含量升高(4)3NO+2H+===NO+2NO↑+H2O解析:(1)若NO与NO2反应生成新的氧化物,必然是NO中N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O2中N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生成的氧化物中N的化合价应该介于+2价和+4价之间,即为+3价,据此写出反应方程式:NO+NO2N2O3。(2)气体上升液体下降,这样气液接触充分,使尾气被充分吸收;分析加入的原料及生成物,只有Ca(OH)2微溶于水,所以滤渣的主要成分为Ca(OH)2。(3)当n(NO)>n(NO2)时,NO过量;当n(NO)<n(NO2)时,NO2过量,剩余NO2会与Ca(OH)2反应生成Ca(NO3)2。(4)依据电子得失守恒,NO生成NO时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反应中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可能生成NO或NO2,但在水溶液中NO2会与水反应生成NO,所以最终产物为NO,据此写出离子方程式:3NO+2H+===NO+2NO↑+H2O。15.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NO2和SO2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1)图甲两集气瓶中 (填“上”或“下”)瓶颜色深。(2)图乙中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丙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SO2和NO2反应的产物中有 ,说明NO2在该反应中表现 (填“氧化”或“还原”)性。(4)由图乙和图丙中的现象写出NO2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下 (2)两气体混合后,颜色由红棕色变为无色 (3)NO 氧化 (4)NO2+SO2===NO+SO3解析:(1)NO2呈红棕色,SO2为无色,故下瓶颜色深。(3)NO遇空气被氧化成NO2:2NO+O2===2NO2,“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SO2和NO2反应的产物中有NO,体现了NO2的氧化性。(4)由题给现象可知,NO2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SO2===NO+SO3。(共64张PPT)第1课时 氮气和氮氧化物 第五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1.认识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了解氮的固定的意义。 2.掌握N2的性质。 3.掌握NO、NO2的性质及二者的相互转化。4.掌握NO、NO2与O2混合溶于水的计算。学习目标任务一 氮气与氮的固定新知构建1.氮元素(1)氮原子的结构特点①位: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②构: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③性:一般通过 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2)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①游离态:氮元素主要以氮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②化合态: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土壤和海洋里的硝酸盐和铵盐中。第二周期第ⅤA族共价键交流研讨12.氮气的化学性质根据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氮气分子的结构,推测氮气的化学活性。提示:由于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N≡N)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高温、放电等条件下,氮气可以与氧气、氢气、镁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1)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2)氧化性①N2与H2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点燃条件下与金属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氮的固定(1)含义:将大气中 的氮转化为氮的 的过程。(2)分类游离态化合物4.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交流研讨2(1)大家在吃薯条等膨化食品时,会发现袋子里东西并不多却鼓鼓囊囊的,袋子里填充的是食品级的氮气而非空气,请说出该食品级氮气的作用。提示: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延长食品的保质期;②可以抵御外界潮气的侵入;③保护食品不被压碎。(2)通过同学间交流或查阅资料分析液氮用于医疗手术的原理是什么。提示:液氮挥发,吸收热量,使温度迅速下降,通过极度冷冻将病区细菌迅速杀死,使得病区适宜进行医疗手术。典例应用1.下列关于N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N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不属于氮的固定B.N2+O2 2NO,该反应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C.N2在空气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D.在反应3Mg+N2 Mg3N2中N2作氧化剂√A.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属于生物固氮,A错误;B.汽车中的火花塞在打火过程中能引发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产生的NO会导致空气污染,B正确;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C正确;D.在反应3Mg+N2Mg3N2中,氮由0价变为-3价,氮气是氧化剂,D正确;故选A。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如图所示。(1)过程①称为 ,写出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氮气显 性(填“氧化”或“还原”,下同)。(2)过程②中能通过 的作用将空气中的氮气固定下来,写出③中固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氮气显 性。人工固氮氧化豆科植物根瘤菌还原返回任务二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新知构建1.物理性质物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水溶性NO ______ 气体 — 有毒 ____溶于水NO2 _______ 气体 有_______ 有毒 ____溶于水无色不红棕色刺激性易2.化学性质【实验探究】装置操作 在一支50 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 mL NO,然后吸入5 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观察现象 ①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 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观察现象;②振荡注射器,再观察现象现象 无明显现象 ①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②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实验结论】(1)NO 溶于水;2NO+O2=== ;(2)3NO2+H2O=== 。不2NO22HNO3+NO交流研讨1(1)常温下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吗?为什么?实验室中应该怎样收集一氧化氮?提示:不能。因为发生反应:2NO+O2===2NO2。实验室中应该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氮。