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调研测试
九年级化学试卷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棉线织布 B. 楠木制舟 C. 粮食酿酒 D. 沙里淘金
2. 化学的发展是无数科学家共同努力而来的。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B. 张青莲测定了铟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C. 屠呦呦提取了青蒿素
D. 道尔顿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块状固体药品 B. 闻气体的气味
C. 熄灭酒精灯 D. 氧气验满
明代的《本草纲目》记载古法酿酒:“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 “蒸令气上……其清如水”与下列净水实验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A. 用明矾沉降 B. 过滤 C. 用活性炭吸附 D. 蒸馏
5. “烧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实验室经常购买瓶装无水乙醇使用,其瓶身应该贴上下列标志中的
A. B. C. D.
6. “味极浓烈”,能闻到“烧酒”的浓烈气味,从微观角度解释是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体积很小 D. 分子质量很小
7.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2价 B. FeSO4——硫酸亚铁
C. Na+——钠离子 D. C60——60个碳原子
8.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 厨房天然气泄露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C.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砍掉大火蔓延前线的树木
9. 下图是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R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 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B. 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C. 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y的值为8 D. R原子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是
10.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验证甲烷燃烧生成的和 B.探究生石灰遇水放热
C.证明能与水发生反应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 A B. B C. C D. D
11. 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的物质只能是金刚石 B. b点物质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C. c点物质与b点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D. a点物质完全燃烧可以得到b点物质
12.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炭黑制作墨汁 碳具有还原性
B 用粮食酿醋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C 用井水洗衣服,产生泡沫较少 井水中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
D 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云雾景象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A. A B. B C. C D. D
13.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合理的是
A.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的改变,所以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阴离子带负电荷,所以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 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有多种,所以有多种生成物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 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所以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
14. 基于“宏观一微观一符号”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 从物质类别上看:图示物质中有 2 种氧化物
B. 从微观构成上看:图示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 从元素价态上看: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D. 从表示方法上看:化学方程式为:
15. 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更准确地比较不同颗粒大小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如图1所示,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②表示的是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
B. a点表示某种颗粒大小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已停止
C. 等质量不同颗粒大小的碳酸钙参加反应,粉末状碳酸钙产生的CO2质量更多
D. 对比曲线①②中c、d两点可知,产生相同质量的CO2,粉末状碳酸钙用时更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其中16题7分,17题8分,18-21题每题各10分,共55分)
16. 燃料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酉阳杂俎》记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梦溪笔谈》记载:“子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
(1)“石脂水”,即石油是一种_______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密度比水___________。
(2)“扫其烟为墨”,产生黑烟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为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4)在现代根据石油中各成分___________不同可分离得到液化石油气,写出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科普阅读与科学史话】
17. Ⅰ.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一种外观似冰且遇火即燃的结晶化合物,其分子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具有笼状结构(如图1)。
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当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时,会立即分解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甲烷。可燃冰燃烧值高、污染小,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原材料(水和天然气)、高压和___________。
(2)可燃冰被视为“未来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请写出一种我县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 当今世界能源储量中,可燃冰居首位
C. 可燃冰的能量密度约为煤的十倍
(4)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世界领先,将可燃冰进行二次能源开发意义重大。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备合成气(主要成分是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火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一直试图征服“火”。
(5)钻木取火:将木屑放置在木板上,木棒轻轻钻动,便可着火。该实验中木屑提供的燃烧条件为___________。
