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 NH3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NH3的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原理、装置,收集、净化方法及制备方法的比较。任务一 氨的实验室制法1.氨的实验室制法[交流研讨] (1)实验室制取氨气时,碱不选用NaOH、KOH,其原因是什么?提示:原因是NaOH、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还会腐蚀试管。(2)某同学根据铵盐受热分解的性质,认为可以采用加热NH4Cl来制备氨气,你怎么看?提示:不可以。NH4Cl分解得到NH3和HCl,两种气体在试管口遇冷反应又生成NH4Cl,得不到氨气。(3)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如何干燥氨气?能否使用氯化钙或浓硫酸干燥?为什么?提示:应该用碱石灰干燥。不能使用氯化钙或浓硫酸干燥,因为氯化钙或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4)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分解都会产生氨,例如硝酸铵分解就不会产生氨。查阅资料可知,185~200 ℃时,硝酸铵分解得到两种氧化物,其中之一是水,请你写出该温度时硝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不注明条件)。提示:硝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NO3===N2O↑+2H2O。2.实验室制取氨的简便方法简便方法 装置 反应原理加热浓氨水 NH3·H2ONH3↑ +H2O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 将浓氨水滴加到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上,消耗浓氨水中的水,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分解产生NH31.在实验室里,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制取纯净干燥氨气的方案,下列方案简易、可行的是( )A.加热氯化铵固体,再通过碱石灰B.在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加入铁触媒,并加热至500 ℃,再通过碱石灰C.加热浓氨水,再通过浓硫酸D.在生石灰中加入浓氨水,再通过碱石灰答案:D2.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中,正确的是(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答案:B解析:①中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NH3和HCl,但在试管口附近两者又能结合生成NH4Cl,所以不能用于制取NH3,A错误;③可用于NH3的发生装置,利用浓氨水和生石灰等制取NH3,B正确;②中的漏斗位置过低,不能防止倒吸,漏斗要紧贴水面,C错误;④的试管口应放一团干燥的棉花,减少NH3与空气的对流,D错误。任务二 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比较1.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装置应用 固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固体(+固体)气体 固体(或液体)+液体―→气体[交流研讨] 用上表中装置对应的字母填写下列空白:气体 反应试剂及条件 反应装置O2 KMnO4或KClO3,加热Na2O2与H2O;H2O2与MnO2SO2 Na2SO3与浓H2SO4Cu与浓H2SO4,加热Cl2 浓盐酸与MnO2,加热浓盐酸与KMnO4H2 稀盐酸与ZnCO2 CaCO3与稀盐酸NH3 NH4Cl与Ca(OH)2,加热浓氨水,加热浓氨水与CaO提示:B C C A A C C C B A C2.气体的收集方法(1)一般方法收集方法 收集气体的类型 收集装置 可收集的 气体(举例)排水法 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O2、H2、 NO、CO等续表收集方法 收集气体的类型 收集装置 可收集的 气体(举例)排空 气法 向上排 空气法 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Cl2、SO2、 NO2、CO2 等向下排 空气法 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H2、NH3等(2)创新方法①从a管进气b管出水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如H2、O2等。②若将广口瓶中的液体更换,还可以收集以下气体:换成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换成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收集二氧化碳,换成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且与水不互溶)收集HCl或NH3。3.常用的防倒吸装置尾气处理时,有些气体要防倒吸,常见的防倒吸装置有:实验室制备气体装置选择的基本思路 1.(2024·云南开远高一期末)实验室里通过加热熟石灰与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备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有刺激性气味。氨气极易溶于硫酸,下列氨气的制备、干燥、收集、检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A.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故A错误;B.氨气为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故B正确;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短管进气长管出气,故C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直接通入硫酸中会引起倒吸,故D错误。2.如图为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六种实验装置,均可根据不同的实验需要在其中加入不同的液体或固体试剂,请用适宜装置的字母完成下列填空:(1)既能用于收集Cl2,又能用于收集NO的装置是 。(2)能用于干燥CO2气体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实验室制取Cl2并检验Cl2部分性质的实验中,用于除去Cl2中HCl杂质的最佳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于尾气吸收并能防止液体倒吸入反应装置中的是 。(5)接在气体制备的连续实验装置中间,用于控制气流平稳的装置是 。答案:(1)AB (2)AEF (3)A (4)ACE (5)D1.(2024·南昌高一检测)下列是中学化学中常见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Cl2 B.HClC.SO2 D.NO答案:D2.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备氨B.用装置乙除去氨中少量水C.