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皋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份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六安市皋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份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初三阶段性目标检测(六)
化学试卷
温馨提示:
1.本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H-1 S-32 C-12 N-14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醉翁亭记》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风霜高洁 B. 水落石出
C. 临溪而渔 D. 酿泉为酒
2.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 生活中通过蒸馏来降低水的硬度
B. 自行车链条涂油防锈
C. 用钢刷擦洗铝制品
D. 发现厨房燃气泄露,立即打开电灯检查
3. 如图是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某些学生加热铜片过程中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加热铜片
C. 放置坩埚钳 D. 熄灭酒精灯
4. 铋同铅、锡、锑、铟等金属组成的低熔合金的熔点范围在47℃~262℃,可用作锅炉的安全塞。一旦发生火灾,一些水管的活塞会“自动”熔化,喷出水来。下图是铋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铋合金属于混合物 B. 铋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铋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3 D. 铋原子的质量为209 g
5. 《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其化学式为C5H8N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田七氨酸在物质分类上属于混合物
B. 田七氨酸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氮分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 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2:5
D. 田七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6. 自热火锅的发热包主要成分一般是:生石灰、铁粉、铝粉、焦炭粉、活性炭、盐、焙烧硅藻土、氢化钙(CaH2)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发热包密封包装是防止其与氧气接触
B.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而煮熟食物
C. 煮熟食物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自热火锅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烫伤或爆炸
7. 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分子
B. 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C. 氯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D. 反应中Cl生成Cl-,证明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8. CO2的捕集和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战略方向。下图是CO2的捕集与转化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FeO可以循环使用 B. 反应I属于置换反应
C. 反应Ⅱ固体质量增加 D. 铁的氧化物之间转化的条件相同
9.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对文献内容解释错误的是
A. 《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外化而内不化”。原理:
B. 《宋会要辑稿》:“先取生铁打成薄片,浸渍数日…,方成铜”“打成薄片”:增大接触面积
C. 《天工开物》:“摘红花,捣熟以水淘,…,捏成薄饼,阴干收贮”。“阴干”过程中水分蒸发
D. 《神农本草经》:“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其中“丹”指金
10. 证据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1gH2和8gO2反应生成9gH2O
B. NaOH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则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也升高
C. 溶液一定是均一的、稳定的、透明的,则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 在空气中铁制品比铝制品容易生锈,则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11. 通过组装和使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来获取相关数据,可以了解空气质量状况。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污染物传感器模组能够分析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B. “检测站”工作时,太阳能板能使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 空气质量监测站一般要安装在空间相对比较密闭的位置
D. 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能使人们及时掌握空气质量状况
12. 某兴趣小组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如下图所示,取三根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置在三个不同环境中,一周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并记录如下。
已知:氧气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植物油中非常难溶。
实验 ① ② ③
现象 在液面附近,铁钉生锈严重 铁钉无明显变化 铁钉无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和②中煮沸蒸馏水是为了除去水中溶解的O2
B. ②和③中,铁钉没有生锈的原因相同
C. 对比①和③,可知铁钉生锈的条件是铁钉与氧气接触
D. 对比①和②,可知铁钉生锈的条件是铁钉与水接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含氯消毒剂可抑制病毒传播,故“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C1O2易溶于水而不与水反应,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碳酸钠的水溶液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它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ClO2中Cl的化合价是_____。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84消毒液(含NaClO) B. 双氧水(含H2O2)
C. 氯气(Cl2) D. 过氧乙酸(C2H4O3)
(3)ClO2的化学性质有_____(写一个)。
(4)实验室制备C1O2的方法是用亚氯酸钠(NaClO2)与氯气反应,另一种产物是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4.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制取少量O2,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和煤燃烧是否产生SO2。
【查阅资料】Ⅰ.SO2可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褪色,而CO2不能;
Ⅱ.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装置A中仪器a名称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时,通入一会儿O2后再点燃酒精灯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
(3)能说明煤燃烧产生:S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装置C中KMnO4溶液褪色 ②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装置D的作用___________。
15. 电器的废旧电路板中往往含有Fe、Cu、Ag、Ni(镍,银白色金属,镍在盐溶液中一般显+2价),如图是某车间回收部分金属的工艺流程,已知:,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所需玻璃仪器有_____(写一种即可)。
(2)往滤液①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一个即可)
(3)滤渣③中含有的金属是_____。
(4)滤液③中加入足量铁粉的主要目的是_____。
16. 学习小组对“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产生兴趣,于是开展了以下探究。
任务一: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外因
小组同学经讨论后认为金属的形状、酸的浓度都会对金属与酸的反应产生影响,为了验证猜想,按照图1所示组装仪器,根据如下方案进行实验并测定相关数据。
实验编号 铁的形状(均加入5g) 盐酸的浓度(均加入40mL) 收集50mL氢气所需要的时间(s)
① 片状 5% 230
② 片状 10% 155
③ 粉状 5% 30
④ 粉状 7% a
(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a的取值范围为_____。
(2)对比实验①和_____,可知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粉状铁比片状铁反应速率快,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任务二: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内因
金属本身的性质是影响其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小组同学在常温下,用足量的铜、锌、铁(金属颗粒大小相同)三种金属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上图2所示,利用数字化传感器记录实验过程中压强变化,结果如图3所示。
(3)图3中X表示的是_____,某同学在重复实验时,发现该物质的压强曲线随着反应的进行有小幅度的增长,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写一条即可)。
【拓展探究】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提出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是否会发生变化,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另取一块锌片与质量分数为8%的稀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测得产生H2的总体积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表,同时用温度传感器测得溶液温度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4。
反应时间(s) 20 40 60 80 100
H2体积(mL) 5 15 30 50 60
(4)由图4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5)20~40s产生H2的平均速率是_____mL/s(平均速率指单位时间内H2体积的变化量)
(6)产生H2的体积:20~40s小于40~60s主要原因是_____。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检测黄铜(铜锌合金)的成分,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黄铜与黄金在外观上非常相似,请设计一种化学方法对两者进行区分:_____。
(2)根据如图所示数据进行如下计算: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初三阶段性目标检测(六)
化学试卷
温馨提示:
1.本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H-1 S-32 C-12 N-14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题答案】
【答案】(1)+4 (2)BD
(3)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
(4)
【14题答案】
【答案】(1) ①. 锥形瓶 ②.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收集CO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过滤 ②. 漏斗(或玻璃棒、烧杯)
(2)## (3)银
(4)将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
【16题答案】
【答案】(1)0(2) ①. ③ ②.
(3) ①. 铜 ②. 稀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装置内气压增大
(4)锌与稀盐酸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5)05 (6)40~60s时溶液温度比20~40s时高,反应速率更快
【17题答案】
【答案】(1)取样后在空气中灼烧,固体变黑的是黄铜,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黄金(合理即可)
(2)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g+50g-69.8g=0.2g;
该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
x=6.5g
则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