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化学 饮料与添加剂(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生活中的化学 饮料与添加剂(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生活中的化学
——饮料与添加剂
01
饮料分类与市场现状
茶饮料富含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自由基,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含咖啡碱,适量饮用可提神醒脑,但过量可能导致心悸、失眠,影响睡眠质量。
碳酸饮料含有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效果,同时含糖和磷酸盐,糖提供甜味但过量易致肥胖。
磷酸盐可能影响钙吸收,长期大量饮用碳酸饮料易导致骨质疏松,影响青少年骨骼发育。
碳酸饮料的化学成分
运动饮料含电解质如钠、钾,可补充运动时流失的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含甜味剂提供能量,但过量饮用易致肥胖,且不适合非运动人群日常饮用。
运动饮料的功能特点
茶饮料的健康价值
常见饮料类型
“健康”标签的误导
某柠檬饮料标榜“健康”,却含香精、山梨酸钾,果汁含量为0,误导消费者。
果葡糖浆饮料虽口感好,但长期饮用可能增加脂肪肝、糖尿病风险,需警惕。
市场营销与实际成分不符
部分饮料广告夸大功效,如某些“健康”饮料声称富含维生素,实际含量微乎其微。
消费者需仔细查看成分表,不能仅凭广告宣传判断饮料的健康价值。
市场陷阱
02
饮料中的常见添加剂
苯甲酸钠的使用
苯甲酸钠可抑制细菌生长,延长饮料保质期,但过量摄入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平衡。
长期食用含苯甲酸钠的饮料,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吸收。
山梨酸钾的特点
山梨酸钾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安全性相对较高,但在高剂量下也可能对肠道菌群产生不良影响。
某些人群对山梨酸钾过敏,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
防腐剂的作用与风险
阿斯巴甜的代谢
阿斯巴甜在体内分解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苯丙氨酸对苯丙酮尿症患者有害。
长期大量摄入阿斯巴甜可能扰乱人体代谢,增加饥饿感,导致体重增加。
糖精的潜在风险
糖精是一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甜度高但热量低,但曾被怀疑有致癌风险,尽管后来研究未证实。
糖精可能影响味觉感知,长期食用可能导致对天然甜味的不敏感,影响饮食习惯。
甜味剂的影响
天然色素的优势
合成色素的使用
天然色素如甜菜红、姜黄素等相对安全,但成本较高,稳定性较差,易受光照、温度等因素影响。
天然色素在饮料中的应用逐渐增加,但需注意其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合成色素如焦糖色用于改善饮料外观,但某些合成色素可能对儿童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摄入合成色素可能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行为问题。
着色剂的健康影响
明矾含铝,用于饮料中可增加口感,但铝过量摄入会影响脑发育,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长期食用含铝饮料,可能导致铝在体内积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随着对铝危害的认识,一些替代膨松剂如碳酸氢钠逐渐被应用,相对更安全。
碳酸氢钠在饮料中可产生气泡,增加口感,但需控制用量,避免影响饮料稳定性。
明矾的潜在危害
替代膨松剂的发展
膨松剂的使用
03
化学成分与健康影响
果葡糖浆的代谢风险
果葡糖浆代谢直接转化为脂肪,增加痛风、糖尿病风险,美国研究发现其对肝脏负担较大。
与酒精类似,果葡糖浆加重肝脏负担,长期大量饮用可导致脂肪肝等肝脏疾病。
山梨糖醇的特点