用装置丙收集氨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答案:D解析:用装置甲制备氨时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A错误;氨能被浓硫酸吸收,不能用装置乙除去氨中少量水,B错误;氨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但收集气体装置不能密闭,不能用装置丙收集氨,C错误;氨极易溶于水,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可以防止倒吸,D正确。3.(2023·云南玉溪一中高一月考)用所给试剂与图示装置能够制取相应气体的是(夹持仪器略)( )选项 A B C DX中试剂 浓盐酸 双氧水 浓硫酸 浓氨水Y中试剂 MnO2 MnO2 Cu NaOH气体 Cl2 O2 SO2 NH3答案:B4.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试剂 试纸或试液 现象 结论A 浓盐酸、浓硫酸 湿润的pH试纸 变红 HCl为酸性气体B 浓盐酸、二氧化锰 淀粉碘化钾溶液 变蓝 Cl2具有氧化性C 浓氨水、生石灰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NH3溶于水显碱性D 亚硫酸钠、硫酸 品红溶液 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答案:D解析:浓盐酸易挥发,浓硫酸难挥发,且浓硫酸稀释放热,可制备HCl气体,盐酸可以使pH试纸变红,故A正确;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可制备氯气,氯气可氧化KI生成碘,遇淀粉变蓝,故B正确;浓氨水与CaO混合可制备氨气,氨水显碱性,因此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C正确;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其漂白性,故D错误。5.为了在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氨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1)写出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装置和所用样品都正确且能得到干燥氨气的是 (填“甲”、“乙”或“丙”)。(3)检验试管里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装置中肯定收集不到氨气的是 (填“甲”、“乙”或“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1)Ca(OH)2+2NH4Cl2NH3↑+CaCl2+2H2O(2)丙 (3)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色,则证明氨气已经集满(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或浓硝酸放在试管口,若产生大量白烟,则证明氨气已经集满)(4)乙 2NH3+H2SO4===(NH4)2SO4(或NH3+H2SO4===NH4HSO4)解析:(1)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2NH3↑+CaCl2+2H2O。(2)甲中没有干燥装置,得到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乙中浓硫酸能够与氨气发生反应;丙中碱石灰与氨气不反应,能够干燥氨气。(3)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遇红色石蕊试纸显蓝色,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氨气是否已收集满;氨气和氯化氢或硝酸反应可产生大量白烟,所以可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或浓硝酸放在试管口,若产生大量白烟,可证明氨气已经收集满。(4)氨气为碱性气体,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或硫酸氢铵,故乙肯定收集不到氨气。课时测评6 NH3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题点一 氨气的制备1.下列制氨气的装置和所选试剂,错误的是( )答案:C解析:A.该装置是固固加热型制取气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A正确;B.浓氨水受热分解生成氨气,B正确;C.受热分解氯化铵固体得到氨气和氯化氢,二者在试管口冷却又反应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取氨气,C错误;D.氧化钙易吸水,同时放出热量加热体系,浓氨水分解出氨气,D正确;故选C。2.实验室制备气体后,在收集气体时,往往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收集方法,下列收集NH3的方法正确的是( )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D.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答案:B解析: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一种物质,所以实验室收集NH3时只能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3.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下列试剂中最适宜代替NH4Cl的是( )A.(NH4)2SO4B.NH4NO3C.(NH4)2CO3D.浓氨水答案:A解析:A.在加热的条件下硫酸铵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和硫酸钙,A正确;B.硝酸铵受热容易爆炸,B错误;C.碳酸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则氨气中会混入二氧化碳,C错误;D.浓氨水是液体,试管口不能向下,D错误。4.关于实验室制备并收集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试剂A是NH4Cl固体B.棉花的作用是防止收集的气体逸出C.用清洗后未经干燥的试管收集气体D.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验满答案:D解析:A.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气体,但NH3和HCl气体在试管口会化合生成NH4Cl固体,堵塞导气管,NH4Cl固体加热分解法不适于实验室制备氨气,实验室常用加热NH4Cl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备氨气,选项A错误;B.NH3收集时易与空气发生对流,试管口塞棉花的目的是防止NH3与空气对流,确保收集纯净NH3,选项B错误;C.氨气极易溶于水,未干燥试管会使氨气大量溶解,选项C错误;D.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可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集满,选项D正确。题点二 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5.