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综合练习)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综合练习)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初三年级综合练习化学试卷
2025.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选择题(共10分)
注意: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选项的序号涂黑。
1.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甲骨刻字 B.铁水铸锅 C.陶瓷烧制 D.海水晒盐
2.氦气能代替氢气作为飞艇的填充气体,其优势在于
A.通电能发光 B.无气味 C.化学性质稳定 D.密度小
3.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氧气 B. 汞 C.金刚石 D.氯化钠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5.2024年5月15日“全国低碳日”的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美丽中国”。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 日常生活中,尽量各使用一次性餐具
B.节约用电, 及时关闭不讲用的电器
C.尽量选择步行不公交等方式出行
D.减少使用塑料袋和过度包装物
6.布洛芬常用于镇痛、解热,其化学式为 C13H18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洛芬属于氧化物 B.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 1 个氧分子
C.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90 D.布洛芬中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6:9
7.宋代李重元在《忆王孙·夏词》中写到“过雨荷花满院香”。从微观角度分析,花香飘满院的合理解释是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的体积变大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8.实验室用KMnO 制取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较纯净的 O 。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合理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B.先向试管中加入 KMnO 固体,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C.实验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再点燃酒精灯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9.如图为H O 的转化和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①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 转化②中产生O 、H 的体积比为2:1
C.转化③为置换反应
D.转化④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缓温室效应加剧
10.新制氯水中含有一种酸——次氯酸(HClO),次氯酸能消毒杀菌,但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HClO光照2HCl+O2↑下图是新制氯水光照分解时有关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150s,光照时间越长,产生氧气越多 B.0-150s,氯离子浓度增大,且溶液酸性增强
C.光照150s后,加入石蕊溶液,不变色 D.新制氯水光照时间越长,杀菌能力越弱
非选择题(共40分)
11.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 氮元素 。
(2)3个氮原子 。
(3) 氮气 。
12. C919大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其机壳采用了铝锂合金材料。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1)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
(2)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3)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为 。
13.“水”与“火”虽然性格迥异,但它们的力量都推动着人类的进步。
I.水是万物之源、全命之本。
(1)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取水→沉降→过滤→活性炭净水→含氯物质消毒杀菌,流程中过滤的作用是除去水中的 杂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为 。
Ⅱ.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对火的探索与利用。
(2)人类从钻木取火抵抗野曾入侵,到现在运用各种燃料烹饪加工食品,人类制造和控制火的技术不断更新,燃料燃烧过程中能 大量的热(填“放出”或“吸收”)。
(3)水能灭火,利用的灭火原理有隔绝氧气和 。
14.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当空气受SO 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 含量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X的化学式为 。
(2)为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转化为乙烯(C H )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
(3)煤的气化过程会产生物质A和B,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该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 。
(其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
15.金属是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材料。
I.人类活动和使用金属大致的历史年代如图所示。
(1)青铜和黄金可打造成不同形状制品,利用了金属物理性质中的 。
(2)《淮南万毕术》提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
(3)冶炼生铁过程中,一氧化碳与赤铁矿主要成分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
Ⅱ.探究金属铁锈蚀的条件。
用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铁钉锈蚀的研究。 一段,问任该在A、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中铁钉严重锈蚀。
(4)由试管A、B、C中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 (填化学式)等作用的结果。
(5)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目的是 。
(6)由试管C、D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6. 下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应称量 g NaCl。
(2) 需加水 mL。
(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 g,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17.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30℃时,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
(2) 60℃时, 在10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固体, 充分搅拌。
a.所得溶液是 ①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b.将上述溶液降温至30℃,可析出硝酸钾晶体 ② g,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 (填“>”、“=”或“<”)45.8%。
18.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 装置(填字母)。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3)有两位同学对B装置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装置如图乙和内所示,其中可行的是 (填“乙”或“丙”)。
(4)如图F 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剂生质是 。
19.项目小组对影响过氨化氢分解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实验1:在试管①中插入4%的H O 溶液5mL,伸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如图1)。
实验2:在试管②和③中各加入4%的 H O 溶液5mL,分别将试管放在0℃和60℃中,观察现象(如图2)。
实验3:常温下取4%的 H O 溶液,研究pH对H O 分解所得溶液中溶氧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
(1)实验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未复燃,实验结论是 。
(2)实验2观察到试管③中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
(3)由图3可知:溶氧量随pH变化的趋势是 。(2分)
20. 书写。(1分)
答案
1、C
2、C
3、A
4、B
5、A
6、D
7、D
8、D
9、B
10、C
11、(1) N
(2) 3N
(3) N
12、(1) Al
(2) 13
(3) 26.98
13、(1) 不溶性;吸附
(2) 放出
(3)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14、(1) CaCO
(2)
(3) 1:2
15、(1) 延展性
(2) 强
(3)
(4) O 、H O
(5) 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6) 盐溶液能加快铁的锈蚀
16、(1) 18
(2) 82
(3) 50
17(1) 45.8
(2) a. 不饱和
b. ②15;③ <
18 ;C
(2) B
(3) 丙
(4)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9(1) 常温下H O 分解速率较慢
(2)
(3) 溶氧量随pH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