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0张PPT)第4课时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平衡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2.能运用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推测平衡移动方向及浓度、转化率等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课程标准任务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情境探究教材实验现象如下表,完成下列讨论:实验原理 2NO2(g) N2O4(g)(红棕色) (无色)ΔH=-56.9 kJ·mol-1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1.浸泡在热水中的烧瓶内气体红棕色为什么会加深?由此得出什么实验结论?提示:浸泡在热水中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NO2方向移动。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2.浸泡在冰水中的烧瓶内气体红棕色为什么会变浅?由此得出什么实验结论?提示:浸泡在冰水中的烧瓶内红棕色的气体变浅,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生成N2O4方向移动。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新知构建1.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所以任意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都受温度的影响。(2)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2.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平衡就向着能够______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3.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减弱应用评价1.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其原因。(1)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错误,升高温度,K是否增大,取决于反应的焓变,ΔH>0化学平衡常数增大,ΔH<0化学平衡常数减小。(3)对于可逆反应,改变外界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物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也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当改变浓度时,改变的是浓度商Q,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错误,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物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但不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2.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投料比及热值等问题。已知CO(g)+H2O(g) H2(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温度/℃ 400 500 830 1 000平衡常数K 10 9 1 0.6由表格可知,升温,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2)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5c(CO2)·c(H2)=3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知K=0.6,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平衡常数为定值,所以此时对应的温度为1 000 ℃。温度/℃ 400 500 830 1 000平衡常数K 10 9 1 0.61 000 ℃(3)830 ℃时,在恒容反应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按下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反应混合物,其中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有______(填字母)。 A B C Dn(CO2)/mol 3 1 0 1n(H2)/mol 2 1 0 1n(CO)/mol 1 2 3 0.5n(H2O)/mol 5 2 3 2830 ℃时,化学平衡常数为1,若n(CO2)·n(H2)BC(4)在830 ℃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CO(g)和6 mol H2O(g)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________。 A B C Dn(CO2)/mol 3 1 0 1n(H2)/mol 2 1 0 1n(CO)/mol 1 2 3 0.5n(H2O)/mol 5 2 3 260%830 ℃时,化学平衡常数为1,设CO的转化浓度为x mol·L-1,CO(g)+H2O(g) H2(g)+CO2(g)起始/(mol·L-1) 2 3 0 0转化/(mol·L-1) x x x x平衡/(mol·L-1) 2-x 3-x x x返回随堂演练√1.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H2 (g)+I2 (g) 2HI (g) ΔH>0,要使混合气体的紫色加深,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降温、减压 B.降温、加压C.升温、加压 D.升温、减压要使混合气体的紫色加深,应该使c(I2)增大,可以通过加压来减小容器的容积,实现物质浓度增大;也可以利用平衡逆向移动的方法实现,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吸热反应,通过降低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放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故使混合气体的紫色加深,可以采取的方法是降温、加压,故选B。√2.(2023·天津第二南开学校高二月考)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A(g)+B(s) 2C(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A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Ⅱ研究的是t0时刻加入催化剂或通入氦气使压强增大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Ⅲ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D.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t0时刻增大A的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暂时不变,随之加快,A错误;t0时刻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而通入氦气使压强增大,对反应速率不产生影响,B错误;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先达平衡,则乙的温度较高,由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D正确。3.反应A(g)+3B(g) 2C(g) ΔH<0达到平衡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右移动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左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右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左移动√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平衡向右移动。4.人体内存在很多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情况复杂且相互影响,而且这些化学反应大都是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例如:O2的运输。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但Hb也可以与CO结合。有关反应如下:反应a:Hb(aq)+O2(g) HbO2(aq) ΔH1<0反应b:Hb(aq)+CO(g) HbCO(aq) ΔH2<0反应c:HbO2(aq)+CO(g) HbCO(aq)+O2(g) ΔH3(1)如果发生CO中毒,应采取怎样救治措施,请从平衡移动的原理角度分析采取的救治措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开窗通风或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应开窗通风或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CO是反应物,开窗通风能够降低CO的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O2是生成物,增大生成物O2的浓度,可以使平衡逆向移动。(2)已知在人体体温37 ℃下,反应c的平衡常数为220。已知当血液中的比值大于0.02时,人的智力会很快受到损伤。为避免人的智力受到损伤,环境中的O2与CO的浓度的比值最小是_______。11 000练后归纳1.用v -t图像分析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已知反应:mA(g)+nB(g) pC(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后,若改变温度,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图所示。 ①t1时刻,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但吸热反应方向的v逆′增大幅度大,则v逆′ >v正′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如图1)。②t1时刻,降低温度,v正′ 、v逆′均减小,但吸热反应方向的v逆′减小幅度大,则v正′ >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如图2)。练后归纳2.用v-t图像分析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t1时刻,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等倍数增大,则v正′=v逆′,平衡不移动(如图3)。 提醒:一般说的催化剂都是指的正催化剂,即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负催化剂,减慢反应速率。 返回课时测评√题点一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2023·四川宜宾高二期末)可逆反应A(g)+B C(g)+D,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B是气体,增大A的浓度会使B的转化率增大B.若增大A的浓度,平衡体系颜色加深,D不一定是有颜色的气体C.升高温度,C的质量分数减少,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B、D一定是气体增大A的浓度,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将增大,A正确;增大A的浓度时,平衡体系颜色加深,可能是A本身就是有颜色的气体,故不能说明D是否有颜色,B正确;升高温度后,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减少,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说明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C正确;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说明反应两边的气体体积相等,但B和D可以同时是气体,也可以同时不是气体,D错误。