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溶液(二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溶液(二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第5 课时 溶液(一)
模块一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考点梳理
1
中考零距离
2
课后评价
3
考点梳理
1
考点1 溶液及溶解
1. 溶液的概念与组成
混合物
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①___________
基本特征 ② _______性、③ _______性
微观实质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分子中间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④_______是最常用的溶剂
均一
稳定

注意:
①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不能计入溶质质量。
②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2.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注意:CaO 固体加入水中也会放热, 但它不是溶解放热, 而是发生反应: CaO+H2O====Ca(OH)2, 放出热量。
现象 举例
吸热 ⑤ _________ 固体
放热 ⑥ _________ 固体、浓硫酸
吸热、放热不明显 NaCl 固体、硫酸铜固体
NH4NO3
NaOH
考点2 溶液的浓度
1.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 所有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
= ×100%
(2) 饱和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S 为溶解度)
2.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1) 用固体配制溶液: 配制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6% 的氯化钠溶液。
【操作步骤与方法】
3
47
天平
量筒
玻璃棒
注意:
①称量固体时, 注意“左物右码”, 且在托盘两边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②配制溶液应在烧杯中进行, 不能在量筒内混合。
【误差分析】建构思维模型:
(2)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 的氯化钠溶液 (密度约为1. 04g /cm3) , 配制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3% 的氯化钠溶液。
① 计算: 依据稀释前后⑥ 的质量不变, 所需溶质质量分数为6% 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⑦ mL, 所需水的体积为⑧ mL。
溶质
24
25
② 量取: 用规格为⑨ (填“20”“50”或“100”) mL 的量筒量取6% 的氯化钠溶液和所需的水。
③混匀: 用玻璃棒搅拌, 使溶液混合均匀。
④装瓶贴标签。
50
考点1 溶液的形成
1. [2024 锦州二模, 1 分] 生活中的下列饮品, 属于溶液的是 ( )
A. 冰水 B. 牛奶 C. 可乐 D. 豆浆
2. [2024 丹东二模, 1 分] 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溶液中, 溶剂不是水的是 ( )
A. 碘酒 B. 生理盐水 C. 医用酒精 D. 白醋
C
中考零距离
2
A
考点2 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3. [2024 辽宁模拟, 1 分]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非常重要。下列配制溶液时的各项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B
4. [2024 大连二模, 11 分] 现有一定质量的粗盐样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其余杂质为难溶性泥沙) , 某同学将其提纯, 并用得到的氯化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Ⅰ. 粗盐提纯
(1) 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__。
(2) 粗盐提纯正确的实验顺序依次是④→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图中操作②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为________, 该方法可除去混合物中的________性杂质。
(3) 上述实验中多次使用玻璃棒, 其中用于搅拌的有___________ (填序号) 。
烧杯
①→②→③
过滤
难溶
①③
Ⅱ. 配制溶液
(4) 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 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将提纯后的氯化钠配制成100 g 此溶液, 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氯化钠固体→量取水→________→装瓶贴标签。
溶解
① 计算: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 发现指针偏右, 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 (填字母) 。
A. 添加氯化钠 B. 减少氯化钠
C. 增加砝码 D. 减少砝码
16
A
②量取水: 用_________ (填“10 mL”“50 mL”或“100 mL”) 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读数时, 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__________保持水平。
③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在__________ (填“广口瓶”或“细口瓶”) 中, 并贴上标签。
100 mL
最低处
细口瓶
5. [2024 沈阳协作体零模, 6 分] 某学习小组对粗盐进行提纯, 并用所得的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再对溶液的性质进行探究。
活动一: 下列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
(1) 仪器a 的名称是 _________。
(2) 操作C 中, 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主要是为了防止 _______ (填字母) 。
A. 过滤速率慢 B. 滤纸破损 C. 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3) 操作D 中明显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铁架台
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活动二: 欲配制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0. 9 % 的生理盐水, 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4) 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
CBDEA
(5) 经检测, 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 (填序号) 。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 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 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 有少量溶液洒出
①②③
(6)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外界条件
不变,溶质和溶剂都不发生变化
1. [2024 新疆]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 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