山梨糖醇不升高血糖,适合糖尿病患者,但过量摄入会导致腹泻,需控制摄入量。
FAO/WHO规定山梨糖醇的摄入限值,以避免不良反应,消费者需注意产品标签。
糖分的秘密
咖啡因可提神醒脑,但过量摄入可能引发心悸、失眠,影响心血管系统。
不同人群对咖啡因的耐受性不同,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饮用含咖啡因饮料。
咖啡因的作用与风险
茶多酚的健康价值与注意事项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健康价值,但空腹饮用可能伤胃。
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高,适量饮用有助于健康,但需注意饮用时间。
功能成分的双面性
04
如何科学选择饮料
看成分表
警惕果葡糖浆、阿斯巴甜、合成色素等添加剂,这些成分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优先选择天然果汁含量≥10%、无糖或低糖的饮料,减少糖分和添加剂摄入。
算含糖量
一罐可乐(330ml)含糖量约35g,相当于7块方糖,远超WHO建议的每日糖摄入量。
通过计算饮料含糖量,消费者可更好地控制糖分摄入,预防肥胖和相关疾病。
按需选择
运动后可选择补充电解质饮料,帮助恢复体力;日常补水优先选择白开水、淡茶。
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避免高糖饮料,选择低糖或无糖的替代品。
三步法
优先选择白开水,其成本低、无添加剂,是最健康的饮品;矿泉水含矿物质,适合日常饮用。
避免长期饮用纯净水,因其缺乏矿物质,可能影响人体营养平衡。
饮用水的选择
每日饮水量建议为1500- 2000ml,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早晨起床后、运动前、睡前等时段适量饮水,有助于维持身体水分平衡。
饮水时间与量
科学饮水小贴士
饮料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防止变质。
开封后的饮料需密封保存,尽快饮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储存条件
部分饮料可通过冷藏保鲜,但需注意冷藏温度不宜过低,避免结冰影响口感。
对于一些易变质的饮料,如鲜榨果汁,可采用真空包装或添加适量天然防腐剂。
保鲜方法
饮料的储存与保鲜
05
案例分析
风险讨论
长期饮用该饮料,可能因果葡糖浆摄入过多增加肥胖、糖尿病风险,同时香精等添加剂可能影响健康。
山梨酸钾虽是防腐剂,但需注意其摄入量,过量可能影响肠道菌群。
成分分析
成分表显示含水、白砂糖、果葡糖浆、柠檬酸、香精、山梨酸钾,未明确标注维生素C含量。
该饮料虽有“维生素C”字样,但实际维生素C含量可能微乎其微,不能作为补充维生素C的可靠来源。
某“维生素C”果味饮料
成分表显示含碳酸水、碳酸氢钠、安赛蜜,碳酸氢钠可调节酸碱平衡,安赛蜜提供甜味。
该饮料不含糖,适合糖尿病患者和需要控制糖分摄入的人群。
适用人群与钠含量
无糖苏打水适合运动后补充水分和调节酸碱平衡,但需注意其钠含量,避免过量摄入钠。
钠摄入过多可能导致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消费者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
无糖苏打水
成分分析
饮料选择需理性,成分表比广告更真实,应仔细查看成分表,避免被虚假宣传误导。
化学知识助健康,了解添加剂与代谢机制,可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饮料。
科学饮水小贴士:多喝白水,少喝含糖饮料,合理控制饮水量和时
间,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课后任务:记录一周饮品摄入,分析成分并分享心得,提高对饮
料成分的关注和理解。一、碳酸饮品
碳酸饮料的泡沫和刺激味道来白二氧化碳,饮料内的二氧化碳使用取决于特定的口味和品牌。
