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化楼镇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常用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Zn-65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 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B. 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 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D. 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g2. 某种电池的正极材料由锂(Li)、钴(Co)和氧元素组成,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3、-2,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A. LiCoO4 B. LiCoO3 C. LiCoO2 D. LiCoO3.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A. 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B. 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C. 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D. 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4.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A. 降低油着火点B. 让油与空气隔绝C. 降低温度至油着火点以下D. 清除了可燃物5.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B.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少C.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D.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6. 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氢气7. 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B. 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 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 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8.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B.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C.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D. 实验中水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9. 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A. 夯筑土屋 B. 结绳记事C. 磨制石器 D. 烧制彩陶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倾倒液体药品 B. 取用固体药品C. 量取液体 D. 闻气体气味11. 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B. 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C. 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D. 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12. 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A.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 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C. 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D. 碳单质不溶于水13. 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得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然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 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管移出水面C. 导气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立即用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气体D. 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反应时药品进入导气管14. 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反应前后A. 各元素的种类是否相同B. 各物质的状态是否相同C. 各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D. 各元素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15.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为+4B. 用6B铅笔芯、电池、小灯泡和导线可验证石墨导电性C. 金刚石、石墨、C60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D. 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16. 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CO2B. 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17.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颜色、状态 B. 熔点、沸点 C. 氧化性、可燃性 D. 密度、硬度18. 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19.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20.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 X Y Z W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A. W可能是单质B. Y可能是催化剂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 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2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 铜用于制造导线 B. 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C. 生铁铸造铁锅 D.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22. 活性炭能净水,主要是因为它具有A. 难溶性 B. 稳定性 C. 吸附性 D. 可燃性23.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B. 空气中的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C. 分离液态空气的原理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D.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差24. 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C.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不放热2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A. Al(NO3)3 B. CaCO3 C. Al2(SO4)3 D. Fe(NO3)326. 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 燃气泄漏,点火检查C. 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 油库重地,严禁烟火27.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 生活中节约用水C. 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28. 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交叉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B. 氧气与空气属于交叉关系C.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包含关系 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29. 生活中“低钠盐”“高钙奶”中的“钠”和“钙”是指A. 元素 B. 单质 C. 原子 D. 分子30. 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A. +2 B. +4 C. +6 D. -231.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 银元素——AG B. 3个氧原子——O3C. 4个水分子——4H2O D. 镁离子——Mg+232. 某博物馆藏有一柄古代铁剑,为防止其生锈,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 定期用清水冲洗,除去灰尘 B. 放于体验区,让观众触摸C. 用盐水除去铁剑上的锈斑 D. 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33. 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 硝酸钾 B. 蔗糖 C. 花生油 D. 酒精34.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A. 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 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C. 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 D. 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35. 探究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A. 盐酸的浓度可以不同 B. 铜片表面有气泡C. 镁片的试管表面发烫 D. 活动性Cu>Zn>Mg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36. 用化学用语填空。(1)金刚石______。(2)氮分子______。(3)钠离子______。(4)2个硅原子______。37.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元素。(2)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不同。(3)第三周期里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各元素原子的_______不同。38. 乙醇俗称酒精,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1)酒精的化学式______。(2)在实验过程中,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这时你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乙醇汽油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39. 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采用的方法如下:现取25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稀盐酸(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25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2)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多少?化楼镇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A【16题答案】【答案】C【17题答案】【答案】C【18题答案】【答案】A【19题答案】【答案】A【20题答案】【答案】D【21题答案】【答案】D【22题答案】【答案】C【23题答案】【答案】B【24题答案】【答案】B【25题答案】【答案】A【26题答案】【答案】B【27题答案】【答案】B【28题答案】【答案】A【29题答案】【答案】A【30题答案】【答案】B【31题答案】【答案】C【32题答案】【答案】D【33题答案】【答案】C【34题答案】【答案】B【35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36题答案】【答案】(1)C (2)N2(3)Na+ (4)2Si【37题答案】【答案】(1)F##氟 (2)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3)最外层电子数【38题答案】【答案】(1) (2)用湿抹布盖灭(3)混合物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39题答案】【答案】(1)20g (2)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x=8.8g答: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8.8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