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地位。理解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方针。2、引导学生利用既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教育学生理解和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和政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学精神: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法治意识:依法维护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宗教活动依法进行。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反对邪教。【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措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共庆“广西三月三” 民族团结一家亲》我国拥有世界第三的土地、最多的人口,是世界上民族最多,最复杂的国家之一,却是世界上最安全,最稳定的国家之一。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和族人民每年都潮聚三月三共筑石榴情。学生思考:是什么让中国古老与现代一脉相承?是什么让中国最复杂与最稳定和谐相处呢?教师:是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新课讲授:出示课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总议题:全面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议题一: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议题二:怎样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议题三:如何看待我国的宗教政策?第一幕: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议题一: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各地考古诠释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并阅读材料《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早在远古时期, 中华各民族先民就在神州大地繁衍生息,在中原的黄河流域、南方的长江和珠江流域、北方的大漠南北以及周边地区,聚居生活着黄帝、炎帝、九黎、三苗、羌、东夷、巴、蜀、氐、山戎等许多氏族部落。历史上,汉、藏、傣、彝、白、布依、傈僳等民族对西南地区的开发,汉土家小」苗瑶师黎等民族对中南地区的开发,汉、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东乡、土等民族对西北地区的开发汉、蒙古、满、锡伯等民族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开发,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从白山黑水到西南边陲,从沙漠绿洲到渤海之滨,从蒙古大漠到雪域高原,各民族先民以他们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凝结和铭刻着中华各民族先民的汗水和印记。议学问题: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从哪里来?2、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3、从西汉时期我们中央政府对云南进行了有效的管辖,说明云南和中央政府是什么关系?我国现在的行政区域是怎么划分的?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议学小结: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1)民族格局特点: 多元一体(2)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 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3)各族人民的贡献①共同开拓了我们辽阔的疆域,②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③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④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3、国家主权的基本特征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第二幕: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议题二:怎样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前苏联的民族政策》和《美国的族裔政策》前苏联是一个以多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大小民族达120多个,是世界上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在1991年解体前,前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 (其中俄罗斯16个、格鲁吉亚2个、阿塞拜疆和乌兹别克各1个) , 8个自治州(其中俄罗斯5个、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塔吉克各1个)和10个民族专区(它们全都隶属俄罗斯)组成。各加盟共和国基本上是以一一个较大民族为主体、加上其它民族而形成。在组成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中,俄罗斯族是前苏联人口最多的民族,占全苏人口总数的50.8% ,成为前苏联的主体民族,其余为少数民族。前苏联各民族使用130多种语言, 信奉10多种宗教,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以及经济发展程度均有很大差别。由于历史原因,前苏联民族问题错综复杂,表现为从宗教对立到种族冲突,从语言纠葛到领土争端,从要求自治到追求独立,从历史恩怨到现实矛盾等一系列现象 ,勾画出一幅+分繁杂而纷扰的图景。早在前苏联解体前,法国史学家埃莱娜唐科斯即指出:“在前苏联面临的所有问题中,最急需解决而又最难解决的显然是民族问题。像它所继承的沙俄帝国-样,苏维埃国家似乎也无法走出民族问题的死胡同。”显然,前苏联的解体虽由多种因素所致,但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是-个起关键作用的深层次的因素。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多族群的国家,现有大小族群1500多个,其成分之多、分布之复杂在世界各国中是绝无仅有的。作为一个由外来移民组成的国家,美国宪法却没有特别关于民族权力的相关规定,那是因为,在美国,只有一个民族,那就是美利坚民族。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有如此之多的不同族群和不同种族,但却并没有不同民族(只有美利坚民族)。通过培育每个公民对国家的理性认同,美国成功地融合了不同的种族、族群和不同的文化。美国建国200多年来,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一个族裔或种族要求划土自治而导致的分裂危机,唯一次分裂危机——南北战争——也是由于政治理念的差异,而非族裔认同的不同引起的。因此,美国族裔政策的几点原则值得我们汲取,即族裔政策服从国家至上、统一原则;族裔政策服从国家法制原则;以及族裔政策服从国家发展原则。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分析美苏教训给中国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那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怎么实行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自治地区既然有自治权了,是不是独立了?或者说和港澳特区自治一样了呢 民族自治权不等于主权民族自治权不等于主权那么,中国的民族政策是否真的吸取了美苏民族政策的教训而成功了呢?事实用于雄辩,让我们来看看中国自然环境最差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一西藏吧!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习近平时间 西藏“南方悬崖”的蜕变》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1. 国家对西藏的民族政策是否正确,为什么?2. 西藏的变迁对于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启示?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小结: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是什么?(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自治地方:区、州、县。(4)自治机关:人大和政府(5)拥有的权力: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自治权(P62主要四种自治权)(6)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7)特点: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有机结合2、为什么?(1)地位重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符合国情:①历史传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相互交错”;③民族关系:相互依存。(3)优越明显(实践证明)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②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③拓展: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怎么做?①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尊重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对我)②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处理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依法反对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对敌)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体意识)突破提升:比较我国民族关系、民族政策与民族方针拓展提升:比较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第三幕: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议题三:如何看待我国的宗教政策?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西藏白皮书”发表》并阅读材料今天,告别贫困乐享小康的藏族人民依然充分享受着宗教信仰的自由,在西藏的各个宗教场所,随时可以见到僧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进行宗教活动;在西藏各个地方,随时可以看到信教群众转经、磕头、朝佛的场面。1959年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在民主改革中,中央政府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废除宗教特权的同时,充分注意到了藏传佛教同藏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中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充分考虑到了宗教对西藏人民生活中的深远影响,重申了符合广大信教群众愿意,符合佛教的基本精神,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重要表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宗教工作理论方针政策守正创新的鲜明品格,为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确定了工作重点。