下列气体中,既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又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是( )A.HBr B.NO2C.SO2 D.NH3答案:A解析:A.HBr是酸性气体,具有还原性,既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又不能用碱石灰干燥,A符合题意;B.NO2不能用碱石灰干燥,能用浓硫酸干燥,B不符合题意;C.SO2是酸性气体,能用浓硫酸干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C不符合题意;D.NH3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能用碱石灰干燥,D不符合题意。6.下列气体在实验室中常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的是( )A.Cl2 B.O2C.H2 D.NH3答案:A解析: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A正确;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B错误;C.活泼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不需要加热,C错误;D.浓氨水和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水不需要加热,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不能使用该装置,D错误。7.(2023·四川南充高一统考)关于实验装置与试剂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作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的发生装置B.用装置②吸收NH3可防倒吸C.装置③可用于验证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NO2气体答案:C解析: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的反应需要加热,A不正确;B.NH3易溶于水,装置②中的煤油不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所以装置②不可用于吸收NH3,B不正确;C.装置③中,往烧瓶内滴入水,看到气球体积膨胀,则表明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从而表明NH3易溶于水,所以装置③可用于验证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C正确;D.NO2易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所以装置④不可用于收集NO2气体,D不正确。8.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尾气的装置如图,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X 收集气体 YA 碱石灰 NH3 稀硫酸B P2O5 Cl2 NaOH溶液C P2O5 H2 NaOH溶液D 碱石灰 NO NaOH溶液答案:B解析: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时应 “短进长出”,故A错误;B.五氧化二磷是酸性干燥剂,氯气用五氧化二磷干燥,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长进短出”,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注意防倒吸,故B正确;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时应 “短进长出”,多余的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C错误;D.NO和碱石灰不反应,NO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错误。9.(2023·广州白云中学高一期中)实验室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干燥、收集气体的是( )A.以MnO2、浓盐酸为原料,制备Cl2B.以石灰石、盐酸为原料,制备CO2C.以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为原料,加热制备NH3(碱性气体)D.以锌粒、稀盐酸为原料,制备H2答案:B解析:A.以MnO2、浓盐酸为原料,制备Cl2需要加热,缺少加热装置,A错误;B.以石灰石、盐酸为原料,制备CO2,固体、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CO2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收集时“长进短出”,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B正确;C.以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为原料,加热制备NH3(碱性气体),该装置不是固固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且氨气和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C错误;D.以锌粒、稀盐酸为原料,制备H2,H2密度比空气小,应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或收集时“短进长出”,尾气不与NaOH溶液反应,D错误。10.(2024·湖北宜昌高一期中)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反应原理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NH3极易溶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中使用“多孔球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B.装置B中X溶液为饱和Na2CO3溶液,主要作用是吸收混合气中的HClC.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OD.利用锥形瓶中所得物质制备Na2CO3固体,还需经历过滤、洗涤、干燥及焙烧等过程答案:D解析:A.使用“多孔球泡”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NH3的吸收速率,不能防止倒吸,A项错误;B.Na2CO3溶液与CO2、HCl均能发生反应,X溶液应为饱和NaHCO3溶液,B项错误;C.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C项错误;D.NaHCO3固体受热分解得到Na2CO3固体,利用锥形瓶中所得NaHCO3制备Na2CO3固体时,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及焙烧等过程,D项正确。11.室温下,用收集到的氯气与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关闭)。(1)为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气体a是 (填化学式)。