A. 面粉 B. 酒精 C. 沙土 D. 植物油
2. 下列固体物质加入水后, 溶液温度会降低的是 (  )
A. NH4NO3 B. NaCl C. CaO D. NaOH
B
课后评价
3
A
3. [2024 广东]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7% 的盐酸配制10 % 的稀盐酸, 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
A. 玻璃棒 B. 烧杯
C. 量筒 D. 酒精灯
D
4. [2024 云南] 实验室中存放有如图所示的氯化钾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B.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C. 配制100g 该溶液需要6 g KCl
D. 该溶液取出一半后, 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
D
5. [2024 长春]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 的NaCl 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 的NaCl 溶液,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6. [2024 重庆] 用密度为1. 0 4 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6% 的NaCl 溶液配制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3% 的NaCl 溶液, 下列实验步骤: ① 计算、② 称量、③ 量取、④溶解、⑤混匀, 正确的组合是 (  )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B
7. 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 其中错误的是 (  )
A. 小云: 硝酸铵溶于水后, 溶液温度降低
B. 小丁: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 小丽: 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小凯: 汽油能清洗油污, 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
C
8. [2024 常州] 用如图所示的浓硫酸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9. 8% 的稀硫酸,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 经过计算, 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9. 8 mL, 水为90.2 mL
B. 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有烧杯、温度计、托盘天平、量筒
C. 稀释时把水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并不断搅拌
D. 若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 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
D
9. [2024 连云港] 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 % 的NaOH 溶液, 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1) A 中应称量________g NaOH 固体, D 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10
加速溶解
(2) 用已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 的NaOH 溶液配制2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5% 或1% 的NaOH 溶液时, 需计算所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0 % 的NaOH 溶液的质量。计算依据是: 溶液稀释前后, ______________不变。
溶质质量
10. [2024 牡丹江]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使用的仪器如下, 请结合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1) ①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2) 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 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填序号) 。
(3) 若其他操作正确, 使用②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则实际配制的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⑤⑥
偏大
11. [2024 北京] 硼酸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20 ℃时, 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 2 0 ℃时, 硼酸的溶解度为5 . 0 g;4 0 ℃时, 硼酸的溶解度为8 . 7 g。
(1) ①~④所得溶液中, 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 50 的是______ (填字母, 下同)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A
(2) ③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__。
A. 10 4 g B. 105 g
C. 10 6 g D. 108 g
B
(3) 下列关于①~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__。
A. ①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 若②升温至40 ℃, 溶质质量变大
C. 若向③中加水, 溶液质量变大
D. 若④升温至40 ℃, 得到不饱和溶液
B
点拨:20 ℃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5.0 g 硼酸,①中加入的硼酸的质量为2 g,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A 正确;20 ℃时,②中加入的4 g 硼酸能完全溶解,若②升温至40 ℃,硼酸的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故B 错误;20 ℃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5.0 g 硼酸,③中加入的6 g 硼酸不能全部溶解,若向③中加水,剩余的硼酸能继续溶解,溶液质量变大,故C 正确;4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8.7 g硼酸,若④升温至40 ℃,此时溶解的硼酸的质量为8 g,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故D 正确。
12. [2024 福建] 请参加“氯化钠欢乐之旅”的实践活动。
任务一: 参观盐场
(1) 利用风吹和日晒使海水不断蒸发至有晶体析出, 此过程溶液中NaCl 的质量分数逐渐 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
增大
任务二: 提纯粗盐 (2) 粗盐提纯的有关操作如下图所示。
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
②操作A 中, 当加热到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_时, 停止加热。
③操作C 中, 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BCA
较多固体
引流
任务三: 应用食盐
(3) 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 的NaCl 溶液选种。若在实验室中配制该溶液, 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_________。
