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微练17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课件 练习,2份打包,含解析)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微练17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课件 练习,2份打包,含解析)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练习

资源简介

专题微练17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1.下列过程与水解反应无关的是(  )
A.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脂
B.重油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烃
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基酸
D.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2.下列事实能证明HA是弱酸的是(  )
①0.1 mol·L-1 HA溶液中通入HCl,c(A-)减小 ②0.1 mol·L-1 HA溶液可以使石蕊溶液变红 ③常温下,0.1 mol·L-1 HA溶液中c(H+)<0.1 mol·L-1 ④相同温度下,0.1 mol·L-1 HA溶液的导电能力比0.1 mol·L-1 H2SO4溶液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大庆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10-13 mol·L-1,则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B.室温下,中和pH和体积均相等的氨水、NaOH溶液,后者所需盐酸的物质的量多
C.氨水和盐酸混合后,若溶液呈中性,则c(Cl-)>c()
D.相同温度下,pH相等的盐酸、CH3COOH溶液中c(Cl-)=c(CH3COO-)
4.(2024·广东六校联考)某二元弱酸H2A在常温下的电离常数Ka1=1.0×10-2,Ka2=2.6×1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H2A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则变小
B.0.1 mol·L-1 H2A溶液中:c(H+)>2c(A2-)+c(HA-)>c(OH-)
C.对H2A溶液升温,溶液的pH变小
D.0.1 mol·L-1 NaHA溶液呈酸性
5.已知溶剂分子结合H+的能力会影响酸给出H+的能力,某温度下部分酸在冰醋酸中的pKa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子式 HClO4 H2SO4 HCl HNO3
pKa=-lgKa 4.87 7.24(一级) 8.9 9.4
A.HClO4在冰醋酸中的电离方程式:HClO4+CH3COOH+CH3
B.在冰醋酸中酸性:HClO4>H2SO4>HCl>HNO3
C.结合H+的能力:H2O>CH3COOH
D.相同温度下醋酸在液氨中的pKa大于其在水中的pKa
6.(2024·重庆质检)常温下的下列溶液,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盐酸逐滴滴入氨水中至过量,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B.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
C.向0.1 mol·L-1 NaHS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则有:Kw>Ka1(H2S)·Ka2(H2S)
D.pH计测得SO2和CO2饱和溶液的pH,前者小于后者,则有: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
7.已知含磷废水中的磷以磷酸及其盐的形式存在。某温度下,磷酸的pKa与溶液的pH的关系如图,该温度下向初始pH=6的含磷废水中加入CaCl2可以得到Ca5(PO4)3OH沉淀而实现废水除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温度下,磷酸的Ka2=10-7.21
B.若逐渐增大该废水的pH,溶液中c(HP)将随之不断增大
C.pH=6的该废水中离子浓度存在关系:c(H2P)>c(HP)>c(P)
D.该废水除磷的离子反应有:3H2P+5Ca2++H2OCa5(PO4)3OH↓+7H+
8.常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CH3COOH溶液的性质(已知常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8×10-5):
实验1:用pH试纸测定0.1 mol·L-1 CH3COOH溶液的pH,测得pH约为3
实验2:向20.0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10.00 mL 0.1 mol·L-1 NaOH溶液
实验3:向20.0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4:将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加入CH3COOH,水的电离程度变大
B.实验2反应后溶液中:c(CH3COOH)+c(H+)=c(CH3COO-)+c(OH-)
C.实验3反应后的溶液中:溶液pH=7
D.实验4混合后的溶液中:c(CH3COO-)>c(H+)>c(OH-)
9.(2024·淮北质检)黑色HgS的水溶性很差。已知:HgS+2H+Hg2++H2S平衡常数K=10-30.8,Ksp(HgS)=10-51.8,Ksp(FeS)=10-17.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降低pH可以增大HgS的溶解量
B.可将H2S气体通入Hg2+水溶液中制备HgS
C.H2S的电离平衡常数的乘积Ka1·Ka2=10-20
D.用FeS除废水中Hg2+:FeS(s)+Hg2+(aq)HgS(s)+Fe2+(aq),平衡常数K=1034.6