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宗教工作置于党治国理政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要把宗教工作置于党治国理政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问题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议学小结: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信与不信: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种类: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③派别: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④时间: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①权责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②遵守法律: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③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①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②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③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③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④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本课小结:课堂练习:1.2023年以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把促进各族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作为根本之策,持续推进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53个;扎实推进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三年行动项目25个;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22个、精品工程项目1个……以上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召开的民族工作会议提要,某日报就此会议的报道需拟定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B.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C.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确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提高少数民族经济地位,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答案】B【详解】A:材料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召开的民族工作会议提要,体现了民族自治地方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而不是强调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A不符合题意。B: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召开的民族工作会议提要的内容,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坚持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B符合题意。C:新中国成立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就已经确立了,而不是上述做法才确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C说法错误。D:各民族的经济地位都是平等的,提高少数民族经济地位的说法错误,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为38.9%,“三孩”及以上占比15%。多孩家庭的孩子不在同一学区入学,给家长带来诸多不便。农工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提交《关于优化多孩家庭入学政策》的提案,呼吁以更完善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减轻教育成本和负担。此举表明,农工党( )①创新参政议政形式,助力多党合作②发挥民主党派优势,推进国家治理③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彰显制度优势④响应群众急难愁盼,坚持人民至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材料中农工党通过提交提案的方式响应群众关心的问题,不涉及参政议政形式的创新,①排除。②:材料体现了农工党进行参政议政,呼吁以更完善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减轻教育成本和负担,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推进国家治理,②符合题意。③:农工党提交提案参政议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不涉及民族平等团结,③排除。④:农工党的提案内容是解决给家长带来的不便,体现了人民至上,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是( )A.民族区域自治B.大杂居、小聚居C.平等、团结、共同繁荣D.多元一体【答案】D【详解】A: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A不符合题意。B:“大杂居、小聚居”属于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B不符合题意。C: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原则,C不符合题意。D: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是多元一体。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这表明,我国( )A.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B.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禁止与国外宗教界的一切交往D.宗教信仰完全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可以不受国家法律约束【答案】A【详解】A: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体现了我国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A符合题意。B: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B说法错误。C:我国宗教可以在平等友好基础上与国外宗教界交往,C说法错误。D:我国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信仰虽然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但必须在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5.“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它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下列做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是( )①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②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③保障民族地区的人大、法院等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④坚决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C【详解】①: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为维护民族团结提供物质保证,故①符合题意。②: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居住的地方,故②错误。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故③错误。④:坚决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6.一个个佤族村寨,一幢幢新民居成为青山绿水间的靓丽风景,宽敞整洁的硬板路通村到组,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互联网,群众看病、孩子上学不再难。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共同生活着佤族、汉族、彝族、拉祜族等众多民族兄弟,他们携手书写着民族团结发展的壮丽篇章。由此可见( )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得以增强②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③形成了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④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具有优越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材料中指出沧源佤族自治县,共同生活着佤族、汉族、彝族、拉祜族等众多民族兄弟,他们携手书写着民族团结发展的壮丽篇章,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得以增强,各民族加强团结,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故①②正确。③: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早已确立,故③不选。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而不是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7.2023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5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书写了改革发展的不朽篇章,绘就了民族团结的锦绣画卷。要建设好民族自治地方,需要( )①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鼓励支持正常宗教活动,把握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④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维护地区社会稳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发展成就说明要建设好民族自治地方,需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①②正确。③: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不鼓励宗教活动,③错误。④: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早已形成,而不是要构建,④错误。故本题选A。8.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西藏拉萨老城区的八廓街,感慨地说:“千年八廓街,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往交融,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这里其乐融融。”如今的八廓街,繁华热闹,随处可见游客身着藏装驻足拍照留念。