(2)填充下列表格: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打开K1,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向试管中注入气体a(约是气体b的3倍),关闭K1,恢复室温 试管内出现白烟并在试管内壁凝结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K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NH3(2)①8NH3+3Cl2===N2+6NH4Cl ②烧杯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中 ③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试管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发生倒吸解析:(1)为使两气体充分混合,则应将密度小的NH3从注射器经长导管进入试管底部,NH3上升的过程中,与Cl2充分混合。(2)打开K1,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向试管中注入约3倍于b气体的a气体,氨过量;关闭K1,恢复室温,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白烟,而后有白色固体凝结在试管内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H3+3Cl2===N2+6NH4Cl。再打开K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中,原因是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试管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发生倒吸。12.(2023·山东菏泽高一期末)氮化铬(CrN)难溶于水,常用作耐磨涂层。添加到机械部件能够增强它们的润滑性和耐磨损性。实验室可用无水氯化铬(CrCl3)与氨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与加热装置省略)。已知无水CrCl3易潮解,高温下能被氧气氧化。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以下部分装置制取干燥的NH3,相应的连接顺序是 → → (填接口字母编号,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2)实验开始时,通入NH3一段时间后再加热装置A,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A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需间歇性微热m处导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同学认为该装置有一个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 e f(2)排出装置中的空气(3)4NH3+CrCl3CrN+3NH4Cl 防止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堵塞导管造成危险(4)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A中(5)缺少尾气处理装置解析:(1)制取氨水应该用生石灰和浓氨水,用碱石灰干燥,故顺序为b→e→f;(2)实验开始时,通入NH3一段时间后再加热装置A,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3)装置A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白烟为氯化铵,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CrCl3CrN+3NH4Cl;实验过程中需间歇性微热m处导管,其原因是防止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堵塞导管造成危险;(4)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A中;(5)该装置有一个缺陷,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共57张PPT)第3课时 NH3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第五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1.掌握实验室制取NH3的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原理、装置,收集、净化方法及制备方法的比较。学习目标任务一 氨的实验室制法新知构建1.氨的实验室制法向下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交流研讨(1)实验室制取氨气时,碱不选用NaOH、KOH,其原因是什么?提示:原因是NaOH、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还会腐蚀试管。(2)某同学根据铵盐受热分解的性质,认为可以采用加热NH4Cl来制备氨气,你怎么看?提示:不可以。NH4Cl分解得到NH3和HCl,两种气体在试管口遇冷反应又生成NH4Cl,得不到氨气。(3)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如何干燥氨气?能否使用氯化钙或浓硫酸干燥?为什么?提示:应该用碱石灰干燥。不能使用氯化钙或浓硫酸干燥,因为氯化钙或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4)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分解都会产生氨,例如硝酸铵分解就不会产生氨。查阅资料可知,185~200 ℃时,硝酸铵分解得到两种氧化物,其中之一是水,请你写出该温度时硝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不注明条件)。提示:硝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NO3===N2O↑+2H2O。2.实验室制取氨的简便方法简便方法 装置 反应原理加热浓氨水NH3·H2O NH3↑+H2O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 将浓氨水滴加到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上,消耗浓氨水中的水,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分解产生NH3典例应用1.在实验室里,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制取纯净干燥氨气的方案,下列方案简易、可行的是A.加热氯化铵固体,再通过碱石灰B.在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加入铁触媒,并加热至500 ℃,再通过碱石灰C.加热浓氨水,再通过浓硫酸D.在生石灰中加入浓氨水,再通过碱石灰√2.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中,正确的是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①中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NH3和HCl,但在试管口附近两者又能结合生成NH4Cl,所以不能用于制取NH3,A错误;③可用于NH3的发生装置,利用浓氨水和生石灰等制取NH3,B正确;②中的漏斗位置过低,不能防止倒吸,漏斗要紧贴水面,C错误;④的试管口应放一团干燥的棉花,减少NH3与空气的对流,D错误。