10.(2024·长春质检)向10.00 mL 0.50 mol·L-1 NaHCO3溶液中滴加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观察到明显产生浑浊时,停止滴加;取少量所得浑浊液加热,记录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 序号 c(CaCl2) /(mol·L-1) 滴加CaCl2溶液时的实验现象 加热浑浊液时的实验现象
① 0.05 至1.32 mL时产生明显浑浊,但无气泡产生 有较多气泡生成
② 0.005 至15.60 mL时产生明显浑浊,但无气泡产生 有少量气泡生成
③ 0.000 5 至20 mL未见浑浊 -
A.①中产生浑浊的原因是c(Ca2+)·c(C)>Ksp(CaCO3)
B.未加热前①和②中发生反应:2HC+Ca2+CaCO3↓+H2CO3
C.加热浊液产生气泡主要是因为CaCO3受热分解产生了更多的CO2
D.向上述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0.5 mol·L-1 CaCl2溶液,可能同时产生浑浊和气泡
11.某同学设计下述实验检验[Ag(NH3)2]Cl溶液中的Ag+,实验如表:
实验编号 实验 滴管内试剂 现象
Ⅰ 6滴0.1 mol·L-1 KCl溶液 无明显现象
Ⅱ 6滴0.1 mol·L-1 KI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Ⅲ 6滴0.1 mol·L-1 HCl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Ⅳ 6滴饱和KCl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中的c(Ag+)较小,不足以与Cl-沉淀
B.Ⅱ中存在平衡:AgI(s)Ag+(aq)+I-(aq)
C.Ⅲ说明NH3与H+的结合能力小于与Ag+的结合能力
D.配离子与其他离子能否反应,其本质是平衡移动的问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专题微练17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1.B 解析 热的纯碱溶液因碳酸根离子水解而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可用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脂,A项不符合题意;重油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裂化或裂解反应生成小分子烃,与水解反应无关,B项符合题意;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C项不符合题意; Fe3+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Fe(OH)3,加热能增大Fe3+ 的水解程度,D项不符合题意。
2.B 解析 ①0.1 mol·L-1 HA溶液中通入HCl,c(A-)减小,说明HA是弱酸,通入HCl抑制了它的电离才会使c(A-)减小;②使石蕊溶液变红只能说明溶液显酸性,不能证明HA是弱酸;③常温下,0.1 mol·L-1 HA如果是强酸,完全电离c(H+)=0.1 mol·L-1,如果是弱酸才会部分电离使c(H+)<0.1 mol·L-1;④H2SO4是二元强酸,HA即使是一元强酸,在相同温度下,0.1 mol·L-1的HA溶液的导电能力也会比0.1 mol·L-1 H2SO4溶液弱,所以该事实不能说明HA的强弱。综上所述,能证明HA是弱酸的是①③,故选B。
3.D 解析 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10-13 mol·L-1,水的电离被抑制,若为酸溶液,溶液显酸性,若为碱溶液,溶液显碱性,A项错误;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室温下,中和pH和体积均相等的氨水、NaOH溶液,前者所需盐酸的物质的量多,B项错误;室温下,盐酸和氨水混合后,若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c(Cl-)+c(OH-),则c(N)=c(Cl-),C项错误;盐酸和醋酸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分别为c(H+)=c(Cl-)+c(OH-)、c(H+)=c(CH3COO-)+c(OH-),pH相等的两溶液中c(H+)、c(OH-)不变,所以溶液中c(Cl-)=c(CH3COO-),D项正确。
4.A 解析 =,加入少量NaOH固体,氢离子浓度减小,Ka1不变,所以变大,A项错误;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HA-)+2c(A2-)+c(OH-),所以c(H+)>2c(A2-)+c(HA-),由于氢氧根只由水电离产生,所以浓度最低,B项正确;对H2A溶液升温,促进H2A的电离,溶液的pH变小,C项正确;0.1 mol·L-1 NaHA溶液中,HA-既发生水解又发生电离,其电离平衡常数为Ka2=2.6×10-7,水解平衡常数为Kh===1.0×10-12,电离平衡常数大于水解平衡常数,说明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D项正确。
5.D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高氯酸在冰醋酸中部分电离出高氯酸根离子和CH3COOH,电离方程式为HClO4+CH3COOH+CH3,A项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四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常数的大小顺序为HClO4>H2SO4>HCl>HNO3,则在冰醋酸中酸性的强弱顺序为HClO4>H2SO4>HCl>HNO3,B项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在水中完全电离的四种强酸在冰醋酸中均不能完全电离,说明水分子结合氢离子的能力强于醋酸,C项正确;相同温度下醋酸在液氨中的电离程度大于在水中的电离程度,所以在液氨中的pKa小于其在水中的pKa,D项错误。