量筒
(4) NaCl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从元素守恒的视角, 以NaCl 为基本原料, 可能制取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种) 。
NaOH(或Cl2 等)
13. [2024 重庆B] 某课外活动小组学习了溶液的知识后, 进行了如下实验(固体M 不含结晶水) , 忽略实验过程中溶剂的蒸发。回答下列问题:
(1) 丁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66
(2) 如图为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液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①溶液开始降温的时间是________(填“t1”或“t2”) 。
②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③乙中的溶液为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
④0 ~ t2 s 时间内,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
A. b 点到c 点溶剂质量不变
B. c 点表示丁中溶液质量
C. a 点到b 点表示乙变至丙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
t1
11∶10
不饱和
AB
点拨:(1)丁中溶液的质量为50 g+30g+30g-44 g=66g。(2) ①固体M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溶液中析出固体时,溶液质量减小,所以溶液开始降温的时间是t1 s。② t1 s 时,烧杯内液体质量最大,所以丙对应图中b 点,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05 g-50 g)∶50 g=11∶10。③ 60 ℃时,5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55 g 固体M,而乙中只溶解了30 g 固体M,所以乙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④ b 点到c 点,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A正确;温度由60 ℃降至20 ℃时,对应丙→丁,所以c 点表示t2 s 时丁中液体质量,B 正确; b 点表示t1 s 时丙中液体质量,a 点的液体质量为66 g,而乙中液体为80 g,故a 点不能表示乙中溶液质量、即a 点到b 点不能表示乙变至丙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C 错误。(共53张PPT)
第6 课时 溶液(二)
模块一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考点梳理
1
中考零距离
2
课后评价
3
考点梳理
1
考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 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 当溶质①________ 继续溶解时, 所得到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② ________ 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不能
还能
转化:
溶质
溶剂
溶剂
2. 溶解度
(1) 固体的溶解度
概念: 在一定⑥________下, 某固态物质在⑦ ________ g 溶剂里达到⑧ 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单位为“g”(识记“温”“饱”“剂”“克”)
溶解度与溶解性:
温度
100
饱和
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 (主要是温度):
a.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⑨__________, 如KNO3;
b.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如NaCl;
c.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⑩_________, 如Ca(OH) 2
增大
减小
(2) 气体的溶解度
概念:
某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 和一定温度时,在1 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因素
内因: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
温度: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_______。如喝了汽水会打嗝
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 _______ 。如打开汽水瓶盖时,会有气泡或汽水喷出来
减小
增大
3. 结晶
(1) ________ 结晶: 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如硝酸钾。
(2) ________ 结晶: 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如氯化钠。
降温
蒸发
考点2 溶解度曲线
曲线
位置 意义 举例
点 曲线上 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 图中,a 点表示物质A 在t1℃时的溶解度为①_____g
交点 表示两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相等 图中,d 点表示物质A、物质C 在t2℃时的溶解度②_____
线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图中,物质A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③ _______,物质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④_______
40
相等
增大
减小
位置 意义 举例
面 曲线下 表示溶液是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图中,b 点表示t 3℃时物质A 的⑤ ___________ 溶液
曲线上 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解的固体 图中,c 点表示t 3℃时物质B 的⑥ ___________溶液
不饱和
饱和
考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
1. [2024 沈阳模拟, 1 分] 要想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 宜采取的方法是 ( )
A. 蒸发溶剂的方法 B. 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 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 升高温度的方法
A
中考零距离
2
2. [2024 大连模拟, 1 分] 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 分别加入15 g、30 g、30 g 蔗糖固体, 充分搅拌后静置, 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减小
B. 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的剩余固体溶解
C. 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
B
3. [2024 本溪模拟, 1 分] 某同学做了如下一组实验: 向各盛有20 ℃ 10 mL 水的四个烧杯中加入如图所示的固体, 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综合分析该组实验, 正确的结论是 ( )
A. IV 中溶液质量为14 g
B. I 中可能是20 ℃蔗糖的饱和溶液
C. 20℃, 蔗糖的溶解度是60 g/100g 水
D. 该组实验能比较出20 ℃蔗糖和食盐的溶解度的大小
D
