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15th March
Consumer Rights Day
校园消费进行时
青春权益不掉队
3·15国家消费者权益日教育宣传主题班会
目
录
常见侵权案例
01
消费者权益日
02
如何理性消费
03
维护自身权益
04
3 15
Day
Part 01
常见侵权案例
1.妈妈给我买了一个造型精美的毛绒玩具,拿到手就闻到刺鼻气味。玩了几天后,我频繁咳嗽,去医院检查,原来是玩具材质不合格,甲醛等有害物质挥发导致,这是典型的玩具侵权案例。
2.我买了一个塑料水杯,用来喝水。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子有异味,且我出现了轻微的肠胃不适。检测发现,杯子材质在高温下会释放有害物质,属于侵权产品。
常见侵权案例
3.我买了一支外观可爱的水彩笔,笔身散发着奇特香味。用它画画没多久,手部皮肤开始发红瘙痒,医生检查后告知,是水彩笔中有害物质超标,属于 “毒” 水彩笔,侵害了我的健康权益。
4.妈妈购买了一款智能手表,使用几天后发现定位功能不准,经常出现偏差,导致她无法准确掌握我的位置。原来是手表的定位芯片质量不佳,商家产品功能不实,侵犯了我的权益。
常见侵权案例
5.买了一个充电式手电筒,充电时突然冒烟起火,虽未造成严重火灾,但烧坏了附近的桌子。经检测,手电筒的充电线路设计存在缺陷,商家产品侵权无疑。
6.在街边小吃摊买了一串烤面筋,吃后不久就开始上吐下泻。去医院诊断,是烤面筋在制作过程中卫生不达标,被细菌污染,小吃摊侵犯了我的食品安全权。
常见侵权案例
3 15
Day
Part 02
消费者权益日
消费者权益日起源
设立背景
1962 年 3 月 15 日,美国总统约翰 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 “四项权利”,即:有权获得安全保障;有权获得正确资料;有权自由决定选择;有权提出消费意见。
正式确立
1983 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 3 月 15 日为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中国消费者权益日
引入时间
1987 年 9 月,中国消费者协会被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接受为正式成员。从 1991 年开始,中国每年都会在 3 月 15 日举办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相关知识。
历年主题
每年中国消费者协会都会根据当年的消费热点等确定一个主题,如 2023 年主题是 “提振消费信心”,2024 年主题是 “助力经济发展”。2025年中国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是“共筑满意消费” 。
1983年5月,河北省新乐县成立了消费者协会,这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消费者组织。1984年8月,广东省广州市成立了消费者委员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城市消费者组织。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成为中国第一个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7年9月被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接受为正式成员。
中国
消费者协会
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性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消费者合理、科学消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中国消费者协会宗旨
1.会徽为金黄色,象征着中国保护消费者权益事业的辉煌。
2.底色为绿色,象征着这一伟大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3.3·15字样:反映保护消费者权益事业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也显示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全国各地消费者协会在这一事业中的历史作用。
4.睁大的眼睛:表明消费者协会时刻关注并提供消费信息,监督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5.一双环形的手:寓意消费者协会与社会各界共同承担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
6.地球造型:亦为舒展的人形,寄予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的国际性及与人权保护的重要关系。
中国消费者协会会徽
相关法律
随着中国消费者保护运动的快速发展,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次会议全票通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4年1月1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
2014年3月15日,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施行,主要从4方面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如强化经营者义务、规范网络购物等新的消费方式、建立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等。从此,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3 15
Day
Part 03
如何理性消费
如何理性消费
制定预算
根据收入和固定支出,如房租、水电费等,制定每月或每周的预算计划,为各类支出设定合理限额,如餐饮、购物、娱乐等,将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这有助于控制总体消费,避免超支。
明确需求
在购物前,尤其是购买大件商品或非必需品时,先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列出需求清单,按照紧急和重要程度排序,优先满足必要需求,避免因冲动购买不必要的商品。
如何理性消费
比较选择
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不要急于做决定,而是多比较不同品牌、商家的价格和质量。通过线上线下对比、查看用户评价等方式,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选项。
避免冲动消费
遇到促销活动或销售人员的推荐时,要保持冷静,避免受到 “限时抢购”“特价优惠” 等营销手段的影响。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冷静期,例如 24 小时,过了这个时间再考虑是否真的要购买。
