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乳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共7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中的答案无效。4.用到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H-1一.选择(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计20分。其中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1.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于世。下列作品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阜阳剪纸 B. 潮州刺绣C. 南阳玉雕 D. 酿制汾酒2. 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 煤气作燃料 B. 石墨作铅笔芯C. 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 D. 发烧时病人用酒精降温3. 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不断有新元素被发现并加入元素周期表中,2016年,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被填满。你认为确定118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依据是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4.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 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 空气质量指数越大表明空气质量越好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5.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A. 检查气密性 B. 液体的倾倒C. 给液体加热 D. 处理实验废液6. 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④的结构相对稳定 B. ②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C. ③核内质子数为2 D. ④是一种阴离子7. 下列有关水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1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B. 图2连接正负两极的玻璃管汇集的气体质量之比为1:2C. 两个实验均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 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8. 下列化学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 B.C. D.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9.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对诗中景色变化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 春天花香四溢——分子可以再分B. 夏天凉风习习——分子体积膨胀C. 秋天云开雾散——分子间隔变大D. 冬天白雪皑皑——分子停止运动10. 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能表示不同的含义。下列数字“2”表示离子个数的是A. B. C. D.11.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选项 归类 方法A 混合物 五氧化二磷、冰水混合物、稀有气体B 大气污染物 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C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蒸发皿、燃烧匙D 金属元素 钾、铜、汞、锰等元素A. A B. B C. C D. D12. 丙氨酸(C3H7NO2)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氨基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丙氨酸属于氧化物B. 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9C. 丙氨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 丙氨酸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13. 如图是装有浓氨水和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的装置(注: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溶于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一段时间后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 若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则①比③更快变红C. 若用浸泡过冰水的毛巾捂住装有浓氨水部分装置,棉花不会变红D. 此装置为密闭装置,不会污染空气,较为环保14. 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此反应为化合反应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C. 图中生成物有2种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15.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分子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27分)16. 请完成下列填空:(1)按照要求把相应物质的化学用语填在横线上。①氧气______②铵根离子______③蒸馏水______④氯化钠______⑤氢氧化铝______⑥2个镁原子______(2)现有以下几种变化:a.湿衣服晾干;b.蜡烛燃烧;c.冰雪融化;d.纸张燃烧;e.水变成水蒸气;f.铁生锈。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①某同学将ace这三个变化归为一类,这三个变化共同特征是______。②在燃烧过程中可观察到“烛泪流淌”,“烛泪流淌”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由此说明化学变化伴随着物理变化。③电灯通电发光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可知发光、发热的变化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17. 我国科学家公布了对嫦娥五号带回月球土壤样品的研究成果,准确测定了月球土壤样品中40多种元素的含量,以下为钛、锂、钠、氦-3的有关信息。(1)钛属于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钛原子结构示意图中n的值是_____。(2)锂、钠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锂离子电池为手机等内部常用的电池,碳酸锂是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常用原料,已知Li的化合价为,碳酸锂的化学式为______。(3)已知氦-3原子是一种含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氦-3原子的是_____(填序号)。18. 回答下列问题。(1)含磷酸铁(FePO4)、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锂电池具有轻便、能量高的优点。①写出磷酸亚铁锂(LiFePO4)中的亚铁离子______(填离子符号)。②磷酸铁FePO4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能表示3个分子的是______,能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能表示单质的是______。(3)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①图1中甲是______。②图2中A表示离子结构示意图,则该微粒是______。(填离子符号)。③图2中A、C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不同。