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漳州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
化学试题
有关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为稀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 徐寿 B. 徐光宪 C. 闵恩泽 D. 张青莲
2. 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障实验安全和成功的前提。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引燃酒精灯
C.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硬度 D. 氧气验满
3.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 硫在氧气中点燃,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D. 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4. 关于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B. 溶液里各部分性质是相同
C.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液体 D. 溶液一定是由溶质和水组成
5. 飞机的制造材料主要是铝合金,一架普通的飞机,差不多要用50万个铝合金做的铆钉,飞机的外壳、机翼、机尾、螺旋桨、引擎的许多部件也是用铝合金制成的.对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铝合金导电性较差,使飞机不容易被闪电击中
B. 铝的密度比较小,大量使用铝材能减小飞机质量,有利于飞行
C. 铝的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容易生锈
D. 飞机材料采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的主要原因,是纯铝比较软而铝合金比较硬
6. 甲醚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清洁、高效燃料”,甲醚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数目均发生改变 B. 图中的四种物质都由原子构成
C. 反应中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3:27 D.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保持不变
7. 在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阳同学抽到的考题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上述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计算:需要水的体积为47mL
B. 玻璃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C. 操作判断:图中所示操作中步骤③④有错误
D. 误差分析:按上述操作进行实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8. 下列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图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玻璃管可以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
B. 甲图中B处检验是否生成,酒精灯作用是尾气处理CO
C. 乙图中①②对比能说明铁生锈需要,①③对比能说明铁生锈需要
D. 乙图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该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9. “化学链燃烧”是指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某“化学链燃烧”的过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X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于78%
B. 燃料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
C. 等质量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比“化学链完全燃烧”消耗氧气一样多
D. 与直接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捕集
10. 下图是对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35g B. 乙中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C. 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丙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题,共70分
11.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气候变化中的海洋
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栖息地,有超过25万种生物生活在其中,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和交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忠实“朋友”。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变暖的速度增加了1倍。在过去的20年里,所有大洋盆地都观测到了持续数天到数月的极端海洋高温天气。即“海洋高温热浪”,它可以延伸数千公里的范围,深达数百米。热浪频发,易引起更强烈的热带气旋、厄尔尼诺现象等。海洋在溶解了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后,酸性增强,会影响生蚝、蛤蜊等贝类的外壳或骨骼的形成。
(1)海洋为人类提供的能源有_____(举1例)。
(2)海洋“消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海洋溶解了过量二氧化碳后,对海洋造成的影响是_____。
(3)海洋具有丰富的资源,可通过“海水晒盐”的方式得到粗盐。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的“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_____现象时,可以停止加热。
(4)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类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
12. 实验是学习化学和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1)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我国企业研发的锂电池和氢能源汽车全球领先。
①锂离子电池常用铝箔做高阻隔性包装材料,这是因为铝有很高的阻氧性,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
②锂离子电池中还含有铜箔,为验证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
a.请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b.通过图示中的实验不能判断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补充实验继续探究_____(简要叙述实验步骤)。
(2)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简易供氧器。
装置:如图所示。
试剂:100g过氧化氢溶液、1g颗粒状二氧化锰、100g纯净水。
请帮助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该供氧器的说明书:
①制氧气的原理: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使用方法:先将100g纯净水加入_____(填“甲”或“乙”)瓶并拧紧接有吸气面罩的瓶盖,再将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另一瓶并拧紧瓶盖,待乙瓶中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吸氧。
③每份试剂最大供氧质量:3.2g9.
④使用完毕,倒出残液,清洗装置。
13.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
(1)生理盐水的溶剂是_____。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P点的含义是_____。
②℃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
③℃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④℃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⑤将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a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_____g。
⑥当a中混有少量b时,常用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方法提纯a.
14. 某化学小组进行化学实验专题的探究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
(1)如上图,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_____,若用制备氧气,A装置应如何改进_____。若在装置B中装满水,收集时,应从装置B的_____(选填“m”或“n”)口处通入。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应选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如图“课本实验改进与创新”实验活动:
(3)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图1中铁粉却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火星四射,原因是_____。
(4)图2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图3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得图2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进行实验。图3中装置内压强由a减小到b的原因是_____。
15.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Zn有灵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参加社会实践时,从山区带回了一瓶浑浊的山泉水,同学们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①进行操作a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操作b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了其______性,在实验室若要降低液体D的硬度可采用的操作是______。
②生活中可利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净水操作,待净化的水应该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2)化学指导我们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世界。
①兴趣小组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魔术,如图1,该魔术中可观察到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______,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______。
②图2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在A、B、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填序号)。从图中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______。
16. 联氨()是火箭推进器中的常用燃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料的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目前,三大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和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要考虑:燃烧时要有_____和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等。
(2)火箭推进器中用联氨(,常温下为液态)和四氧化二氮(,常温下为气态)作推进剂,当它们混合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和一种单质,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选联氨作推进器中燃料,除了热值高外,另一个很大优点是_____。
(3)充分燃烧64g联氨(),理论上最多可产生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7. 一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做燃料,也可以用于冶炼金属。兴趣小组和老师一起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进行了实验操作。
(1)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装置A中玻璃管内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需要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除了生成铜,还有其它固体生成吗?
【查阅资料】
I.氧化铜被还原的过程中可能会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也能被还原成铜;
Ⅱ.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Ⅲ.Cu与稀硫酸不反应。
Ⅳ.Cu2O能和稀硫酸反应,反应后溶液为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3)猜想一:只有Cu; 猜想二:只有Cu2O猜想三:含有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4)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_______________。 红色固体含有Cu2O
【得出结论】
(5)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6)①小组同学通过老师的指导进行了后续实验,证明了猜想三成立。
②该实验在进行操作时,一定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理由是________。
漳州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
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题,共70分
【11题答案】
【答案】(1)潮汐能 (2) ①. ②. 酸性增强,会影响牡蛎、蛤蜊等贝类的外壳或骨骼的形成
(3)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4)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
【12题答案】
【答案】(1) ①. 在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②. ③. 将铝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2) ①. ②. 乙
【13题答案】
【答案】(1)水##H2O
(2) ①. 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②. b>a=c ③. a>b>c ④. 75 ⑤. 20 ⑥. 降温
【14题答案】
【答案】(1) ①. 酒精灯 ②. 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 ③. n
(2) ①. ②. C
(3)等质量的铁丝和铁粉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不一样,铁粉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4) ①. 调节装置内外压强平衡,防止胶塞冲出 ②.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使装置内压强减小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漏斗 ②. 吸附 ③. 蒸馏 ④. b
(2) ①. 红色 ②. 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 BC ④. 分子的种类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天然气 ②. 足够的空气(或氧气)
(2) ①. ②. 生成物是水和氮气,对环境无污染
(3)解:设最多可产生氮气的质量是x,
x=56g
答:理论上最多可产生的质量是56g。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②.
(2)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3)Cu和Cu2O (4)溶液变为蓝色
(5)若红色固体为Cu和Cu2O的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溶液也变为蓝色,且有红色固体剩余
(6)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CO与空气混合在高温下发生爆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