6.D 解析 酸和碱都会抑制水的电离,将盐酸逐滴滴入氨水中至过量,当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时,氯化铵水解促进水的电离,盐酸过量水的电离又会受到抑制,故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A项正确;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等浓度的碳酸钠的水解程度更大,则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B项正确;0.1 mol·L-1 NaHS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NaHS溶液呈碱性,说明HS-的水解大于电离,Kh2即>Ka2,即Kw>Ka1·Ka2,C项正确;SO2和CO2饱和溶液浓度不同,不能由pH大小得出酸性强弱,D项错误。
7.B 解析 由磷酸的pKa与溶液的pH的关系图可知Ka1=10-2.12、Ka2=10-7.21、Ka3=10-12.36。该温度下,由关系图可知pH=pKa2=7.21,即Ka2=10-7.21,A项正确;逐渐增大该废水的pH过程中,含磷微粒的变化是H3PO4H2PHPP,因此溶液中c(HP)将先增大后减小,B项错误;pH=6时,因为Ka2==10-7.21,所以===10-1.21<1,即c(H2P)>c(HP),因为Ka3==10-12.36,所以===10-6.36<1,即c(HP)>c(P),故c(H2P)>c(HP)>c(P),C项正确;因为向含磷废水中加入CaCl2可以得到Ca5(PO4)3OH沉淀,因此废水除磷过程中存在离子反应3H2P+5Ca2++H2OCa5(PO4)3OH↓+7H+,D项正确。
8.D 解析 实验1 CH3COOH溶液中存在CH3COOHCH3COO-+H+,H+抑制水的电离,A项错误;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中n(CH3COOH)=n(CH3COONa),由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物料守恒2c(Na+)=c(CH3COOH)+c(CH3COO-),得出c(CH3COOH)+2c(H+)=c(CH3COO-)+2c(OH-),B项错误;实验3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是CH3COONa,CH3COO-水解使溶液呈碱性,C项错误;CH3COOH为弱酸,将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H3COOH过量,混合溶液呈酸性,故混合后的溶液中c(CH3COO-)>c(H+)>c(OH-),D项正确。
9.C 解析 已知HgS+2H+Hg2++H2S,降低pH,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HgS的溶解量增大,A项正确;HgS的溶解平衡为HgS(g)Hg2+(aq)+S2-(aq),可将H2S气体通入Hg2+水溶液中,S2-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可制备HgS,B项正确;H2S的电离平衡常数的乘积Ka1·Ka2====10-21,C项错误;用FeS除去废水中Hg2+的反应为FeS(s)+Hg2+(aq)HgS(s)+Fe2+(aq),平衡常数K=====1034.6,D项正确。
10.C 解析 ①中能产生碳酸钙沉淀,说明c(Ca2+)·c(C)>Ksp(CaCO3),A项正确;未加热前①和②不放出二氧化碳,说明碳酸未饱和,加热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未加热前①和②中发生反应2HC+Ca2+CaCO3↓+H2CO3,B项正确;结合B项分析知,加热浊液产生气泡主要是因为H2CO3受热分解生成了CO2,C项错误;向上述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0.5 mol·L-1 CaCl2溶液,可能发生反应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可能同时产生浑浊和气泡,D项正确。
11.C 解析 25 ℃时,Ksp(AgCl)>Ksp(AgI),对比实验Ⅰ和Ⅱ,说明Ⅰ中的c(Ag+)较小,不足以与Cl-沉淀,A项正确;Ⅱ中产生黄色沉淀即生成AgI沉淀,AgI沉淀存在溶解平衡AgI(s)Ag+(aq)+I-(aq),B项正确;根据Ⅰ和Ⅲ的实验现象,说明[Ag(NH3)2]Cl和氢离子反应,有大量银离子生成,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AgCl沉淀,则Ⅲ中NH3与H+的结合能力强于与Ag+的结合能力,C项错误;通过对比实验Ⅰ和Ⅲ可知,NH3与H+的结合使[Ag(NH3)2]+(aq)Ag+(aq)+2NH3(aq)正向移动,即配离子与其他离子能否反应,其本质是平衡移动的问题,D项正确。(共30张PPT)
专题微练17 溶液中的离子
反应与平衡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1.下列过程与水解反应无关的是(  )
A.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脂
B.重油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烃
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基酸
D.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热的纯碱溶液因碳酸根离子水解而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可用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脂,A项不符合题意;重油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裂化或裂解反应生成小分子烃,与水解反应无关,B项符合题意;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C项不符合题意; Fe3+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Fe(OH)3,加热能增大Fe3+ 的水解程度,D项不符合题意。
解析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2.下列事实能证明HA是弱酸的是(  )
①0.1 mol·L-1 HA溶液中通入HCl,c(A-)减小 ②0.1 mol·L-1 HA溶液可以使石蕊溶液变红 ③常温下,0.1 mol·L-1 HA溶液中c(H+)<
0.1 mol·L-1 ④相同温度下,0.1 mol·L-1 HA溶液的导电能力比