(4)铼被誉“超级金属”,铼及其合金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铼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铼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②请画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2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该元素与铼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计2小题,共计14分)19. 竹子(图1)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中空”的竹子里主要含有三种气体: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平均密度大于空气。如下是小川同学探究竹子里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粗略测定竹子里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及现象:①利用图2收集到的气体,按照图3装置连接好实验装置。②关闭止水夹,用酒精灯加热瓶外铜丝一段时间,发现白磷燃烧,同时螺旋状铜丝的颜色由亮红色变成黑色。③白磷燃烧停止后撤离酒精灯,等到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现有水倒吸入集气瓶内,倒吸入瓶内的水的体积约为25mL。实验说明:Ⅰ、白磷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约40℃),性质与红磷相似。Ⅱ、实验中,忽略竹子里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影响。Ⅲ、相同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气体所占体积成正比。问:(1)步骤②中,用酒精灯加热瓶外铜丝的作用是______。(2)写出步骤②中反应的现象和文字表达式。白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铜丝加热变黑的文字表达式:______。(3)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氧气在竹子里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4)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是_______。A. 白磷过量B. 橡皮塞未塞紧C. 集气瓶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5)实验中选择白磷而不用木炭的原因是:______。(6)小川针对图3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改进:用图4所示装置,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数据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5是“从点燃酒精灯到熄灭酒精灯”过程中集气瓶内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问:①集气瓶内压强先上升的原因是______。②根据图5的实验结论,可知P0与P的关系式是______(用含P0和P的等式表示)。20. 中国空间站技术新突破!中国空间站水资源闭合度超95%,氧气资源100%再生,实现了由“补给式”向“再生式”的根本转换。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空间站氧气的再生产生了兴趣,并开启了项目化学习之旅。【咨询专家】空间站的氧气主要来自再生水电解制氧气系统。【进行实验】(1)设计实验方案,模拟空间站电解水制氧气。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①在电解器的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硫酸钠),接通直流电源 ______②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 a、b尖嘴口的现象分别是_____【反思评价】(2)步骤①中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微观表述水通电分解的变化实质______。成果分享】(3)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学到了空间站净化水和氧气再生知识。在项目化学习的成果报告中,同学们提出了空间站的水和氧气由“补给式”向“再生式”的根本转换的许多价值,请你也写出一条该转换方式的价值:______(写一条)。四、计算(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9分)21. 维生素C(C6H8O6)(即Vc)又叫抗坏血酸。维生素C最初是在柠檬汁中发现的,现已人工合成。Vc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遇热碱和重金属离子容易分解。据诺贝尔奖获得者鲍林研究,服用维生素C对预防感冒和抗癌有一定作用。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遇热碱和重金属离子容易分解,属于维生素C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维生素C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写出计算过程,最简比)(4)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写出计算过程)(5)计算35.2克维生素C中含有多少克氧元素?(保留一位小数,写出计算过程)乳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化学 参考答案一.选择(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计20分。其中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D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27分)【16题答案】【答案】(1) ①. O2 ②. ③. H2O ④. NaCl ⑤. Al(OH)3 ⑥. 2Mg(2) ①. 没有新物质生成 ②. 物理 ③. 物理 ④. 不一定【17题答案】【答案】(1) ①. 金属 ②. 10(2) 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②. Li2CO3(3)C【18题答案】【答案】(1) ①. Fe2+ ②. +5##+5价(2) ①. B ②. AB ③. C ④. A(3) ①. 原子 ②. O2- ③. 质子数##核电荷数(4) ①. 六##6 ②. ③. 铼原子的最外层为不稳定结构,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氦原子的最外层为稳定结构,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计2小题,共计14分)【19题答案】【答案】(1)利用铜丝导热性好使白磷自燃(2) ①. 有白烟生成,放出大量的热 ②.(3)10% (4)BC(5)白磷燃烧产物不是气体,瓶内的气压明显减小,打开止水夹,水能倒流到集气瓶中,能够较为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6) ①. 白磷燃烧放热,使瓶内气体瞬间膨胀压强变大 ②. P0>P【20题答案】【答案】(1) ①. 两个电极附近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b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②. a尖嘴口木条燃烧得更旺,b尖嘴口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 ①. ②. 分解反应 ③. 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为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为1个氧分子(3)降低发射成本(合理即可)四、计算(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9分)【21题答案】【答案】(1)化学 (2)解: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答: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3)解:维生素C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答:维生素C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4)解: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答: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9%。(5)解:35.2g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为答:35.2g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9.2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