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1.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特点。2. 能描述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知道外界条件能影响化学平衡状态。1.向等浓度的KI溶液中加少量FeCl3溶液,最后加KSCN,你预测能出现什么现象?2.观察实验后,你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加入CCl4 分层,下层为紫色;取上层溶液再加KSCN后溶液呈红色现象:结论:2Fe3+ + 2I- === 2Fe2+ + I2 , 但过量I- 却不能使Fe3+ 完全反应。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反应物 生成物正反应逆反应v正 = v逆c00v正v逆I–Fe3+Fe2+v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t0t0I2Fe3+、I–Fe2+I2反应并未停止“动态平衡”tt特点1:各物质浓度不再变化特点2:v正 = v逆 ≠ 0以 为例,向容器内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 FeCl3 溶液与 KI 溶液。2Fe3+ + 2I- 2Fe2+ + I2二、化学平衡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即化学平衡2.特征动定变v逆v正=v(O2)逆v(O2)正=2v (O2)生成v(SO2)消耗=可变量都不再变各成分c、n、m、转化率、百分含量等恒温恒容时:计量数不等时P、M 等恒温恒压时:V、ρ 等条件改变,使得 ,平衡发生变化v逆v正≠判断平衡建立的依据催化剂△2SO2+O2 2SO3思考:2NO2(g) N2O4(g) ΔH<0红棕色 无色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温度平衡会有变化吗?现象:热水中颜色加深,冰水中颜色变浅结论:改变温度化学平衡会有变化原因:降温颜色浅c(N2O4)增大原平衡破坏且正向进行达到新的平衡说明v’正 > v’逆 ,即改变温度使得v正≠ v逆 ,导致平衡变化能破坏v正= v逆的条件都会影响平衡二、化学平衡3.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通常会受到 浓度、温度、压强 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影响速率,但不破坏υ正=υ逆,故不影响化学平衡改变平衡可以改变转化率等,调控化学平衡对于化工生产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化 学 平 衡定义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压强特征v逆v正=动定变条件一定,可变量不再变条件改变平衡可能会改变1.反应 达到平衡后,再向反应容器中充入含氧的同位素18O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 ( )A.O2 B.SO2 C.O2和SO2 D.O2、SO2和SO3D催化剂△2SO2+O2 2SO3C2.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C3.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B(g) C(g)+D(g),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C.c(A)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g)和D(g)的物质的量相等4.可逆反应N2+3H2 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B.v正(N2)= v逆(NH3)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C②⑥⑨5.下列方法可以证明2HI(g) 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百分组成w(H2)=w(I2)时; ④反应速率v(H2)= v(I2)= 时; ⑤c(HI)∶c(H2)∶c(I2)=2∶1∶1时;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时;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时;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时;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2n mol HIm(H2)≠ m(I2)未注明方向未说明不变p不是变量M不是变量颜色不变说明浓度不变密度不是变量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已知 X、Y、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 mol/L B.Y为0.4 mol/L C.X为0.2 mol/L D.Z为0.4 mol/L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