0.1 mol·L-1 H2SO4溶液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①0.1 mol·L-1 HA溶液中通入HCl,c(A-)减小,说明HA是弱酸,
解析
通入HCl抑制了它的电离才会使c(A-)减小;②使石蕊溶液变红只能说明溶液显酸性,不能证明HA是弱酸;③常温下,0.1 mol·
L-1 HA如果是强酸,完全电离c(H+)=0.1 mol·L-1,如果是弱酸才会部分电离使c(H+)<0.1 mol·L-1;④H2SO4是二元强酸,HA即使是一元强酸,在相同温度下,0.1 mol·L-1的HA溶液的导电能力也会比0.1 mol·L-1 H2SO4溶液弱,所以该事实不能说明HA的强弱。综上所述,能证明HA是弱酸的是①③,故选B。
解析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3.(2024·大庆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10-13 mol·L-1,则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B.室温下,中和pH和体积均相等的氨水、NaOH溶液,后者所需盐酸的物质的量多
C.氨水和盐酸混合后,若溶液呈中性,则c(Cl-)>c()
D.相同温度下,pH相等的盐酸、CH3COOH溶液中c(Cl-)=c(CH3COO-)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10-13 mol·L-1,水的电离被抑制,若为酸溶液,溶液显酸性,若为碱溶液,溶液显碱性,A项错误;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室温下,中和pH和体积均相等的氨水、NaOH溶液,前者所需盐酸的物质的量多,B项错误;室温下,盐酸和氨水混合后,若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c(Cl-)+c(OH-),则c(N)=c(Cl-),
解析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C项错误;盐酸和醋酸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分别为c(H+)=c(Cl-)+
c(OH-)、c(H+)=c(CH3COO-)+c(OH-),pH相等的两溶液中c(H+)、c(OH-)不变,所以溶液中c(Cl-)=c(CH3COO-),D项正确。
解析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解析
5.已知溶剂分子结合H+的能力会影响酸给出H+的能力,某温度下部分酸在冰醋酸中的pKa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ClO4在冰醋酸中的电离方程式:HClO4+CH3COOH +
CH3
B.在冰醋酸中酸性:HClO4>H2SO4>HCl>HNO3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分子式 HClO4 H2SO4 HCl HNO3
pKa=-lgKa 4.87 7.24(一级) 8.9 9.4
C.结合H+的能力:H2O>CH3COOH
D.相同温度下醋酸在液氨中的pKa大于其在水中的pKa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由表格数据可知,高氯酸在冰醋酸中部分电离出高氯酸根离子和CH3,电离方程式为HClO4+CH3COOH +
CH3,A项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四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常数的大小顺序为HClO4>H2SO4>HCl>HNO3,则在冰醋酸中酸性的强弱顺序为HClO4>H2SO4>HCl>HNO3,B项正确;由表格数
解析
据可知,在水中完全电离的四种强酸在冰醋酸中均不能完全电离,说明水分子结合氢离子的能力强于醋酸,C项正确;相同温度下醋酸在液氨中的电离程度大于在水中的电离程度,所以在液氨中的pKa小于其在水中的pKa,D项错误。
解析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6.(2024·重庆质检)常温下的下列溶液,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盐酸逐滴滴入氨水中至过量,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B.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
C.向0.1 mol·L-1 NaHS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则有:Kw>
Ka1(H2S)·Ka2(H2S)
D.pH计测得SO2和CO2饱和溶液的pH,前者小于后者,则有: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解析
7.已知含磷废水中的磷以
磷酸及其盐的形式存在。
某温度下,磷酸的pKa与
溶液的pH的关系如图,该温度下向初始pH=6的含磷废水中加入CaCl2可以得到Ca5(PO4)3OH沉淀而实现废水除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温度下,磷酸的Ka2=10-7.21
B.若逐渐增大该废水的pH,溶液中c(HP)将随之不断增大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C.pH=6的该废水中离子浓度存在关系:c(H2P)>c(HP)>c(P)
D.该废水除磷的离子反应有:3H2P+5Ca2++H2O===Ca5(PO4)3OH↓+
7H+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解析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解析
8.常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CH3COOH溶液的性质(已知常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8×10-5):
实验1:用pH试纸测定0.1 mol·L-1 CH3COOH溶液的pH,测得pH约为3