(6)火石取火: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火花先引燃艾绒,艾绒容易着火是因为艾绒的着火点___________(填“高”或“低”)。
(7)发展到今天,家庭用的燃料大多是天然气,燃烧不充分时会出现黄色火焰,这时可调大天然气灶___________(填“空气”或“天然气”)进气量。
18. 现有图1实验装置图,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①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2)若用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则在图1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只能选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某同学利用图2的装置,通过排水法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请将图2补画完整___________。实验后,若采用仰视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则实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___________(填“=”“>”或“<”)。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5)气体发生装置在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再往长颈漏斗中加水,若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但该装置不能控制反应速率,图3中能控制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19. 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在以上易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兴趣小组为确定草酸的分解产物中有哪些含碳的氧化物,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草酸的分解产物中有哪些含碳的氧化物?
【猜想与假设】
(1)猜想1:只有; 猜想2:___________; 猜想3:有和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进行实验】基于猜想3,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2)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分解产物从左至右依次通过各装置 A中___________ 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
E中黑色粉末变为___________色,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
(3)装置A、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中的反应体现了有______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
(5)有同学从安全、环保角度考虑,认为该实验装置存在不足,改进的方法为___________。
20.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化学式是_____。
(2)分离空气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Ⅰ、分离液态空气法:液态空气气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沸点:氮气_____氧气(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此过程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Ⅱ、用分子筛分离: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氮气_____氧气(选填“>”、“=”、“<”)。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氮原子,“”表示催化剂,观察下列围观图,合成氨气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微观粒子变化顺序为_____(将下面三张图用序号排列)。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当容器中氨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氨的含量较高的是_____(填字母)。
A. 200大气压和300℃
B. 200大气压和500℃
C. 400大气压和300℃
D. 400大气压和500℃
(6)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是:,则R化学式是_____。
21. 我国提出2060年前要实现“碳中和”。减排战略即捕集、利用与储存。如图是利用的一种方法。
(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反应I中,理论上产生的和体积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已知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要产生的,理论上可消耗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调研测试
九年级化学试卷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B
【4~6题答案】
【答案】4. D 5. A 6. B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其中16题7分,17题8分,18-21题每题各10分,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不可 ②. 小
(2)石油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碳颗粒
(3)提供充足的氧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 ①. 沸点 ②.
【科普阅读与科学史话】
【17题答案】
【答案】(1)低温 (2)太阳能(合理即可) (3)A
(4)
(5)可燃物 (6)低
(7)空气
【18题答案】
【答案】(1)试管 (2) ①. B ②. ③.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3) ①. ②. >
(4)AC (5) ①. 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②. ab
【19题答案】
【答案】(1)只有CO2
(2) 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红 ③. 一氧化碳##CO
(3) ①. ②.
(4)还原性 (5)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20题答案】
【答案】(1)N2 (2) ①. 低于 ②. 物理 ③. 大于
(3)
(4) ①. CBA ②. 降低 (5)C
(6)H2O
【21题答案】
【答案】(1)3:1 (2)2:1
(3)水##H2O (4)解:设产生8kgCH3OH,理论上可消耗CO2的质量是x。
解得x=11kg。
答:要产生8kg的CH3OH,理论上可消耗CO2的质量是11kg。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调研测试
九年级化学答题卡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2
3
6
7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其中16题7分,17题8分,18-21题每题各10分,共
55分)
:
16、(1)
(填“可”或“不可”),
(2)
(3)
(写一点即可)。

(4)
(2分):
17、(1)
(2)
(合理即可)。

(3)
(填序号)。
(4)
(2分)。
(5)
(6)
(填“高”或“低”)。
(7)
(填“空气”或“天然气”)。
18、(1)

(2)
(填字母编号),
(2分)。

(3)请将图2补画完整。
20.0mL(填“=”“>”或“<”)。
(4)
(填字母编号)。
图2

(5)
(填字母)。
九年级化学答题卡第1页共2页
19、(1)猜想2:
(2)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分解产物从左
A中
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C0,
至右依次通过各
装置
E中黑色粉末变为
色,F中澄清
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
石灰水变浑浊

(3)
(2分)、
(2分)。
(4)
(5)
20、
(1)
(2)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填“物理”或
“化学”)。
(选填“>”、“=”、“<”)。
(3)
(2分)。
(4)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
(填字母)。
(6)
21、(1)
(2分)。(2)
(2分)。(3)
(1分)。

(4)(写出计算过程)(5分)
九年级化学答题卡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