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威海市多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7页,共70分,考试时间80分钟。2.所有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中的答案无效。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Fe—56 S—32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中华文学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A. 铁杵成针 B. 花香四溢 C. 木已成舟 D. 伐薪烧炭2. 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的使用不正确的是A. 滴加液体 B. 加入锌粒C. 取固体粉末 D. 倾倒液体3. 荣成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海水经日晒可以获得氯化钠等物质。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钠可制取钠和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钠离子:B. 氯气是由氯原子构成C. 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文字表达式为:氯化钠→钠+氯气D. 电解熔融氯化钠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4. 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以便煤气泄漏时人们易于察觉。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 乙硫醇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B. 乙硫醇由碳、氢、硫三种原子构成C. 乙硫醇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D. 乙硫醇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 我国科学家利用氮化硼首次制备出一种薄如蝉翼的光学晶体——转角菱方氮化硼。氮元素和硼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原子质量不同 D. 核外电子数不同6.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A 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 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B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原子种类不同C 氢气有可燃性,氧气没有可燃性 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D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起 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A. A B. B C. C D. D7.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铁的冶炼技术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赤铁矿和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分别是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价B. 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是C. 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都属于化合物D. 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比氧化铁的高8. 科学家运用了模型建构方法探索原子的结构。下列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过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B. 汤姆孙等人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微粒,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C. 卢瑟福等人通过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是合理D. 基于新的事实和证据,科学家会不断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9. 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分类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B. 微粒观: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金属C. 能量观: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因此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 变化观: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10. 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下列关于变化①和变化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C. 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实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互转化D. 上述变化中涉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11. 松花蛋,亦称皮蛋,为我国传统特色蛋类加工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料泥是由生石灰(氧化钙)、纯碱(碳酸钠)、食盐、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等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得。在向原料中加水时,应缓慢进行,并不断搅拌,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导致温度升高。此外原料中还可加入少量硫酸锌改变松花蛋的品质。料泥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温馨提示:铝能与强碱反应,所以制作松花蛋不能用铝制容器;强碱有腐蚀性,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戴上胶皮手套;松花蛋含有碱性物质,味涩,蘸着食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呈酸性)吃,可去涩味,味道更好。(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上述文字中提到的物质,完成下表内容。物质名称 氧化钙 碳酸钠 氢氧化钙 硫酸锌 氢氧化钾 铝 硫化氢 (硫元素显-2价)化学式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构成物质的微粒(写微粒符号)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2)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可以是物质的类别、性质、变化、用途等。①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将上述文字中加点的4种物质分类,你的标准______,所包含的物质有______。②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划线内容,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过程______(填“吸收”或“释放”)能量,导致温度升高。③从物质性质的角度总结醋酸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12. 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和常见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周期表空白处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_。(2)请从上表中查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3)第二周期的金属元素共有______种。(4)图2中,a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已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2,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为______,该原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___(选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5)图2所示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选填字母,下同),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6)f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填粒子符号)。从原子结构解释f粒子和b粒子构成物质的过程______。13.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对某河水水样(水样中含有泥沙、可溶性矿物质和细菌等)进行净化处理。方案一:模拟自来水厂生产过程的设计流程如图所示(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应选用的装置如图所示,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2)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异味等。(3)新型自来水消毒剂二氧化氯,其消毒杀菌能力优于氯气,消毒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氯气消毒时的臭味。工业上通常用亚氯酸钠和氯气反应制取二氧化氯,同时还生成氯化钠,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亚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4)通常状况下:①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熔点为,沸点为。③易溶于水。④二氧化氯见光分解生成氯气和氧气。⑤二氧化氯易与碱反应。上述描述属于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属于二氧化氯发生的化学变化的是______。方案二: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河水(5)将饮用水瓶和纱布、活性炭等组合成图所示装置进行水的净化。其中,装置制作较合理的是______(选填“A”或“B”),你的理由是______。(6)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水外观澄清透明,能否直接饮用?谈谈你的看法______。归纳总结: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______(将序号排序)。A.分析混合物成分 B.明确物质分离方法 C.对比物质性质差异14. 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氢气的制取方法、储存方式、应用优势等展开探究。任务一:调查氢气制取方法获取氢气方法多样,其中利用光伏和风力产生的电力进行水的电解制氢,是一种应用广泛且技术成熟的途径。(1)该装置中产生氧气的电极为______(填“正”或“负”)极,电解水时的能量转化方式为______,理论上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______。任务二:调研氢能储存方式储氢是实现氢能广泛应用的重要环节,分为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前者包括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吸附等储存方式,后者将氢气转化为其他化合物进行储存。(2)从微观角度解释,氢气能被压缩储存的原因是______。(3)“液氨储氢”的原理是氢气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液氨储氢”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储氢,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______。任务三:探究氢能应用优势【提出问题】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原因是什么?【进行实验】(4)设计纯净氢气与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对比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第一步,分别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氢气和天然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 ______ 均有水生成______ ______ 天然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氢气燃烧不生成二氧化碳。【反思评价】通过上述实验对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生成物只有水,无污染。(5)小组同学进行图1所示实验(氢气、天然气均完全燃烧),将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成图2所示曲线,对实验及曲线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三、计算题(共5分)15. 蔗糖(化学式为)是红糖、白糖和冰糖的主要成分,是生活中常用的甜味剂。已知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2,请完成下列计算(均要写出计算过程)。(1)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2)蔗糖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3)68.4g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多少克葡萄糖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68.4g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威海市多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D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11题答案】【答案】(1) ①. CaO ②. Na2CO3 ③. Ca(OH)2 ④. ZnSO4 ⑤. KOH ⑥. Al ⑦. H2S ⑧. ⑨. ⑩. . . . Al . H2S(2) ①. 是由是盐 ②. 硫酸锌 ③. ④. 化合反应 ⑤. 释放 ⑥. 能与碱发生反应【12题答案】【答案】(1)Si (2)16.00(3)2##两##二 (4) ①. 16 ②. b(5) ①. c和f ②. c、d、e、g(6) ①. 失去 ②. Mg2+ ③. f是镁原子,b是氧原子,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个,易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形成氧离子;1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1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由镁离子与氧离子构成氧化镁这种物质【13题答案】【答案】(1) ①. 过滤 ②. 引流(2)吸附 (3) ①. ②. +3(4) ①. ①②③ ②. ⑤ ③. ④(5) ①. B ②. 用小卵石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石英砂除去较小的颗粒,再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最后是蓬松棉,起支撑作用,这样过滤的效果较高(6) ①. 不能直接饮用,因为用简易净水器得到的水虽然澄清,但仍含有可溶性杂质、细菌等微生物,不能直接饮用 ②. ACB【14题答案】【答案】(1) ①. 正 ②.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 1:2(2)分子间有间隔,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3) ①. 化学 ②.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氮分子分成氮原子、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重新组合成氨分子)(4) ①. 烧杯内壁均有水雾生成 ②. 迅速把①中的烧杯倒过来,分别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③. 罩在天然气火焰上方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氢气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无变化(5)相同质量的可燃物,氢气燃烧的热值比天然气高三、计算题(共5分)【15题答案】【答案】(1)1:8;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11)=1:8;答: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8;(2)12:22:1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2,则12x+1×12+16×11=342,得x=12;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1个蔗糖分子是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则蔗糖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12:22:11;答:蔗糖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12:22:11;(3)28.8g68.4g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8.4g×()=28.8g;答:68.4g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8.8g;(4)72g68.4g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8.8g,则与68.4g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的葡萄糖质量为28.8g÷()=72g;答:72g葡萄糖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68.4g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