返回任务二 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比较新知构建1.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装置应用 固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固体(+固体) 气体 固体(或液体)+液体―→气体交流研讨用上表中装置对应的字母填写下列空白:气体 反应试剂及条件 反应装置O2 KMnO4或KClO3,加热 Na2O2与H2O;H2O2与MnO2 SO2 Na2SO3与浓H2SO4 Cu与浓H2SO4,加热 Cl2 浓盐酸与MnO2,加热 浓盐酸与KMnO4 H2 稀盐酸与Zn CO2 CaCO3与稀盐酸 NH3 NH4Cl与Ca(OH)2,加热 浓氨水,加热 浓氨水与CaO 提示:B C C A A C C C B A C2.气体的收集方法(1)一般方法收集方法 收集气体的类型 收集装置 可收集的气体(举例)排水法 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等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 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等向下排空气法 密度 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等O2、H2、NO、COCl2、SO2、NO2、CO2H2、NH3大于小于(2)创新方法①从a管进气b管出水可收集 ,如 等。②若将广口瓶中的液体更换,还可以收集以下气体:换成饱和食盐水收集 ,换成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收集 ,换成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且与水不互溶)收集 。难溶于水的气体H2、O2氯气二氧化碳HCl或NH33.常用的防倒吸装置尾气处理时,有些气体要防倒吸,常见的防倒吸装置有: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备气体装置选择的基本思路典例应用1.(2024·云南开远高一期末)实验室里通过加热熟石灰与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备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有刺激性气味。氨气极易溶于硫酸,下列氨气的制备、干燥、收集、检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故A错误;B.氨气为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故B正确;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短管进气长管出气,故C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直接通入硫酸中会引起倒吸,故D错误。2.如图为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六种实验装置,均可根据不同的实验需要在其中加入不同的液体或固体试剂,请用适宜装置的字母完成下列填空:(1)既能用于收集Cl2,又能用于收集NO的装置是 。(2)能用于干燥CO2气体的装置是________。(3)在实验室制取Cl2并检验Cl2部分性质的实验中,用于除去Cl2中HCl杂质的最佳装置是_______。(4)用于尾气吸收并能防止液体倒吸入反应装置中的是 。(5)接在气体制备的连续实验装置中间,用于控制气流平稳的装置是 。AB AEFA ACED返回随堂达标演练1.(2024·南昌高一检测)下列是中学化学中常见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A.Cl2 B.HClC.SO2 D.NO√2.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备氨 B.用装置乙除去氨中少量水C.用装置丙收集氨 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用装置甲制备氨时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A错误;氨能被浓硫酸吸收,不能用装置乙除去氨中少量水,B错误;氨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但收集气体装置不能密闭,不能用装置丙收集氨,C错误;氨极易溶于水,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可以防止倒吸,D正确。3.(2023·云南玉溪一中高一月考)用所给试剂与图示装置能够制取相应气体的是(夹持仪器略)√选项 A B C DX中试剂 浓盐酸 双氧水 浓硫酸 浓氨水Y中试剂 MnO2 MnO2 Cu NaOH气体 Cl2 O2 SO2 NH34.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选项 试剂 试纸或试液 现象 结论A 浓盐酸、浓硫酸 湿润的pH试纸 变红 HCl为酸性气体B 浓盐酸、二氧化锰 淀粉碘化钾溶液 变蓝 Cl2具有氧化性C 浓氨水、生石灰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NH3溶于水显碱性D 亚硫酸钠、硫酸 品红溶液 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浓盐酸易挥发,浓硫酸难挥发,且浓硫酸稀释放热,可制备HCl气体,盐酸可以使pH试纸变红,故A正确;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可制备氯气,氯气可氧化KI生成碘,遇淀粉变蓝,故B正确;浓氨水与CaO混合可制备氨气,氨水显碱性,因此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C正确;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其漂白性,故D错误。5.为了在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氨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1)写出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 2NH3↑+CaCl2+2H2O。(2)实验装置和所用样品都正确且能得到干燥氨气的是 (填“甲”、“乙”或“丙”)。丙甲中没有干燥装置,得到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乙中浓硫酸能够与氨气发生反应;丙中碱石灰与氨气不反应,能够干燥氨气。(3)检验试管里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色,则证明氨气已经集满(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或浓硝酸放在试管口,若产生大量白烟,则证明氨气已经集满)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遇红色石蕊试纸显蓝色,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氨气是否已收集满;氨气和氯化氢或硝酸反应可产生大量白烟,所以可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或浓硝酸放在试管口,若产生大量白烟,可证明氨气已经收集满。