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件(共5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件(共54张ppt)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第二框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必修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高中政治纺编版
导入新课
共庆“广西三月三” 民族团结一家亲
我国拥有世界第三的土地、最多的人口,是世界上民族最多,最复杂的国家之一,却是世界上最安全,最稳定的国家之一。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和族人民每年都潮聚三月三共筑石榴情。
思考:是什么让中国古老与现代一脉相承?是什么让中国最复杂与最稳定和谐相处呢?
是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导入新课
01
议题一
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02
议题二
是什么让中国最复杂与最稳定和谐相处?
怎样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总议题
03
议题一
如何看待我国的宗教政策?
议题 |
议题一: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01
议学情境一
各地考古诠释多元一体中华文明
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早在远古时期, 中华各民族先民就在神州大地繁衍生息,在中原的黄河流域、南方的长江和珠江流域、北方的大漠南北以及周边地区,聚居生活着黄帝、炎帝、九黎、三苗、羌、东夷、巴、蜀、氐、山戎等许多氏族部落。历史上,汉、藏、傣、彝、白、布依、傈僳等民族对西南地区的开发,汉土家小」苗瑶师黎等民族对中南地区的开发,汉、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东乡、土等民族对西北地区的开发汉、蒙古、满、锡伯等民族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开发,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从白山黑水到西南边陲,从沙漠绿洲到渤海之滨,从蒙古大漠到雪域高原,各民族先民以他们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凝结和铭刻着中华各民族先民的汗水和印记。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议学情境一
议学问题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从哪里来?
2、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3、从西汉时期我们中央政府对云南进行了有效的管辖,说明云南和中央政府是什么关系?我国现在的行政区域是怎么划分的?
1、中国从哪里来?
2、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中国从各民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精神中来,从和族人民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中来。
从各具特色的灿烂的文化中来,从多民族交织交融、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来
●多元一体:
①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②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的命运共同体中
●共同缔造
①各族人民共同开拓辽阔域;
②共同书写悠久历史;
国共同创造灿烂文化;
日共同培育体大精神。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议学提示
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1.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1)民族格局特点: 多元一体
(2)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 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
(3)各族人民的贡献
①共同开拓了我们辽阔的疆域,
②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
③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④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行使高度自治权
民主
集中
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议学小结
3、国家主权的基本特征
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对内:最高性
对外:独立性
基本特征
中央政府统一行使
议学小结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议题二:怎样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02
前苏联是一个以多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大小民族达120多个,是世界上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在1991年解体前,前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 (其中俄罗斯16个、格鲁吉亚2个、阿塞拜疆和乌兹别克各1个) , 8个自治州(其中俄罗斯5个、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塔吉克各1个)和10个民族专区(它们全都隶属俄罗斯)组成。各加盟共和国基本上是以一一个较大民族为主体、加上其它民族而形成。在组成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中,俄罗斯族是前苏联人口最多的民族,占全苏人口总数的50.8% ,成为前苏联的主体民族,其余为少数民族。前苏联各民族使用130多种语言, 信奉10多种宗教,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以及经济发展程度均有很大差别。由于历史原因,前苏联民族问题错综复杂,表现为从宗教对立到种族冲突,从语言纠葛到领土争端,从要求自治到追求独立,从历史恩怨到现实矛盾等一系列现象 ,勾画出一幅+分繁杂而纷扰的图景。早在前苏联解体前,法国史学家埃莱娜唐科斯即指出:“在前苏联面临的所有问题中,最急需解决而又最难解决的显然是民族问题。像它所继承的沙俄帝国-样,苏维埃国家似乎也无法走出民族问题的死胡同。”显然,前苏联的解体虽由多种因素所致,但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是-个起关键作用的深层次的因素。
前苏联的民族政策
议学情境二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多族群的国家,现有大小族群1500多个,其成分之多、分布之复杂在世界各国中是绝无仅有的。作为一个由外来移民组成的国家,美国宪法却没有特别关于民族权力的相关规定,那是因为,在美国,只有一个民族,那就是美利坚民族。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有如此之多的不同族群和不同种族,但却并没有不同民族(只有美利坚民族)。通过培育每个公民对国家的理性认同,美国成功地融合了不同的种族、族群和不同的文化。美国建国200多年来,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一个族裔或种族要求划土自治而导致的分裂危机,唯一次分裂危机——南北战争——也是由于政治理念的差异,而非族裔认同的不同引起的。因此,美国族裔政策的几点原则值得我们汲取,即族裔政策服从国家至上、统一原则;族裔政策服从国家法制原则;以及族裔政策服从国家发展原则。
美国的族裔政策
议学情境二
结合议学情境分析美苏教训给中国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议学问题
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对其他民族进行歧视、压迫和蹂躏,甚至执拔民族关系,镇压民族自治,唆使民族残杀,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白人至上主义(美国少数族群的人口比例与其社会和经济地位明显不对称)导致美国社会撕裂,社会不安定。
尊重少数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权利,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不歧视压迫,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民族自治,构建团结友好的民族关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铲除民族压迫和歧视的阶级根源,建设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议学提示
那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怎么实行呢?