(2)农业上有一句俗语“雷雨发庄稼”。其中就涉及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氮气最终转化为硝酸,然后HNO3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硝酸盐,为庄稼提供氮肥。请你结合本节知识,写出氮气转化为硝酸的化学方程式。提示:N2+O2 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交流研讨23.NO、NO2溶于水的相关计算为了有效实现NO和NO2的相互转化,设计如下实验: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100 mL NO。打开止水夹,不断地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使O2进入烧瓶。试计算通入多少毫升O2才能使水充满烧瓶。提示:①2NO+O2===2NO2,②3NO2+H2O===2HNO3+NO,由①×3+②×2得:4NO+3O2+2H2O===4HNO3,即当NO和O2的体积比为4∶3时水可以充满烧瓶,故需通入75 mL O2。归纳总结3NO2+H2O===2HNO3+NO ①2NO+O2===2NO2 ②①×2+②得:4NO2+O2+2H2O===4HNO3典例应用1.正误判断,错误的说明原因。(1)由于NO极易与O2反应,并且其密度与空气相差不多,因此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答案:正确 (2)由于NO2极易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收集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答案:正确(3)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故NO2是酸性氧化物。答案:错误,因为反应3NO2+H2O===2HNO3+NO为氧化还原反应,NO2中N元素化合价由+4价歧化为+5价和+2价,而酸性氧化物是与H2O反应生成对应的酸且化合价不发生变化2.下列关于NO和NO2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B.NO2不能由N2和O2直接化合得到C.NO和NO2均既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D.NO在空气中可以长久地存在√A.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故A错误;B.N2和O2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NO,故B正确;C.NO与氧气反应,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2能与水反应,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D.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不能在空气中长久地存在,故D错误;选B。3.标准状况下,在一不规则的玻璃容器内充满NO2气体后,将其倒置于水槽中,假设容器中的物质不扩散至容器外,则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近似是 。0.045 mol·L-1假设该容器的容积为3 L,则二氧化氮的体积为3 L,则:3NO2+H2O===2HNO3 + NO3×22.4 L 2 mol 1×22.4 L3 L mol 1 L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由3 L变为1 L,则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 L;该溶液的溶质为硝酸,所以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45 mol·L-1。4.将盛有12 mL一氧化氮和36 mL二氧化氮混合气体的烧瓶倒置于水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4 mL,则充入的氧气的体积为 。15 mL或22 mL返回随堂达标演练1.(2023·镇远县月考)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用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 B.NO遇O2转化为NO2C.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NO D.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A.NH3、碳酸氢铵和硫酸铵中的N都是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A错误;B.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都是化合态的氮,不属于氮的固定,B错误;C.氨气和一氧化氮都是化合态的氮,不属于氮的固定,C错误;D.氮气是游离态的氮,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的氨气是化合态的氮,属于氮的固定,D正确;故选D。2.(2024·佳木斯市期末)下列关于氮气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燃条件下,N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OB.点燃时,N2与金属Mg反应生成Mg3N2,N2作还原剂C.合成氨反应中,N2发生氧化反应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其原因是两个氮原子之间以共价三键结合√A.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A错误;B.点燃时,N2与金属Mg反应生成Mg3N2,N2得电子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B错误;C.合成氨反应中,N2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其原因是两个氮原子之间以共价三键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能量,物质化学性质稳定,D正确;故选D。3.NO2在火箭燃料中作氧化剂,下列有关二氧化氮的说法正确的是A.NO2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NO2属于酸性氧化物C.NO2经转化被植物吸收,属于氮的固定D.常温下空气中N2与O2可以化合成NO2√A.NO2 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正确;B.N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故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C.氮的固定是指N2转化为化合物,C错误;D.N2与O2可在放电或高温下反应生成NO,常温下在空气中 N2与 O2不可以化合成NO2,D错误;故答案选A。4.现有NO2、O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2 mL(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是A.1.3 mL B.2.4 mLC.3 mL D.4 mL或1.2 mL√根据有关的反应:4NO2+O2+2H2O===4HNO3,3NO2+H2O===2HNO3+NO。设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为V(O2),剩余气体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①若剩余O2,则V剩=V(O2)- ×[12 mL-V(O2)]=2 mL。解得V(O2)=4 mL。②若剩余NO,则V剩= ×[12 mL-V(O2)-4V(O2)]=2 mL。解得V(O2)=1.2 mL。5.氮氧化物会严重污染大气,所以实验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用NaOH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方程式如下:①NO+NO2+2NaOH===2NaNO2+H2O②2NO2+2NaOH===NaNO2+NaNO3+H2O(1)在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 。