如何理性消费
注重实用性
购买商品时注重其实际功能和质量,而非仅仅追求品牌、外观或潮流。选择耐用、实用的商品,虽然可能价格较高,但从长期来看更经济实惠。
消费记录
养成记录每笔消费的习惯,通过记账软件或手写账本,详细记录每一笔支出的金额、时间、用途等信息。定期回顾消费记录,分析支出情况,找出可以优化的部分。
如何理性消费
建立储蓄目标
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和未来规划,设定明确的储蓄目标,如为购买房产、储备教育基金或养老做准备等。将储蓄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目标,与消费规划相结合,确保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能为未来积累财富。
合理使用信用卡
如果使用信用卡,要了解信用卡的规则和利率,避免因逾期还款产生额外费用。将信用卡消费纳入预算管理,确保每月能够按时全额还款,避免产生高额利息和滞纳金。
如何理性消费
学习消费知识
关注消费领域的资讯和知识,了解市场动态、商品价格走势、消费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信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章、参加讲座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消费素养,使自己在消费决策中更加理性和明智。
学习理财知识
了解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投资、保险、养老规划等,有助于从更宏观的角度规划个人财务。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实现财富的增值,为理性消费提供更坚实的经济基础。
3 15
Day
Part 04
维护自身权益
维护自身权益
“7日”:产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内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修理。
“15日”:产品自售出之日起15天内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换货或者修理。
“三包有效期”:“三包”有效期为自开具发票之日起计算。在“三包”有效期内修理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商品,消费者可凭修理记录和证明调换商品。
维权小贴士
消费者9大权益
1.安全权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知情权 :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包括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信息。
3.选择权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4.公平交易权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消费者9大权益
5.求偿权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6.结社权 :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的权利。
7.知识获取权 :消费者有权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
8.受尊重权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
9.监督批评权 :消费者有权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批评和建议,对违法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消费前注意事项
选择正规商家
优先选择有良好信誉、经营规范的商家进行消费。可以通过查看商家的营业执照、经营资质、消费者评价等方式,评估商家的可信度。对于一些不知名的或信誉不佳的商家,要谨慎消费。
保存证据
在消费前,要注意保存好与消费相关的证据,如广告宣传资料、商品说明书、交易合同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日后维权的重要依据。
消费中注意事项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
在签订合同或协议时,务必仔细阅读每一项条款,特别是涉及价格、质量、服务内容、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确保自己清楚了解并同意所有条款后再签字。对于模糊不清或不合理的条款,要及时与商家沟通并要求解释或修改。
消费中注意事项
索要发票和凭证
消费后一定要向商家索要正规发票或其他有效消费凭证,并妥善保存。发票是证明消费行为发生的重要证据,上面应注明商品或服务的名称、金额、购买时间等信息,在出现质量问题或其他纠纷时,发票是维权的关键依据。
现场检查商品或服务
在接收商品或享受服务时,要当场仔细检查商品的外观、质量、功能等是否与商家描述一致,服务是否符合约定标准。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向商家提出,要求更换、修理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维权途径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根据具体的消费问题,可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诉,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行政部门会根据法律法规对商家进行调查处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如果争议金额较大或通过其他途径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可以根据与商家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若没有仲裁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维权途径
与商家协商解决
如果在消费后发现问题,首先应尝试与商家直接沟通协商,以友好、理性的方式向商家说明情况,提出合理的诉求,如退货、换货、维修或赔偿等,争取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若与商家协商无果,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其他相关调解组织投诉。可以拨打 12315 投诉热线,或通过全国 12315 平台、当地消费者协会的官方网站等渠道进行投诉。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