议学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自治地区既然有自治权了,是不是独立了?或者说和港澳特区自治一样了呢
议学提示
突破提升
民族自治权 主权
区别 在中央国家机关的统一领导下,在本民族聚居区建立区域自治,管理本民族地区地方性事务的权利。 是指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具有对外的独立性和对内的最高性。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
联系 ●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 ●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民族自治权不等于主权
突破提升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区别 目的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 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 一定自治权 立法自治权;经济与财政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等 自治制度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分为自治区、州、县三级 范围 港、澳、台
联系 ①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 ②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民族自治权不等于主权
那么,中国的民族政策是否真的吸取了美苏民族政策的教训而成功了呢?
事实用于雄辩,让我们来看看中国自然环境最差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一西藏吧!
议学情境三
习近平时间 西藏“南方悬崖”的蜕变
议学情境三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
1. 国家对西藏的民族政策是否正确,为什么?
2. 西藏的变迁对于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启示?
议学问题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是什么?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自治地方:区、州、县。
(4)自治机关:人大和政府
(5)拥有的权力: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自治权(P62主要四种自治权)
(6)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
(7)特点: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有机结合
政治
基础
民族
平等
民族
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前提条件
物质保障
三者的关系
议学小结
议学小结
3、怎么做?
①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尊重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对我)
②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处理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依法反对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对敌)
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体意识)
2、为什么?
(1)地位重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符合国情:
①历史传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相互交错”;③民族关系:相互依存。
(3)优越明显(实践证明)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
②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③拓展: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比较我国民族关系、民族政策与民族方针
民族关系 民族方针 民族政策
区别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联系 ①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处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与民族政策实施的客观基础。我国的民族方针与民族政策又是发展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保证。 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制定和实施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我国的民族政策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对方计的具体落实, 突破提升
拓展提升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区别 目 的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 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自治程度 一定的自治权 高度的自治权
范围自治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港、澳、台
联系 都享有自治权, 都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要受中央政府的管辖。 比较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议题三:如何看待我国的宗教政策?
03
今天,告别贫困乐享小康的藏族人民依然充分享受着宗教信仰的自由,在西藏的各个宗教场所,随时可以见到僧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进行宗教活动;在西藏各个地方,随时可以看到信教群众转经、磕头、朝佛的场面。
1959年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在民主改革中,中央政府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废除宗教特权的同时,充分注意到了藏传佛教同藏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中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充分考虑到了宗教对西藏人民生活中的深远影响,重申了符合广大信教群众愿意,符合佛教的基本精神,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重要表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宗教工作理论方针政策守正创新的鲜明品格,为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确定了工作重点。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宗教工作置于党治国理政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
议学情境三
“西藏白皮书”发表
议学情境三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要把宗教工作置于党治国理政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问题?