√2.反应2A(g) 2B(g)+C(g) ΔH>0,达平衡时要使v正降低,c(A)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压B.减压C.加催化剂D.降温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3A(g) === 3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时,升高温度,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的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B和C一定都是气体C.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D.B和C不可能都是气体√正反应吸热,升温,平衡右移。若B、C都为固体,则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故A错误;若C为固体,B为气体,平衡右移,气体的总质量减小,总物质的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故B错误、C正确;若B、C都是气体,平衡右移,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增加,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故D错误。题点二 多因素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分析√4.已知反应:COCl2(g) 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稀有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稀有气体,其中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A.①②④ B.①④⑥C.②③⑤ D.③⑤⑥②恒容通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③增加CO浓度,平衡左移,COCl2转化率降低;⑤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5.已知2SO2(g)+O2(g) 2SO3(g) ΔH=-197 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 2 mol SO2和1 mol O2;(乙)1 mol SO2和0.5 mol O2;(丙) 2 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B.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三个容器的T、V相同,由三种情况下充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知甲、丙两种情况下充入的物质相当,达到同一平衡状态,乙充入的物质比甲少一半,故压强:p甲=p丙<2p乙;SO3的质量为:m甲=m丙>2m乙;c(SO2)与c(O2)之比均相等;甲、丙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不一定相等,所以选B。√6.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3Y(g) 2Z(g) ΔH<0。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选项 改变的条件 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A 升高温度 X的转化率变小B 增大压强(压缩体积) X的浓度变小C 充入一定量Y Y的转化率增大D 使用适当催化剂 X的体积分数变小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X的转化率变小,A项正确;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X的物质的量减小,但由于容器体积减小,各组分的浓度均比原平衡时的大,B项错误;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能够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而其本身的转化率降低,C项错误;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影响平衡状态,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不变,D项错误。√加入KI固体,c(I-)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项正确;由图可知,温度越高,c(I )越小,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B项正确;T1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c(I )小于平衡时浓度,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一定有v正>v逆,C项正确;a、b均为平衡点,a点温度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状态a时I2的转化率更高,D项错误。√8.(2023·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检测)一定条件下,反应2NH3(g)N2(g)+3H2(g)达到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强:p1>p2B.b、c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c>KbC.a点:2v正(NH3)=3v逆(H2)D.a点:NH3的转化率为从图分析,在相同的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氮气的体积分数减小,故可以推知p1Kb,B正确;a点为该温度和压强下的平衡点,故有3v正(NH3)=2v逆(H2),C错误;假设起始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氨气的改变量为2x mol,则有2NH3(g) N2(g)+3H2(g)起始量(mol) 1 0 0改变量(mol) 2x x 3x平衡量(mol) 1-2x x 3x=0.1,解x=0.125, NH3的转化率为 ×100%=25%,D错误;故选B。题点四 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9.(2023·吉林江城中学高二期中)下列事实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①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从瓶口逸出气体 ②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产生较多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④将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置于冷水中,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⑤使用催化剂可加快SO2转化为SO3的速率 ⑥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利用率A.①②③④⑥ B.④⑤⑥C.①③④⑤ D.③④⑥√10.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1)在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填字母)。A.3v正(H2)=2v逆(NH3)B.单位时间生成m mol N2的同时生成3m mol H2C.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C3v逆(NH3)=2v正(H2)时反应达到平衡,A项错误;生成m mol N2,必生成3m mol H2,但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B项错误;此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反应,压强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错误。(2)工业上可用天然气为原料来制取合成氨的原料气氢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模拟工业制取氢气的原理,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如下表所示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分析表中数据,判断5 min时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前5 min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H4)=__________________。时间/min CH4/mol H2O/mol CO/mol H2/mol0 0.40 1.00 0 05 a 0.80 c 0.607 0.20 b 0.20 d10 0.21 0.81 0.19 0.64是0.02 mol·L-1·min-1根据反应:CH4(g)+H2O(g) CO(g)+3H2(g),结合表中数据5 min时H2为0.60 mol,可知CO为0.20 mol,即c=0.20,则a=0.20,7 min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5 min时相同,所以5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v(CH4)= =0.02 mol·L-1·min-1。时间/min CH4/mol H2O/mol CO/mol H2/mol0 0.40 1.00 0 05 a 0.80 c 0.607 0.20 b 0.20 d10 0.21 0.81 0.19 0.64②反应在7~10 min内,C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填字母)。A.减少CH4的物质的量 B.降低温度C.升高温度 D.充入H2时间/min CH4/mol H2O/mol CO/mol H2/mol0 0.40 1.00 0 05 a 0.80 c 0.607 0.20 b 0.20 d10 0.21 0.81 0.19 0.6410 min时,只有CO的物质的量减少,其他物质的物质的量都增加,所以原因只能是充入氢气,使平衡逆向移动,故选D。D(3)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g) 4NO(g)+6H2O(g)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在1 L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NH3(g)和5 mol O2(g),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测得c(NO)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的ΔH______(填“>”、“<”或“=”)0;T0 ℃下,NH3的转化率为________。<75%由图像可知,NO的浓度达到最大值后,随温度升高,NO的浓度又逐渐减小,所以该反应的ΔH<0;T0 ℃时,c(NO)=3.0 mol·L-1,则反应消耗的n(NH3)=3.0 mol,NH3的转化率为 ×100%=75%。11.现有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且m+n______(填“>”、“=”或“<”)p。放热>(2)减压使容器体积增大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增大(3)若容积不变加入B,则A的转化率________,B的转化率__________。增大减小(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 将__________。减小(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__。不变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m+n>p,A的质量分数增大;若容积不变加入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增大,c(B)减小,即 减小;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