4. [2024 抚顺模拟, 1 分]KNO3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图甲是一种简易的天气预报瓶, 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和KNO3 晶体, 20 ℃环境下出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随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出现如图丙和丁所示的现象(忽略水分的蒸发)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从乙到丁溶质的质量逐渐变大
B. 图丙中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 乙、丙、丁三种情况下, 外界温度最低的是丙
D. 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
D
5. [2024 沈阳一二六中三模, 1 分] 固体甲、乙、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甲、乙、丙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甲 0. 18 0. 16 0. 14 0. 12 0. 09
乙 35.7 36.0 36.6 37.3 38.4
丙 13.3 31.6 63.9 110 16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20 ℃时, 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 6 ∶10 0
C. 分别将等质量的乙、丙的饱和溶液由6 0 ℃降温到20 ℃, 溶质质量大小: 丙> 乙
D. 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丙的饱和溶液由6 0 ℃降温到20 ℃, 溶剂质量大小: 甲> 丙
D
考点2 溶解度曲线
6. [2024 大连二模, 1 分] 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
钾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t 1℃时, 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B. 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均变大
C. 要将氯化钾从氯化钾溶液中结晶, 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 t 2℃时,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0 ∶11
D
7. [2024 丹东二模改编, 1 分]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 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b 点表示t 2 ℃时, 碳酸钠和氯化钠
的溶解度相等
B. 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Na2CO3 中混有少量NaCl, 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
D. t 3 ℃时, 使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最佳途径是加入碳酸钠
B
8. [2024 沈阳模拟, 9 分]NaCl 广泛存在于海水、盐井水、盐湖水中。我国85% 以上的食盐产自盐湖, 盐湖水的主要成分是NaCl, 还含有泥沙和较多量的Na2SO4 等。
活动一: 绘制溶解度曲线
(1) 下表为NaCl 和Na2SO4 的溶解度, 根据提供的溶解度数据, 在下图中绘制Na2SO4 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Na2SO4 4.9 9.1 19.5 40.8 48.8
(2) 15 ℃时, NaCl 的溶解度 ______ (填“>”“<”或“=”) Na2SO4 的溶解度。

活动二: 古人用盐湖水晒盐
(3) 将卤盐湖水引入蒸发畦, 借助日晒和风吹使水分蒸发,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得到一定浓度的卤水。
(4) 过“箩”: 将上述卤水降温冷却, 结晶得到所谓“箩”, “箩”是______________晶体。
(5) 晒盐: 过“箩”4~5 次的卤水进入结晶池, 继续风吹日晒得到氯化钠晶体, 该结晶方法为_____________。
增大
Na2SO4
蒸发结晶
活动三: 选择适合晒盐的盐水浓度
古人用石莲子(一种植物种子) 检验卤水浓度: 往卤水中投入石莲子, 通过石莲子的沉浮确定溶液的浓度(卤水浓度越高, 溶液的密度越大)。
(6) 20 ℃时, 配制下表中六种浓度的NaCl 溶液。
①配制25% 的NaCl 溶液100g, 需要NaCl_______g。
25
烧杯编号 1 2 3 4 5 6
NaCl 的 质量分数 17.0% 19.0% 21.0% 23.0% 25.0% 26.0%
投入的 石莲子 下沉 下沉 下沉 上浮 上浮 上浮
②以下配制溶液的操作中, 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
AD
(7) 投入石莲子。
实验记录见上表, 则4 号和_________号烧杯中溶液的浓度适合于晒盐。
5、6
活动四: 现代制盐
利用海水提取粗盐, 流程如下:
(8) 粗盐提纯时, 通过_______(填操作名称) 除去泥沙。
(9) 母液是NaCl 的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
过滤
饱和
1. [2024 成都] 将某碳酸饮料拧开, 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 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A. 拧开瓶盖后, 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大
B. 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
C. 冒泡刚结束时, 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D. 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C
课后评价
3
2. [2024 威海] 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t 2 ℃时, 将6 0 g 硝酸钾加入50 g 水中, 充分溶解,
所得溶液的质 量是100g
B. t 2 ℃时, 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
至t 1 ℃, 析出晶体 的质量: 硝酸钾>氯化钾
C. 将t 1 ℃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 ℃,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相同温度下, 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B
3. [2024 重庆] 已知K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在40 ℃时KCl 的溶解度为40 g, 在该温度下, 依据下表中的数据, 进行KCl 溶于水的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KCl 的质量/g 10 20 30
水的质量/g 50 60 7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上述实验所得的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 ①>②
B. 实验③所得溶液中, 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 : 7
C. 将实验②、③的溶液分别降温, 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D. 将实验①、③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 可得到与②浓度相同的溶液
D
4. [2024 菏泽] 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冬天捞碱, 夏天晒盐”, 其中碱指的是Na2CO3, 盐指的是NaCl, 如图为二者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冬天捞的碱中混有少量NaCl, 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