实验2:向20.0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10.00 mL 0.1 mol·L-1 NaOH溶液
实验3:向20.0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实验4:将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加入CH3COOH,水的电离程度变大
B.实验2反应后溶液中:c(CH3COOH)+c(H+)=c(CH3COO-)+c(OH-)
C.实验3反应后的溶液中:溶液pH=7
D.实验4混合后的溶液中:c(CH3COO-)>c(H+)>c(OH-)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实验1 CH3COOH溶液中存在CH3COOH CH3COO-+H+,H+抑制水的电离,A项错误;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中n(CH3COOH)=
n(CH3COONa),由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物料守恒2c(Na+)=c(CH3COOH)+c(CH3COO-),得出c(CH3COOH)+
2c(H+)=c(CH3COO-)+2c(OH-),B项错误;实验3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是CH3COONa,CH3COO-水解使溶液呈碱性,C项错误;
解析
CH3COOH为弱酸,将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H3COOH过量,混合溶液呈酸性,故混合后的溶液中c(CH3COO-)>c(H+)>c(OH-),D项正确。
解析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9.(2024·淮北质检)黑色HgS的水溶性很差。已知:HgS+2H+
Hg2++H2S平衡常数K=10-30.8,Ksp(HgS)=10-51.8,Ksp(FeS)=10-17.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降低pH可以增大HgS的溶解量
B.可将H2S气体通入Hg2+水溶液中制备HgS
C.H2S的电离平衡常数的乘积Ka1·Ka2=10-20
D.用FeS除废水中Hg2+:FeS(s)+Hg2+(aq)===HgS(s)+Fe2+(aq),平衡常数K=1034.6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解析
10.(2024·长春质检)向10.00 mL 0.50 mol·L-1 NaHCO3溶液中滴加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观察到明显产生浑浊时,停止滴加;取少量所得浑浊液加热,记录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实验 序号 c(CaCl2) /(mol·L-1) 滴加CaCl2溶液时的实验现象 加热浑浊液时的实验现象
① 0.05 至1.32 mL时产生明显浑浊,但无气泡产生 有较多气泡生成
② 0.005 至15.60 mL时产生明显浑浊,但无气泡产生 有少量气泡生成
③ 0.000 5 至20 mL未见浑浊 -
A.①中产生浑浊的原因是c(Ca2+)·c(C)>Ksp(CaCO3)
B.未加热前①和②中发生反应:2HC+Ca2+===CaCO3↓+H2CO3
C.加热浊液产生气泡主要是因为CaCO3受热分解产生了更多的CO2
D.向上述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0.5 mol·L-1 CaCl2溶液,可能同时产生浑浊和气泡
①中能产生碳酸钙沉淀,说明c(Ca2+)·c(C)>Ksp(CaCO3),A项正确;未加热前①和②不放出二氧化碳,说明碳酸未饱和,加热
解析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未加热前①和②中发生反应2HC+Ca2+===CaCO3↓+H2CO3,B项正确;结合B项分析知,加热浊液产生气泡主要是因为H2CO3受热分解生成了CO2,C项错误;向上述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0.5 mol·L-1 CaCl2溶液,可能发生反应CaCl2+2NaHCO3===CaCO3↓+2NaCl+
CO2↑+H2O,可能同时产生浑浊和气泡,D项正确。
解析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11.某同学设计下述实验检验[Ag(NH3)2]Cl溶液中的Ag+,实验如表: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实验编号 实验 滴管内试剂 现象
Ⅰ 6滴0.1 mol·L-1 KCl溶液 无明显现象
Ⅱ 6滴0.1 mol·L-1 KI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Ⅲ 6滴0.1 mol·L-1 HCl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Ⅳ 6滴饱和KCl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中的c(Ag+)较小,不足以与Cl-沉淀
B.Ⅱ中存在平衡:AgI(s) Ag+(aq)+I-(aq)
C.Ⅲ说明NH3与H+的结合能力小于与Ag+的结合能力
D.配离子与其他离子能否反应,其本质是平衡移动的问题
25 ℃时,Ksp(AgCl)>Ksp(AgI),对比实验Ⅰ和Ⅱ,说明Ⅰ中的c(Ag+)较小,不足以与Cl-沉淀,A项正确;Ⅱ中产生黄色沉淀即生
解析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成AgI沉淀,AgI沉淀存在溶解平衡AgI(s) Ag+(aq)+I-(aq),B项正确;根据Ⅰ和Ⅲ的实验现象,说明[Ag(NH3)2]Cl和氢离子反应,有大量银离子生成,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AgCl沉淀,则Ⅲ中NH3与H+的结合能力强于与Ag+的结合能力,C项错误;通过对比实验Ⅰ和Ⅲ可知,NH3与H+的结合使[Ag(NH3)2]+(aq) Ag+(aq)+
2NH3(aq)正向移动,即配离子与其他离子能否反应,其本质是平衡移动的问题,D项正确。
解析
1
5
6
7
8
9
10
11
2
3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