23∶15根据反应①可知,氧化剂(NO2)和还原剂(N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质量之比为23∶15。(2)在反应②中,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填化学式)。(3)在反应①②中,参加反应的NaOH均为2 mol时,两个反应转移电子数的关系是① ②(填“>”、“=”或“<”)。NaNO3在反应②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N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氧化产物为NaNO3,还原产物为NaNO2。NaNO2=反应①中2 mol NaOH参加反应,转移1 mol电子,反应②中2 mol NaOH参加反应时,转移1 mol电子。返回课时测评题点一 氮气和氮的固定1.有报道称“氮气能有效减少轮胎的噪音,延长轮胎使用寿命”,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C.在水中溶解度小(通常情况下)D.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氮气是氧化剂√N2在O2中不能燃烧,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N2被O2氧化为NO,B错误。2.自然界中的氮循环部分过程如图所示,有关氮循环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氮过程中,N2可能做还原剂B.硝化过程的反应物中,NH3属于盐C.反硝化过程中,必须有O2的参与D.氮元素可通过氨化过程从无机物转移到有机物中√A.由题图可知,固氮过程中,氮气转化为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时,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氮气为还原剂,故A正确;B.氨气属于气态氢化物,不属于盐,故B错误;C.由题图可知,反硝化过程中,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转化为氮气,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有还原剂参与,不可能有氧气参与,故C错误;D.由题图可知,氮元素可通过氨化过程从有机物转移到无机物中,故D错误;故选A。3.(2024·涟源市期中)下列有关氮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B.医学常用液氮做冷冻剂,在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的不活泼性C.H2与N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反应中N2体现还原性D.电闪雷鸣的雨天,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硝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有N2+O22NO√A.氮气性质稳定的原因是两个氮原子之间共用三对电子,破坏这种结合时需要很高的能量,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A错误;B.液氮汽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与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无关,B错误;C.H2与N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氮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C错误;D.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D正确;故选D。题点二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与用途4.最新的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有关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故A错误;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生成二氧化氮,故B错误;C.在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直接化合得到一氧化氮,故C正确;D.一氧化氮微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氮,故D错误。5.为除去混入NO中少量的NO2,可将气体通过A.Na2CO3溶液 B.NaHCO3溶液C.水 D.无水硫酸铜√将气体通过Na2CO3或NaHCO3溶液都会生成CO2,引入新的杂质;无水硫酸铜与NO2不反应,不能除去NO中的NO2;NO2与H2O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故水洗可除去NO中的NO2,故选C。6.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A.氧气 B.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氧气 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设NO2为3 mol,涉及的反应有3NO2+H2O===2HNO3+NO、HNO3+NaHCO3===NaNO3+CO2↑+H2O、2Na2O2+2CO2===2Na2CO3+O2、2NO+O2===2NO2,则3 mol NO2生成2 mol HNO3和1 mol NO,通入小苏打溶液后生成2 mol CO2和1 mol NO,通入足量过氧化钠后生成1 mol O2和1 mol NO,1 mol O2和1 mol NO反应后生成1 mol NO2,剩余0.5 mol O2,故最后收集到的气体为1 mol NO2和0.5 mol O2。故答案为C。7.某集气瓶中的气体呈红棕色,加入足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得橙色溶液,气体颜色消失。再拿走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则该气体可能是下列混合气体中的A.H2、NO2、NO B.NO2、NO、N2C.NO2、NO、O2 D.NO2、CO2、Br2√某集气瓶中的气体呈红棕色,其中可能含有NO2和Br2中的至少一种;加入足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得橙色溶液,说明气体中一定含有溴蒸气;同时气体颜色消失,再拿走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说明该无色气体中含有NO,NO遇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气体,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由于NO2溶于水时生成HNO3和NO,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则该NO是NO2与水反应产生,因此原气体中一定含有Br2、NO2,根据各个选项的气体成分分析可知合理选项是D。8.将盛有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比是A.1∶1 B.1∶2C.1∶3 D.3∶1√将试管倒立于水中,只有NO2和H2O反应,生成的NO与不反应的N2为剩余气体。设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V,NO2的体积为x,根据差量法求解:3NO2+H2O===2HNO3+NO ΔV减3 2题点三 探究氮气及其氧化物的性质9.实验室以空气和镁为原料制备Mg3N2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A、B中可依次加入浓硫酸、NaOH溶液B.若去掉装置C,对产品纯度无影响C.实验时应先加热C,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再加热DD.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尾气√A错,要制备氮化镁,需要除去空气中的氧气、CO2和水蒸气,则装置A、B中可依次加入NaOH溶液、浓硫酸;B错,若去掉装置C,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对产品纯度有影响;C对,实验时,应先加热C,通入一段时间空气除去氧气,然后再加热D;D错,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D中。