B. t ℃时, Na2CO3 溶液和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 冬天温度低, NaCl 比Na2CO3 更易从湖水中结晶析出
D. 实现NaCl 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转化, 只能采用增加溶质的方法
A
5. [2024 湖南节选] 柴米油盐酱醋茶, 琴棋书画诗酒花, 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天工开物 作咸》记载: “候潮一过, 明日天晴, 半日晒出盐霜, 疾趋扫起煎炼。”“盐霜”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固体, 结合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 20 ℃时, 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________g。
(2)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 。
(3) “半日晒出盐霜”中的“晒”说明, 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结晶。
36.0
增大
蒸发
6. [2024 陕西] 小明同学在测定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 用两只烧杯各取80 g 待测溶液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20 ℃时,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1) 20 ℃时, 10 0 g 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 g。
36
(2) 20 ℃时, A1、A2 中的溶液是氯化钠的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
(3) B1、B2 中的溶液, 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
(4) x 的值等于______ 。
(5) 由上述实验可得出: 待测氯化钠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
不饱和
相等
2.4
25%
点拨:(2)若A1 是饱和溶液,蒸发的10 g 水与析出的氯化钠会形成饱和溶液,则析出氯化钠的质量为10 g× =3.6 g,3.6 g > 2 g,故A1 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A2 中溶液也是不饱和溶液。(3)B1、B2 中都存在固体,则B1、B2 都是饱和溶液,故B1、B2 中的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相等。
(4)B1 中溶液的质量为80 g-10 g-2 g=68 g,则氯化钠的质量为68 g× =18 g,水的质量为68 g-18 g=50 g,故A1 溶液中水的质量为50 g+10 g=60 g,氯化钠的质量为18 g+2 g=20 g。20 ℃时,60 g 水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60 g× =21.6 g,x g=20 g+4 g-21.6 g=2.4 g。(5)A1 中水的质量为60 g,氯化钠的质量为20 g,则待测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5%。
7. [2024 天津] 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 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
A. 食盐 B. 面粉 C. 泥沙
A
(2) 氯化铵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
① 10 ℃时, 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② 20 ℃时, 将20 g 氯化铵加入到100g 水中, 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__________(填“饱和” 或“不饱和”) 溶液。
33.3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NH4Cl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不饱和
③ 60 ℃时, 将60 g 硝酸钾溶于50g 水中, 充分溶解后,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g。
④ 将60 ℃时相同质量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和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 ℃时, 析出晶体的质量: 氯化铵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硝酸钾。
⑤ 20 ℃时, 向50 g 质量分数为12% 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g 硝酸钾固体, 完全溶解,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05
小于
20%
8. [2024 宜宾] 为探究KCl 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忽略水的蒸发) 。
温度/℃ 20 40 90
溶解度/g 34 40 54
K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①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3%
B. ②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 ②的溶液降温到20 ℃时会析出固体
D. ③的溶液质量是77 g
B
9. 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 所示, 如图2 是选用图1 中某种固体进行实验时的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2 试管中固体对应图1 中的丙
B. t 2 ℃时, 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 t 3 ℃时, 将4 0 g 甲加入到50 g 水中,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 %
D. 将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从t 2 ℃降温到t 1 ℃, 得到溶液的质量: 丙>乙>甲
D
10. [2024 龙东] 如图, 依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 t 2 ℃时, 将30 g 丙加入到50 g 水中, 充分溶解后,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
(2) 通过改变温度, 将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 。
(3) 乙中含有少量甲时, 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的方法提纯乙。
70 g
降温
蒸发结晶
(4) t 3 ℃时, 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降温至t 1 ℃时, 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 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甲<丙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
a. t 2 ℃时, 将甲、丙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 析出晶体的质量相同
b. t 2 ℃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3 ℃时,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丙
c. 在t 1 ~t 3 ℃, 可配制出甲、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
a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