碳酸饮料(Sodas) 的生产始于18世纪术至19业纪初。最初的发现是从饮用天然涌出的碳酸泉水开始的。1772年英国人普里司特莱(Priestley)发明了制造碳酸饱和水的设备,成为制造碳酸饮料的始祖。以后随着人工香精的合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制成、帽形软木塞和皇冠盖的发明、机械化汽水生产线的出现,才使碳酸饮料首先在欧、美国家工业化生产并很快发展到全世界。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碳酸饮料(汽水)类产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包括碳酸饮料、充气运动饮料等具体品种,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二氧化碳气的饮料。成品中二氧化碳的含量(20C时体积倍数)不低于2.0倍。碳酸饮料主要成分为糖、色素、甜味剂、酸味剂、香料及碳酸水等,一般不含维生素, 也不含矿物质。
碳酸饮料(汽水)可分为果汁型、果味型、可乐型、低热量型、其他型等,常见的如:可乐、雪碧、芬达、七喜、美年达等。其中果汁型碳酸饮料指含有2.5%及以上的天然果汁: 果味型碳酸饮料指以香料为主要赋香剂,果汁含量低于2.5%;可乐型碳酸饮料指含有可乐果、白柠檬、月桂、焦糖色素;其它型碳酸饮料:乳蛋白碳酸饮料、冰淇淋汽水等。
磷酸盐的基本认知
磷酸盐是一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矿物质,而且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
磷酸盐不仅在人体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
分。与磷酸盐的其他来源相比,饮料在美国人的饮食中只占磷酸盐总摄入量的百分之二。食
物中百分之九十八的磷酸盐来自肉类、奶酪、坚果和谷类等高蛋白质食物。
阿斯巴甜的基本认知
如今在市面上十分流行含有阿斯巴甜成分的碳酸饮料,因其高甜度低热量的特点引起众
人追捧,尤以年轻人居多。但何为阿斯巴甜,想必还是有许多人仍未可知。下面就来正确认
识一下它吧。阿斯巴甜(AsPartame), 别名阿司帕坦、阿斯巴坦,是一种非碳水化合物类的
人造甜味剂。它比一般的蔗糖甜约200倍,又比一般蔗糖含更少的热量; - 一克的阿斯巴甜约有4千卡的热量。但使人感觉到甜味所需的阿斯巴甜量非常少,以致于可忽略其所含的热量,因此也被广泛地作为蔗糖的代替品。是目前非常流行的食品添加剂。
阿斯巴甜与癌症
网上曾经传言像阿斯巴甜这样低热量的甜味剂会导致癌变,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但据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称,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甜味剂与人类癌症之间存在任何关系,美国糖尿
病学会也表示可以放心食用高热量、低热量或不含热量的甜味剂产品。
碳酸饮料与肥胖
不少女性在把碳酸饮料作为减肥之路上的绊脚石,但实际上碳酸饮料或任何一种 食物或
饮料均不是超重或肥胖症的主要原因。据美国糖尿病学会的消息称,只要长期的摄入热量不.
超过消耗热量,所有的食品与饮料在均衡的膳食结构中均有其自身作用。
碳酸饮料与热量
说起碳酸饮料的热量,各种版本的说法都有,有人认为高的离谱,其实事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这样,就拿*罐 330毫升的可口可乐来说,它有将近142千卡的卡路里,但是只需要花上20分钟左右的时间慢跑或者12分钟的跳绳等简单运动就能将其轻易消耗。
二、茶饮品
茶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多酚类,即茶多酚或称茶单宁; 生物碱如咖碱、茶碱等;
有机酸发如琥珀酸、柠檬酸、鞣酸以及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芳香化合物、无机盐、碘
和氟等许多化学物质。其中咖啡碱是使茶叶具有温和兴奋作用的最重要物质。
茶叶中的主要有机成分包括纤维素(24%)、果胶质(615%)、蛋白质(17%)、咖啡碱(4%)、多元
酚类(22%)、儿茶素(14)、 酶(3%)、 有机酸(9%)等。在有机成分中,茶多酚和各种茶色素及其
二级代谢产物与茶叶的色、香、味和品质有关。如绿茶不经发酵,保持茶多酚的原来化学结
构,其单体为儿茶素(caechine)。红茶是发酵茶,茶多酚经过氧化后形成茶色素(eapigment),其单体为茶红素(hearubigen)(含量为红茶干物质总量的10%~-20%)、茶黄素(theafiavin)(含量为红茶干物质总量的1%~2%)和少量茶褐素(theabrownin)。茶多酚是绿茶的主要成分,茶色素是红茶的主要成分。茶多酚和茶色素是茶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也是茶的主要抗氧化成分。