10.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镁与NO2的反应。已知镁与CO2反应:2Mg+CO2 2MgO+C。(1)该小组采用类比Mg与CO2反应的思路对Mg与NO2的反应进行预测,写出Mg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题意可知,Mg与NO2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Mg+2NO24MgO+N2。(2)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用于连接玻璃管的乳胶管均内衬锡纸)。资料信息:2NO2+2NaOH===NaNO3+NaNO2+H2O。①装置A中的试剂是 。②装置B的作用是 。③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 (填字母)。a.通入NO2b.打开弹簧夹c.点燃酒精灯d.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NaOH溶液收集N2badc①由资料信息:2NO2+2NaOH===NaNO3+NaNO2+H2O可知,装置A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NO2。干燥管是尾气处理装置,作用是吸收NO2以避免污染环境。②装置B的作用是利用排水法收集N2。③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b(打开弹簧夹)→a(通入NO2,排尽反应装置中的空气)→d(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c(点燃酒精灯,确认充满NO2后才开始加热)。11.对3NO2+H2O===2HNO3+NO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N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D.在反应中若有6 mol NO2参与反应时,有4 mol电子发生转移√A.二氧化氮既是反应的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硝酸为反应的氧化产物,一氧化氮是还原产物,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A、B错误;C.二氧化氮既是反应的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既不是反应的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C错误;D.反应消耗3 mol二氧化氮,反应转移2 mol电子,则在反应中若有6 mol NO2参与反应时,有4 mol电子发生转移,故D正确;故选D。12.四支相同试管分别充满下列气体:①NO2 ②SO2和Cl2(体积比1∶1) ③NO2和O2(体积比1∶1)④NH3和O2(体积比1∶1),把四支试管倒扣在水槽中,试管水面上升高度为h1、h2、h3、h4,它们的大小顺序为A.h2>h1>h3>h4B.h2>h1>h4>h3C.h2>h3>h4>h1D.h2>h3>h1>h4√设四支试管均有8 mol气体。①NO2,试管中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剩余气体为 mol;②SO2和Cl2(体积比1∶1),试管内反应是Cl2+SO2+2H2O===2HCl+H2SO4,剩余气体是0 mol;③NO2和O2(体积比1∶1),则试管内发生的反应是4NO2+O2+2H2O===4HNO3,所以剩余气体是3 mol;④NH3和O2(体积比1∶1),NH3完全溶于水,氧气溶解度较小,最后剩余气体是4 mol;故它们的大小顺序为h2>h1>h3>h4;故选A。13.近几年,我国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同时汽车尾气排放也是目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有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N2为氧化剂,NO为还原产物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催化转化总反应为2NO+O2+4CO 4CO2+N2√NO、O2、CO反应产生N2,在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NO是氧化剂,N2为还原产物,A错误;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N2和CO2,其中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而N2是空气成分,不是污染物,B错误;NO和O2在室温下相遇会发生反应生成NO2,而不是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C错误;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知上述转化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 4CO2+N2,D正确。14.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1)一定条件下,NO与NO2可以生成一种新的氧化物,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NO与NO2反应生成新的氧化物,必然是NO中N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O2中N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生成的氧化物中N的化合价应该介于+2价和+4价之间,即为+3价,据此写出反应方程式:NO+NO2N2O3。(2)上述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部喷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可循环使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填化学式)。使尾气中的NO、NO2被充分吸收 Ca(OH)2气体上升液体下降,这样气液接触充分,使尾气被充分吸收;分析加入的原料及生成物,只有Ca(OH)2微溶于水,所以滤渣的主要成分为Ca(OH)2。(3)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 产品Ca(NO2)2中Ca(NO3)2含量升高当n(NO)>n(NO2)时,NO过量;当n(NO)<n(NO2)时,NO2过量,剩余NO2会与Ca(OH)2反应生成Ca(NO3)2。(4)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2)2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NO2和SO2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1)图甲两集气瓶中 (填“上”或“下”)瓶颜色深。下NO2呈红棕色,SO2为无色,故下瓶颜色深。(2)图乙中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丙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SO2和NO2反应的产物中有 ,说明NO2在该反应中表现 (填“氧化”或“还原”)性。两气体混合后,颜色由红棕色变为无色NO 氧化NO遇空气被氧化成NO2:2NO+O2===2NO2,“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SO2和NO2反应的产物中有NO,体现了NO2的氧化性。(4)由图乙和图丙中的现象写出NO2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2+SO2===NO+SO3由题给现象可知,NO2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SO2===NO+SO3。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第1课时氮气和氮氧化物学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第1课时氮气和氮氧化物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