(4)上述装置中肯定收集不到氨气的是 (填“甲”、“乙”或“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乙2NH3+H2SO4===(NH4)2SO4(或NH3+H2SO4===NH4HSO4)氨气为碱性气体,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或硫酸氢铵,故乙肯定收集不到氨气。返回课时测评题点一 氨气的制备1.下列制氨气的装置和所选试剂,错误的是√A.该装置是固固加热型制取气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A正确;B.浓氨水受热分解生成氨气,B正确;C.受热分解氯化铵固体得到氨气和氯化氢,二者在试管口冷却又反应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取氨气,C错误;D.氧化钙易吸水,同时放出热量加热体系,浓氨水分解出氨气,D正确;故选C。2.实验室制备气体后,在收集气体时,往往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收集方法,下列收集NH3的方法正确的是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 D.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一种物质,所以实验室收集NH3时只能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3.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下列试剂中最适宜代替NH4Cl的是A.(NH4)2SO4B.NH4NO3C.(NH4)2CO3D.浓氨水√A.在加热的条件下硫酸铵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和硫酸钙,A正确;B.硝酸铵受热容易爆炸,B错误;C.碳酸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则氨气中会混入二氧化碳,C错误;D.浓氨水是液体,试管口不能向下,D错误。4.关于实验室制备并收集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试剂A是NH4Cl固体B.棉花的作用是防止收集的气体逸出C.用清洗后未经干燥的试管收集气体D.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验满√A.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气体,但NH3和HCl气体在试管口会化合生成NH4Cl固体,堵塞导气管,NH4Cl固体加热分解法不适于实验室制备氨气,实验室常用加热NH4Cl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备氨气,选项A错误;B.NH3收集时易与空气发生对流,试管口塞棉花的目的是防止NH3与空气对流,确保收集纯净NH3,选项B错误;C.氨气极易溶于水,未干燥试管会使氨气大量溶解,选项C错误;D.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可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集满,选项D正确。题点二 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5.下列气体中,既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又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是A.HBr B.NO2C.SO2 D.NH3√A.HBr是酸性气体,具有还原性,既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又不能用碱石灰干燥,A符合题意;B.NO2不能用碱石灰干燥,能用浓硫酸干燥,B不符合题意;C.SO2是酸性气体,能用浓硫酸干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C不符合题意;D.NH3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能用碱石灰干燥,D不符合题意。6.下列气体在实验室中常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的是A.Cl2B.O2C.H2D.NH3√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A正确;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B错误;C.活泼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不需要加热,C错误;D.浓氨水和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水不需要加热,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不能使用该装置,D错误。7.(2023·四川南充高一统考)关于实验装置与试剂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①可用作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的发生装置B.用装置②吸收NH3可防倒吸C.装置③可用于验证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NO2气体√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的反应需要加热,A不正确;B.NH3易溶于水,装置②中的煤油不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所以装置②不可用于吸收NH3,B不正确;C.装置③中,往烧瓶内滴入水,看到气球体积膨胀,则表明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从而表明NH3易溶于水,所以装置③可用于验证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C正确;D.NO2易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所以装置④不可用于收集NO2气体,D不正确。8.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尾气的装置如图,下列方案正确的是选项 X 收集气体 YA 碱石灰 NH3 稀硫酸B P2O5 Cl2 NaOH溶液C P2O5 H2 NaOH溶液D 碱石灰 NO NaOH溶液√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时应 “短进长出”,故A错误;B.五氧化二磷是酸性干燥剂,氯气用五氧化二磷干燥,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长进短出”,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注意防倒吸,故B正确;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时应 “短进长出”,多余的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C错误;D.NO和碱石灰不反应,NO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错误。9.(2023·广州白云中学高一期中)实验室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干燥、收集气体的是A.以MnO2、浓盐酸为原料,制备Cl2B.以石灰石、盐酸为原料,制备CO2C.