无机成分:茶叶中的矿物质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重量的5%,其中约50%是钾的氧化物,15%是磷
的氧化物和磷酸盐[ 1],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据报道茶叶中至少有42种矿物质元素,其中必需的氧化物和磷酸盐[1],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据报道茶叶中至少有42种矿物质元素,其中必需常量元素有Na、P、Cl、K、Ca、H、C、0,N、S等10种,必需微量元素有Mg、Mn、Cu、Fe、B、Si、Zn、Mo、Mg等9种,痕量元素有Br、Ru、Sr、Gc等4种;还有对茶树生长发育作用有待于进- -步研究的10种元素(Al、P、Se、As、Ni、1、Cr、Cd、Pb、Co),其中F、Se 2种元素的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饮茶与健康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山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值从而成为应付胆固醇过多的最佳饮料。茶产地的脑中风死亡率显著低落,狭心症、心肌梗塞因维他命C缺乏而死亡率愈高。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
的效果。
茶叶中含氟量较高,每100克干茶中含氟量为10毫克~15毫克,且80%为水溶性成分。若每人每天饮茶叶10克,则可吸收水溶性氛1毫克~1.5毫克,而H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小学生中进行”饭后茶疗漱1”试验,龋齿率可降低80 %与据因年调喳伯内障患者中有饮茶习惯的占28.6%;无饮茶习惯的则占71.4%。 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降低眼晴体混浊度,经常饮茶,刘城顺疾、护眼日均有积及的作用。
三、咖啡
咖啡si的化学成份相当复杂,其中又以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成分最多。咖啡互中含有多种碳水化合物,共占生咖啡豆总重量的60%,另外还有一些蛋白质、脂肪、丹宁酸、咖啡因、矿物质及其它的微量成分;而品种、产地及收获季节,都会影响到这些成分的组成。生咖啡豆的各种成份,在烘焙过程中会起化学反应,并形成各种咖啡豆独有的风味与色泽。
咖啡因
咖啡因是咖啡所有成份中最为人注目的。它属于植物黄质(动物肌肉成份)的一种,性质和可可内含的可可碱,绿茶内含的茶碱相同,烘焙后减少的百分比极微小,咖啡因的作用极为广泛,会影响人体脑部、心脏、血管、胃肠、肌肉及肾脏等各部位,适量的咖啡因会刺激大脑皮层,促进感觉判断、记忆、感情活动,让心肌机能变得较活泼,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强,并提高新陈代谢机能,咖啡因也可减轻肌肉疲劳,促进消化液分泌。除此由于它也会促进肾脏机能帮助体内将多余的钠离子( 阻碍水分子代谢的化学成份)排出体外外,所以在利尿作用提高下,咖啡因不会像其他麻醉性、兴奋性物(麻醉药品、油漆溶剂、兴奋剂之类)积在体内,约在二个小时左右,便会被排泄掉。咖啡风味中的最大特点一苦味,就是咖啡因所造成的。
2、丹宁酸
经提炼,丹宁酸会变成淡黄色的粉末,很容易融入水。丹宁酸煮沸后会分解产生焦梧酸,使咖啡味道变差,如果冲泡好又放上好几个小时咖啡颜色会变得比刚泡好时浓,而且也较不够味,所以才会有“冲泡好最好尽快喝完”的说法。通常一杯咖啡的最佳状态能保持10分钟。
如果你有心,可以试一下,每- -分钟,同一杯咖啡的味道是否一致,而10分钟后,咖啡与刚冲煮出来时的味道会差多少。
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饮料品种繁多,饮料的组成配比与化学息息相关,不同人体对同一种饮料的作用反应差别有时候是很大,例如有些人如肥胖者或肝功能有障碍的人就不宜饮用碳酸饮料;不同时间饮用同一种饮品产生的反应也不同, 如早上饮茶与晚上饮茶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及时间段,对饮料的摄入进行科学健康的规划,不可盲日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