这表明( )①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重要特点②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保证③共同繁荣是实现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前提④消除民族差异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格局和特色,“多元”指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是多元的,“一体”是指这些民族共同组成统一体的中华民族,八廓街是由各民族构建起来的,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①符合题意。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中华民族其乐融融”体现出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保证,②符合题意。③:民族平等是实现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前提,③说法错误。④:消除民族差异说法错误,各民族之间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9.贵州黔东南州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居住着苗、侗、瑶、水、壮等20多个少数民族。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该地以发展旅游业为抓手,鼓励各族居民参与文旅产业发展全过程。2023年,黔东南州游客接待量7879.45万人次,同比增长25.75%,旅游收入875.82亿元,同比增长37.01%。这启示我们,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要坚持民族平等,依托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带动民族地区发展②要加强民族团结,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③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让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发展经济的自治权④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当地人民的积极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材料表明贵州黔东南州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未体现依托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带动民族地区发展,①排除。②:贵州黔东南州居住着苗、侗、瑶、水、壮等20多个少数民族,该地鼓励各族居民共同发展文旅产业,团结一心参与经济建设,不仅加强了民族团结,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还推动了共同繁荣,②正确。③: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而不是各国家机关均可行使自治权,③错误。④:贵州黔东南州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体现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当地人民的积极性,④正确。故本题选D。10.S市某区委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援藏援青援滇人才,与西部各族儿女一道,奋力谱写西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选拔优秀青年干部援边的作用在于( )A.消除民族与宗教差异 B.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保障少数民族地区高度自治【答案】C【详解】A:民族与宗教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消除,A错误。B:材料强调的是选拔优秀青年干部援边,与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B不符合题意。C:S市某区委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援藏援青援滇人才,与西部各族儿女一道,奋力谱写西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说明选拔优秀青年干部援边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C符合题意。D: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D错误。故本题选C。11.成昆铁路公益性“慢火车”正式上线,其融入彝族文化元素,打造了学习车厢、流动集市车厢、牧歌车厢,成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新风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 )A.民族自治地方 B.民族自治机关 C.一般行政区域 D.特别行政区域【答案】A【详解】ACD: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特别行政区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民族自治地方,A符合题意,CD排除。B:民族自治机关指的是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B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2.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是( )A.主权统一和领土不可分割 B.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C.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答案】D【详解】A:主权统一和领土不可分割强调国家的构成要素,不是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A不选。BD:“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是我国的民族分布格局,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B不选,D符合题意。C:在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该说法正确,但这不是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C不选。故本题选D。13.某民族自治州开展以“村BA”“村超”为代表的“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民族特色体育赛事活动,擦亮了民族地区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新招牌,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攀升。由此可见( )A.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B.民族文化发展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C.该州积极推动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D.各民族依法平等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答案】C【详解】A: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B: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B错误。C:某民族自治州开展以“村BA”“村超”为代表的“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民族特色体育赛事活动,擦亮了民族地区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新招牌,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攀升。由此可见该州积极推动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C正确。D:各民族依法平等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4.2023年12月,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指出: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同时是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重要使命。”建设好广西等民族自治地方需要( )①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消除民族间差异④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着重依靠发达地区支持和帮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建设好广西等民族自治地方需要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①②正确。③:逐步消除民族间差异,“消除”说法过于绝对,③排除。④:我国坚持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而不是着重依靠发达地区支持和帮助,④错误。故本题选A。15.新时代对口援疆投入资金之巨、参与人员之多、覆盖领域之广、取得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对口援疆有助于( )①消除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差异 ②推进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④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详解】①:对口援疆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的发展,但是不能消除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差异,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①不选。②③④:新时代,党和政府关注援疆工作,无论从资金、人员还是覆盖面方面都前所未有,这有利于推进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②③④入选。故本题选D。16.2023年,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阐释和宣传教育”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树立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等问题协商建言;组织“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界‘双通’人才培养”等7次界别主题协商和专家协商会;就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加强宗教思想建设等重点问题调研协商。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开展上述活动( )①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②通过协商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服务中心大局,深入协商建言③表明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积极履行建设职能④有利于充分保障广大基层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开展上述活动有利于宣传好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①正确。②: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多主题协商座谈会,围绕如何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加强宗教思想建设等深入协商建言,服务中心大局,充分发挥了自身作用,②正确。③:建设职能应当由政府履行,而不是由人民政协履行,③错误。④:该选项夸大了上述活动的作用,④错误。故本题选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