以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为原料,加热制备NH3(碱性气体)D.以锌粒、稀盐酸为原料,制备H2√A.以MnO2、浓盐酸为原料,制备Cl2需要加热,缺少加热装置,A错误;B.以石灰石、盐酸为原料,制备CO2,固体、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CO2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收集时“长进短出”,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B正确;C.以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为原料,加热制备NH3(碱性气体),该装置不是固固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且氨气和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C错误;D.以锌粒、稀盐酸为原料,制备H2,H2密度比空气小,应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或收集时“短进长出”,尾气不与NaOH溶液反应,D错误。√10.(2024·湖北宜昌高一期中)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反应原理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NH3极易溶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A中使用“多孔球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B.装置B中X溶液为饱和Na2CO3溶液,主要作用是吸收混合气中的HClC.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H+===CO2↑+H2OD.利用锥形瓶中所得物质制备Na2CO3固体,还需经历过滤、洗涤、干燥及焙烧等过程A.使用“多孔球泡”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NH3的吸收速率,不能防止倒吸,A项错误;B.Na2CO3溶液与CO2、HCl均能发生反应,X溶液应为饱和NaHCO3溶液,B项错误;C.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C项错误;D.NaHCO3固体受热分解得到Na2CO3固体,利用锥形瓶中所得NaHCO3制备Na2CO3固体时,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及焙烧等过程,D项正确。11.室温下,用收集到的氯气与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关闭)。(1)为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气体a是 (填化学式)。NH3为使两气体充分混合,则应将密度小的NH3从注射器经长导管进入试管底部,NH3上升的过程中,与Cl2充分混合。(2)填充下列表格: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打开K1,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向试管中注入气体a(约是气体b的3倍),关闭K1,恢复室温 试管内出现白烟并在试管内壁凝结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K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NH3+3Cl2===N2+6NH4Cl烧杯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中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试管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发生倒吸打开K1,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向试管中注入约3倍于b气体的a气体,氨过量;关闭K1,恢复室温,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白烟,而后有白色固体凝结在试管内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H3+3Cl2===N2+6NH4Cl。再打开K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中,原因是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试管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发生倒吸。12.(2023·山东菏泽高一期末)氮化铬(CrN)难溶于水,常用作耐磨涂层。添加到机械部件能够增强它们的润滑性和耐磨损性。实验室可用无水氯化铬(CrCl3)与氨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与加热装置省略)。已知无水CrCl3易潮解,高温下能被氧气氧化。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以下部分装置制取干燥的NH3,相应的连接顺序是 → _____ → (填接口字母编号,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bef制取氨水应该用生石灰和浓氨水,用碱石灰干燥,故顺序为b→e→f;(2)实验开始时,通入NH3一段时间后再加热装置A,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实验开始时,通入NH3一段时间后再加热装置A,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3)装置A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需间歇性微热m处导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堵塞导管造成危险装置A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白烟为氯化铵,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CrCl3 CrN+3NH4Cl;实验过程中需间歇性微热m处导管,其原因是防止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堵塞导管造成危险;(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A中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A中;(5)有同学认为该装置有一个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缺少尾气处理装置该装置有一个缺陷,缺少尾气处理装置。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第3课时NH3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学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第3课时NH3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