议学问题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议学情境三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信与不信的自由
②信什么教的自 由
③信什么派的自由
④什么时候信的自由
⑤不强制、不歧视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①不受任何外国势力支配
②平等友好对外交往
③抵制境外利用宗教渗透
④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
⑤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②爱国爱社会主义拥共遵法
③宗教活动要双服于国家民族利益
④宗教教义阐释要符合社会进步
⑤一起促进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国家统一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②宗教活动在宪法法律范围内进行
③宗教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
④不得妨碍国家教育
⑤保合制非遏极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议学小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多元一体
行政区域类型划分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
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原因、含义
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前提和基础
地位、作用、要求
课堂小结
1.2023年以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把促进各族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作为根本之策,持续推进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53个;扎实推进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三年行动项目25个;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22个、精品工程项目1个……以上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召开的民族工作会议提要,某日报就此会议的报道需拟定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B.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C.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确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提高少数民族经济地位,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A:材料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召开的民族工作会议提要,体现了民族自治地方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而不是强调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A不符合题意。
B: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召开的民族工作会议提要的内容,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坚持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B符合题意。
C:新中国成立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就已经确立了,而不是上述做法才确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C说法错误。
D:各民族的经济地位都是平等的,提高少数民族经济地位的说法错误,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2.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为38.9%,“三孩”及以上占比15%。多孩家庭的孩子不在同一学区入学,给家长带来诸多不便。农工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提交《关于优化多孩家庭入学政策》的提案,呼吁以更完善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减轻教育成本和负担。此举表明,农工党( )
①创新参政议政形式,助力多党合作
②发挥民主党派优势,推进国家治理
③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彰显制度优势
④响应群众急难愁盼,坚持人民至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材料中农工党通过提交提案的方式响应群众关心的问题,不涉及参政议政形式的创新,①排除。
②:材料体现了农工党进行参政议政,呼吁以更完善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减轻教育成本和负担,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推进国家治理,②符合题意。
③:农工党提交提案参政议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不涉及民族平等团结,③排除。
④:农工党的提案内容是解决给家长带来的不便,体现了人民至上,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3.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大杂居、小聚居
C.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D.多元一体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A: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A不符合题意。
B:“大杂居、小聚居”属于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B不符合题意。
C: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原则,C不符合题意。
D: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是多元一体。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4.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这表明,我国( )
A.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
B.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禁止与国外宗教界的一切交往
D.宗教信仰完全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可以不受国家法律约束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A: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体现了我国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A符合题意。
B: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B说法错误。
C:我国宗教可以在平等友好基础上与国外宗教界交往,C说法错误。
D:我国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信仰虽然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但必须在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5.“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它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下列做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是( )
①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②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保障民族地区的人大、法院等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④坚决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①: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为维护民族团结提供物质保证,故①符合题意。
②: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居住的地方,故②错误。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故③错误。
④:坚决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6.一个个佤族村寨,一幢幢新民居成为青山绿水间的靓丽风景,宽敞整洁的硬板路通村到组,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互联网,群众看病、孩子上学不再难。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共同生活着佤族、汉族、彝族、拉祜族等众多民族兄弟,他们携手书写着民族团结发展的壮丽篇章。由此可见( )
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得以增强
②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③形成了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④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具有优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②:材料中指出沧源佤族自治县,共同生活着佤族、汉族、彝族、拉祜族等众多民族兄弟,他们携手书写着民族团结发展的壮丽篇章,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得以增强,各民族加强团结,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故①②正确。
③: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早已确立,故③不选。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而不是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7.2023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5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书写了改革发展的不朽篇章,绘就了民族团结的锦绣画卷。要建设好民族自治地方,需要( )
①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鼓励支持正常宗教活动,把握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④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维护地区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②: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发展成就说明要建设好民族自治地方,需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①②正确。
③: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不鼓励宗教活动,③错误。
④: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早已形成,而不是要构建,④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8.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西藏拉萨老城区的八廓街,感慨地说:“千年八廓街,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往交融,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这里其乐融融。”如今的八廓街,繁华热闹,随处可见游客身着藏装驻足拍照留念。这表明( )
①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重要特点
②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保证
③共同繁荣是实现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前提
④消除民族差异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格局和特色,“多元”指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是多元的,“一体”是指这些民族共同组成统一体的中华民族,八廓街是由各民族构建起来的,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①符合题意。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中华民族其乐融融”体现出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保证,②符合题意。
③:民族平等是实现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前提,③说法错误。
④:消除民族差异说法错误,各民族之间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9.贵州黔东南州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居住着苗、侗、瑶、水、壮等20多个少数民族。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该地以发展旅游业为抓手,鼓励各族居民参与文旅产业发展全过程。2023年,黔东南州游客接待量7879.45万人次,同比增长25.75%,旅游收入875.82亿元,同比增长37.01%。这启示我们,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 )
①要坚持民族平等,依托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带动民族地区发展
②要加强民族团结,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让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发展经济的自治权
④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当地人民的积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材料表明贵州黔东南州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未体现依托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带动民族地区发展,①排除。
②:贵州黔东南州居住着苗、侗、瑶、水、壮等20多个少数民族,该地鼓励各族居民共同发展文旅产业,团结一心参与经济建设,不仅加强了民族团结,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还推动了共同繁荣,②正确。
③: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而不是各国家机关均可行使自治权,③错误。
④:贵州黔东南州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体现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当地人民的积极性,④正确。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10.S市某区委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援藏援青援滇人才,与西部各族儿女一道,奋力谱写西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选拔优秀青年干部援边的作用在于( )
A.消除民族与宗教差异
B.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保障少数民族地区高度自治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A:民族与宗教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消除,A错误。
B:材料强调的是选拔优秀青年干部援边,与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B不符合题意。
C:S市某区委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援藏援青援滇人才,与西部各族儿女一道,奋力谱写西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说明选拔优秀青年干部援边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C符合题意。
D: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D错误。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